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之书叫?
千金方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2、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什么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著名的药王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徽宗曾封其为"妙应真人",孙思邈信仰较为普遍,很多宫观或自取名药王庙、或设药王殿供奉。
孙思邈祖师在道教尊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药王孙大真人”、“开元普度天尊”、“感应普救天尊”等,居天医采访院药王妙济宫、九天保莲宫等。
(2)孙思邈所著 养生铭扩展资料
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孙大真人一生炼气养神,精究医药,务行阴德,常蕴仁慈,汲汲以善为务。小蛇之伤,昆虫之微尔,思邈以药封而放之,其德及昆虫,非人可及,至于龙宫之报,感灵异之若此。《道德经》曰: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真人深合其道也!
3、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什么中明确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
这句话的意思是:
如果在君上或者亲人生产的时候,不能为他们治疗不是忠孝的人。
4、孙思邈有哪些养生著作?
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家和道家,寿101岁,行医80多年,躬行实践养生之道,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尊为“药王”。生平好学而博采众家之长,善言老庄,又好释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论》、《存神练气铭》、《摄养枕中方》、《卫生歌》、《保生铭》等。
(1)养性重德、百行周备、自慎为首
孙思邈一生为医,德、术兼备,养生重在养德,提倡养性以自慎为首。《千金要方》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因此,他把养性修德称为“养生之大旨”,并提出养性当以“自慎为首”,“善养性者,则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达到养性的目的。
(2)食养茹淡,务求节俭
孙思邈之谓茹淡即素食淡味以养生。提倡“每学淡食”以养生。又主张饮食节俭。有“丰饶之地,人多早夭;俭啬之地,人多高寿”之说。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指出:“人学养老之道……饮食当令节俭,若食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他的食养、食疗经验丰富,素为后人所推崇,多有实用价值。
(3)日常生活讲究卫生
他对日常生活起居、衣着、饮食卫生很重视。如冬睡不盖头、卧取侧身曲体、衣着俭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务求“雅素净洁”。又讲究饭后漱口、散步、少饮酒、不食陈腐变质食物等等卫生。在《卫生歌》、《保生铭》中多有概括。
(4)注重锻炼养生之术
孙思邈的著述中气功、导引、按摩方法甚为丰富。他认为老人尤当重视锻炼,《千金翼方》说:“非但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节度,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除收集各种气功、导引、按摩方法,还自创孙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锻炼方法。
孙思邈著的《保生铭》流传甚广,今录之如下,以供读者欣赏: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神气自然存,子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5.邱处机:精于养生的“神仙”
邱处机,又名丘长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他生于1148年,卒于1227年,死后葬于北京的白云观处顺堂。
道教中人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人可以返本还原,达到长生久世的境界。邱处机19岁弃家求道,独自进昆仑山的烟霞洞修炼,一年后拜全真教主王重阳为师,先后在今宝鸡西南的溪边、陇州的龙门山隐居修炼13年,道成后名声大噪。在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中,邱处机的影响最大。
邱处机既是道家,也是养生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刘仲禄奉诏聘请邱处机。第二年,他携弟子18人启程北行,历时4年,与成吉思汗相会。成吉思汗问长生久世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大讲“敬天爱民以治国,慈俭清静以修身”的养生之术,颇为成吉思汗赏识,被封为国师,赐号“神仙”。
邱处机对养生学颇有研究。他的养生学以“清心寡欲,四时调摄”为要旨,认为人体各方面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发生,无不受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动、操练身体等方面与外界协调,才能达到内外环境平衡,起到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他强调必须掌握“四时调摄,养生治病大旨”,对四季调养、精神调养、饮食调整等都作了说明。
在四季调养方面,如春季“春阳初升……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夏季炎热,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秋季“秋气燥……禁寒饮并穿寒湿内衣”;冬季“宜居处密室,……不可冒触寒风”。
另外,他对老年人养生有一定研究,认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下午3至5时)后饭”等。
5、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什么中明确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
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明确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把医学当作儒者尽孝道的必修之学。
6、孙思邈所著的什么中明确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序》中明确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
原文:
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年,以养其生。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
译文: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向上可以治疗君主如元首领导和亲人如父母姐妹兄弟等人所患的疾病; 往下可以用艾灸和针刺的方法免费/低费用去治疗贫穷人民的疾病;对自己可以进行养生指导,保养元气,使自己保持健康状态。
但是他们都相竟比赛着去追求荣华富贵,权利地位, 他们都想高高在上,拥有极大的权势和财富,让别人都害怕他 有求于他 羡慕他。
权贵富豪们轿马往来,每到一处,人们围观抬起脚跟,伸长脖子看着权贵富豪们绝尘而去人民都十分羡慕; 孜孜不倦勤快急切地想跟权贵富豪们一样去挣好多钱也轿马往来。让自己也变成一个令人羡慕的人。
(6)孙思邈所著 养生铭扩展资料:
儒家养生大道:知医为孝
儒家讲孝道,按照孝道,最根本、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让父母过得好,虽然作为老百姓不能像皇帝一样“以天下养”,但也要让父母健康,如果父母生病的时候儿女能帮他们减少病痛,那是多么欣慰的事啊。所以古人说“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上以疗君亲之疾”,这也是实践孝道。
孙思邈曾说:“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他起先热衷于科举,但后来他父亲病了,看了很多医生,可最后还是没有救得性命。
这对吴鞠通的打击非常大,他说:“父病年余,至于不起,瑭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于天地间!遂购方书,伏读于苫块之余。”(《温病条辨·自序》) 可见,正是孝道促使这位文人弃文从医,成就了一代医科圣手。
7、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之书叫什么
《千金方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8、“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出自哪里?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出处: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第二十六卷为“食治”专篇。
释义:防治疾病的经验表明,食物与药物同出一源,有时难以划分,几乎所有食物均可作为药物,用来祛病健身;而中药书载述的许多药物,则可作为食物烹制食用。
9、我国古代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医学典籍是什么?
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