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24时养生知识是什么?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络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今,“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凌晨1时),胆经当今。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皇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3时)为肝经当今。精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此时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损伤。
寅时(凌晨3~5时)肺经当今。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 ~7时)大肠经当今。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今。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烈锻炼。
已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今。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今。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当今。午睡后可做少量缓和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下午3~5时)膀胱当今。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下午5~7时)肾经当今。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餐易少吃,清淡,可以喝点粥。
戍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今。准备睡眠,睡前要精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易采取右侧卧位。
总之,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2、人体24小时经络排毒时间?
十二经脉分类表: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
人体24小时经络排毒时间:1:00-3:00足厥肝经在运行此时不宜熬夜,易长斑。3:00-05:00手太阴肺经运行这是易咳嗽的时间。5:00-07:00手阳明大肠经运行通俗讲是去WC排毒的时间辰时。7:00-9:00足阳明胃经运行是吃早餐的时间。9:00-11:00足太阳脾经运行是学习最好的时间。
11:00-13:00手少阴心经运行吃中餐的时间。13:00-15:00手太阳小肠经运行吸收养分的时间。15:00-17:00足太阳膀胱经运行是去WC排毒的时间。17:00-19:00足少阴肾经运行吃晚餐的时间。
19:00-21:00手厥阴心经运行此时有的人会比较兴奋或紧张。21:00-23:00手少阳三焦经运行是睡美容觉的时间。23:00-01:00足少阳胆经在运行。分泌胆汁助消化的时间,此时不宜吃夜宵会导致发胖,增加发胖。
十二经脉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这十二条经脉,此十二经脉连接了人体内,心肺肝脾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之正气,并使按十二时辰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周天运转,其实这十二经络,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
人体十二经络时辰运行
1-3时:肝经,大部分器官工作极慢,但肝在加紧排毒,应熟睡。3-5时:肺经,脑部供血量最少,血压降低,肺不好的人容易皮肤过敏百日咳、呼吸道脆弱,老年人应注意不能此时起床太急速。5-7时:大肠经,此时起床精神饱满,免疫力特别强;最佳排便时间;在未刷牙前
喝一杯温开水可帮助排便,因口腔中的厌氧菌,可锁住大肠水份,同时大肠的消化酶可帮助大肠蠕动(以上对长期性和习惯性便秘者有清除肠内垃圾作用)。7-9时:胃经,此时胃经主消化,肝内毒素排空,心脏开足马力;这时候一定得吃早餐,不能空腹以免造成胃病。
9-11时:脾经,专输送营养,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工作学习效率高,养脾可吃些黄色食物。11-13时:心经主供血,全身动员,但肝脏进入休息状态,感到疲惫,午休时间,可吃红色食物补心。13-15时:小肠经主吸收,味觉和嗅觉比较敏感,闻香师大多在此时工作,一般早餐中午要吃好吃饱点。
15-17时:膀胱经主促藏,血液中糖份增加,一天中工作效率最高,这时可大量喝水,排毒。17-19时:肾经主水排水作用,最佳排水排毒时候,血压增高,情绪最不稳定,最好别烦你身边的人。19-21时:心包经,体重最重,反应迅速,记忆力强。可以晚间学习;此时不适做激烈运动。
21-23时:三焦经,淋巴系统排毒,体温下降,准备进入休息,最容易肚子饿的时候,但不能吃东西,也不易喝水。23-1时:胆经,全身肌肉放松,个别器官活动极慢,胆经主浓缩胆汁的作用,这时候人很大胆的时候。
3、“十二时辰养生”和“四季养生”的启示
希望您能把握养生的原则,百中医的四季养生虽然产生于有四季变化的地方,但对四季没有变化的地方依然适用度。中医讲求的即维护正气,天时相应,比如春养肝,即春天万物复苏,肝气抒发,问此时应顺应肝气的升的趋势,不要违反这种趋答势,这样就是顺应就是养生就是护正。一天之内,早晨阳回气初生,正午最强,下午渐衰,晚上阴气逐渐增重,子时阴气最盛,所以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中医讲求的即是天答时相应。
4、十二经络与时辰对应关系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5、在医学里,十二时辰和十二经络相对应,那么十二时辰中应该如何进行经络养生?
古代中国人民,结合十二地支,创造出了十二时辰这一独特的计时方式。
而古代医学,则将人体经络与十二时辰相互对应起来,对人体养生提出了建议。
那么就让我们来领略古人的智慧,了解十二时辰对应的经络。
【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对应的经络
胆经子时(23:00-1:00):
此时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脑筋清楚,精神和面红润。反之,子时前不睡者,精神和面清白出格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变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此中一部门人还会是以而“胆怯”胆经这时要上床困觉,利于骨髓造血。
肝经丑时(1:00-3:00):
此时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撑持,废旧的血液裁减,新颖的血液孕育发生,这类代谢都是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摄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若丑时未入睡的话,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脸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经最旺的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肺经寅时(3:00-5:00):
此时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颖血液提供给肺,经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肺经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而此时脉搏最弱。
大肠经卯时(5:00-7:00):
此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胃经辰时(7:00-9:00):
此时胃经最旺,在7:00过后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吃早餐,每一天这时敲胃经最佳,开始工作人体的发电系统。
脾经巳时(9:00-11:00):
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6、我想知道,人体经络24小时每个时间段,都是什么经开放?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 气机发动,开始运行。
抄于百度
7、怎么根据十二时辰来养生?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米修兔十二时辰养生宝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亥子为水,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也是万籁俱静之时,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而且要尽量的舒服,睡的时候宜屈膝卧,变换姿势。环境宜静,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也就是说要全力的睡觉,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因为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阴阳交感之时是元气始生之时,道家有云:“一气分阴阳”,而阴阳相合则又变生为元气。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思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干扰。子时又是胆经开令之时,此胆并非只是强调人体内的胆藏,《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对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胆又是决断之官,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为情感的纠葛而虑。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条达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难尽人意,多是壮志难酬、事与愿违的,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
十二时辰养生法
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喜乐出焉,人应在这时放松娱乐,古人在这时都是聊天休闲。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五行调养
总体理论
一、治则: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每个房间分四条经。
二、火:为心;配小肠;心与小肠互为表里;木生火配肝;火生土配脾。
(一)养心调理健康处方
1.经穴处方:心经、心包经、胆经
心俞、胆俞、内关。
2.脊柱处方:C3、C4、T1_T5手法:弹拨、顺压、校正错位锥体。
3.足道处方:
(1)基本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2)症状反射区:心、颈椎。
(3)关联反射区:胆。
4.食疗药膳处方:芝麻酱炒红豆银杏茶、老玉米、燕麦。
5.按摩处方:按心包经、敲胆经。
6.运动处方:腹式呼吸法、312经络锻炼法、心脏舒张功、五步肢体操。
7.音乐处方:五行音乐:徵(火)。
8.耳穴处方:心、胆、大脑。
(二)养心调理手法→心血管系统调理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适应症:睡眠调理、心理减压、冠心病:心慌、失眠、多梦。
作用层次:脉;脉属火。
五行手法:摩擦类手法:擦法、摩法、抹法、搓法、推法。
按法、压法、点法。
具体方法
1.卯时(5:00至7:00)。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2.辰时(7:00至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月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3.巳时(9:00至11:00)。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至13:00)。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滑腻,然后午休。
5.未时(13:00至15:00)。此时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浏览时事(相当于现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6.申时(15:00至17:00)。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7.酉时(17:00至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8.戌时(19:00至21:00)。轻微活动后安眠。睡时宜右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至1:00)。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1:00至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可20日或一个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