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成拳的养生桩练多久有效果
养生桩是大成百拳一切训练的基础,因此大成拳训练从养生桩开始。养生桩是培养体质的根本练习,大成拳的整个训练体系最终还是要回到养生桩,以养生桩圆融万法,以养生桩调养心性。度大成拳的训练内容如果粗略的分成消耗体力性练习与休息性练习两大部分的话,那么除养生桩外,其它练习都可归入消耗体力性练习,养生桩相对来说是休息性比较强的。在养生桩的练习中,身心知最易于放松,而越是高度的放松,身体动作越能够做到敏捷流畅的变化道,对敌时越能够做到从容不迫、气定神闲。所以各种训练都做完了,最后一步就是归根返本、调养心性,回到养生桩去。
一般通过一周乃版至一月的养生桩练习即能产生以下效果:睡眠改善、食欲增强、精神转旺、力量增加、动作敏捷等等。若是有识有志之士,用心钻研,苦习不权辍,则会发现养生桩实乃入道之门径,它与丹道是息息相通的。
2、站桩养生功
初期站桩的姿势并不重要,主要是时间问题,如果每次站桩的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真气就会自动进入体内。
3、养生桩该怎么站,具体的姿势和标准
【1脚】站立,两脚跟相抵,双脚成一条直线,然后以脚趾支地,两脚跟旋转使双脚成两条平行直线。说白了,就是两脚的距离问题,双脚姿势上也可稍成内八字。
【2腰】全身站直,双腿微曲,放松。全身先用力挺直一下,这时候能够感觉到腰部是向前挺的,而后立刻双腿微曲,只要那么稍微一弯曲,同时全身放松,就可以体会到,腰部不再向前挺,而是稍微向后凸。腰部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处于这二者之间,无需用力而能自然垂直。
【3头】腰部以上所有部位的姿势都与腰的姿势密切相关,也就是整个脊椎姿势如何调节的问题。肩部放松,手臂自然下垂,贴于两腿外侧即可,这些简单,重要的是颈椎与腰椎的配合。腰部若是用力前挺,就利于颈椎后仰,利于脑袋后放;腰部若是往后凸,颈椎就容易前仰,脑袋前倾。这种脊椎姿势的效果必须是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来体会,体会到了,也就容易办了。合理的姿势就是整个脊椎自然直立,不是完全的直,是略有弯曲,那么怎么判断这个直立和略弯的标准呢,借助脑袋!脑袋有重量,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脑袋会自然的下压和倾斜,由此,如果整个脊柱的姿势对了,那么脑袋将自然直立,既不前倾也不后仰,在毫不用力的情况下,呈现自然平直状态,就是脑袋平平稳稳的“放”与颈椎之上。
【4重心】站桩姿势的人有点像一个扁形的尖三角,脑袋应当利于正上位置,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重心最终分摊到双脚,落于涌泉穴位置,体会的感觉就是,双脚底各有一只蚂蚁,走不掉也踩不死。
4、养生桩可以闭眼练吗?
注意养生的人往往选择养生桩和静坐两种方式,可是应该怎么站怎么坐却内有乾坤。“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双目似闭微闭,收功时双掌下按,双脚涌泉放气。”这是站桩要决,所以站桩应似闭微闭,初期学者可以睁眼,但是千万别闭着眼睛,因为闭着眼睛人的能量是向内汇聚的,而我们要使内外能量向外发散。
除了眼睛要注意似闭未闭,养生桩还有什么需要讲究和注意的呢?我在别的网站看到相关信息算是比较全面的了,你们有补充还可以在下面接起来哦:
第一,你要使你的身体产生强度。
弯曲你的膝盖,不要让它超出你的脚尖,重心向后移落在后脚跟上。落在后脚跟,你的向下的重心的位置是最累的,越累你的身体就越容易被激发,所以当你的两脚越抖,越是意味着你在创造磁场,创造能量。
站桩有两个基本的姿势,一个是抱球式,一个是大字桩。抱球式相对轻松一点,手的压力不大;但是大字桩你手的压力就偏大,我建议大家用大字桩。因为你激发了两腿的能量,腿在抖,在释放能量,在形成生物磁场,但是抱球式你手的抖动就弱了,手的压力弱,它释放的磁场就弱,所以你如果用大字桩,手的疲劳程度强度就增强,这意味着会激活了手部的能量。所以如果你手脚一起释放,你产生的能量、磁场就更加平衡、更加大。我建议大家用更平衡的方式,手脚用大字桩的方式是最好的。
第二,你在站桩的时候,除了激发能量,不要动。
不要动是相对的,你的身体一定会抖,脚一定会抖,而且这个抖实际上是有频率的,上下抖,左右抖,前后抖,大家有站桩经验的人会发现:每过5—10分钟,你的身体忽然会有一个奇妙的向上的弹跳,不是双脚离地的弹跳,是有股能量忽然间从双脚上扬,以至于你人有向后倒的趋势,你会像一个弹簧一样被弹一下,然后再弹回来,因为你身体能量每过10分钟会有一个向上涌动的趋势,像海浪一样,实际上你的身体在能量的推动下会自动地像树叶一样摇摆。但是不要过分地摇摆,过分地摇摆你的能量就散开了。
在无法克制的情况下,你可以让它摇摆,因为这是能量自发地推动。
除非能量自发地推动,否则你不要刻意去摇摆,刻意去摇摆意味着你的重心就不在后脚跟了,你这样疲劳程度会降低,以至于激发的能力就降低了。
第三,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千万别闭眼!!!
为什么不许闭眼?闭眼意味着你在引导能量向内走,而不是让这个能量向外激发。
所以站桩和静坐是性质不同的,静坐是引导能量向内走,你需要闭眼;但是站桩是扩大能量中心的运动,而你一旦闭眼,能量会自发地向内走,而不是扩大。这个趋势是不一样的。所以站桩不要闭眼。你可以听音乐站桩,看着电视站桩,但就是不要闭眼。闭眼产生的能量和睁眼产生的能量很不一样
总之:养生桩是一种非常适合休养生息的方法哦!大家一定要注意养生,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呢!
5、养生桩需要注意什么?
做养生桩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去持续不能轻易的断开,要投入进去,也就是俗话说的走火入魔。
6、站养生桩有什么具体的细节要求?
养生桩也有很多种,这里主要围绕平步撑抱桩来讲。撑抱桩是众多桩法中最基本的桩法,将来也是最高级的桩法,不论是养生桩中的平步撑抱还是技击桩中的丁八步撑抱都是如此。故而这两种撑抱桩都曾一度被称之为“浑圆桩”。因此,虽然养生桩有很多种不同的练法,但是在实际的练习中,只要可能还是多站站撑抱桩。
具体的姿势这里就不强调了,任何一本书上都可以找到,这里只强调一些要领。不要小看这些要领,“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站桩的效果如何往往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要领起主导作用。
一、双膝微曲。
双膝微曲是基本要求,关键是曲多少合适。我们要求站立之后,双膝放松一软刚好有个台儿,这是最舒适的状态,我们要保持的就是这个状态。不要相信架子越低越上功夫的说法,因为意拳的桩法是很丰富的,而这么丰富的桩法并不是白白设立的,它们各有各的用处,想站低桩的话自然有低架子的桩法供我们练习。而对于这个桩法,我们求的就是舒适,——在舒适中找到最初步抱球的实感,在舒适中达到“浑圆扩大,空洞无我”的境界。
二、肘下压木板。
在刚开始站桩的时候,初学者最难放松的就是肩部,时常是还没站多长时间已经酸痛难忍。很多朋友往往是凭一开始的热情坚持一段时间,这样有效果还好,如果没有效果往往就半途而废了。其实,如果大家注意到并做好“肘下压木板”这个要领,就可以较为容易的度过这一关。
意念诱导:齐胸高的水上浮着一块木板,想象自己将肘部放在这个木板上,放松肩部,仅用足够保持间架的力量就足够了,细心体会木板托起自己手臂的感觉。在今后的锻炼中,如果有肩部有僵硬的现象,都要首先检查压木板的感觉是否丢失了。
三、脚跟踩蚂蚁。
在初学站桩时,很多人对“脚底重心”这个问题比较头疼。而各流派不同的教学中也各不相同。我们不强调重心在哪里,而是强调一点——“脚跟踩蚂蚁”。踩重了蚂蚁就死了,踩轻了蚂蚁就跑了,这样能保持脚底的弹性。大家在将来的试力发力中逐渐体会到这样训练的好处。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这样说“一人发给你两只蚂蚁,伴随你们终身,不要让它死掉,也不要让它跑掉。”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脚跟踩蚂蚁”意念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在今后的练功过程中,这个要领要贯彻始终。
四、真实的抱球感。
在间架的调配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含胸、拔背、收腹等在细节上的要求。这些要求不能说没用,然而,由于过多和过于分散,往往会让初学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反复调配上,还时常丢三落四,记起这个忘了那个。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寻找真实的抱球感。
寻找真实的抱球感不是让你真的拿一个球抱着,而是要求练习者一方面在动作上要像真的抱起来一个气球,另一方面在意念上也要引导怀中的球体逐渐涨大。你会发现,当你的动作和意念都到位的时候,你的身体也已经自然而然的符合了几乎所有的要求。
五、舒适得力。
舒适得力是站桩一个重要的要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却不多。不是这个要求难以做到,而是大部分的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被“苦练出真功”的常规思想所引导,从而放弃了“舒适得力”的原则。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舒适得力”的原则,站桩多长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做主,累了就放下休息一下;而不是在站桩之前已经自己给自己下了目标“这次我要站XX分钟”,这样不但很容易失去舒适得力的原则,而且还很容易思想上先紧张起来,这样也失去了“放松”的基本要求,其害大矣。
以上就是我们在养生桩乃至今后的训练中将要反复强调的几个要领。当然,其他的要领肯定还会有,但是笔者认为初学者只要注意并遵循这五个要领可以较容易的找到感觉,而在将来高级的练习中遵循这五个要领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大成拳养生桩有几种?
自学养生桩第一步阶段(入门)
刚开始,我第一次站桩,还是在开着电视的情况下,因为我是怕占不了多久就坚持不下来;但是,事实证明,有时候第一次未必就不是一个好的开端,我记得很清晰,第一次站桩,在不知不觉中,我竟然,能够听见自己的心跳声,而且,是那么清晰;
自第一次后,我就再也没能达到这种听心跳的感觉了,至于为什么,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自学养生桩第二步(坚持)
自从取得了开门红,我就开始坚持每天站桩,刚开始,我对时间上并没什么意识,每次都只是站15分钟左右,虽然没取得什么功法上的突破;,但是,在那时,我感觉到,每次站完15分钟后的桩,精神总是非常的好。
自学养生桩第三阶段(呼吸方法)
自从站桩出现精神非常好的情况后,我就开始注意 起自己的呼吸方式了,那时候,因为受了金庸小说的影响,以为气沉丹田这种呼吸方法不错(科学叫法逆腹式呼吸,呼肚撑,吸肚收),就一直照着这种方式呼吸;
后来,无意中,又去翻书,才发现,书上写的是顺腹式呼吸(就是正常呼吸,呼肚收,吸肚撑)才比较贴近自然,然后,我就又换成了顺腹式呼吸。
自学养生桩第四阶段(落下病根)
殊不知,在这样来回折腾当中,我已经犯了一个大忌,太注重呼吸,就违反了自然舒适的原则;在无知的情况下,我胸中的胃气,越积越多,终于,后来,练出毛病了。
这毛病,具体,就表现在胸口总是感觉有一个疙瘩一样,感觉有一团气,憋在哪儿出不来,后来,有时候,刚吃过饭,就会吐。
接下来,大家也该猜到,我放弃继续练下去的想法。
自学养生桩第五阶段(偶然顿悟)
在放下了养生桩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后,后来,一次在上网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桩的动作,具体就是两只胳膊向上,向两边张开,有种迎接人的那种桩;
具体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桩叫什么名字;
后来,我就想,我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桩法,来把胸口的那团气,给吐出去,但是,在有着想法后,我也不敢贸然去试,因为,在出现病根后,只是越练胸口越疼。
终于,在一次胸口实在难受的情况下,我尝试着用这个动作,配合自然呼吸,对着太阳开始了练习,竟然成功了,在练习桩法过程中,嘴里一直在打虚咯,明显的感觉到,胸口那团积压很久的气,终于可以吐出来了。
自学养生桩第六阶段(重新来过)
后来,在练习这个桩法有几个月的时间后,胸口那团气终于,被我被调理过来了;这不得不说,是自己的一个造化。
在调理过来后,我又开始重新思考,我当初问题出在哪,归根到底,就是在呼吸上面;后来,出现病根,就是因为呼吸太在意,忘记了根本原则,自然舒适的原则。
透过现象看清了本质,也就意味着,有了新的进展,我的精神又重新焕发了起来。
自学养生桩第七阶段(目前阶段)
现在我又重新开始练习养生桩,基本每次都可以站到一个小时左右,但是,需要有前提的,那就是天气好坏,特别冬天的时候,站桩如果可以进入境界,那基本不会感觉到冷;但是,如果有风,那就另当别论了。
8、站养生桩有哪些好处啊,学起来能不能啊?
站养生桩可以打通身体的气流,让身体回到本有的放松与柔软状态,吴式太极拳里的养生桩学起来也不难。
9、徐文兵老师经常提到的站桩,应该是养生桩吧,该怎么站呢?求方法。
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脑力劳动过重会伤血、房劳过度会伤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