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林寺的气功是怎么练的啊
少林拳运气也可以分为三类:
1、训练呼吸,练呼吸动静。在练习时要运换好气,气随手出,气随手发,结合拳术,少林弹腿,重手法等练习。
2、专练内外相合内氯运使,以单式为主,如易筋经、罗汉桩、心意把、丹田功运气法,纳气分路法等。
3、练软功夫运气之法:如蛤蟆气、铁布衫、排打功、铁头功、穿插术、铁牛功等,运气方法各有不同,有针对性。限于时间和篇幅,下面仅简略地介绍一下在练少林拳时有关气的运用情况。
大洪拳
1、双恨脚:有节奏地有间隔地重复双恨脚这个动作,同时沉气,两脚用力下蹬,气达涌泉,内气鼓荡,增长功力。
2、发声运气:在练至某一动作时发声配合,如大洪拳第一节中间二起接金刚捣臼,发“哼”声同时力贯右拳,自上下击,紧恨脚提手炮,发“衣”音。发声时应提肛贯气聚力,内气自丹田而顶达上腭而出而为声,通过胸腔腹肌的猛烈收缩,运气至四梢。这一类形的发声配合在小洪拳、通臂拳、炮拳里都有体现,动作不同,发音(五音)不同,和六字治脏诀(呵、嘻、呼、咝、吹、嘘)有相同之理,用不同的声音练发某一脏腑之气。
在练这些动作时养成发声,发力,运气之习惯,从而练出过硬之功夫。据说老和尚运气一顿脚,石板为之裂,可见恨脚功夫之大。
炮拳
炮拳是技击性很强,气功配合很密切的一套拳,在练习时可把心意把加入,即练几式炮拳加一式心意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拗步邪行(单鞭式)多,此式在其它气功资料中也为运气之动作,利于发气;2、每式都贯气:3、带身法:用意比较明显;4、练某一动作时发声配合;5、加心意把拳中套把,动作激烈,如第一节中,起式时用熊膀劲,鹰爪之劲,虎扑之威,气贯手指,打迎面锤时发“哼”声。第二节抉毛蓝动作时贯气至右臂,紧接恨脚海底炮,气向下沉,氯随手出,气随手发。
例如单鞭斜形这个动作,拗步拧腰,左手与右足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可胯合。其力之发为横撑之劲。其臂要求微曲,气达两臂及双拳,其技击之用法个人理解在其横劲,并有前后招架之功能,其力之发,有拦擞之力,先吸气(唤气)在作此动作时,气分两路:一从夹脊达双臂:一从擅中达双臂,其臂之曲,不仅有阴柔之劲,且利于气之贯注,虚实变化。
套把之法,根据功力大小,功力大者多加,小者少加,心领神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可呆板。
2、少林六合气功
我没有“少林六合气功”。
不过我的电脑中收藏一部“少林六合拳”,虽然与所问无关,但是可供各位网友参考。
如下:
少林六合拳
少林六合拳朴实无华、刚健有力、重在实战,有利於护身自卫。其特点如下:
(1)套路组合周密
少林六合拳的套路从起势到结尾,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节奏分明。
(2)攻猛招连
六合拳的套路中,凡出招攻者一是猛,二是连,既攻则猛,攻则必破。如拳打足踢加冲肘,使对方措手不及,此谓猛。如连环脚、连三捶,使对方喘不过气,无招架之力,此谓连。
(3)攻防兼顾,利於实战
六合拳的各路套路每一势都含两招,一是攻招、二是防招,既打人还要防人,谓之攻防兼备。如此演练日久者,便能运用自如,若遇歹徒恶人之犯,皆可应战胜之,谓利於实战。
(4)步法简单,进退自如、
少林六合拳从头至尾的步法比较简单、多用弓步、虚步、马步三种。弓步大多用於向对方正面进攻,如冲拳、推拳、踢、弹、飞脚等。马步多用於架棚、侧击、后撞等,虚步多用於退、避、闪、躲和变招势的过渡及临时步法。以上三种步法,既简单易练,又进退自如。
(5)声东击西,指上打下
六合拳在技法上常用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如三路中的“浪子弹球”、“仙人摘茄”等先出手打面是假,下用足踢是真。又如“红猴束身”,使对方误认战负败逃,他若麻痹大意,我却急速反攻,使对方难以招架。
(6)近敌厮缠,富含技击
在六合拳一、三路中,多用近敌斯缠法,尽量接近对方,偷袭对方要害部位或抓住对方某部,然后推打或致残之。如此不仅系统地练了手足身眼法,而且验证了每一招一势用法,还提高了技击水平。如一路的“扳肩”、“进肘”,三路的“小鬼推磨”、“巧施阴阳”等,都是鲜明范例。
(7)灵活多变,技智兼施
六合拳演练中,首注目灵,先识其技,后施其智,技智兼施,无不取胜。如三路中,甲以“双杯送客”向乙扑去,乙识甲猛,即转身以“红猴束身”躲之,然后再伺机反攻,则定胜之。又“大仙御臂”等,都是以技合智,攻破对方。
一、 一路少林六合拳
少林六合拳罗王传曰:
六合拳法罗王传,五子登科四海旋,大虎抱头观英姿,三手出掌镇山川,双手推开迎面崖,一足踢开万重山,转身飞脚腾九霄,回马一枪神通显,乘胜再使冲天炮,三摇铁拳全局安,风云无常黄风卷,左右出拳旋坤乾,双手拨开千层浪,跳步寻穴避风关,上下三掌扛手妙,再使两枪架山峦,乘机回周侧耳炮,见缝插针进双拳,转身单叉山卧虎,诱引魔鬼进伏圈,伸腿一泼扫巨森,鹞子赞林凯歌颜,偶遇虎豹重交战,铜臂一挑虎背断,三战六合攻守循,浑似金鸡斗鹌鹑,将遇良才勇斗前,六合拳法冶真金。
歌诀曰:
少林正宗传拳法,单打出招接双打,六合拳势攻防全,你进我退巧招架,缓口卫气出绝技,乘势追风千里马,转身迎面舞足手,声东击西换手把,明扬左掌暗击右,亮拳空势踏铁马,六合拳法妙在活,四扑能挡百箭发,久练武艺伴星度,十春秋月戴英花。
动作顺序
第一、 二合
五子登科,虎抱头,三摇手,推身踢阴,转身踩脚贩掌拧手,上步冲天炮,压手挑手,满肚痛,扳肩,缩身,三扛手,抢手,斜形,三摇手。
第三、四合
三摇手,上步进拳,侧耳炮,冲天炮,满肚痛,摇手扳肩,推肩缩身,三扛手,两抢手,斜形,三摇手。
第五、六合
三摇手,推身踩脚,转身单叉,拨腿,侧耳炮,上步进拳,进肘,踢腿,反掌拧手,冲天炮,摇手挑手,满肚痛,摇手扳肩,缩身,三扛手,抢手,斜形。
动作解释
第一合 甲攻乙守
预备势
两人对面相立,距离丈远,足立八字,两手抱拳,目视对方(注:甲扎白腰带,乙扎黑腰带。)
(1) 五子登科
甲、乙原地不动,各自先抬右脚,向前向上弹踢,脚面绷直,出右手向前,掌击右脚面,发音响亮
右脚落地,再抬左脚,向前向上弹踢,脚面绷直,出左手向前,掌击左脚,发音响亮。
左脚碾地,抬右脚向前向左旋拥,速出左手掌击右脚内侧,发音响亮。
腾空随身向左转一圈,脚落原位原地。左脚向后踢,右手掌击脚根底,发音响亮。
右脚落原地,再抬右脚向前向上弹踢,两手向前平直伸出,向左双掌击拍右脚面。
(2) 虎抱头
上动不停,甲、乙各自抬右脚落左脚前边一大步。身向左转,右腿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右手向右向上划弧,屈肘变拳,盘於头上前右侧,拳心向前。左拳向右横击,拳心向内。目视对方(图7)。 (3) 三摇手
向左转90度使两腿成左弓步,甲出左掌向前击乙面部,乙出右掌挡住前臂,两人手掌互压对方手腕(图8)
甲再出右手击乙方面部,乙速出右手挡住前臂,双方手掌互压对方腕部(图9)
甲又出右掌击乙面部,乙再次出右手掌挡住前臂,两手掌互压住对方手腕(图10) (4) 推身踢阴
上动不停,甲用力推乙,急上右脚一步,双方松手,乙左脚后退一步(图11)
甲抬右脚向前向上踢乙阴部,乙速出右手掌击甲脚面(图12)
(5) 转身踩脚
甲右脚被击后不落地(左脚碾地),身向左转一圈落左脚后一步,成左弓步。乙抬右脚向前弹踢甲方阴部。甲速出右手掌击乙右脚面(图13)。 (6) 反掌摔手
上动不停,甲速伸右手,抓住乙手腕部,左手抓住乙上臂部,乙上身左转,同时右脚向前上一步,落左脚前,上身向左微转,出左手反掌击甲面部。
(7) 上步冲天炮
接上,甲上左脚一步,出左手向前击乙后脑,乙体向左转,抬右脚向前上一步,同时出右手向前反击,挡住甲左手。
乙两脚碾地体左转180度、使两腿成右弓步,甲再上右脚向前一步,同时右拳由胸前向上冲击乙面部,乙出右手挡住,甲又出左手抓住乙的右肘 甲抬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出左拳冲乙下颔部,乙左脚后退一步,出左拳挡住甲左拳,甲出右手抓乙左肘端
(8) 压手挑手
甲抬左脚向前上一步,乙右脚后退一步,甲伸右拳击乙,乙出右手掌挡,互相咬手脖,乙再出左拳由下向上挑开。
(9) 满肚痛
乙抬左脚向后退一步,甲抬右脚向前上一步,伸右拳向前直击向乙方下腹部,乙出左拳击挡
上动不停,甲抬左脚向有上一步,乙右脚后退一步,甲出左拳揣击乙下腹部,乙速出右拳挡之。
(10) 扳肩
接上,乙出左手掌向前击甲面部,甲伸右手掌击挡,两人互相手压腕上,乙出右手抓住甲左肩端,甲出左手抓住乙右肩端,两人扳肩咬手向右转关圈。
(11) 缩身
接上动作,甲、乙互相压手扳肩、向左转步,转移到相反位置时,猛推对方,各松开双手,各自同震右脚与左脚成并步,两掌变拳,左拳屈肘上冲,右拳向右下方捶击。两腿半蹲,目视对方。
(12) 三扛手
甲、乙相对各上右步成弓步,甲伸左手侧立掌,面前向上扛击乙,乙出左手侧立掌挡住
甲右手向前劈击乙面部,乙右手去挡甲,甲出左手撩裆,乙出左手阻挡甲再出左手击打乙面,乙用左手挡住。
(13) 抢手
甲左手掌向前平直对准乙喉部抢出,乙用左手掌抢甲的颈部,同时甲乙各抬左脚向对面左外侧上一步
上动不停,甲、乙各自体右转90度抬右脚向相反方向上一步,成右弓步,并用右手向前抢出。目视右手
(14) 斜形
上动不停,甲、乙两方,两脚碾地、体向右转90度,各自两手变拳,由胸前向两侧平行环形展出,拳心向下,两拳眼相对,目视对方。
(15) 三摇手
甲、乙两方,两脚碾地,身向左转半圈,向相对方向上两步,为左弓步(先上右后上左),甲出左手侧立掌向乙面部击出,乙伸左手侧立掌挡其前臂,双方两手各压住对方腕部,甲又出右手侧立掌,击乙面中,乙又伸右手侧立掌挡住甲前臂,双方手压对方腕部,甲再出左手侧立掌击乙面部,乙再伸左手侧立掌挡甲前臂,甲、乙各用右手按住对方,压在左手掌腕部。
......
3、气功入门练习
四、五步练功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 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4、简易的气功练法
首先练法,(没有基础的)讲的是吸气,这是最简单的:
鼻吸口出,气沉丹田,每次的吸气的时候,要注意吸长气,轻呼出,让气往下腹沉,也就是打通穴位,这是有讲究的,每天早晨要早起,先练吸呼气半个小时,要记住,要坚持此法对身体有百益无一害,你放心练就好了,练满三个月,你会有初感觉,你要感觉每次气往下沉的时候气在那里,如果还有嗓子眼就说明不行,气还没有往下打通,等你气在腹部的时候,其本上,你就打通一数个穴位,所谓的大周天是从头顶的穴位打通至你阴部的穴位,小周天就是(背后)从头顶的穴位打通至阴部的穴位,如果全部打通大周天, 小周天, 你的气功就进入了一个高阶段,建议你练大雁功,这样对你的很大的帮助,初学也可以。
其它参考:
天或晚上练站桩(马步高位桩:双手环抱胸前或腹前,两脚平行,腿微弯曲,身体放松,自然站立30-60分钟,初步阶段可以边站边看电视,以免除枯站之苦,同时又可无意中减少杂念),晚上睡觉前在床上适当盘腿静坐一下。虽然只是很简单的练法,但却让我得益不少,身体内部机能正逐步改观。从我个人的体会看,资质不是很好的初学者很有通过站桩打基础的必要。当然也有例外。关于气功具体怎么练法,实在不好讲,因为具体的练法太多了,还是要看你适合练什么和喜欢什么练法。网上有很多气功网站,用百度搜索一下(比如输入“气功”一词),再按搜索结果去找吧。我在这里可以给你介绍一个叫“野百合社区”的论坛,主要就是谈气功,人气不错,内容也比较好,对初学者很有帮助,你不妨妨进去看看,下面是地址:http://www.16571.com/bbs/index.asp
二、如何收功:练气功者应如何收功
(2002-03-26 11:01:28)
练功家说:“练功不收功,不如不练功”。可见收功是练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初练者更不容忽视。作为一套完整的功法,不论是动功,静功,还是动静结合功,都应有预备式和收功式。
练习者收功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须收通经络。练功时由于病情,体质功法掌握程度不同,经脉和气血的收通并非每次都很理想。故收功时做按摩,拍打动作,不仅有利于收通经络,还可消除因站桩,盘坐带来的两脚酸痛。
2)应引导元气归元。气功是锻练元气的过程,练气时在意识支配下,气在体内运行和外界交流,练气后若放任元气散乱运行,则不仅起不到培育真气的目的,有时还会出现气流上冲胁部胀痛的异常反应,故收功时做几遍开合呼吸,引导元气下聚丹田。
3)应顺动静逐渐转化。因练功时是由静转动,由动转静的缓慢适应过程,若一下子马上走上两个极端,则与人体生理规律不相适应。收静功时先轻轻活动肢体,再慢慢收步。收动功时应先使心情平静下来,凝神静养一会再起身活动。动静结合功虽较完整,但也不能省略。
============================================
这样练气功: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心意拳内功功法问题
1.问:为什么心意拳内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命。离开母体以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灵性渐渐抿灭,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逐渐减少,一直到风烛残年时,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死)了。所以,加强丹田功的锻炼,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疏通经脉,特别是练通周天后前任督气通以后,真阳气通,劲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缓衰老,还能练成上乘武功。
2。问: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内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气功、坐功、卧功、站功、内功四经、贯根八法等。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
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
(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尾闻骨端,长强穴后的会图部,上循脊柱至脑后凹陷中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再上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总督的意思,“督乃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一身之阳脉皆会于督脉。
(2)任脉。任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会阴部,上出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过关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颏下,走面部深入眼内。在人的前面。任有担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任一身之阴”。全身阴经皆会于任脉。此两脉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此两脉通则形
成一周天通。
(3)带脉。带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胁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带一样把人束住。认识这三大脉以后,能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通。我们练心意拳丹田功即先从我介绍的功法(参看(武魂)199;年第一期)从一往后逐一演练。因为虽然此功不出偏,但为能适应东西南北中的五种人的环境、气候、人体等不同,所以还是按我介绍的步骤练。
4.问:每次练习一式还是九式一次练完
答:按我多年锻炼的经验,每次首先练抱丹田,其次再练晃丹田,时间,次数不限。练多练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则不出功。有的时间宽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时间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这要视自己时间自己掌握。
5.问: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样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与天(大自然)进行有益的交流活动。人每天迫于生计匆匆忙忙,思想紧张,肢体疲乏,这就是平常所说会产生一种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紧张之余去到河边、湖沿,或山林树丛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体筋骨,吸进—些新鲜空气,做“吐故纳新”,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时间是以思想达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畅,不再紧张,不再焦虑即好。此动作不要收式。经过思想净化,肢体放松,此动作就是一无复始的开始,再练其它几式,即可练功出效。
6.问:转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答:男女有别。男性是以丹田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转,是顺时针方向转。转36下。女性相反(因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应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时针方向,但只转32下。
7.问:晃丹田怎样转法
答:其实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则,我想练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绍“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以腰部带动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动。这种晃动应是以意领气,以气引导带动身体晃,腰部带有螺旋力的意境。这种晃动主要是锻炼入的带脉。
8。问:操舟田怎么揉?轻重怎样掌握?
答:两手虎口张开形成一个自然圆,两掌对称地放·在丹田两旁,此时丹田穴正好在两虎口的圆中;两掌要贴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轻轻地贴身。做圆形转动时动作也要轻柔,自左向右,路线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顺时针方向,但两掌虎口圆不能转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问:击丹田的轻重怎样掌握?
答:心意拳内功功法从第五式开始一般是内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两臂往后如鸟展翅,要尽力后展,两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尽量往后翻。两掌回落时要攥拳击丹田时一船是功力小时用力轻一些,功深时可用力大一些。这要视每人的体质和内功功力而掌握。
10.问:折丹田应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内功也是技击动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时应多练。多练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击上,前扑时两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开向前,左掌从右掌上穿前,右掌经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扑到左膝前处。右式也同前,唯动作相反。
11.问: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还是盘坐式,均两手相合,但凳坐式两手向前搓时像搓绳一样,但此势是手胫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盘坐式也同;
12。问:喷丹田应怎样做
答:喷丹田也是技击动作之一。两手在胸前交叉时吸气,一齐向前猛然推出时呼气。向前推击时两掌分开均五指乍开,掌心向前,两大拇指相距约半尺到八寸。此式因为也是击人动作,所以,两掌出掌要看对方的身型而定。
13.问:提舟田左右手高举,两足尖掂起怎样呼吸?
答:此势不管左右手哪手举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劲意。即手往上高举时,就像地上有个环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来一样;手往下就像天有个柄被我抓住打坠劲能把天拽下来一样。手高举时吸气,打坠落时呼气。‘这个动作,一般练心意拳的人要多练,多练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锤击天,练的是抖绝力,锤从天上掉下来,又要接住,就要有顺势坠落劲。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样收式?
答:关于内功功法的几个动作,如果光做前四个动作,则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结束而从事其它工作。唯从第五式击丹田开始,练完后要:“决断”或者“虎扑”并发一声噫这就是雷声。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锻炼,运气就是要把身体修炼好,不然一旦元气耗尽,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一样无用了。所以,锻炼身体就是一种无形的储蓄,是储蓄人的机能、生命;保持人的体能,处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
浑圆功源于意拳气功,意拳气功源于意拳。
意拳宗师王乡斋先生,少年时从师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得其真传。后以形意拳为基础,博采众长,创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门下习意拳。通过潜心修炼,深得意拳之精髓,并在技击和养生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王安平先生对拳学悉心钻研,参悟,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能使人集气功,武功,特异功能于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从一九七二年起都发意拳气功命名在全国传功授徒。
浑圆桩是意拳气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罗万象,与自然,社会,人生等万物圆通。王安平先生由一九九六年用“浑圆”二字将意拳气功改名为浑圆功。
中华浑圆功的特点:简单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锻炼整体;多种功能;治病范围广范,医疗效果显著。
浑圆功修习者是多炼多受益,少炼少受益。其修习效果就与习练者的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不象其它骗人功法说的,你没有效果是因为你心不诚或悟性不够。
=======================================
书籍
好不容易给你找到几本,看看适合不?
中医气功健身点津
http://book.jqcq.com/proct/853174.html
中国医学气功与实用外气疗法
http://book.jqcq.com/proct/313069.html
本书讲述中国传统医学气功,作者继承祖传中医气功秘旨,结合 世代临床气功医疗和练功教学、科研实践经验。 ...
少林金刚硬气功
http://book.jqcq.com/proct/108579.html
本书部分目录为:硬功的概念;硬功的特点;硬功的气血运行;练功总则;内功总论;内功筑基等。 ...
健身气功培训教程(试用)
http://book.jqcq.com/proct/108546.html
本书部分目录为:气功概述;气功;气功的分类;气功的流派与共性;健身气功概说等。 ...
气功 太极拳(全套50册,总价240元)
http://book.jqcq.com/proct/101184.html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富、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不好意思,没有了。
5、少林气功精要
少林寺气功(内功)锻炼的目的是在“清其内”“坚其外”的基础上达到超凡入圣、以登正果的目的,使精神和肉体得到彻底解脱。然而,坚体易而清心难,清心需基于坚体,少林寺内功从坚体入手,通过坚实躯体的外练,逐渐内修内省,循序渐进,以期过渡到清虚无障之境。少林气功是我国最早的气功流派之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1.静纯恒稳。主要指内功的坐禅法,即按禅法坐定后,脑与心,眼与耳都进入虚无状态.即使雷声震天,刀逼头腹,不仅不动声色,而且禅位形体不改.
2.静中求动。指少林内功中的行功法,如伸拳丈外熄灯,弹指隔墙制人和挥气行经治病等,都是静中求动之法.
3.缓运急发。指外气功的轻功和硬功,即取式入位后,缓缓运气三周,然后对准把位和行标,急速发气进劲,达到静而霎动,气由丹田来亦由丹田发.但要特别注意以意领气,气与力合,以气壮力,以力制人.
4.用法别奇,迸劲迅疾。主要指外气功,要学沉疾进骤,反复丹田,即是"气沉丹田,刹那间,发气进劲一眨眼."无论是轻功的腾飞,还是硬功的粉砖,均是如此迅疾.
5.内容丰富,练法较多。少林气功无论年老年少,体强体弱,或男或女,均可酌情选择学练,达到健身祛病和防御之目的.
6.天长日久,功到自成。少林气功必须天天坚持练习,气感也会随之增强,假以时日,就会有所收益,若以恒心加之,他日必定修成正果.嵩山少林寺文武学院开设气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