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仲景养生坊保健品

仲景养生坊保健品

发布时间:2020-10-09 21:43:56

1、桑椹膏有什么功效?

桑葚的功效:央视节目中华医药节目里边有两个打字幕的镜头:“补血滋阴,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润肺止咳”(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这些文字源于《中华本草,本草纲目》)。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学习才知道,她的意思说只要坚持我们喝桑叶水,吃桑葚膏,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看到五脏六腑都可以得到调理,四肢百骸都能够得到濡养。
共2图>02
养颜,乌发:
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 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桑椹是中老年人健体的良药。有关桑椹果汁延缓衰老的实验表明,机体衰老与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桑果汁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这可能与桑果汁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成分 VC、胡萝卜素、硒、黄酮等有关。纯天然的桑椹能抑制黑色素的产生,故能减少和控制老斑,令肌肤净白自然.

>03
治疗便秘:
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
值得注意的市面上治疗便秘的药品很多,而是药三分毒:桑椹膏是食品,而不是药品(鲜桑果自然发酵制品)

>04
治疗神经衰弱,失眼:
我们看看中央台的“仲景养生坊”是怎么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峰】失眠是神经衮弱一个最重要的症状,中医认为尽管神经衮弱的症状和很多脏腑有关,但根本上还是跟肾有关,泛为肾是主骨生髓的,髓跟脑子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中医喜欢用补肾的方法来治疗神经衮弱,但是因为疗程比较长,所以我们一般也更倾向于用一些补肾的食疗药膳去治疗,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也就是俗话说的:药补不如食补)

>05
补养气血和补肾的作用:
桑葚历来是补肾乌发的良方
>06
抗辐射作用:
特别适合用经常用电脑的朋友。特别是长期使用电脑的女性朋友。

>07
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
桑葚具有许多活性物质,促进造血细胞生长、降糖、降脂、降血压、护肝、抗 AIDS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很广,尤其是对中老年病和延缓衮老有重要意义。
>08
防癌:
特别是桑果中含有一种叫(白黎芦醇)(RES)的物质,能刺激人体内某些基因,抑制癌细胞生长,阻止血液细胞中栓塞的形成。另外,它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

>09
清肝明目、抗衰老、调节内分泌:
女性和中老年过度用眼者适用。
鲜桑葚果汁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成分 VC、B-胡萝卜、硒、黄酮等,故能仰制黑色素的产生,减少和控制老年斑,令肌肤自然,能有效调理女性内分泌。

>10
各种各样的亚健康现象:不是这里亏虚引起,就是那里功能退化了造成的。疾病更是如此。只是亏虚的程度不同罢了。当我们因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脏腑亏虚出现了健康问题,桑葚膏在调理这一两个脏腑的回到正常状况的同时,也滋润提升协调了其他的器官组织的功能。比如说便秘,是因为肾虚,肠道传导失常引起的。那么桑葚膏除了给我们补肾,生津润肠以外,同时还调理滋润了心,肝,脾等等。协同作战,全面调理效果当然不是比一般的调理方法能够比的了!
桑葚膏的口味
>01
本品以纯天然为宗旨,绝无添加剂。“绝无添加剂”这几个字不是随便打印的,必须是在企业标准里“没有添加剂”这项指标。通过国家食品安全认证(QS:510326010078 ,先上“国家食品安全网”然后将该号输入即可看到相关信息。)其口感是桑葚果特有的口味:酸酸的、微甜的。故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朋友。 (色素让食品更艳丽,添加剂让食品口感更好,但是终伤的是自己的身体)

桑葚膏的制作工艺
>01
家庭自制法:把黑色桑葚捣碎了,煮开后小火熬,把满满一锅熬到还剩半锅的时候,按比例兑上蜂蜜桑葚膏就做成了,完全纯天然。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疗不如食疗。后者虽然效果来得一点,但她没有药疗的那三分毒。吃得越久效果越好!一旦出效果的时候那是药永远比不到的。
>02
专业制作法:
1、摘桑果---从桑园摘回桑果,用1:500的盐水淘洗干净凉干水气。
2、发酵---这是制作桑葚膏的关键。用千斤土陶瓷坛(一定要用土陶坛)。一层桑果一层红糖,装进土陶瓷坛的80%(留20%的空间,是因为在自然发酵过程中, 要产生大量的气体),封口进行自然发酵。(红糖是天然的保鲜剂,也是中国女性几千年来的保健品。葡萄酒、茅台酒、五粮液等,其主要原料葡萄、红高粱都要经过自然发酵。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只有鲜桑葚果经自然发酵才能达到桑葚最佳效果。)
3、取汁---经过三个月以上的自然发酵后,桑葚膏只取其桑葚汁。
4、成品---用桑葚汁浓缩至一定程度时,加上一定比例的土蜂蜜而成(加土蜂蜜是为了增加功效、更营养、更利于保存)。

桑葚膏适用人群及慎用人群
>01
适用人群:
A:首先这个桑葚膏非常适合于神经衰弱的人群,因为它有很好的一个安魂镇神的作用。
B:它可以帮助我们抗衰老,所以适用于中老年朋友,
C:这个膏还有一个作用,就是

2、中华医药的中央电视台栏目

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中华医药》常态的有三个板块。一是健康故事。这是主打板块,约20分钟,主要是请文化名人或普通人讲解他们的养生方式,让大家树立一种健康的理念和战胜疾病的信念;二是仲景养生坊。通过讲解药膳制作或太极拳、八段锦之类的健身类节目,传播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三是洪涛信箱。这是一个互动的板块,主要针对观众来信和电话热线,介绍一些观众非常关注的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
《中华医药》栏目于1998年6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正式开播。每周每期节目时长30分钟。2002年9月2日,《中华医药》进行了全面改版,栏目扩版为每期节目时长50分钟,栏目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的品牌栏目之一。
《中华医药》栏目体现了各类观众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涉及了中国传统医学、生活习惯和伦理道德等内容。如《健康话题》关注健康热点、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医药名家》聚焦中华名医、人格化展示中华医药的文化内涵、《洪涛信箱》为海外观众寻医问药提供健康向导、《专科门诊》探讨解除患者疾病痛苦的良方、《养生有道》传播中华养生文化等。 《中华医药》栏目对主持人的形象定位是:“富有中国传统民族风范的东方现代女性”,被海外观众亲切地称为“来自祖国的健康使者”。
在1998年至2002年,《中华医药》团队对栏目内在功能认识的深化和外在栏目形象的改进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经历了从提供实用性服务到提供文化性服务的观念转变,形成了《中华医药》独特的栏目风格和权威的栏目公信力。
2003年4月初,“非典”肆虐,《中华医药》派出特别摄制组到达广州,采访了近距离采访了多名被感染治愈的医护人员,采访拍摄了广州地区第一位发病的患者黄发胜先生的并拍摄了他和家人的生活,陆续推出了《探究“非典”之源》、《应对“非典”之法》、《亲历“非典”一线》、《预防“非典”之方》、《阻断“非典”之途》等系列节目。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后,在国际频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
做孤独症节目时,写了一纸卡片,鼓励孩子的父母坚持下去,不能放弃。栏目组自己也设计了一个图案,在体恤衫上,去孤独症学校,和孩子们的父母做了活动。曾经拍摄一个很年轻的20多岁的女孩儿获得了乳腺癌,最后到了脑转移,因为有一个男孩儿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六年的爱情,这个女孩儿最后还是走了。在拍摄的过程中,栏目组及病房的病人都在掉泪。采访完了以后,就在那个地方捐了款。还拍过一对双胞胎,也是得了肌肉萎缩症,专家给的期限是18岁会死亡,但是母亲却把他们抚养到了20岁,当时记者去现场拍的时候,也进行了捐款。 《中华医药》每天都能收到来自海外几十个国家观众的回应,他们通过信件、电话和电子邮件向栏目寻求健康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栏目平均每年回复海内外来信10000多封,电话25000多个,电子邮件6500多个,是中央电视台收到观众来信、来电数量最多的栏目之一。很多海外华侨、华人认为,《中华医药》栏目的开办,体现了祖国对海外华侨、华人健康的深切关怀。
澳大利亚观众魏长生认为:“《中华医药》为上了年纪的华人、华侨所偏爱,我们几乎每周都一定收看此节目。《中华医药》对于患有疑难疾病的人更是福音和雪里送炭,再一次表示我们全家对中央电视台的谢意。”法国观众李樱在来信中说:“每当听到洪涛小姐那句“别忘了,《中华医药》牵挂您的健康”时,我们都会特别感动......”
《中华医药》栏目团队精诚团结,始终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权威的健康资讯、专业的制作品质、贴心的亲情服务、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努力打造栏目的品牌形象。
工作人员通过努力,使《中华医药》栏目在节目的后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台湾《大成影剧报》同步转载解说词,《中华医药》系列丛书第一、二、三、四辑的出版发行,以及该丛书繁体字版在台湾地区的出版发行,使《中华医药》栏目拥有了相当数量的读者群,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以其特有的权威性和亲和力,在海内外中医药界及观众中拥有很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2004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进行全面改版。由以前的5个板块改版调整为《健康故事》、《仲景养生坊 》、《洪涛信箱》3大板块,坚持栏目主题化,主题人物化,人物故事化的创作原则,强化服务性、时效性,增强故事性、可视性,加强互动性,加大信息量。
由于《中华医药》栏目创作在这次改版中实现了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传播受众由患者人群为主转变为以健康人群为主的重大改变,栏目的吸引力、收视率都明显增长,改版后吸引到栏目的收视人群增加了371万,收视率增长了50%,收视份额增加了68%,17:15-18:00档的节目的收视份额排名提升了9名,栏目呈现出成熟上升的良好态势。2007年1月1日,中文国际频道进行了新一轮的频道改版,《中华医药》栏目的播出时间第一次进入晚间黄金时间22:00,第一次与文艺、体育、综艺等栏目同在一个黄金档时间播出。栏目坚持 “宗旨不变、内容为王”,在节目内容拓宽、节目形态创新和故事化讲述三个方面不断努力,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娴熟地融合于一体,栏目陆续推出了《我的健康我做主》、《天有中华有中医》、《探秘红楼美食》、《教您如何不生病》、《反思“胃癌”的美食家》、《孤独的记录》等系列节目和主题化节目。
《中华医药》改版后推出了一系列特别节目,如主打的“天佑中华有中医”节目,讲述故事:中医药抗癌的故事、中医药促进康复的故事、中医药抗“非典”的故事、“神六”宇航员把脉故事等。 栏目自1998年6月1日开播以来,以“弘扬五千年传统医药文化,再创新世纪绿色健康潮流”为栏目宗旨,定位是“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医药文化,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较高文化品位和权威健康资讯的服务栏目”,以典雅、新鲜生动的中国气息与中国韵味等特特色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
内容上,融知识性、服务性、文化性于一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药文化。健康话题、医药名家、专科门诊、养生之道,内容涉及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各个方面。特别是深入到中医理论层面,讲解中医中药把握问题的思路,以中医理论的调和观、整体观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使《中华医药》具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与厚重感。尤其是该栏目陆续推出的特别节目“民族医药系列”——《雪域藏医》、《西域维医》、《草原蒙医》、《竹楼傣医》,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了藏、维、蒙、傣四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拓展了栏目固有的文化视野。
形式上,兼有古朴典雅和现代气息。首先,该栏目制作了一整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片头、片尾、片花、字幕和图示,其风格与栏目内容——中医药文化的内在精神气质相一致。其次,充分运用电视化的手段,特别是在央视国际频道率先运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增加了栏目的可视性与现代感。第三,主持人定位准确而富有特色。主持人形象风格和栏目整体风格融为一体,卓显东方文化的安静质朴、温文尔雅。
栏目文化品位与服务性的关系处理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中国中医药及各民族传统医药领域本身就富含文化矿藏,如果充分开掘这些文化成分以为健康服务之源泉,不仅使栏目发展具有绵长的劲力,而且有了文化感染的原因,可让服务很好地为观众所接受,效果会更佳。他们坚持文化品位与服务性相统一,这是对传播学“受众中心”的深入理解。
对外宣传和国际频道建设的意义方面,以人类共有的健康需求为切入点,利用中华民族玄妙精深的医药学理论和效果奇特的各种具体方法来宣传文化。 随着大家对中医药健康知识需求的不断增大,《中华医药》节目深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收视率节节攀升。2007年前三个季度连续排名第一,年平均收视率高居全国健康类栏目收视榜首。在2007年至2008年的节目综合评估评比中,栏目又有4个季度名列中文国际频道第一。在央视国际网络300多个上网栏目中,《中华医药》点击率一直稳居前5名。
收视调查显示,24~54岁的观众约占80%。由于播出时间晚,70岁以上的老年观众相对较少,55~70岁的约占20%。在被调查的中青年人群中,一部分人之所以关注这一节目,一方面是为了父母的健康,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他们也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了。 毕根辉:我对《中华医药》很关注,洪涛在整个主持过程中,对这个节目吃得很透了。我在网站上看到她自己的感言写了几条,感到已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着,而且她也是这样做的。有几句话我记下来了,我们同学们可以作为参考,她说“中医之药它的方法提倡以望、闻、问、切……《中华医药》也因此找准定位,中医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医药的定位,它的定位是什么呢?她说放弃奢望、减少浮躁、力求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服务全球华人,这其实也是这个栏目的定义。
还有一段话,中医养生之道,可能这个团队真的已经变成中医中药的专家了,而且每一个人都热爱这项工作,所以他讲中医养生之道首在养身调性。洪涛得到了一种启迪,以感恩心待人,以平常心处事,把调理的心境带入到中医传统文化系统里。这两句话给我的感触特别深,也是她办这个节目的宗旨。
第三句话说“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中华医药》对它的宣扬和挖掘永无止境,我虔诚地手捧人类文明的奇迹和瑰宝,真诚地服务于电视机的前观众朋友,凝聚成一句话,《中华医药》牵挂你的健康”。《中华医药》这个尺度、分寸把握得非常好。 《中华医药》推出了一系列特别节目,如主打的“天佑中华有中医”节目,讲述了4个故事:
一是中医药抗癌的故事。江苏南通的著名老中医朱良春用虫药抗癌,11年前将上海的一个淋巴癌患者成功治愈了。二是中医药促进康复的故事。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遭遇车祸回国后,经中医药介入治疗,身心得到了较全面的康复。三是中医药抗“非典”的故事。“非典”期间,我们是中央电视台最早一批到广东采访的栏目记者,采访回来后我们做了若干期节目,及时介绍了中医药在“非典”期间的特色治疗。四是中医药在航空医学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故事。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教授在“神六”发射期间,对两个宇航员把脉,进行中医辨证,做好前期的医疗保健,有效避免了太空反应。 北京时间:周三09:00 22:00
格林威治时间:周日07:10 15:40
纽约时间:周日 17:10 周日 24:00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在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中华文明的瑰宝中,中国传统医学可能是其中最经典的。《中华医药》栏目向海内外观众传播这种人人都可能直观接触到、感受到、体验到的医学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非常具有人类意义和世界意义,因为健康是世界各国所有人都需要的。
《中华医药》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医药界的最新临床成果和健康实用资讯。栏目始终坚持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向观众传播权威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把专业的医学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告诉观众,在中国传统医药传播领域产生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社会影响力。 《中华医药》关注的话题特别多,糖尿病、失眠、近视、便秘、老年痴呆……
《中华医药》努力寻求着“标本兼治”解答观众的问题:关于肠道之苦的节目里,经历多年便秘痛苦的庞中华先生与观众分享了他的“土豆饮”法:土豆去皮榨汁;小火煮开;土豆汁黏稠时,加入适量蜂蜜;每天一次,每次两勺,空腹服用;同时再要加点适合自己的蜂蜜。这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药食同源”。
《中华医药》在“糖尿病专题”中,除了讲述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注意饮食等方面外,因为糖尿病而衍生的生活问题及心理恐惧也被列在其中,所以便会有“王新捷抗糖路上爱相伴”的那样的一期节目。看完节目,糖尿病能不能结婚,能不能生小孩,如果有了家庭,又该如何去关爱……一系列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中华医药》以叙述故事和明星说法的节目形式。比如《荆棘抗癌路因爱而美丽》就讲述了小黄陪女友美玉一同抗癌的哀宛感人故事。大部分时候,《中华医药》选用的是具示范作用的明星出场。
在2007年元旦特别节目《我的健康我做主》中,就是中国台湾影坛常青树、归亚蕾、李明启、六小龄童讲述了他们的调养之道而年轻漂亮、少生病的。 洪涛:
洪涛简介: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1985年至1989年在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学习,毕业后到清华大学工作,曾荣获清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4年调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曾担任《希望之旅》、《今日影视》等栏目主持人。1998年参与创办《中华医药》栏目,现任《中华医药》制片人、主持人、主任播音员,多次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彩虹奖”一等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评委会特别奖,连续三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称号。曾荣获中央电视台先进个人、中央电视台“十优”青年提名等称号,所著论文《服务类专题节目呼唤专家型主持人》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优秀播音与主持论文二等奖。
洪涛感言:“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珍贵的。有时也许为了体现它的价值,我们过于追求物质与虚荣,而忽视了它的根本。抛开一切身外之物,其实,拥有健康,才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
刘文:安徽芜湖人,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副主任、高级编辑,《中华医药》栏目监制。
1984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摄影专业,1988年毕业留校。1991年调至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历任《中国报道》编导、摄影,曾编导、摄影电视片百余部(集)。1998年至2002年,参与创办《中华医药》栏目,担任《中华医药》制片人。《中华医药》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政府奖)栏目一等奖、二等奖,优秀节目一等奖。 栏目创办之初不被看好,因为当时同行们认为中药这个行业缺乏吸引观众眼球的原动力,同行也对郎中不太感兴趣。在患者或者是观众眼里面看是做健康栏目的媒体,在栏目的创始人、首任制片人刘文的带领下,《中华医药》起步了、开发了。最初采访工作非常艰难,经过栏目工作人员一次次地采访、一次次与医院、医生的接触,才被大家了解、认识。栏目组记者出去的时候,碰到名医,经常会握着栏目组人员的手表示感谢。栏目一路走来,靠的是真诚。通过真诚的付出逐渐被观众理解了。
在备受关爱和信任的过程中,栏目努力付出他们的爱心。在采访艾滋病患者之后,栏目组一起捐了一些钱、物,送到了艾滋病患儿的学校。当更多地接触一些普通人的时候,尤其是在一线做捐助活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体现了团队的爱心。
栏目10年中力求在节目的形态讲求方式方面有所变化,正如一位教授所肯定的一样,坚守是《中华医药》得以常青最重要的法宝。这一切来自于栏目团队的责任,无论是对电视、对《中华医药》,还是对于观众。 1998年6月1日 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正式开播。
2006年8月6日 中华医药主持人洪涛讲健康故事:刘秉义食疗化解脂肪肝。
2006年10月14日 《有关静脉曲张的解答的问题 》。
2007年7月 播出了一位香港的糖尿病人的故事。
2007年2月16日《中华医药》节目特邀于西蔓访谈“用色彩驱散抑郁”。
2008年1月16日 《糖尿病人主食-推荐之一》。
2008年2月8日 仲景养生坊《中华医药》栏目特别奉献 。
2008年7月23日 一套操救了我的腰 第29期
2008年8月8日《中华医药》之“红楼美食”——枣泥山药膏。
2008年11月27日 播出了《祛病有术》。
2008年12月18日 解救“不死癌症”播出。
2008年12月15日 [专题]《中华医药》牵挂您的健康!
2008年8月8日 《药香从这里飘向海内外》播出。
2008年9月24日 洪涛:坚守是《中华医药》长青的法宝。
2008年12月20日 《 养生之道——男人篇》。
2009年2月23日 《癌症如何神奇消失》。
2009年2月25日 仲景养生坊推荐止咳定喘药膳—百合川贝银杏羹。
2009年2月28日 “燕窝粥”治病新功效——抗辐射。
2009年3月13日 探秘红楼美食1- 《中华医药》特别节目
2009年3月19日 《中华养生史纲 · 中国养生文化的衰落与复兴》。
2009年3月16日 仲景养生坊栏目推荐药膳:罗汉果煲猪肺汤。
2009年1月14日 洪涛:坚守是《中华医药》长青的法宝 。

3、桑葚膏怎么吃法

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此运动可补肾纳气。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

4、阿胶应该怎样来吃啊?

中医学认为百,阿胶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血、安胎的功效。据研究,阿胶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钙等,能改善血钙平衡,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此外,阿胶还能升高血压,防止失血性休克。现在,我们就把东阿阿胶的几个传统食用方法介绍给读者。

牛奶冲服

将阿胶度粉问碎成细粉状,每次取3克置于牛奶杯中,边加入边搅拌,使阿胶粉充分溶于牛奶中,温服,口感香甜绵软,回味悠久。

目前,市场上有速溶性“阿胶饮宝”颗粒,是用阿胶配以牛奶、巧克力、可可粉、甜味剂精制而成,属保健食品。

膨化食用

用微波炉进行阿胶膨化试验,得到酥香可口的阿答胶珠,直接口中含化,纯香持久,效果满意,方法如下:

先将蛤粉均匀地放入微波炉的载物盘上约0.5厘米厚,然后将破碎成黄豆大小的阿胶丁相互间隔0.5厘米撒到蛤粉上面,按动微波启动键,设定火力10乘,版定时3分钟即可。

炖烊服用

具体可分为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将碎阿胶放汤盆中,加黄酒适量浸泡12小时;取冰糖权适量,加水化成冰糖水,滤去渣后倒入泡软的阿胶中;将盛阿胶的容器放锅中,隔水蒸1—2小时,取出放凉后服用。

5、“仲景宛西”和古人张仲景是什么关系?

宛西制药近年来挖掘整理张仲景中医药文化,整合张仲景文化资源,以仲景文化为核心,建成了以仲景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中成药加工制造基地、绿色中药材基地为主的工业旅游项目。
仲景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以“仲景之光”紫铜浮雕墙、仲景文化广场、仲景会馆、仲景雕像、张仲景大药房为主,充分展示厚重的中医药历史文化。“仲景之光”紫铜浮雕墙,以紫铜为原料,用汉画的风格,雕刻出“医圣”张仲景一生求医著书、坐堂行医、悬壶济世的光辉伟大的人生历程。仲景文化广场里,芳草如碧,喷泉林立,敬立了以张仲景为首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医花岗岩雕像及文化列柱,生动再现了十大名医济世行医的场面。富丽堂皇的仲景会馆,依山势而建,是宛西制药精心建造的五星级国际会馆,同时也是企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河南省医药行业首家,里面设有多功能会议厅和宛药中成药产品展台,以及拥有1300多种伏牛山地道的中药材标本展室。18米高的仲景雕像,矗立在高高的医圣山上,他面向东方,手拿山茱萸,腰系药葫芦,宛如正在伏牛群山中采药行医,是游客祭拜张仲景、祈求平安的重要场所。位于医圣山下的张仲景大药房集购物、游览、休闲为一体,分旅游纪念品展区、成品药展区、仲景中医药文化展区、仲景养生坊等,在那里可以购买到宛药的主打产品“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以及仲景像章等旅游纪念品。

6、谁看央视四套的中华医药啊?

【主持人】探询调理之法,了解养生之道,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仲景养生坊,今天我们演播室请来的嘉宾是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的主任医师杨国华医生,杨医生你好!!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杨医生,人感受这个节气的变化我觉得还真的是很明显,你看这个秋季一到啊,明显就感受到有很多燥的症状,我就已经开始有一些咳嗽的症状,周围也有很多人都会感觉到嗓子不舒服啊、肺部感觉很干那,这是不是就是我们说的这种秋燥开始了呢?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是的,中医一直有这种说法,就每一个节气,每一个季节都有一定的气在里头,到了秋季是燥所主的,所以在这时候,你可以表现出多风,还有在人体表现出各种各样燥的症状,比方说眼睛干了,鼻子干了,嗓子干了,连皮肤都干燥,(字幕:眼睛干,鼻子干,嗓子干,皮肤干)所有的燥的症状可能在这个季节都会体现出来。

【主持人】那如果我们就说这个秋燥的话,它是都一样的吗?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主要是有两种燥:一种是所谓的温燥,一种是所谓的凉燥,(字幕: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但是这个呢也非常容易理解,它以中秋节为一个界定点,那么中秋节以前是一个什么节气呢?

【主持人】比较热的时候,秋老虎啊!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或者是夏天,所以它把这个热气一直带到这个时候,这时候称之为温燥,温燥症状表现为什么呢?表现为比方说全身比较怕热,有一些汗,嗓子偏痛,然后脉象会表现比较快,舌头上表现更红一些,(字幕:温燥症状表现为:怕热、出汗、嗓子痛、脉象快、舌头偏红)中秋节以后也表现出燥,可是你想随之而来的是哪个节气?当然是冬季,冬季呢就是寒气上来了,所以中秋节以后表现为凉燥,非常容易理解。那么这时候凉燥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字幕温燥症状表现为:怕冷、怕风、舌头颜色偏淡、脉象慢、骨节疼痛)这个人全身怕冷,或者怕风的症状比较明显,舌头的颜色相对淡一些,脉表现相对的慢一些,全身的骨节呢表现为更加疼痛一些,这时候表现为凉燥,但这两个所谓的凉燥或者温燥共同都应该出现的症状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燥的表现。

【主持人】肺?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燥的表现。那对肺来说呢,燥的表现是什么呢?

【主持人】干。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嗓子干,鼻子干,口干,连咳嗽都是干咳。

【主持人】我这个真的是深有体会,每次我觉得在咳嗽的时候,都有一种症状,就是觉得肺部好象,说的严重一点有点像冒烟的那种感觉,所以我在想,如果我们要是想止咳的话是不是应该先润肺?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对了,先润肺,也就是因为你有燥邪嘛!把这个燥邪等于用润燥的方法去进行治疗。

【主持人】所以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的这道药膳应该说很合目前的这个节气,就是说润肺止咳药膳叫旱蒸贝母鸡。先一起来看看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解说】旱蒸贝母鸡需要准备的原料有:鸡一只,川贝10克,花椒10克,葱姜适量。首先把鸡的内脏去掉,然后用清水洗干净,放入盛好水的锅中,再把川贝拍碎备用,把姜切片,葱切段,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主持人】杨医生,我们这道旱蒸贝母鸡里边用的这味药是川贝母,那我们知道贝母主要有两大类:川贝母和浙贝,那么您先给我们谈一谈,川贝母和浙贝母在止咳这个功效上面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川贝母主要是它的功能呢有润肺的功能,(川贝的主要功能:润肺)它的性比较凉,但是它本身有一些甘,就是属甘,也就是甘甜。甘甜我们认为它是有一些补养的功能,所以它有一个润肺的功能,用于在临床呢你更适合于久咳的病人。那么另外一种也就是说俗称象贝母或者浙贝母,它更加偏苦寒一些,正因为它有苦寒的这种性能,所以它在泻火的功能上,泻热的功能上更强,更适合于刚开始的感冒,而这个人热像或者痰火比较重的这些病人。(浙贝的主要功能:清火))

【主持人】也就是说川贝更偏润肺,润这个方面。浙贝是偏清,清火,清热。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对,对。

【主持人】两个功效的区别在这儿,另外就是川贝可能不如浙贝那么的凉,那么的寒凉,它偏凉一点,这个浙贝可能会更凉,性质更凉一些,所以我们用的这道菜里边应该说适合用川贝母。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嗯,川贝更合适。

【解 说】旱蒸贝母鸡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切好的姜片、葱段放入锅中,再放入拍碎的川贝,搅匀,然后加入酱油、盐用中火煮30分钟, 30分钟后,把鸡从锅中捞出来,这时候再把切好的葱段和姜片放入鸡肚子里,为了让鸡肉的味道更好一些,还可以放一些花椒,然后在鸡的表面撒一些盐,并把盐抹匀,然后再用保鲜膜把鸡密封起来,上锅隔水蒸20分钟,这时候一定要用小火,20分钟后,鸡就蒸好了,把鸡拿出来,再把鸡肚子里的葱姜以及花椒倒出,然后,把鸡切开装盘,这样一道香喷喷的旱蒸贝母鸡就做好了。

【主持人】说到旱蒸贝母鸡实际上它最应该说地道的要用贝母鸡就是贝母之乡松潘一带,有一种鸡是专门是以吃川贝母长大的一种野鸡叫贝母鸡,因为它里面贝母碱的成分应该说在鸡肉里边的含量很高,所以可以说在这个止咳方面这个鸡本身可能就是药用功效比较强的,当然我们现在就是说很难,不一定就能够那么很容易得到这个贝母鸡,所以要用这样的鸡来代替,应该说效果也还可以吧。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鸡这个东西它还是比较平和的一个食物,那么它的功能相当好,既能补五脏,还能填精髓,所以它是一个很平和的一个食物,也不过燥也不过寒的那么一个食物,所以大家都比较接受,但你在选材上可能还是要注意一下。

【主持人】注意什么呢?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比方说鸡时间不同,公母不同,它的阳性或者阴性都不同。

【主持人】那您具体给我们讲讲。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比如说小公鸡和老母鸡似乎更加偏阳一些,也就说它更加能够起一些温补的功能,所谓温补的功能,这人如果有气虚,有阳虚,比方说显得比较劳累,比方说怕风,怕冷,比方说动不动就觉得气很短,这类病人。(字幕:阳虚的表现: 劳累、怕风、怕冷、气短)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杨国华】就要用小公鸡或者是老母鸡来做这道药膳,对,那反过来,剩下的呢,老公鸡和小母鸡,半年到一年的那些小母鸡,它就偏阴性一些,那么对于一些阴虚的体质更合适,这类人他可能手、脚,手心,脚心偏热一些,完了全身也怕热一些,可能晚上睡觉容易出汗一些,体质呢,稍微瘦弱一些,那么这种人可能是用刚才所说的,就是老公鸡或者小母鸡更合适。(阴虚的表现:手心,脚心偏热、容易出汗、体质瘦弱)

【主持人】那要这样讲的话,我们这道旱蒸贝母鸡,这个鸡应该是用老公鸡或者小母鸡,就是偏,应该说是属阴性的,因为我们是针对温燥来推荐的药膳。

【解 说】旱蒸贝母鸡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切好的姜片、葱段放入锅中,再放入拍碎的川贝,搅匀,然后加入酱油、盐用中火煮30分钟, 30分钟后,把鸡从锅中捞出来,这时候再把切好的葱段和姜片放入鸡肚子里,为了让鸡肉的味道更好一些,还可以放一些花椒,然后在鸡的表面撒一些盐,并把盐抹匀,再用保鲜膜把鸡密封起来,然后上锅隔水蒸20分钟,这时候一定要用小火,20分钟后,鸡就蒸好了,把鸡拿出来,再把鸡肚子里的葱姜以及花椒倒出,然后,把鸡切开装盘,这样一道香喷喷的旱蒸贝母鸡就做好了。

【主持人】那么好,我们就把这道旱蒸贝母鸡,这样一道具有这个润肺,降燥,止咳功效的药膳推荐给电视机前目前有咳嗽症状的朋友们来食用,希望能够对缓解大家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好了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仲景养生坊教您保养身体,把握健康,下周同一时间我们接着聊。

【有奖问答】根据中医理论,下面哪种贝母的药性更凉一些:

A 川贝 B 浙贝

奖品由《中华医药》和河南宛西制药提供

请您将正确答案用邮寄或E-MAIL方式寄至《中华医药》栏目组

是这个吗?

与仲景养生坊保健品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