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志养生的概述
<
2、中医养生康复概论中。调节情志的方法
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做到少思寡欲,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提倡知足常乐。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要做到心神宁静,需注意闭目定志,眼为心灵之窗口,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尤其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闭目养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坦然舒畅。常用的有效的调节情志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以情制情法
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移情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等。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升华超脱法
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最典型的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司马迁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创伤等不良刺激转变为奋发向上的行动。暗示法
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开导法
即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内经》就记载了开导法,认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能,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节制法
古人说:“欲有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疏泄法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3、中医的七情的应用
《神农本草经》云:“药有阴抄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袭,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知,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后人据此把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七个方面,称为“七情”道。
4、简述中医养生与保健中的何为情志
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copy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百有害于人。度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三因极一病知证方论》则将喜、怒、忧、思、悲、恐、惊道正式列为致病内因。
5、静神养生是情志调节最高境界吗?
中国传统中医认为,养生当养神。《医学心悟》:“人之有生,惟精与神;精神不敝,四体长春。”养神能使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处于平静状态,能让人尽快恢复精神和体力。
静神养生,是指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志来强健身体的方法。在中医文献中,又称“摄神”、“养神”、“调神”,是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动,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从而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统一、却病延年的一种养生方法。 一个人精神不振,身体就会虚弱;精神崩溃,身体就会垮掉,疾病也会乘虚而入。反之,若人精神振作、乐观自信,就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即便身患重病,患者也有信心与疾病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重获健康。精神作用是任何药物取代不了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是长寿的源泉。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清静养神:指人的精神情志应保持恬淡宁静的状态。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存亡的根本,易于动而致耗,难于静而内守。躁动劳心扰神,必然损害脏腑,轻则萌生疾病,重则催老减寿。
清静养神的首要方法是少私寡欲。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要使思想清静,必须注意凝神敛思,用心专一。凝神敛思,精神静谧,专心致志,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排除杂念。驱逐烦恼,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
另外,为了内心的清静,还应当“抑目静耳”。抑目静耳并不是要求人们一味地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而是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意念,不妄听妄看,减少私欲的骚扰,尤其是注意避免淫秽书刊及格调不健康的音像制品的刺激,这对保证心神的平和静谧是十分必要的。所谓“贪欲”,是指那些可遇而不可求事物,人的贪欲是最不能满足的,因此它也是人们痛苦的根源。而抑制贪欲的方法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从而抑制住那些不可能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精神压力和痛苦。 当然,人毕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之中,各种问题、矛盾、纠纷不可避免,更何况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若精神空虚,无所用心,或有欲强禁,不得疏泄,反而于健康不利。因此,清静养神关键在于制念定性,凡事珍惜精神,从容以待,做到自讼、自克、自悟、自解,并注意控制感情和意念,尽量减少情绪激动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方能不求静而自静也。 情绪中和:养生就必须避免情绪过激,而情绪中和是避免情绪过激的主要方法。情绪活动与内脏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太过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所欲不遂,长期悲哀郁闷在心,以致过早夭折。春秋时代楚国的伍子胥,因无法潜出昭关去借兵报仇,心急如焚,忧愁过度,一夜之间,须发皓然。
然而,即使是笑口常开,也必须要讲究适度原则,否则也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尤其是绝处逢生的大喜大笑,可使人思维紊乱,精神失常,笑而不休以至于发狂,甚至心跳骤停,导致猝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多年夙愿一朝得以实现,兴奋无比,突然倒地而亡;有的人得到了什么意外的收获,笑得前仰后合而发生昏厥;更有的人打麻将意外地和了一个“清一色”,也仰面大笑,命归黄泉。所以,情不可不动,亦勿令过,情志活动贵在调和适中。百事临头,难急交加,都要自制忍性,沉着镇静,既不为一得而过喜,也不为一失而过忧,这样才能促进人体的健康长寿。 养性移情: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令人失意、沮丧、悲伤、烦恼、愤怒的事常常有,再加上各人性格脾气不一样,故要在情绪的波澜中经常保持平静与坦然的心境,就必须学会养性移情。所谓“性”,即指人的性格和情操。养性除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外,还可以通过生活中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陶冶自己的性情。如书画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书法和绘画都有着形象美,可以寄托情怀,培养人愉快平静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有下棋、雕刻、集邮、种花、旅游、钓鱼等,均有助于消除烦恼,舒畅情志,都是养性怡神的好方法。
愉悦自得:在当今的现时生活中,人们的工作或学习都是紧张而忙碌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精神养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的烦恼,愉悦自得。中医学认为,笑为心之声,为喜之形。笑口常开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又可通利营卫,和调五脏气血。笑能够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笑是连续性的张口呼吸动作,是一套绝妙的呼吸操,可使肺部扩张,胸肌兴奋,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通畅呼吸道。笑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出观“快乐的心跳”,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射血量增加。笑还能增强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道的活动,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另外,笑还可抒发健康的感情,对美好的未来表示向往;笑可减轻各种精神压力,驱散愁闷;笑可缓解情绪紧张,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笑可克服孤独、寂寞,调节生活情趣;笑还可以发挥人的创造性,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所以,笑的确是一种有效的精神保健操,笑使人快乐,笑使人长寿。 适时调神:对于季节的变迁,你除了注意身体的变化与需求以外,你想过你的精神也需要适时调理吗?其实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的神志活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适时调神,即顺应一年四季,一日四时的阴阳之气的自然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也要顺其生长之机,舒展条达,乐观开朗。夏天,阳气最盛,万物蕃秀,开花结果,故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应充沛饱满。秋天,万物平定,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肃杀之气降临,景物萧条,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也应随之收敛,以保持安定平静。冬天,阳气潜藏,阴气最旺,寒气凛冽,万物生机闭藏。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亦要顺其闭藏之气,内伏而不外露,不可轻易耗泄。 此外,还可根据每日昼夜的时间顺序而调理精神活动。每日调神的方法与四时调摄一样,应以阴阳的变化作指导,早上及上午阳气旺盛,故人的精神宜振奋向外,朝气蓬勃;暮晚阴气旺盛,阳气收敛,则人宜休整静息。
“生活小魔术”让你的精力充沛。
保证充足的睡眠。据专家研究表明,凡睡眠欠佳者或长期失眠者易患各类精神疾病。
自己承认并肯定自我,切勿自卑。要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永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长乐。
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均应面对现实,勇敢去适应生活,包括适应学习与工作。
及时摆脱各种生活中的烦恼。面对焦虑时,可以问自己:“这件事最坏能坏到何等程度?”当答复这个问题后,你的烦恼和焦虑就会逐渐消失。
制定一个行动来代替烦恼和焦虑。如到湖边垂钓、去公园散步、练书法、写日记等等,把精神沉浸在有意义的活动或工作上去。
处在心理矛盾重重,自己又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去看看心理医生或去精神神经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