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的名人都有哪些?
这些都不是,养生的要数道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比如陈抟老祖,彭祖,张三丰祖师,老子,李时珍,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乾隆皇帝等等,这些是真正的一辈子养生的人
2、陈立夫撰对联集
陈立夫自题联
天马自行空;
云龙远飞驾。
——自题
此联是陈立夫96岁高龄时亲笔所书,当题款后,突然发现上下联颠倒。想重写,可这时他感到有些气喘,力不从心了。再细看看这副对联,觉得字写得还可以,便说:“即使有人看出上下联颠倒,也会原谅我这90多岁的老人。”
头先发白因忧国;
事与愿违求脱身。
——自题述怀
赏心悦目诗书画;
煮泉品茗色味香。
——自题
卑贱不夺爱国志;
坦怀无愧民族心。
——自题
合法、合情、合理,做成大事;
轻权,轻利、轻中,修得长生。
——自题
陈立夫撰题联
礼言改正朔;
书曰作新民。
——为南京社会服务处春联义卖撰联
古今弘正气;
天地溢纯情。
——手书春联
至孝千秋一得;
笃亲万里同风。
——题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
蛟龙东去欲探海;
崇楼北望可阅江。
——1999年题江苏省南京市狮子山阅江楼
在南京北面的长江之滨,狮子山上,一座高达50多米的崭新仿古楼宇耸立在世人面前,隐约于金陵的晨曦与暮色之中,这就是最近落成,而六百年前朱元璋想建最终未建的阅江楼。阅江楼建于海拔70多米的狮子山顶,狮子山原名卢龙山,在南京下关兴中门内,地势险要,是江边的制高点,附近建有烽火台,为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曾在此地设伏,以8万人击退陈友谅的40万大军。1999年在台湾年届99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为阅江楼欣然撰书了这副对联,书法厚实雄浑,和其内容一样气势磅勃,反映了作者开阔的胸襟与深厚的中华文化底韵,联想到其对台湾回归祖国的赞同态度与对大陆山川与人文的关切,不难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爱国情怀。
正直公平替天行道;
慈祥肃穆济世存心。
——题台湾省台南县北门乡鲲江村蚵寮南鲲鯓庙
台南县北门乡鲲江村蚵寮南鲲鯓代天府王爷庙,自肇建迄今,己垂320余年,是台湾省历史最悠久之古庙。更由于规模宏大,庙宇巍峨,香火鼎盛,每年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多达400多万人,已成为全台王爷庙的总称。代天府王爷由来汉民族之特性,就是以敬天思想为经,以祖先荣拜为纬。敬天思想,乃对日月星辰、山岳河川等自然的崇拜,以代天巡狩表现在各庙宇。而祖先崇拜,乃荣拜圣贤伟人,英雄豪杰,以传宗耀祖表现在各家庭。《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虽是儒家思想,亦可谓道教之观念。南鲲鯓代天府亦因此民族特性,可谓属於道教,但至於王爷之由来,甚难稽考。按清·嘉庆年间,谢金銮在其续修台湾县志说:“邑又有称王公庙、大人庙、三老爷庙者,不知何神……查各坊里社庙,以五公大人称者甚夥……庙宇大小不一,概号曰代天府,神像俱雄而毅,或黝或赭,或白而晰,诘其姓莫有知者。”此为比较古旧的文献记载。又据连雅堂在其台湾通史说:“延平郡王入台后,辟土田,兴教养,存明朔,抗满人,精忠大义,震曜古今。乃亡,民间建庙以祀,而时己归清,语多避忌,故闪烁其辞,而以‘王爷’称。比如花蕊夫人之祀其故君,而假为梓潼之神也。亡国之痛,可以见矣!其言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灭,而王开府东都礼乐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故王爷之庙,皆曰代天府,而尊之为大人,为千岁,未敢昌言之也。”此乃较近代的考证。但五爷庙或代天府,可能比郑成功来台以前早有存在,所以连雅堂的考证不无为其扶明反清的思想所掩蔽。……
陈立夫贺赠联
汉方济世;
金石延年。
——赠上海江苏地段医院院长冯民海(1)
冯民海(凤鸣),字汉济,号寿侃、绶勘,别署箐磊轩、三镜齐,江苏省(今上海市)嘉定县人。职业是外科医生,任上海江苏地段医院院长。其自幼喜翰墨,由於文革而求艺中辍,后得刘海粟老人启发和鼓励始又习画,因服膺艺坛耆宿朱复戡先生艺术,遂入朱门。至此其才对诗书画印艺术有较全面的了解,虽游心而已,却也渐悟艺术之真谤。其诗词典雅清新,既有古人意味,又有今人心绪;其作画重视黄区安排,构图以不对称三角形穿插组合而成,并认为此才是对中国画审美的秘诀;其对书法篆刻的认识亦基于此,从不对称中求得新的平衡;其对学艺认为有捷径而无止境,创作有法而无定法,所作书画印屡获全国性艺展金银铜奖,并得到沪上前辈如颜文梁、朱屺瞻、唐云、谢稚柳、申石伽等赞赏。作品参展於日本、新加坡及港台地区,作品亦被一些艺术机构收藏;其曾获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及中国现代文化学会等机构颁发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世界铜奖艺术家》、《国际银奖艺术家》等称号,艺术传略及作品入编於《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国际书法美术家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当代中日书法作品汇观》、《20世纪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名家作品荟萃》、《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海峡两岸书画名人大辞典》等数十部辞书作品集。其同时还兼任一些艺术院校的名誉院长、教授、研究员、书师等职,并有《冯民书画篆刻选》、《箐磊轩印存》、《箐磊轩诗稿》等作品集问世。
海为龙世界;
天是鹤家乡。
——手书清·安徽省完白山人邓石如名联赠湖北省青年书画家、收藏家王建新(1)
1993年陈立夫94岁生日到来时,湖北青年书画家、收藏家王建新画了一幅国画《祝寿图》,向他祝寿。立即亲笔回信,表示:“大作《祝寿图》敬收致谢”,并书写对联一副,赠王建新收藏,其内容是民国时期总统徐世昌的联语:“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不久,王建新创作了《红梅清香满乾坤》,请陈立夫指正。陈立夫即在其作品上亲笔题写“香溢乾坤以迎春”,寓意十分深刻。此后,王建新先后创作了《兰石图》、墨竹《风雨知高节》等作品,寄往台湾,请陈立夫指正。陈立夫对这位大陆青年在书面创作方面的不断进步感到十分欣喜,为了奖掖后学,他亲笔题写了“学无止境”,“修己爱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条幅以及手书、撰书几副对联(见下)作回赠。
无欲理自直;
有志事竟成。
——撰赠湖北省青年书画家、收藏家王建新(2)
道无私故常在;
德不孤必有邻。
——撰赠湖北省青年书画家、收藏家王建新(3)
隔岸秋江横白露;
一船明月漾清风。
——撰赠湖北省青年书画家、收藏家王建新(4)
事若可传都合德;
人非有品不能贫。
——赠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远东司副司长陈广沅
陈广沅与陈立夫是儿女亲家,陈立夫的次子陈泽宁娶陈广沅的次女陈掬英为妻。
寿康祛疾施仁术;
侃东凝神得妙书。
——赠上海江苏地段医院院长冯民海(2)
治人之疾,功同良相;
成人之美,德比君子。
——赠朱家声
3、八段锦自愈疗法:流传八百年的中国养生功法的目录
<
4、历史对陈立夫的评价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陈立夫成立了中统。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1969年,陈立夫回台定居。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提出“中国文化统一论”,使他在两岸关系中占据了一个颇为特殊的位置。他的这一主张,在两岸都得到积极回应,他也因此当选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名誉会长。2001年2月8日逝世于台湾台中,年101岁。
历史评价: 抗战时期,陈立夫时任教育部长,建立起贷金制度来资助那些来自战区的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像李政道、杨振宁这些后来的知名学者,顺利地念完西南联大,皆得益贷金制度。这项制度,为中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高级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段经历,陈立夫颇感自豪,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功过:“我献身党国数十年,于党政工作,多所参与,成败得失,有待公平,唯有战时这一段教育行政工作,虽然未必能达到理想,总算对于国家,竭尽绵薄。我总觉得百年树人的教育文化工作,乃是最有意义积极的工作,而教育文化事业的兴办,乃是最有收获的‘长途’的投资。”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以20世纪50年代成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替罪羊为界,正好分前后两个50年。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述甚丰,著作等身,再度引起华人学术界重视。但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以及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的殷切情怀,却是当今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有评论认为:“陈立夫众多著述留给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是他对西方文明负面的严厉批判。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前后生活了20年,他对这个金元帝国可谓知根知底,他认为所谓美国模式决不可以成为世界的样板。他对资本和商人统治这个世界感到忧心如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驱使下,资本和商人是绝对不会考虑我们这个小小地球的承受能力的,无限的发展,为发展而发展,将把人类带向灾难的深渊。陈立夫呼吁人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生存智慧,回归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陈立夫的学术思想中,而且在他对人生、对健康养生的态度上,也无不闪现着崇仰自然、顺应命运的智慧之光。
5、陈立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立夫(1902年—2001年)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人,名祖燕,号立夫。陈果夫之弟。其二叔陈英士(陈其美)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中国国民党政治家。1923年北洋大学矿科毕业,后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近100年的漫长生涯中,以20世纪50年代成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替罪羊为界,正好分前后两个50年。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述甚丰,再度引起华人学术界重视。 [编辑本段]个人概述 1923年北洋大学矿科毕业,后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 陈立夫的叔父陈其美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暗杀。受其叔父的影响,1925年陈立夫从美国匹兹堡大学煤矿工程专业毕业后,放弃实业救国的理想,加入国民党,和其兄陈果夫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组织大权,建立了CC系,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1926年初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随侍蒋介石左右。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机要科主任、中央党部秘书长、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长、社会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第六部部长、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建设委员会秘书长、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职。他与其兄陈果夫一道,组织“中央俱乐部”,在国民党内形成一个很有权势的CC系集团,竭力控制国民党党部,维护蒋介石统治。他任调查科主任为时不长,但此后调查科一直在其控制之下,并于1938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从事反对中国共产党并对付国民党内反蒋派系的斗争。 深为蒋介石信赖。1949年去台湾。1951年去美国定居。1969年回台湾,历任“总统府”资政、中央评议会主席团主席、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医学院董事长、孔孟学会理事长等职。1988年7月,与中央评议会34名委员向台湾当局提出提案,主张以台湾的资金科技和大陆的人力资源合为互惠基础,建设中华。多次公开主张一个中国。主编过《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易学应用之研究》等。著作有《唯生论》、《生之原理》、《四书道贯》、《孟子之政治思想》、《人理学研究》、《从根教起》、《迎头赶上》、《陈立夫先生言论集》。译有李约瑟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到了台湾后,陈立夫兄弟二人被蒋介石排挤,他去了美国。在美国,陈立夫一边养鸡,一边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大力宣传中医,被誉为中医“守护神”。 陈立夫一生经历了3个世纪,堪称奇迹。他早年致力于宣传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晚年研究孔孟之道,其长寿和养生之道也带着哲学的思辨性。 陈果夫及陈立夫是国民党重要人物。陈立夫曾任蒋介石私人秘书,长时间主持人事及组织工作,亦是国民党党内安全特务机构: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的始创人。在国民党内部,陈立夫和陈果夫的派系被称为“二陈”或者CC系。1948年陈立夫曾到美国为杜威助选,结果杜威落选,而国民党亦因而开罪上台之杜鲁门。1949年到台湾後,蒋介石为整顿在台势力,陈立夫难以在台立足,离开政坛去美国新泽西州定居,以经营农场养鸡、卖皮蛋、粽子等食品为生。晚年回台湾后也多做文化上的工作,不在政坛上有决定性影响。但因是国民党元老,仍很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