1、国内著名的十大养生专家是谁?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 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 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 学道家养生学术。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 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
4、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
5、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维勤: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正师级教授。
7、张家瑞:台湾省台南县人,1948年6月出生。财团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会董事 ,台湾中华全民自然养生协会秘书长,台湾中华离子医学民间团体教授,台湾中华自然医学宣导中心创办人。
8、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9、孔令谦: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多年来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
10、王洪图:研究《黄帝内经》三十多年。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的专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两千多年前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倒背如流。因此他在业界被尊称为内经掌门人。
(1)瑞方源养生之礼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2、朋友送给我一瓶瑞生源的杨梅冰酒,我想了解下杨梅冰酒和一般说的红酒中的冰酒有什么区别?
杨梅冰酒和通常所说的红酒中的冰酒除却两者都名为冰酒,无论从名字涵义,从原料还是工艺流程上都有明显的不同。
人们通常口中所说的冰酒(icewine)是指以成熟后延迟至自然冰冻状态采收的葡萄为原料酿造而成的甜型葡萄酒,它是自然的产物,原料有严格的要求,充分体现气候环境特点,也不是哪里都可以生产的,所以才有人说能够品尝到真正冰酒的人就像能够得到真正爱情的人一样幸运。其酿造过程主要分为:葡萄带冰采摘、带冰压榨取汁、果汁澄清、酒精发酵、停止发酵、澄清、过滤灌装,其中葡萄带冰采摘、带冰压榨取汁是关键之处。
瑞生源的杨梅冰酒的命名,来源于当地老百姓传统的浸泡杨梅酒方法,即杨梅、冰糖融入白酒当中,而常饮此酒有利于健康长寿,令当地出现了一个个百岁老人。瑞生源杨梅冰酒是在此方法之上,融入现代微生物科技,历经23道精细工艺,提升了杨梅酒的养生价值,“瑞生源杨梅冰酒”意在延续健康理念的同时,把健康长寿带给消费者。而其中的带渣及时发酵、长时间低温恒温发酵技术更是保证了其纯酿造、全酿造的原生态健康。
3、深圳市瑞方源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瑞方源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设立于深圳。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产品包括:精工堂保健老铁壶、灵芝茶养生茶礼套装、越南沉香香道、天然乌金石茶盘、水晶玲珑健康瓷等系列。公司拥有“瑞方源”“瑞方源玉瓷”“精工堂”“宏陶雕瓷”等多个知名品牌,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设有营销机构,拥有完善的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体系,并与海内外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瑞方源重磅推出私家定制礼品,全力打造”一对一“服务,为您量身定制属于您的礼品。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团体或者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内涵,尊享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个性化礼品才是您的最终选择。瑞方源以弘扬中国养生文化,创建健康生活为指导思想,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融合科学生产技术,优化整合资源,积极改进各大系列产品的生产工艺。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瑞方源礼业真诚与您共创美好生活。
法定代表人:沙素云
成立时间:2007-12-04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610303425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万利路23号A座厂房1栋402
4、日本的文化介绍
日本文化介绍
日本的花道
在四季分明的日本,开放着各种四季不同的鲜花。人们不仅仅把鲜花简单地摘下装饰一番,而且要设法表现一种艺术观念,由此而产生了插花艺术。这种艺术再现了自然风貌,或者将鲜花的素材结构与天、地、人的形态相结合,持这种花道观念的流派很多。
插花艺术按照时代的需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今天仍然保持生命力的有:立花、生花、投入插花、盛花。其流派有2000-3000种,最大的流派要数池坊,据说弟子有100万人。其次是小原流、草月流等。
立花 书院壁龛的装饰花,是池坊专庆在室町时代创造的。采用的是松树、桃花、竹子、柳叶、红叶、扁柏等,采取在瓶口直接插入灌水的形式,所以称作立花。
生花 江户时代中期,作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经诞生,它主要放在壁龛上。和投入法、盛花不同,插花的器具象征着大地,主要不是表现草、花局部的美,而是表现草木伸展开来的生命力。
投入插花法 在深深的花器里插上花枝,使它保持自然形态,就象是随意投入似的,所以取这个名称。有吊在壁龛上的,也有挂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龛下面3种形式。
盛花 用水盘或篮子,将鲜花装满这些器具,由此而得名。明治末期,由于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筑的增加,才想出这种不限于壁龛装饰的盛花插花法。流派有小原流、安达式等,盛花可以说是现代插花艺术的主流。
日本茶道
茶原产于印度,与佛教同时传s=innerlink>中国。日本茶道茶初次传到日本是奈良时代,由遣唐使们带来的。一度衰落的茶,到了镰仓时代,再度广泛兴起,室町时代在足利义政将军的带领下,村田珠光开始了在铺着4张半榻榻咪上的制茶方式,成为了茶道。在庭园或寺院内,设一个临时的茶席,当然也可以搞一个室外饮茶的仪式,但对茶道来说,茶室是不可少的。点茶称作“点前”,它的次序是在茶碗里放上末茶,倒进开水,然后用搅和茶叶末的小圆竹刷搅和起泡沫。喝的时候,是用右手拿起茶碗,放到左手掌上,再把茶碗从对面向身前转。喝了之后用手指抹一下,手指是用随身备用的白纸擦。不过,茶道不仅仅只是饮茶,其根本的意义在于欣赏以茶碗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装饰、茶院子,以及主客之间心灵的交流。
茶道规则解释为“四规七则”。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和敬是在茶会上宾主之间的规则;清寂指的是茶室、茶院子的清洁、闲适的气氛。“七则”是用于接待客人时的准备工作,“要把茶的味道点好;炭火合适,要烧到水开;茶水是冬暖夏凉;花要象在野外一样放入;时间以早为宜;即使不下雨,也要准备好雨具;一切为客人着想”7条秘诀。
唐代陆羽着「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
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
平安中期(九世纪未),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均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
镰仓初期(十三世纪),名僧荣西大师二次往中国,回日本后就开辟了茶园,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茶」的普及。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
「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
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
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了茶道界的绝对权威。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将军丰臣秀吉籍口平乱,颁布
了士农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十六世纪末叶),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
日本茶道讲究典雅、礼仪,使用之工具也是精挑细选,品茶时更配以甜品。茶道己超脱了品茶的范围,日本人视之为一种培养情操的方式。日本茶道源之于中国,可是如今要想一睹中国茶道之风采,恐怕还非去日本不可。
日本柔道
“柔道是以有效地使用肉体和精神的力量为目的,透过攻守时精神和肉体的训练以明白人生的疑义,令自己成为一个人”
1882年嘉纳治五郎先生在日本的古代柔术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发展后创建了柔道。 因日本古代柔术招式狠毒、复杂,他删除和修改了其中部分内容,以提高用力的效率,达至胜利的同时避免对手造成伤害。男子柔道及女子柔道分别于1964年和1992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柔”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力量以成为自己的优势,其中的一个要点是“以柔克钢”,使用比对手小的力、运用力学的原理把对手的力量引为己用。将对手摔倒,这点很想中国的太极。“道”所指的不光是方法,也包括精神上的修炼,培养成良好的品格。
柔道基本分为投技(nage-waza)、寝技(Ne-waza)和舍身技(Atemi Waza)。
自从柔道在日本普及后,一些外国人在日 本学习柔道, 回国后传授技术,积极推广。这样经过多年的努力,使柔道在国际上得到迅速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参加柔道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加,掀起了"柔道热"。许多国家成立了柔道联盟。在英国、法国的柔道爱好者的倡议下,欧洲成立了有203个国家参加的柔道联盟。每年都举行一次比赛。在法国
1951年7月,由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瑞士、古巴、日本等12 个国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柔道联盟(Internationl Judo Federation)。当时的讲道馆馆长、全日本柔道联盟会长嘉纳履正先生(嘉纳治五郎先生之子)任第一任主席。从此,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柔道,名符其实地成了国际性的一个体育项目。1956年5月,在柔道的发源地日本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柔道比赛。以后,每隔一年举行一次比赛,成为国际比赛中的一个参加成员较多、竞赛组织比较健全的项目。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柔道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国际柔道联盟第二任主席,是英国的帕尔曼先生,现任主席是日本的东海大学校长松前重义先生。目前世界柔道水平最高的还是日本,其它国家如苏联、法国、西德、荷兰等国,也有相当实力。
柔道运动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运动项目。1979年4月,我国开办了第一期柔道训练班,曾聘请日本柔道界朋友前来授业,为各地培训出一批柔道运动员和教练员,使柔道运动很快在我国许多省市及部分体育学院开展起来。
1979年11月,我国组成了第一支柔道队,经过短短四个月集训,于 1980年3月,迎战前来我国访问的日本成蹊大学柔道代表队。在两场友谊赛中,我国年轻的集训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80年9月16日,在秦皇岛举行了我国第一届全国柔道锦标赛。从这次比赛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已能掌握和运用摔技和控制技中的抱压、勒颈与反关节等柔道运动的特技。1981年4月,我国年轻的柔道选手首次参加国际比赛,在南斯拉夫杯邀请赛中获得两个第三名的可喜成绩。我国年轻的柔道运动员、教练员,在虚心向日本朋友学习柔道技术的同时,如能把中国式摔跤的独特技艺运用到柔道上去,一定能为柔道运动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前不久的悉尼奥运会上我国选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日本柔道作为国术定位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在法国有100万人学习柔道,大家一定知道齐达内吧(足球先生)他原来就是柔道选手。
日本文化除了闻名的和服、茶道、相扑等外,还有一些禁忌。
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对赠"梳子"有忌讳,在较为豪华的饭店客房里,也很少有摆梳子供客人使用的。日本人睡觉的朝向是很有讲究的,最忌头朝北睡,因为死人停尸时都是头朝北的。所以,当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铺时,一定不要将枕头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在日本人的习俗观念中,不完整的印篆是不吉利的。因此在向日本人赠送书画印章时,应特别小心。
日本人喜爱的体育活动
1、棒球
如今棒球成了日本人的国民体育。无论作为实际体育,还是作为观赏体育,其受欢迎程度已凌驾于发源地美国之上。
高中棒球
高居业余棒球榜首的当数每年夏季举行的“甲子园大会”(全国高中棒球锦标赛)。从北海道到冲绳在全国预赛中出线的代表队的健儿们为争日本第一,在甲子园展开激战。此时此刻,日本人乡土意识高涨,声援家乡代表队;电视转播出现创纪录的高收视率。活跃的棒球健儿们理所当然地成了新闻媒介的宠儿。甲子园大会早在战前即已举办,1985年已达67届,参赛学校达3791所。春季均在甲子园举行“选拔赛”。
职业棒球
高中棒球的风靡只限于春、夏季,全年吸引广大球迷的是职业棒球。公司职员们不分昼夜地谈论棒球,明星队或强队之间的比赛实况转播创高收视率纪录。职业棒球始于棒球传入日本60年后的1934年,象今天这般兴旺则是战后的事。尤其传统队“读卖巨人队”的长岛茂雄和王贞治是职业棒球造就出的国民英雄。职业棒球队中部联盟和太平洋联盟两组各出6 支球队,共12支球队的分组循环结束后,两组的胜者决日本
第一。
业余棒球
大学棒球目前的名气虽还逊于高中棒球,但以东京6所大学为开端, 首都及关西地区的大学等各小组赛于春秋季举行,颇爱球迷们垂青。到1985年已达14届的日美大学棒球赛在日美两国交替举行,近来名声大振。非职业的“城市对抗棒球大赛”是以企业棒球队为代表出战的,如果说“甲子园大会”是乡土意识的流露的话,那么城市对抗便是企业意识的流露。此外,小学球赛“草
2、高尔夫球
在战前的日本,高尔夫还只是一部分上流阶层的消遣玩意,战后,尤其从60年代开始迅猛普及。现在高尔夫人口已达1200万。从1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来看,实际每13人中就有1人打高尔夫球。狭窄的国土上竟有 1400所几乎都由民间经营的高尔夫球场。最近女性打高尔夫球的明显增加,美中不足的是收费比外国昂贵。大城市周围的高尔夫球场,节假日的收费一般比平时高出50%左右,高尔夫球虽已大众化,但在日本仍然属高消费的运动项目。个人在各种体育的平均支出中,高尔夫高达10万日元,使其他项目望尘莫及。职业高尔夫极为兴盛,涌现了青木功、冈本绫子等世界著名选手,每年比赛奖金总额逾15亿日元。
3、网球
网球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高尔夫球。平成天皇夫妇结成伉俪起因于网球,这也使网球人口迅速增加,如今已达500万人。全国民间网球俱乐部超过1000家。由于网球人口过多,球迷们并非随时随地可挥拍上阵。网球原系70年代后半期崛起的运动项目,近来跨进了成熟期,这样网球器具等相关产业也水涨船高,年销售额超过500亿日元。这股网球热从城市蔓延到农村,风景点附近的农民毁田造出租球场的事例亦不罕见。地棒球”等也很受人们喜爱。
日本的节日、活动
1、日本民间节日
元旦(1月1日):这一天祝贺新年的到来。从元旦到1月3日这三天叫做“正月”,是全然不干活的。新年里,大家去参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里独特的美味佳肴。孩子们玩日本式纸牌、放风筝、拍羽毛毽子。新年里,还在门上拉上稻草绳、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树木迎接神灵降临”。装饰松枝的时间是1日至7日,这一期间也叫“松之内”。
女孩节(3月3日):祝愿女孩子将来幸福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模仿昔日宫廷的风俗,把漂亮的木偶和桃花摆在一起,喝糯米酿成的甜酒。
端午节(5月5日,也叫男孩节):祝愿男孩子健壮成长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装饰起武士木偶,还在屋檐上插菖莆、竖起鲤鱼旗、吃柏饼。
七夕(7月7日):这一天庆祝在银河两岸的牵牛星与织女星一年一度的相会。人们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写有歌词的五彩诗笺装饰在细竹上,祈祷女孩子的手艺象织女一样灵巧。
盂兰盆会(8月15日左右):这一天在城里工作的人都要回到家乡,在祖先灵前供上许多食品,祈祷祖先亡灵冥福。在小镇和农村生活的人还要穿着夏季的单和服跳盂兰盆舞。
赏月(阴历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圆之时,用麦芒装饰门窗,以酒和团子供奉月神,祈祷度过顺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后7天时间):这期间祭祀先祖亡灵,举行佛事,前往扫墓。
七、五、三节(11月15日):每逢11月15日,3岁和5岁的男孩、 3岁和7岁的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去参拜神社,以此保佑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日本人认为奇数是吉利的数字,故从中选了这三个年龄。
2、日本法定节日
日本有12天法定的国民节日,在这些日子里学校、机关、企业都放假。
元旦(1月1日):庆祝新年伊始。
成人节(1月15日): 各地在这一天把成为成年人的青年集中起来,举行庆祝活动,勉励他们要依靠自己勇往直前。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 追思建国之日,纪念公元前660年第一代天皇即位的日子。
春分(日历上的春分日):歌颂自然,爱护生物。
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天皇、皇后在皇宫接受国民进宫朝贺。
宪法纪念日(5月3日):纪念日本国宪法的实施(1947年5月3日施行)。
儿童节(5月5日):尊重孩子人格,谋求孩子幸福,同时也感谢母亲。
敬老节(9月15日):各地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举行演艺会,馈赠纪念品,向他们祝贺长寿。
秋会(日历上的秋分日):敬祖先、思亡灵。
体育节(10月10日):热爱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身体,这是为纪念1964年10月10日举行的东京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而设立的。
文化节(11月3日):1945年以前,这一天作为明治天皇的生日举行庆贺活动。战后,它的主题被定为“爱自由,爱平等,促进文化发展。”
感谢勤劳节(11月23日):提倡勤劳,庆贺生产发展,国民之间相互感谢。
3、乡土传统活动
秋田县横手地区的“做雪屋”(新年期间):做一个纵横2米左右的雪屋,中间设一祭坛祭拜水神。入夜,几个孩子聚集在雪屋里,喝甜酒、吃甜饼。
札幌的雪祭(2月第一个星期五至星期天):在举行雪祭的日子里,以动物、神话及传说等为题材,排列着大小各种雪像。通常是在札幌的大街公园里举行。
博多的“顿达节”(5月3日至15日):所谓“顿达”,是荷兰语Zondag之讹,休假的意思。人们化装成神话里的神仙骑着马或者让穿着盛装的孩子站在彩车上,成群结队、热闹非凡地通过街市,此外还举行形形色色的文艺演出。
5、芜湖县红杨陶氏宗族来源与辈分?
安徽芜湖县红杨团坝陶氏(丹阳郡,五柳堂):
日显良庭征瑞必德上班…
庭字辈是六十九世
起源主要有六:①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封地为姓。相传尧称帝前先封在唐,后改封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陶丘),故称陶唐氏。其子孙有一支乃称陶氏。②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职业技艺命为氏。尧担任部落首领以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地方居住,以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尧的后裔有的以祖上职业命姓,形成陶姓。③以职业为姓。商朝七族中有陶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春秋之后从事制陶业之庶民亦有以“陶”技为姓者。④出自虞姓,虞舜之后,以职官为姓。舜之裔孙虞阏曾官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后代遂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陶氏。⑤出自唐姓,因避帝讳而改姓陶。据《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载,宋陶谷,原姓唐,为避晋祖(石敬瑭)名讳,改姓陶。其子孙遂相传姓陶,形成陶氏的一支。⑥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如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氏。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陶姓。 始祖:唐尧。
迁徒: 陶姓最初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周朝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人(今安徽宣城)。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侍中太尉、鄱阳人(今江西波阳)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人(今江苏南京),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堂号。宋朝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宋朝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豫、鲁、晋、冀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湘、鄂、闽、粤、桂之地者。明朝初期,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清朝时期,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目前陶姓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为多,陶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零六位。
丹阳郡 秦置丹阳(杨)县,治所在宛陵(在今安徽宣城当涂东北)。唐并入当涂。
五柳堂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社会动乱,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
名人:陶婴,春秋节妇。鲁人,陶门之女,籍贯不详,少寡,扶养幼孤。以纺织为业,鲁人闻其义,欲求之婚,婴闻之,作《黄鹄歌》,以示不二。此见《列女传》。
陶谦(132-194),东汉末将领。字恭祖。丹阳(安徽当涂东)人。汉灵帝时,为徐州刺史,曾镇
黄巾起义军。后任徐州牧,据有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193年,曹操因己父被其部将袭杀,借报仇为名攻之,进至彭城(江苏徐州北)两军大战,曹军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他败退郯城。曹军攻郯不下,转攻睢陵等地。194年,曹军再攻,进占琅玡、东海等地。他正拟退丹阳,曹军因张邈叛变而退还兖州。不久病死。
陶侃(259-334),东晋将领。字士行(或作士衡),东晋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幼孤贫。初为县吏,后举孝廉,得张华赏识,任郎中,渐升至将领。以镇
荆湘一带农民起义升任荆州刺史。因王敦忌恨,贬为广州刺史。在州无事,每天早运百甓(砖)于屋外,晚搬回屋内,以习劳励志。王敦败,还荆州,加征西大将军。咸和三年(328),苏峻叛乱,他起兵讨伐,被温峤等推为盟主。乱平之后,进位侍中、太尉,改封长沙郡公。后兼江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卒后赠大司马。在军四十一年,勤于吏职,雄毅善断。提倡珍惜“分阴”,反对“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且善文辞,远近书疏,莫不亲笔作答,行文如流,未曾壅滞。《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今存文《逊位表》、残篇《相风赋》等,载《艺文类聚》。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没落士族。始任江州祭酒,因不满官场污浊,辞官归去。后又出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四十一岁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因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毅然归隐。义熙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十多篇。这些作品,揭示了诗人“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大伪斯兴”的士族社会的矛盾,抨击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抒写了诗人的满腔悲愤和“金刚怒目”式的抗争。故龚自珍云“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鲁迅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这方面代表作有:《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咏荆轲》、《述酒》、《赠羊长史》、《拟古》、《饮酒》、《感士不遇赋》等。由于他长期隐居农村,躬耕田园,接近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故能真心诚意地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与污浊的仕途相对立。这方面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移居》等,而《桃花源诗并记》更是他长期农村生活的总结,那“秋熟靡王税”的世外桃源,寄寓着诗人的理想,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农民的愿望。但这毕竟只是一种乌托邦,并带有老子“小国寡民”的烙印。此外,他的作品还宣扬了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陶诗艺术成就很高。他总结了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优良传统,高度发展了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善于以朴素自然而极为精炼的语言、看似平常而耐人寻味的形象,抒写自己深厚的感情,形成平淡自然又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他的辞赋散文也一扫西晋以来骈丽绮靡的文风,挥洒自如,不事藻绘,“沛然自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由于形式主义文学的泛滥,陶渊明在六朝影响不大,《文心雕龙》竟对他一字不提,《诗品》也仅将他列入“中品”。但唐以后,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直至晚清的黄遵宪,都十分推崇他,并程度不同地受到他的影响。有《陶渊明集》传世。
陶弘景(456-536),南朝梁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年十岁,读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即有养生之志。父为妾所害,遂终身不娶。读书过万卷,一事不知则以为耻。宋宋曾为奉朝请,齐时官至左卫殿中将军。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即位后,礼聘不出,但朝廷每有大事,常前往谘询,时称“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好道术,爱山水,善琴棋,工书法,精通医学,擅长骈文。其诗以《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寒夜怨》较著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陶隐居集》。另著有《真诰》、《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后百一方》等书。
陶安(1315-1371),明臣。字主敬。安徽太平(安徽当涂)人。《明史》载其“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末举人。后率父老迎太祖于太平,授左司员外郎留参幕府。知黄州(湖北黄冈),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吴元年(1367)为翰林院学士,制议礼总裁官,与李善兴等制定律令。洪武初命知制诰兼修国史。有《陶学士集》。
陶宗仪(1316-?),明初文学家。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寓居松江。元末举进士不第,遂弃志。工文章,尤刻意字学。亲耕园圃一区,得暇以笔墨自娱,常以树叶作笔记,贮入盆中,历时十年编成《辍耕录》,多记元代典章、掌故、文物及元末农民军事迹,兼论小说、戏剧、书画、诗词,具有极高学术价值。明初一度任教官。另著《书史会要》、《四书备遗》、《南村诗集》等,并辑前人小说笔记为《说郛》。
陶澍(1779-1839),清大臣。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历官给事中,安徽、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道光中,先后治理安徽湖、河,筹划太湖水利,疏浚海口;试办漕粮海运,上海运章程八条;兼理淮南盐政、大加整顿、改革,条上十五事,绩效颇著。所著有《奏议》、《诗文集》、《蜀輶日记》、《陶桓公年谱》、《陶渊明诗辑注》行世。道光十九年卒。谥文毅。
陶成章(1878-1912),近代民主革命家。字焕卿,浙江绍兴人。早年立志反清革命,曾两次赴京谋刺慈禧太后,未成。一度赴日留学,回国后参与创建光复会、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同盟会。次年主编《民报》。因与孙中山不睦,宣统二年(1910)在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任副会长,与同盟会分裂。武昌起义后回国,任浙江军政府参议员。后遭暗杀。有《中国民族史》、《浙案纪略》。
其他陶姓名人有西晋将领陶舆;东晋将领陶臻;唐诗人陶翰;五代南唐画家陶守立;宋大臣陶岳,诗人陶弼,画家陶裔;元初诗人陶复亨;明画家陶成;清诗人陶善、陶余,词人陶淑,书画家陶窳,画家陶馤、陶馠、陶馥等。近当代陶姓名人有革命家陶铸,解放军将领陶勇,爱国将领陶峙岳,国民党官员陶希圣,教育家陶行知,民族学家陶云逵,经济学家陶大镛,社会学家陶孟和,气象学家陶诗言,曲艺研究家陶钝,画家陶元庆,电影演员陶金,北昆演员陶显庭等
6、中国百家姓的辈分排列
起源主要有六:①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封地为姓。相传尧称帝前先封在唐,后改封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陶丘),故称陶唐氏。其子孙有一支乃称陶氏。②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职业技艺命为氏。尧担任部落首领以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地方居住,以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尧的后裔有的以祖上职业命姓,形成陶姓。③以职业为姓。商朝七族中有陶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春秋之后从事制陶业之庶民亦有以“陶”技为姓者。④出自虞姓,虞舜之后,以职官为姓。舜之裔孙虞阏曾官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后代遂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陶氏。⑤出自唐姓,因避帝讳而改姓陶。据《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载,宋陶谷,原姓唐,为避晋祖(石敬瑭)名讳,改姓陶。其子孙遂相传姓陶,形成陶氏的一支。⑥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如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氏。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陶姓。 始祖:唐尧。
迁徒: 陶姓最初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周朝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人(今安徽宣城)。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侍中太尉、鄱阳人(今江西波阳)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人(今江苏南京),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堂号。宋朝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宋朝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豫、鲁、晋、冀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湘、鄂、闽、粤、桂之地者。明朝初期,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清朝时期,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目前陶姓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为多,陶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零六位。
郡望:济阳郡 汉设济阳县,在今河南兰考东北,西晋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今山东定陶),辖境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山东东明南。南迁后废。
丹阳郡 秦置丹阳(杨)县,治所在宛陵(在今安徽宣城当涂东北)。唐并入当涂。
浔阳郡 即寻阳。唐以今九江为浔阳县,又曾以江州为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
堂号:五柳堂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社会动乱,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济阳、丹阳、浔阳。②自立堂号:爱菊、寸阴、忠孝等。
字辈:湖南宁乡陶氏字辈:河岳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广西鹿寨陶氏字辈:善积全家庆,恩孙世代昌。
湖南浏阳陶氏字辈:世德刻成,九宗功庆,佑良人材,为国树和,奈乃家强。
湖北武汉陶氏字辈:启明懋守德,维宏加正字。
安徽长丰陶氏字辈:积德传有庆,存辛理志强。
江西南昌陶氏字辈:尚云佳运昌,英贤召其绪,端学茂儒修。
四川遂宁陶氏字辈:廷守继应,大国成文,天锡知学,万世荣昌。
黑龙江绥化陶氏字辈:文崇忠信,圣化永传,学思悌道,一真万年。
山东威海陶氏字辈:嘉传遵俊泽,伦宪启家升,恩义纬思广,范章智宝成。
名人:陶婴,春秋节妇。鲁人,陶门之女,籍贯不详,少寡,扶养幼孤。以纺织为业,鲁人闻其义,欲求之婚,婴闻之,作《黄鹄歌》,以示不二。此见《列女传》。
陶谦(132-194),东汉末将领。字恭祖。丹阳(安徽当涂东)人。汉灵帝时,为徐州刺史,曾镇
黄巾起义军。后任徐州牧,据有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193年,曹操因己父被其部将袭杀,借报仇为名攻之,进至彭城(江苏徐州北)两军大战,曹军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他败退郯城。曹军攻郯不下,转攻睢陵等地。194年,曹军再攻,进占琅玡、东海等地。他正拟退丹阳,曹军因张邈叛变而退还兖州。不久病死。
陶侃(259-334),东晋将领。字士行(或作士衡),东晋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幼孤贫。初为县吏,后举孝廉,得张华赏识,任郎中,渐升至将领。以镇
荆湘一带农民起义升任荆州刺史。因王敦忌恨,贬为广州刺史。在州无事,每天早运百甓(砖)于屋外,晚搬回屋内,以习劳励志。王敦败,还荆州,加征西大将军。咸和三年(328),苏峻叛乱,他起兵讨伐,被温峤等推为盟主。乱平之后,进位侍中、太尉,改封长沙郡公。后兼江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卒后赠大司马。在军四十一年,勤于吏职,雄毅善断。提倡珍惜“分阴”,反对“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且善文辞,远近书疏,莫不亲笔作答,行文如流,未曾壅滞。《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今存文《逊位表》、残篇《相风赋》等,载《艺文类聚》。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没落士族。始任江州祭酒,因不满官场污浊,辞官归去。后又出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四十一岁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因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毅然归隐。义熙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十多篇。这些作品,揭示了诗人“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大伪斯兴”的士族社会的矛盾,抨击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抒写了诗人的满腔悲愤和“金刚怒目”式的抗争。故龚自珍云“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鲁迅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这方面代表作有:《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咏荆轲》、《述酒》、《赠羊长史》、《拟古》、《饮酒》、《感士不遇赋》等。由于他长期隐居农村,躬耕田园,接近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故能真心诚意地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与污浊的仕途相对立。这方面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移居》等,而《桃花源诗并记》更是他长期农村生活的总结,那“秋熟靡王税”的世外桃源,寄寓着诗人的理想,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农民的愿望。但这毕竟只是一种乌托邦,并带有老子“小国寡民”的烙印。此外,他的作品还宣扬了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陶诗艺术成就很高。他总结了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优良传统,高度发展了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善于以朴素自然而极为精炼的语言、看似平常而耐人寻味的形象,抒写自己深厚的感情,形成平淡自然又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他的辞赋散文也一扫西晋以来骈丽绮靡的文风,挥洒自如,不事藻绘,“沛然自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由于形式主义文学的泛滥,陶渊明在六朝影响不大,《文心雕龙》竟对他一字不提,《诗品》也仅将他列入“中品”。但唐以后,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直至晚清的黄遵宪,都十分推崇他,并程度不同地受到他的影响。有《陶渊明集》传世。
陶弘景(456-536),南朝梁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年十岁,读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即有养生之志。父为妾所害,遂终身不娶。读书过万卷,一事不知则以为耻。宋宋曾为奉朝请,齐时官至左卫殿中将军。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即位后,礼聘不出,但朝廷每有大事,常前往谘询,时称“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好道术,爱山水,善琴棋,工书法,精通医学,擅长骈文。其诗以《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寒夜怨》较著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陶隐居集》。另著有《真诰》、《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后百一方》等书。
陶安(1315-1371),明臣。字主敬。安徽太平(安徽当涂)人。《明史》载其“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末举人。后率父老迎太祖于太平,授左司员外郎留参幕府。知黄州(湖北黄冈),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吴元年(1367)为翰林院学士,制议礼总裁官,与李善兴等制定律令。洪武初命知制诰兼修国史。有《陶学士集》。
陶宗仪(1316-?),明初文学家。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寓居松江。元末举进士不第,遂弃志。工文章,尤刻意字学。亲耕园圃一区,得暇以笔墨自娱,常以树叶作笔记,贮入盆中,历时十年编成《辍耕录》,多记元代典章、掌故、文物及元末农民军事迹,兼论小说、戏剧、书画、诗词,具有极高学术价值。明初一度任教官。另著《书史会要》、《四书备遗》、《南村诗集》等,并辑前人小说笔记为《说郛》。
陶澍(1779-1839),清大臣。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历官给事中,安徽、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道光中,先后治理安徽湖、河,筹划太湖水利,疏浚海口;试办漕粮海运,上海运章程八条;兼理淮南盐政、大加整顿、改革,条上十五事,绩效颇著。所著有《奏议》、《诗文集》、《蜀輶日记》、《陶桓公年谱》、《陶渊明诗辑注》行世。道光十九年卒。谥文毅。
陶成章(1878-1912),近代民主革命家。字焕卿,浙江绍兴人。早年立志反清革命,曾两次赴京谋刺慈禧太后,未成。一度赴日留学,回国后参与创建光复会、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同盟会。次年主编《民报》。因与孙中山不睦,宣统二年(1910)在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任副会长,与同盟会分裂。武昌起义后回国,任浙江军政府参议员。后遭暗杀。有《中国民族史》、《浙案纪略》。
其他陶姓名人有西晋将领陶舆;东晋将领陶臻;唐诗人陶翰;五代南唐画家陶守立;宋大臣陶岳,诗人陶弼,画家陶裔;元初诗人陶复亨;明画家陶成;清诗人陶善、陶余,词人陶淑,书画家陶窳,画家陶馤、陶馠、陶馥等。近当代陶姓名人有革命家陶铸,解放军将领陶勇,爱国将领陶峙岳,国民党官员陶希圣,教育家陶行知,民族学家陶云逵,经济学家陶大镛,社会学家陶孟和,气象学家陶诗言,曲艺研究家陶钝,画家陶元庆,电影演员陶金,北昆演员陶显庭等。
7、美容院一般都有什么项目?
美容院服务项目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各不相同。按照护理的目的可分为美容类项目和养生类项目。
美容类项目包括面部项目、身体项目。
面部项目:润泽红唇保养疗程、美白凝眸护理疗程、眼部祛皱护理疗程、焕彩明眸护理疗程、暗疮炎症护理疗程、净化排毒护理疗程、保湿护理疗程、去黑头护理疗程、修复护理疗程、美白护理疗程、抗衰护理疗程。
身体项目:胸部腺体疏通疗程、子宫卵巢保养疗程、肺部排毒疗程。头部经络疏通疗程、足部养闹护理疗程、全身经络疗程。经络疏通瘦身疗程、五行平衡疗版程。
(7)瑞方源养生之礼扩展资料:
美容院管理系统是一类专门为美容行业设计的专业美容管理软件,广泛适用于美容会所,美容院等场合,一般具有会员管理,套餐管理,员工管理等功能,方便的票据打印,简洁实用的库存管理,带有客户回访功能,能计算员工每月提成金额,详细完备的统计报表,让美容机构权经营者轻松管理,明白算账。
美容院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产品部分一般包括:商品、仪器、服务、护理卡等等,与一些大众行业的商品有些不同,针对其这一特殊性,有些软件在商品管理这部分有针对性的做出了软件功能设计,更贴合美容院的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美容院管理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美容院
8、中国民间风俗:正月里为什么不能剪头发
实际上,“正月里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实际上是源自于一个“误解”。据考证,1644年清朝入关
后,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即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于是许多人把遵从
传统习惯和怀念明朝的情感结合起来,约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
旧”,意思是“思念过去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附
会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
(8)瑞方源养生之礼扩展资料:
2015年2月,一则正月理发死舅舅新闻引发网友对一些毫无科学根据民俗的议论。据悉长春市民姜先
生为了年后精精神神的上班,剪了一次头,被其舅舅发现,两个人差点闹僵。舅舅说:“正月理发
死舅舅,你怎么能剪头呢?”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正月理发死舅舅只是以讹传讹的说法,没有任何科
学依据。但是面对这样的民俗,不少网友表示,还是不要去触犯,以防家里长辈动怒。虽然现在已
经是21世纪,但是仍有不少人比较迷信,也有好多地方都有“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
舅”的说法。其实,外甥正月理发,不会害死舅舅的。一个人的生死,并非由别人理发而决定的。
这种“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最初压根就和舅舅没关系。
旧时,人们很重视正月,认为正月是一年的开始,正月里很多事是一年的兆头。所以正月一个月不
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思念明朝旧制。也就有了“正月不剃头——思
旧”这句话。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月
不剃头——思舅”,用“思念舅舅”来为正月不剃头做注解。后来,“思舅”被讹传为“死舅”,
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评论认为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依然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的普
遍价值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类似正月理发死舅舅此类民俗,无需太刻
意。而作为年轻人也不要刻意去反对这样的民俗,以防引来长辈不快。
9、送领导高档的礼物有什么
可以考虑送比较有特色的,有文化内涵的。一般领导并不怎么差钱,你送的东西要特别,能给他留下不同的印象就可以。
比如手工汴版绣卷轴礼品,是通过手工刺绣的技艺绣制而成的卷轴画,具有悠远的历史底蕴,文化涵养,相信你权的领导会喜欢。
10、长春养生 药膳养生 长春养生馆
上瑞坊位于远达大街与百同康路交汇西行,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按照“药食同源”的“食借药之力,药借食度之功”自然养生理论,以普通食材和中药材合理搭配,聘请功底深厚的粤,川,吉菜大厨专精工细做,形成药膳菜肴、汤饮粥品、酒类药饮、果汁汤剂,打造独具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六大系列食疗养生套餐。健康人生,上瑞启航。上瑞坊愿属做您终生健康的呵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