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运六气,哪个唐代医生,编入素问
唐代的医生 王冰 编入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2、2011年五运六气
2011年(辛卯年)气候特点和养生提示
原文地址:http://www.cuiyueli.com/news/shownews.php?newsid=61
根据《黄帝内经》的推算,从2011年1月下旬至2012年1月下旬,作为辛卯年的气运周期,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而且是水运不及之年,大体是上半年偏凉,下半年偏热,气候反常而多变。
初之气:从大寒至春分前(1月下旬至3月下旬),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太阴湿土。风湿是其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倒春寒,天气变冷,河水复冻,时有寒雨。湿邪在表,热邪在里,多见肿胀、嗜睡、鼻衄、呕吐、小便赤黄等。应多吃小米、薏米、红小豆等温性燥湿类食品。
二之气:从春分至小满前(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少阳相火。天气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荣茂。由于气温回升过快,热邪郁积难发,易生疠气,很可能会有瘟疫流行,须防急病致死。发病可能多在北方。应多吃绿豆、荸荠、藕等清火类食品。
三之气:从小满至大暑前(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阳明燥金。天气不热反凉,凉热交替,燥雨互现,忽冷忽热,气候严重反常。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饮食,适当吃些辛温类食品。
四之气:从大暑至秋分前(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是太阳寒水,冷雨降,多湿寒,会明显感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由于湿伤脾、寒伤肾,应多吃些小米、薏米、山药、大枣、黑豆、红小豆等温寒燥湿类食品。
五之气:从秋分至小雪前(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厥阴风木,深秋不冷反温,草木不凋反荣,多风少雨。此时要防咳防燥,以备暖冬。应多吃梨、果、多喝水。
六之气:从小雪至大寒前(11月下旬至2012年1月下旬),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蛰虫不藏,水不结冰,气候温和,是为暖冬。此时又可能有感冒流行。应注意多吃些去火的食品。
3、如何补脾养生
脾胃是后天之本。因此如何健脾补脾,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健脾补脾呢?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早晨喝薏米粥。具体做法,按照董洪涛博士的要求,“每日早餐用60克薏苡仁做成粥,不加盐,不加任何东西,把粥吃光即可。”
二、喝“四宝粥”。四宝有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将这四样东西按1:1:1:1的比例配好,打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上几勺即可。也可以先把这四样东西一起煮熟,然后放在料理机中打碎后食用。买不到这四样东西,也可以喝其他东西做的粥。
三、每顿饭吃七成饱。中医讲,吃少了补气,吃多了食气。谚语有云:少吃多滋味,多吃伤脾胃。我们本应该像养生家说得那样,饿了才食。不过现在有很多人不知什么时候该吃东西,不是饿了再吃,而是听眼睛的,一看好看就吃;听鼻子的,一闻好香就吃;听嘴的,一吃好味就吃;听广告的,一说有好处就吃;……吃吃吃,一天到晚总想着吃,而且劳动量越来越小,把脾胃都吃坏了。那么什么时候该吃东西呢?我们应该听肚子的,肚子饿了再吃,做到饭前肠鸣,不饿不吃。
四、晚饭少吃。台湾的著名学者南怀瑾说,僧人是过午不食,如果吃了就要受罚。我们到没有必要做到过午不食,但完全可以做到晚饭少吃,那天不饿就不吃。如此,节约粮食,节约时间,减少猝死,少生病,真是一件大好事。读者可以参看我写的《饱食即睡危害大,劝君晚饭要少吃》一文。
五、捏脊。捏脊就是涅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行走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到两条经络。事实上,捏脊的好处非常多,能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以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另外,捏脊还有滋阴补血、平抑心火的作用。捏脊的方法特别简单,捏起皮肉,放开,再捏起皮肉,旋即放开,不断重复即可。
六、经常按摩十大补气的穴位。这十个补气的穴位是:脾腧穴、足三里、膻中穴、涌泉穴、关元穴、气海穴、太溪穴、百会穴、肺腧穴、悬钟穴。
七、多吃补气的食物,祛湿的食物,白色的食物。补气食物有一个共性,就是生长在水中和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还有白色的东西多数也有补气的作用。还有那些可以祛湿的食物也多有补脾的作用。这些补气的食物有:山药、土豆、红薯、香菇、白鹅、土鸡肉、糯米、蜂蜜等。
八、做好脾胃的保护。脾胃有四怕,一怕冷。人们说,中国人十人九胃,十胃九寒。就是说,中国人中,有九个人有胃病,十个胃病患者中有九个是胃寒。所以防止寒凉、寒冷对脾胃的伤害,十分重要。二怕湿。五运六气中,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故脾主湿。脾属阴,最容易受湿邪损伤,如果脾为湿邪所困,脾气不升,胃气难降,脾胃就会出现问题。湿为寒邪,对人危害很大。三怕甜。脾怕甜,胃怕凉。甜腻,特别是浓度大的糖水,使人容易产生湿气,脾则怕湿,因此甜食要少吃。还有人说,癌细胞最喜欢糖。所以癌症患者还是尽量少吃糖或者不吃糖。四怕撑。就是不能吃得太饱。此外,适当多运动,多吃素,少忧愁等,都是保护脾胃的不二法门。这两个方面都注意到了,你的脾胃就会逐步好起来。
九、在把食量减下来的同时,再把吃饭的速度慢下来。这样,虽然你吃的东西少了一些,但你吸收的东西却没有减少,甚或有所增加,而且大大减轻了脾胃的负担,好处很多。
4、请问天地六气是指哪六气?
“气”抄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
我觉得您问的“天地六气”和“五运六气”中的“六气”是一样的。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而屈原《楚辞·远游》中的“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食轻霞”是对中国人的一种古老养生法“服气辟谷”的较早记载。“服气辟谷”是在不吃的状态下辅以导引吐纳,以增加功效,提高层次。百《辞海》称:“辟谷”也称“断谷”、“绝谷”,即不食五谷的意思。“食气”,又名“服气”、“咽气”。
所以我觉得屈原老祖可能是羡慕仙人得道不吃不喝仅靠天地度精华生活的状态吧。。
5、五运六气解读<脾胃论>阴火是怎样形成的一道客巴巴
你可以上网搜这些书来看看的啊。
6、用五运六气推测一下2013年气候情况
2013年是癸巳年,乃是岁火不及之年。岁火之气不及,寒气必然会横行四溢。这样一来夏天的生长之气不能行其政令,植物就会有繁茂走向凋零。寒凉之气过甚,则阳气就不能生化,因而万物的荣美也就被摧残了。与此相应,天上的水星必然十分光明,网友如有兴趣,来年春天可在晴朗的夜空下观看是否属实。由于气运的影响,明年人们必然多患胃痛,胁部胀满,两胁疼痛,胸部、背部、肩胛之间以及两臂内侧都感疼痛,火气郁而喷发上冲,必然会引起视物不清,心痛,突然失音,胸腹大,胁下与腰疼相互牵引而疼痛,甚则病势发展到屈不能伸,髋骨与股部好像裂开一样。因为火受水气制约,所以上应天上的火星失明,水星却显得十分明亮,五谷不成熟而呈红色。又因水气克火太过,则必然导致岁火的子气即土气前来报复,水土相斗,必然导致土湿之气上蒸为云,大雨将至,水气受到抑制,应在人们的身上,多见大便溏泄,腹部胀满,饮食不下,肚中寒冷,肠鸣和泻下如注,腹痛,突然拘挛、痿、痹而至足不能支持身体。于此相应,天上的土星会忽然变得特别明亮,而水星则会失去原有的光亮;也由此可以推断明年黑色之谷很难成熟。由于明年是火云不及的年份,所以,如果明年的夏天有显明的和气,那么,冬天必然就有严寒的正常气候;如果2013年夏天反见凄迷寒冷的气象,那么就会经常有尘埃昏蒙和大雨的情况。它的灾害,往往发生在南方,在人体应在心脏,其发病部位必然是:内在胸胁,外在经络。
火运不及的标志是“胜长”。火的生长之气不得发扬,水气就乘机施布,收气也自行发挥作用,土气于是平静;寒冷之气屡现,暑热之气也就薄弱了。万物虽承土的化气而生,但因2013年的火运不及,生后不能成长,虽能结出果实,却稚小不肥,一遇长夏之化令就先衰老凋零。由于阳气伏陷,所以虫类不等岁气到来就就已经蛰藏起来。伏明之气郁结,其作用是暴急,其变动或明或隐并不一定。其发病是疼痛;其应于内脏为心;其在果类是栗、桃;其在果实是丝络和液汁;其在谷类是豆、稻;其在五味是苦、咸;其在颜色是玄、丹;其在畜类是马、猪;其在虫类是羽虫、鳞虫;其所主宰的气候是冰、雪、霜、寒;其在声音是征、羽。如发生混乱糊涂、悲哀善忘的病,这是火从水化的缘故。火运既衰,阴凝惨淡,随之大雨倾泻,其灾害应于四方。火受水克,以致暴雨下注、雷霆震惊,但是火郁到极点,必然会转为乌云蔽日,阴雨连绵。所以说伏明主暴雨、雷霆和淫雨。
由于2013年是厥阴司天行使职权,所以,气化运行必然比正常的天气迟。风木司天,所以天气扰乱。少阳在泉所以地气正常。木在上,所以风生高运。火在下,所以炎热从之。云向雨府,象征湿土之气,敷布流行,这是风火协同的作用。它相应于上的是岁星(木)、荧惑(火)二星。风的职权是扰乱的,火的作用是急速的,其应于谷物是深青色和红色,间谷是感受太过的间气而成熟的。风燥火热,彼此胜负交争,蛰伏的虫类又出现于外,流水不能结冰,人们的热病多趋于上部,风燥之气,胜复相争复呈现于中部。
从2012年的大寒起,一直到2013的惊蛰(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60天里,寒气急,肃杀之气才来,人们多患右胁之下感觉寒冷之病。
2013年从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这一段时间里,寒气不去,白雪纷飞,河水结冰,肃杀之气发挥作用,冷霜下降,草类尖梢干枯,寒雨屡降。由于少阴君火主时,阳气又复散发,人们多患内部郁热。
从小满、芒种、夏至、小暑这一段时间里,司天运气行使权力,所以经常起风,人们多患眼睛流泪、耳鸣、头晕眩等症。
从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一段时间里,溽暑来临,湿热互相搏结,争扰于左间上部,人们多患黄疸,浮肿。
从秋分、寒露、霜降、立冬这一段时间里,燥气、湿气更胜,经常阴天,寒气侵袭人体,于是风雨大作。
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这一段时间里,客气少阳相火当令,阳气大盛,蛰伏的虫类出来活动,流水不能结冰,地气方扬,百草重新生长,人们感到十分舒畅。在疾病上,易患温病。必须消弱郁结之气,资助其化生的泉源和运气,不叫邪气太过。本年份应用辛味以调和在上的风气,应用咸味以调和在下的火气。此相火之气,断然不能随意触犯。应用温性要避免温暖的气候,应用热性要避免炎热的气候,应用凉性要避免清凉的气候,应用寒性要避免寒冷的气候。在饮食方面,与上述的方法是相通的。有时候气候反常,就可以灵活应用,这些都是基本法则,如果违背了这些法则,就必然会发生疾病。
7、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txt全集下载
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8、我个人网站被“不灭之魂ASP大马”黑,中医五运六气和子午流注和四柱预测的ASP源码全部泄漏!如何报警?
这种情况报警也只是存档而已
关键是在程序或服务器本身 存在让黑客进入的漏洞
就像一个屋子 如果没有入口 是不会有人能进去的
你要做的是完善技术 修补漏洞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如果你是做公益 残疾人 教育 佛教相关的 可以联系我们
免费协助排查隐患和基本维护
9、自学中医,哪一本书是入门正途?感觉现在黄帝内经也看了,河图八卦,五运六气,历法天文也了解了一点,却总
学习中医 建议 从看秦伯未老师的《中医入门》 结合看樊正伦 郝万山 教授的 中医视频
再看中医教材 中医经典
10、什么是五运六气
解释自然界天时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一种学说。
五运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上各配以天干,来推算每年内的岁运。
六气是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各配以地支,来推算每年的岁气。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容、戍、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