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医养生治疗胃肠炎

中医养生治疗胃肠炎

发布时间:2020-09-19 18:18:21

1、中医养生可以治疗胃病吗?

胃病会带来身体上出问题,因为胃和脾是相表里的,如果胃病损伤,脾肯定不会好,脾胃不好在来中医里它是后天之本。临床上很多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舌苔厚自腻,然后身上困重以及睡眠不好,有的是睡眠多,这些通通都提示脾胃出问题了,湿气太大了,这个时候通过针灸去百干预,调整你的脾胃,很快你的脾胃功能就恢复了正常,一旦胃的蠕动正常了,度它会协助于脾,一旦脾胃功能和谐了,胃病也就基本上解决了。在临床上胃病往往是生活规知律不好、饮食结构不好、脾气暴躁、急躁易怒,还有就是压力太大,尽量在生活中一定要有规律,饮食一定要有节制,再一个主要就是保持心情舒畅,尽量不要发怒、更不要熬夜,道这样有利于减少胃病的发生。

2、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好的方法有哪些?

什麼是肠胃炎?胃肠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这是食物中毒引起。

症状包括:严重呕吐和腹泻,常连带有腹部痛性痉挛及绞痛。发烧、出汗。可因长期大量丧失体液而致脱水甚致休克。呕吐物和粪便中可能有少量血。呕吐、腹泻等徵状约在二至四天后便停止,但也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细菌(沙门杆菌)感染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此时患者可能没有什麼徵状,却是个带菌者,可以传染他人。

药物治疗:

中医方面建议你可以喝祖方茶疗瑺媦宝茶,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为什麼会有肠胃炎?病因可以是细菌、病毒、农药、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学作用、或其他无机性物质污染等。

细菌类的成因包括:

最常见的是食物受细菌感染,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别容易染有细菌。苍蝇和不合卫生的烹煮器皿。

在室温下存放食物,很可能受到严重的细菌污染。雪柜应在四度之下,热柜应在六十度以上,可令细菌停止生长繁犆。葡萄球和三门杆菌通常来自处理食品的人员。

尤其是含有奶类食品、经加工的肉类、鱼生寿司等。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杆菌是最常见的病菌。

污染的禽类、肉类及鱼类中,常可发现弯曲杆菌。这种细菌常会引起腹泻和剧烈的腹痛。

大肠杆菌有很多种,大多无害,但有几种可引起初生婴儿的急性胃肠炎,这种感染常在育婴室中蔓延。这和奶樽消毒情序有关。

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肠炎及肠炎。轮形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肠炎的病毒还有腺病毒、肠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等。这种感染可在两天之内发病。

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胃肠炎,如紫杉、青性的茄属植物、牵牛花及七叶树属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马铃薯块茎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

有青的化学品,如砷、铅及各种杀虫剂等。若服下这些化学品,在数小时内即可发病。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虫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肠炎的徵状。

如何处理肠胃炎?

轻微肠胃炎,患者不经治疗,也可自行痊愈。

胃肠炎通常都有毒性,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毒性都很轻微。但是腊肠毒菌病以及某些植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如果不及早救治,则可能致命。

如果连带有腹痛、粪便带血,或其他料想不到的徵状;徵状严重,或延续时间较长;曾服下有素的植物或化学物质,必须立刻去看医生。有高烧、复视、抽搐或瘫痪等现象,应该立刻去看医生。

如何预防方法?

任何奶制品和经加工的鱼肉类食物,如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便不宜进食。

要注意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中心的温度够热才可进食。微波本身没有刹菌的能力。

不要进食怀疑不合卫生的食物。尤其是无牌食店,处理不当的海鲜、鱼生寿司。先参观食店的厕所是一个好习惯,顺道先洗手。别真的以为眼不见为乾净!)

在外地旅行时更应注意,因为细菌的本种不同,肠道的抵抗能力会低一些。

冷藏的熟肉应当充分煮熟后才吃。

如果发现罐头食物的容器有所损坏,或内裏的食物有异,即应丢弃。

奶类食品的有效日期不能不看。

不可吃马铃薯的嫩芽。

3、中医治疗肠胃炎有效吗?

肠胃炎是原因不明的直肠或结肠的炎性改变。病变主要累及粘膜、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黏液浓血便或者排便次数增多、腹痛、大便不成形。肠炎病情轻重都不一样,有的病程迁延反复,有的呈慢性过程。有的也有跟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也有关系。一般本病与结肠感染的疾病相似。故细菌感染与其他毒素可能与本病有关系。所以炎症性肠炎也能存在正常菌丛,免疫耐受缺乏的。所以它一般会分为轻中度的中度腹痛,有可能左上腹或者下腹阵发性痉挛,里急后重,一般都是直肠炎引起的。肠胃炎也会有全身的表现,比如发烧、消瘦、贫血、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反酸、烧心、腹胀。还有长时间饮食不规律、情绪变化都会引起。所以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要吃易消化的食物,晚上可以适当地溜达。

4、胃肠炎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对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另外,高度精神紧张也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机、建筑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等的胃病发生率都很高,所以这些人更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的愉悦。 1、从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这同时会对睡眠时间产生影响,因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要改,并不是说晚上吃夜宵可以弥补过来的,因为人的生物钟虽然可以前后移动,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差别。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去查一下相关人体生物钟的资料。
2、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特别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因为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硬的、纤维类的东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料。
4、豆奶虽好,但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5、馒头可以养胃,不妨试试作为主食。
6、其他蔬菜水果类的食物是人体不能缺乏的,所以应该足量。但最好煮得软一点再吃,这样胃会好受一点。菜和果皮的纤维比较多,可以适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
7、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总之,餐后不宜工作。
8、非急性情况下,不提倡吃药,因为长期吃药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愈。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特别有效。比如,中医方面建议你可以喝祖方茶疗瑺媦宝茶,内调,养胃,保护胃黏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9、木瓜适合胃的脾性,可以当作养胃食物,不过对于胃酸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而且,一定要记住,胃喜燥恶寒,除了冰的东西以外,其他寒凉的食物像绿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10、再提一次,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好。

5、肠胃炎吃什么中草药能治好?

1)适当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酌用止泻剂,可给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
(3)解痉剂,可用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
(4)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但病情要长。也可用3%黄连素液或5~10g大蒜浸液2 0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20天为一疗程。其他治疗同急性肠炎。
(5)精神性腹泻者,可用利眠宁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30mg,每日3次。

慢性肠炎的常用药物如何?
(1)消炎止痛:细菌感染,除选用致菌培养有效抗生素外,可选用黄连素0 3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3片,每日3次;胃肠灵4片,每日3次。病情出现发热、脱水、休克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必要时输液输血或吸氧。
(2)解痉止痛:阿托品0.5~1mg,或645-2,5~10mg,肌肉注射;或普鲁苯辛15~30mg,日3次。
(3)止泻剂可选用,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g,每日3次。
(4)精神性腹泻者,可服利眠宁10mg,每日3次;或眠安宁1片,日2次。
(5)中药方面:①脾虚泄泻,可给予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健脾丸。②肾阳虚衰泄泻,附桂八味丸、或附子理中丸。③肝气乘脾泄泻,予痛泻要方或逍遥丸服用。

中医对慢性肠炎是如何认识的 ?
祖国医学无慢性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病的临床特点,属中医学的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范畴。其发病原因可见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和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临床特点。
(1)脾胃虚弱
久病不愈或寒湿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虚弱。脾为中土,喜燥恶湿,主运主升。胃乃腑脏,喜润恶燥、主受纳主降。两者相辅相成,一纳一运,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吸收转运水谷功能。今脾胃虚弱,清浊不分,升降失和,致气机逆乱,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肠腑混浊而下,遂成本病。
(2)肾阳虚衰
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命门之火脏,主一身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气血、脏腑的功能。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致脾肾阳虚,阴寒积盛,胃关不固,中气下陷,运化失司,久泻不止,疼痛缠绵,致发本病。

中医对慢性肠炎的病机是如何认识的?
(1)病因:本病病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房事过度而致脾肝肾功能障碍。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疏泄有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肾为先天之本,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而致泄泻遂成本病。
(2)病机:①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关系密切。②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导致清浊不分,升降失和,混杂而下,并走大肠泄泻为标。③病势:本病的发生是以先天之气不足、肝失疏泄、脾胃失和,气机升降逆乱为主,渐及它脏,脏腑失调。以泄泻、腹痛、肠鸣为临床特点。④发病: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肾阳不足、肝失疏泄,致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泄泻。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怎样辨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肠炎?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纳呆食少,食后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脾胃虚弱而致泻下,主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所致,故见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脾虚不运,则纳食减少或食后脘闷不适,久泻不止;脾胃气虚,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黄,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均属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主之。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苡仁理气健脾化湿,是治疗脾虚泄泻的常用方药。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配伍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而兼有脱肛者,可投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肝气乘脾型慢性肠炎的辨治如何?
症状: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脑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
分析:七情所伤,情绪不稳,激怒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乘脾,失其健运,故腹痛则泻。肝气不舒,疏泄失常,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均为肝旺脾虚之象。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为主。
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止泻之功。

怎样辨治脾肾阳虚型慢性肠炎?
症状: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分析: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而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见脐腹作痛,肠鸣而泻,泻后自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均属脾肾阳虚不足之征象。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理中汤合四神丸。
四神丸中补骨脂补肾阳;肉豆蔻、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收敛止泻。配合理中汤温中健脾,主治脾肾虚寒之腹泻。如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宜加入益气升阳及收涩之品,如人参、黄芪、诃子肉、石榴皮,赤石脂、炒米壳之类,亦可合用桃花汤以固肠收敛止泻。

瘀阻肠络型慢性肠炎如何辨治?
症状:泄泻日久,泻后不爽,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口干不欲饮,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脉弦而涩。
分析:泄泻日久,病邪入络,血瘀肠络,不通则痛,故有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瘀阻气滞,故有泻后不尽之感;口干不欲饮,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舌质暗红,脉弦而涩,均为瘀血内阻之征。
治疗:化瘀通络,和营止血。
方药:少腹逐瘀汤主之。
方中以蒲黄、五灵脂与当归、川芎配伍为君药,合元胡、没药活血定痛;桂心、小茴香、干姜温经散瘀,使肠络瘀血得散,则泄泻腹痛而止。若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大便挟有赤白粘冻,可与白头翁汤合用,以清热凉血,利湿解瘀。

中医对慢性肠炎的辨证要点有哪些方面?
(1)辨病缓急: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证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泄泻,腰膝怕冷,是命门火衰,脾肾同病,治疗则脾肾同治。
(2)辨病重:一般泄泻,若脾胃不败,饮食如常,多属轻证,预后良好。若泄泻不能食,形体消瘦,泄下无度;或久泻滑脱不禁,致津伤液竭,则每有亡阴、亡阳之变,多属重证。《中藏经》说:“病洞泄不下食,脉急则死。”可见能食与不能食,对于权衡泄泻的轻重有重要意义。
(3)辨寒虚: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属虚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畏寒胀冷,完谷不化,手足欠温,多属寒证。
(4)辨兼挟证:泻而兼有恶寒自汗、发热头痛、脉浮者,为挟风;泄泻发生在炎夏酷暑季节,症见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为挟暑;泄泻而兼脘腹痞闷,嗳腐酸臭,为挟伤食。

慢性肠炎的预后如何,如何进行预防保健?
(1)预后:慢性肠炎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如长期反复腹泻,致脾胃气虚,病久及肾,病情加剧。若肾虚进一步发展,既不能温运脾阳,又不能固摄于下,而致泄泻无度,则病情趋亡阴亡阳之证,预后多不良。
(2)预防: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旺不易受邪;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保健: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汤等。若虚寒腹痛泄泻者,亦可予以淡姜汤饮之,以温振脾阳,调和胃气。忌食辛辣炙 B032、肥甘厚味之品。在有条件情况下,配合红外线,蜡疗、拔火罐、针灸、气功等疗法,以提高疗效。另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如何治疗肠胃炎?

(1)病因
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质量不良,如发霉、腐败、冰冻、有毒、混有泥沙及饮水不洁等均可诱发本病。
口腔疾病,服药量过大,或由于胃肠寄生虫的刺激以及某些传染病等,亦可继发致病。
(2)症状
精神沉郁,喜躺卧,眼半闭,头弯向侧方,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腹壁紧缩,触诊有病感。肠音增强,初期便秘,后期出现腹泻,粪便似水样,恶臭,混有黏液,甚至有血液。若肠内发酵及腐败产物被吸收,则可引起中毒,使病畜虚脱而死。
(3)治疗
病初期,给轻泻剂,内服石蜡油50~100毫升,或菜油100~200毫升,以排除有毒物质。
①消炎杀菌 可用盐酸黄连素片0.2~0.5克内服,或用1%硫酸黄连素5~10毫升肌肉注射或用磺胺脒每千克体重0.4克,分3次内服。或盐酸四环素40万国际单位或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毫升,肌肉注射。
②下不止 可用鞣酸、鞣酸蛋白或次硝酸铋2~5克内服。为了止泻和吸收毒素,还可用药用活性炭5~20克,硅碳银5~20片内服。
③防止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50~100毫升静脉注射。强心剂可用安钠咖或樟脑水等。
(4)预防
加强饲养和理,凡是变质、有毒的饲料,禁止喂羊。饲料宜清洁,不应混有泥沙或其他杂物,不要饮死水,变换草料宜逐渐进行。群中病羊应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7、用中医药怎样治疗急性胃肠炎?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淡,脉濡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8、中医治疗胃肠炎

平时小米粥,容易消化,性平。百度一下胡兴猛治胃肠炎,看的不错。

与中医养生治疗胃肠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