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陆游养生法

陆游养生法

发布时间:2020-10-08 23:57:19

1、养生的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性欲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性欲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道家养生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2、陆游八十种田诗讲养生休闲宽心的

无题
躬逢百盛世,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年龄都给忘了。南宋诗人陆游诗云:“养气宽心不知度年,花开花落总欣然。淡泊宁静三分喜知,八十九道十也少年。”陆游所处的那个时代,有这种境界的人毕竟回有也不多,哪能象今天,老年人个个放飞答好心情,想到的是健康长寿。

3、南宋诗人陆游怎样养生

陆游是怎样养生的陆游是南宋著名词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养生家。
他的养生之道也是非常简单的
多动,保持心情愉悦,平时有空的时候多 养花等,

4、古人的养生方法~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性欲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性欲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5、陆游是怎样养生的?

陆游写了一些养生诗,说明他重视养生之道。陆游认为食粥是长寿的最简单方法,诗云:

世人个个说长年,

不悟长年在眼前。

我得宛邱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长年即长寿。神仙,是长寿的代换式,“食粥致神仙”,就是食粥能长寿。这是食粥长寿法。

陆游还有梳头长寿法,有诗为证:

觉来忽见天已白,

短发萧萧起自梳。

中国历来有梳头长寿之说,因为头上的穴位,通过梳子的刺激,使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皮脂腺的分泌,这对防治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均有效。

陆游还有含饴弄孙长寿法,诗云:

整书拂几当闲嬉,

时与儿孙竹马骑。

故尔小劳君会否?

户枢流水即吾师。

“整书拂几”是“动”,“含饴弄孙”也是“动”,总起来说,这长寿法是户枢流水法。“户枢流水”是修辞的用典,引自《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句,这里的“户枢流水”是修辞的节缩法,即统括式。上面说的“含饴弄孙”就是逗小孩子玩,也是“动”,这与“户枢流水”都是一种修辞的代换式。

陆游还有扫地长寿法,诗云:

一帚常在堂,

有暇即扫地。

既省得堂奴,

亦以平血气。

这也是“动”,“扫地”与“户枢流水”在长寿这一点上是“同义结构”。陆游认为“按摩导引”不如“扫地”。其诗云:

按摩与导引,

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法,

延年直差异。

6、陆游是怎样养生的呢

宋代诗人陆游,读书写作十分勤奋,但他活了86 岁,在古代诗人中,他是罕见的
一、登山陆游诗曰:“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
(《夜坐忌剡溪》)他认为,好诗往往产生在旅途中:“君诗妙处吾能识,尽在
山程水驿中。就是在梦中,陆游也常常登山。”“久别名山凭梦到,每思旧友
取书看。”(《春日园中作》)
二、击剑击剑,练武,即是他的养生之道,也是他报效祖国,北伐抗金,所作的准
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新晴马上》:“一剑飘然万里身,白头也复走京城。”陆
游还亲手用剑刺死过一头老虎。他在《梦行南郑道中》一诗中写道:“眈眈北山虎,食人不
知数,孤儿寡妇仇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他的《怀惜》诗也
写道:“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至今传写中,尚愧壮士颜。”可惜在现代社会,像这种能
挥剑刺虎,文武双全的诗人是很难见到的了。
陆游在工作和写作之余常常去骑马、舞剑,他常与友人“倚松论剑”,还写下了“少
年学剑白猿公,曾破浮世十岁功”的诗句。
三扫地他认为,扫地可在多次弯腰、站立、运腕、移步的过程中,身体得到锻炼。
他在诗中说:“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至差异。”他的另一
首“扫地”诗意思是:扫帚放旁边,有空就扫地。省得叫童奴,不能平血气。
四、 垂钩陆游喜欢钓鱼。他在诗中写道:“西风沙际矫轻鸥,荡日桥边系钓舟。”
“花底清歌春载酒,江边明月夜投竿。”“相从不厌闲风月,只有梅花与钓矶。”
五、美睡陆游在诗中多次提到“美睡”一词,他认为,“美睡”是比美容更重要的养
生手段。陆游诗曰:“美睡常嫌莺唤起,清愁却要酒阑回。”“昼倦夜常成美睡,病多老却未
全衰。”“美睡三竿日,安禅半篆香。”“放翁不管人间事,睡味无穷似蜜甜。”

7、神奇而古老的摩腹养生法有哪些?

摩腹养生,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在我国已有近千年历史。早在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译的《易筋经》中就有摩腹三法。在唐代,孙思邈也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养生之道。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不少养生方法,其中之一是一日要摩腹数次,并曾写下了“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解衣许我闲摩腹,又作幽窗梦一回”等诗句。他不仅在饭后放下筷子便摩腹,而且常常边散步,边摩腹。如“回廊摩腹行”、“徐行摩腹出荆扉”等,由于陆游深谙摩腹之道,故尽管一生坎坷,仍得以高龄而寿终。
清代雍正年间,方开所、颜伟在《延年九转法》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摩腹的方法。常用的摩腹方法是,先用右手大鱼际部在胃院部作顺时针方向揉摩约120次,再向下移动至脐部,在脐部作顺时针方向揉摩约120次,然后用右手全掌作顺时针揉摩整个腹部120次,再作逆时针方向揉摩120次。摩腹时也可用左手重叠于右手背上,双手一起动作,以加强推拿揉摩的力量。《诸病源候论》中说:“两手相摩令热,然后摩腹,以令气下”,“着摩脐上下并气海,不限次数,以多为佳”。《千金要方》中说:“食毕当散步,数里来回行。摩腹数百遍,可以无百病。”
现代医学认为,摩腹可使胃肠及腹部的肌肉强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使胃肠的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多,消化功能改善。这样,食物便能充分的消化和吸收,人体得以强壮、健康和长寿。临床实践证明,摩腹对许多慢性病如肺心病、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炎、便秘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由于摩腹能刺激末梢神经,使毛细血管开放,皮肤组织间隙的废物被排除,从而促进机体的代谢,起到消除脂肪、减肥健美的作用。
必须注意的是,揉腹时手法操用要自然,手法直轻缓,次数与时间不必过于拘泥,可由自我感觉而定。揉腹不可在过饥或过饱时进行,且要排空大小便。内脏脱垂者直轻按,肝硬化患者不宜揉腹。腹腔内患有恶性肿瘤或胃肠功能紊乱、内脏出血、阑尾炎和腹膜炎等急腹症时,绝对禁止揉腹。由于男女腹部生理解剖略有不同,女子腹部较软、脂肪层较厚,肌层较弱,盆腔内又有女性生殖器官,因此按摩时用力应轻。孕妇不宜揉腹,以免发生流产。揉腹操作后可能有一些反应,例如腹内出现响声(肠鸣音亢进)、暧气、放屁、有便意或尿意、腹腔内有温热感、容易饥饿等,均属正常现象。

8、陆游这句诗“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需手自煨。”是什么意思?是养生方法吗?

《读李泌事偶书》 作者陆游 ,是宋朝的一部诗词。


读李泌事偶书

莘渭当时已误来,商山芝老更堪哀。

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须手自煨。

9、爱国诗人陆游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

&

与陆游养生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