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芒种节气该如何养生 芒种养生要注意什么
6日迎来芒种节气,人们在养生方面应注意三方面:
衣衫要勤洗
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饮食宜清淡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季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
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提防热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有的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
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温性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虚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项外,在饮食上还要忌过度食用冷饮,最好不食冷饮。
2、芒种节气如何养生 最主要调整饮食起居的做法
芒种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闷湿天气会让很多人烦恼焦躁,食欲下降。要从起居、饮食和情志方面来调理身体了。那么芒种节气如何养生呢,一起来看下吧。
1、起居宜晚睡早起
大家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此处的“晚睡”并非指熬夜,古时候认为晚上11点已经进入子时,视为“晚”。同时,日常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
2、饮食需清淡
不要食勿过咸、过甜。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此时最好多吃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在饮食调理方面要少油腻,以清淡、质软、易消化为主,如山药、大米、大枣、鸡肉、牛肉、荞麦、豆类等,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还能增进食欲。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夏季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
3、情志要放松
芒种时风火相煸,容易导致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焦躁。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这样肌体才能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因此,公众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比如听听音乐、散散步、想想美好的事情等,努力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防止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
3、芒种节气如何养生 日常五个妙招健身又防病
芒种节令养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和忧郁情绪来,
使气机得以宣源畅,通泄得以自如。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百,有利于健康。
每天要到户外活动,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充盛,利于气血运行度,振奋精神。
4、芒种节气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芒种已过两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从芒种开始,就进入了典型的夏季气候。此时虽还不到最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但气温已明显升高,尤其是正午时分,闷热汗涌。
芒种时节,是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抢收的季节,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时候。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正如俗语“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养心免伤神
“暑易入心”,对应农忙时节,人的调养在这个时段反而更要注意养心闲,防暑热。“汗为心之液”,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动则汗出,身体易疲倦,难免损耗心神。老年人、职场人士应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旷达,避免焦虑、忧郁、动怒、情绪大起大伏,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头,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此时用艾灸养生可每日温灸大椎穴15-20分钟。《类经图翼》有语:“心藏神,肺藏魂,阳经得温煦即可滋心肺,养神魂。”因此,芒种时节养心灸应主灸阳经穴位。我们的身体尤以背部近头颈部阳气最盛,为阳中之阳,而大椎穴便是这阳中之阳的重要之穴。大椎还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会之处,艾灸大椎穴,能够贯通手足各条阳经之气。
养肾固元气
在中医理论中,心和肾堪称一对“兄弟”,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即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由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养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人体才能健康安泰。肾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现代人由于经常熬夜、饮食规律不当,无论男女都很容易肾气不足,容易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病症。肾气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关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建议肾精不足的人,养心的同时再艾灸关元、气海两穴,有利下焦,培补元气。关元穴是足三阴交和任脉交会之处,一身元气之所在,气海穴更是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之大穴。
祛湿健脾不可少
芒种至夏至这段时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艳阳和暴雨时有交错出现,暑湿凝滞。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得病后多缠绵难愈。湿气伤及脾胃,很多人会感到中气不足,时常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气短乏力。此时可熬煮薏米红豆粥清热健脾,祛湿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天枢
取穴: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4横指),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同时,这段时间也是艾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最佳时机。每日艾条灸或温灸罐灸中脘、天枢和足三里,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脾胃运化水湿,保持气机宣畅、胃肠轻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养生,重在养阳”,芒种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人应顺应昼长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但也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防晒。
饮食上切忌过食寒凉。夏季在“五味”中对应苦味,主入心经。因此宜减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丝瓜、芹菜、莲子芯等,不仅清心火,泻暑热,还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
节气灸(九)丨芒种 养生穴位小结:
大椎、关元、气海、中脘、天枢、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钟。
*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5、芒种节气养生吃什么好
1、芒种时节最好的食物就是青梅了,青梅能消除疲劳,降血脂、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
2、芒种时节,你需要的是生津止渴的饮食。记得要“减酸增苦”,掌握好低盐、多饮、清热、淡软的原则。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或油腻辛辣食物,注意不能过咸、过甜。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
3、进入夏季,雨水较多,湿度加大,人们也容易患上感冒,中医的角度称为“热伤风”,夏天感冒发烧特别的难受。生病期间可以多食用清热去火的食物,比如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等,用来以清热解暑。
4、番茄汤,天热渐热,出汗太多会损耗身体的体能,可以喝点番茄汤补充一下。番茄性味酸平、微甜,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效,将番茄煮汤食用既可以为身体补充水分、生津利尿。
6、芒种节气养生 芒种吃什么好
1、芒种时节最好的食物就是青梅了,青梅能消除疲劳,降血脂、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
2、芒种时节,你需要的是生津止渴的饮食。记得要“减酸增苦”,掌握好低盐、多饮、清热、淡软的原则。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或油腻辛辣食物,注意不能过咸、过甜。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
3、进入夏季,雨水较多,湿度加大,人们也容易患上感冒,中医的角度称为“热伤风”,夏天感冒发烧特别的难受。生病期间可以多食用清热去火的食物,比如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等,用来以清热解暑。
4、番茄汤,天热渐热,出汗太多会损耗身体的体能,可以喝点番茄汤补充一下。番茄性味酸平、微甜,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效,将番茄煮汤食用既可以为身体补充水分、生津利尿。
芒种养生有哪些禁忌呢?
1、芒种时节要注意切不可贪凉,提防穿堂风、后半夜开窗睡、整夜吹空调等可能导致受凉的行为。
2、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及时补充水分,千万不要等口渴时才饮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
3、气温升,雨水多,需要注意清热祛湿,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
7、芒种节气吃什么,芒种节气如何养生,芒种节气该做什么
芒种已过两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从芒种开始,就进入了典型的夏季气候。此时虽还不到最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但气温已明显升高,尤其是正午时分,闷热汗涌。
芒种时节,是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抢收的季节,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时候。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正如俗语“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养心免伤神
“暑易入心”,对应农忙时节,人的调养在这个时段反而更要注意养心闲,防暑热。“汗为心之液”,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动则汗出,身体易疲倦,难免损耗心神。老年人、职场人士应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旷达,避免焦虑、忧郁、动怒、情绪大起大伏,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头,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此时用艾灸养生可每日温灸大椎穴15-20分钟。《类经图翼》有语:“心藏神,肺藏魂,阳经得温煦即可滋心肺,养神魂。”因此,芒种时节养心灸应主灸阳经穴位。我们的身体尤以背部近头颈部阳气最盛,为阳中之阳,而大椎穴便是这阳中之阳的重要之穴。大椎还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会之处,艾灸大椎穴,能够贯通手足各条阳经之气。
养肾固元气
在中医理论中,心和肾堪称一对“兄弟”,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即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由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养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人体才能健康安泰。肾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现代人由于经常熬夜、饮食规律不当,无论男女都很容易肾气不足,容易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病症。肾气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关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建议肾精不足的人,养心的同时再艾灸关元、气海两穴,有利下焦,培补元气。关元穴是足三阴交和任脉交会之处,一身元气之所在,气海穴更是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之大穴。
祛湿健脾不可少
芒种至夏至这段时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艳阳和暴雨时有交错出现,暑湿凝滞。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得病后多缠绵难愈。湿气伤及脾胃,很多人会感到中气不足,时常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气短乏力。此时可熬煮薏米红豆粥清热健脾,祛湿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天枢
取穴: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4横指),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同时,这段时间也是艾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最佳时机。每日艾条灸或温灸罐灸中脘、天枢和足三里,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脾胃运化水湿,保持气机宣畅、胃肠轻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养生,重在养阳”,芒种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人应顺应昼长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但也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防晒。
饮食上切忌过食寒凉。夏季在“五味”中对应苦味,主入心经。因此宜减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丝瓜、芹菜、莲子芯等,不仅清心火,泻暑热,还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
节气灸(九)丨芒种 养生穴位小结:
大椎、关元、气海、中脘、天枢、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钟。
*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8、芒种节气到了如何养生?
芒种节气到了如何养生
1、注意排汗
芒种节气到了以后,雨量会变得更加充沛,也就是会有更多的雨水天气。在这种雨量多、湿度大的环境中,很多导致湿邪进入身体内部。而且该节气到了之后,气温也会变高,加上湿邪的话,会影响人体的汗液排泄。
因此,很多人会出现萎靡不振、容易困倦等问题。甚至还有人会出现发烧、感冒和中暑等疾病。面对此种情况,必须要注意排汗,通过排汗的方式,将体内的湿毒排出来,进而预防疾病。
想要促进身体排汗的话,建议多晒太阳,因为可以顺应阳气,让身体出汗,也对气血运行有好处。此外,还可以通过运动排汗,比如说骑自行车锻炼,比如好跑步,比如说打球等等,这些都是日常运动方式。
2、注意祛湿
芒种节气到了以后,雨量会增多,也就是很容易下雨。雨天多自然湿气会变重,再加上天气又热,这样子会影响人体的排汗,致使体内湿热大量堆积,对健康非常不利。
为了健康需要及时为身体祛湿,比如说多吃南瓜、黄瓜、丝瓜、薏米、绿豆等,帮助祛湿消暑。另外,日常饮食也要多注意一些,不要吃寒凉的食物,比如说冰镇西瓜、冷饮、冰淇淋等等,以免加重身体内的湿气。
3、适当午休
夏日白天的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因此很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午休,弥补一下睡眠。建议午休半个小时就够了,睡太久的话,反而会越睡越困,越睡越累,反而感觉身体更加疲劳,沉重。
4、保持心情
芒种节气到了,在这个时候气温高,湿气重,会导致整个人出现倦怠的症状,让人们感到又累又困,因此,人们的情绪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变得烦躁、不安、爱生气等等。这个时候要保持心平气和,才能让气机宣畅,保持精神愉悦。
芒种时节吃什么食物好
1、番茄
番茄中含有番茄红素,它能够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这是因为这种营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芒种节气到了以后,气温会变高,阳光更加强烈。为了避免被紫外线晒伤皮肤,建议要多吃番茄保护皮肤。
2、鸭肉
芒种季节可以吃些鸭肉,因为这种肉类不温不热,并且还具有清热去火的效果。夏季天热人体容易上火,最适合吃些鸭肉降火了。因此,日常可以用鸭肉炖汤食用。
3、青梅
青梅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吃它有助清理肠道,而且还能消除人体疲劳。芒种节气到了,此时青梅也差不多成熟了,可以吃一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时候,新鲜的梅子往往比较酸涩,如果你爱吃酸的食物的人,建议吃加工过后的青梅比较好。
9、芒种气候特点如何养生
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
是一个农事忙碌的节气,初夏迎来,北方小麦收割南方水稻播种。这个节气不仅是农民伯伯在辛勤劳作,气候也复杂多变起来。气温攀升显著好不安分,雨量充沛多降雨,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公历6月6日或7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的位置。由于天气炎回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芒种时节天气炎热,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
芒种节气气候特点: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多闷热。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芒种期间,依然会有大暴雨,正常情况一般先进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区,入梅后如同华南一样,该地区的主汛期开始,时有暴雨发生,山区地区需要警答惕局部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世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10、芒种节气前后如何养生 要注意什么
一是“吃苦”,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入心经、脾胃经的作用,在过了芒种之后我们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百例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二是“饮酸”,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度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因其适度进补,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也可以榨汁饮用,但不可以用饮料代替水,汽水、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专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反而会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者是“食粥”,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属、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都是不错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