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祝 总 养生 穴道

祝 总 养生 穴道

发布时间:2020-09-16 06:08:01

1、中医养生的穴位最主要的是哪几个部位?应该如何按摩最好呢?

我国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创立至今的穴位养生治疗法,已经发现全身有几百个穴位,每个穴位都会有不同的功效来减缓或者治疗某些疾病。那么作为常见的养生穴位,如何用最简单的穴位来达到养生的效果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常见的六个养生穴位。

大家可以经常使用的人体养生穴位有:合谷穴、内关穴、养老穴、大椎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六个穴位。如果经常按摩刺激,可以达到很好的保健养生效果。这些穴位通常分布在手、颈椎和腿部,很方便的可以触摸到,也很容易找到,适合日常随时随地的养生。

比如合谷穴、内关穴和养老穴都在手部,大椎穴在颈椎处,足三里和三阴交在腿部。

二、如何按摩刺激穴位。

1、按摩法。这些穴位最简单的刺激方式就是按摩了,尤其是手部的合谷穴、内关穴和养老穴,还有颈部大椎穴,可以双手交替按摩刺激穴位,每次一次,哪怕是在休息场合还是晚上临睡前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按摩刺激穴位,达到养生的效果。

2、泡脚法。足三里和三阴交在腿部,位于膝盖和脚踝处,很适合泡脚按摩,也可以用手指按摩,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按摩,泡脚桶要深,可以覆盖到膝盖处,达到按摩的效果。

3、艾灸法。可以用艾条来刺激这些穴位,达到按摩效果,同时艾可以起到温经活血的作用。

4、针灸法。这些需要专业的医生来针灸,自己不可随意用此法。

养生是一件长期坚持的过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循序渐进的进行,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2、保先天,养后天,哪些穴位是养生要穴,用好健康一生?

神阙、关元穴、足三里这几个养生穴。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并且,在有名的医学典<黄帝内经>中,早就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近160个穴位的名称。你看,中医文化的源头又远又长,说明了它的奥妙很大啊!

所谓神阙其实就是人体的肚脐眼,在当我们还在腹中之时,便依靠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在出生的那一刻起,结扎后我们还是保留这样的命蒂。若是在平日里我们可以尝尝抚摸、轻按这个穴位,甚者可以用温通的艾暖灸之,可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以及和胃理肠的功效,帮助气血的运行。

关元穴位于脐带以下约三英寸处(即四指)。自古以来,它就被用作小肠的聚集点,小肠的气体通过这个点凝结并输送到皮肤。有养元固资的作用,有补焦的作用。古人称其为阴阳相通之地,老子曰:“形而上学,万事之门。”在现代临床中,它也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

足三里位于我们小腿外侧(约四指)和胫骨外侧指下方三英寸处,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脾胃疾病,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调节。具有健脾、健胃、调节阴阳、活络经络的作用。合谷穴位于人手背、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作为第二掌骨桡骨的中点。合谷穴主要用于治疗某些面部疾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清热,促进杨起,帮助正气。这是一个特殊的点,以减轻疼痛,尤其是头痛和牙痛。只要揉捏这一点就能减轻疼痛。

3、人体的养生穴都有哪几个穴位?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4、手指养生新方法,经常按手上哪几个穴位,身体会大有裨益?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的身体筋脉相通,一些穴位对于身体内部的健康也有重要的作用。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的方法是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此来激发人的经络之气,最终能够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在我们的手上就有很多的穴位,那么常按哪些穴位对于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呢?

首先是合谷穴,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这个穴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治疗和缓解,比方说一些发热、头痛、呕吐甚至腹泻。这个穴位就是位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处。

高血压患者在感到头痛时,一般都是血压有所升高。这个时候如果情况比较轻微,就可以按摩穴位来缓解。

其次是左手无名指的第三个关节处穴位,常按这个穴位,有利于预防和缓解高血压。它可以有效地缓解血管压力,从而进一步保护血管心脏的健康。

第三是食指根部外侧处的穴位。现在很对现代人都有现代病,失眠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然而,经常失眠对于身体是很不好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多按摩该处穴位,有利于缓解失眠情况。经常按压也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总之,我们身上有非常多的穴位,但是我们在自己进行按摩的时候也需要细心和注意,有一些穴位经常按摩对于身体有益,但有一些也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5、按好哪几个穴位,等于给自身做套养生操,不妨了解?

可以多按摩神门穴和脚底上的穴位,比如足三里穴,还有耳朵。人体身上所有的器官对健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的器官会有同步的表现,耳朵也不例外。在五官中,耳朵经常被人们“忽视、冷落”,平时很少会意识到耳朵有多重要。但是,别看耳朵虽小,相当于人的缩影,包含了非常多的养生穴位,并且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耳朵也会有明显的表现。

当发现耳垂出现皱纹的时候要留意心脏是否出现异常,因为当动脉出现硬化的时候,耳朵得到的血液会减少从而导致“缺血”出现耳垂有皱纹的表现。所以,当发现耳垂出现皱纹时,留意你的心脏是否出现异常。因此,可以看出,虽然耳朵很小,但其重要性不可低估,特别是在中医眼中,耳朵上有很多穴位,这些穴位具有独特的养生作用。

耳朵上有许多穴位。这里有一些常见的穴位。学会正确按摩这些穴位会有不同的效果。众神之门。按压耳朵外轮廓上的神门穴可以镇静身心,特别是在心烦意乱、压力很大的时候,按压这个位置可以刺激自主神经,放松身体。按摩神门时,按住食指腹部一分钟,感受酸胀效果。胃部。按压胃穴可促进消化酶的分泌,缓解消化不良或腹胀等不适,对减肥也有重要意义。

按压胃尖需要间歇按压,每只耳朵按压约30次。耳朵内侧上方有一个便秘点。间歇按压便秘穴可有效增强肠胃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可以早上按压便秘点30次,晚上按压30次,或者根据便秘情况增加按摩次数。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的内分泌点。穴位位于耳朵内侧下方。通过间歇按压内分泌点,可以控制饥饿激素的产生,增加产生饱腹感的激素,从而加快新陈代谢。当然,耳朵上不仅有这四个穴位。总之,保护耳朵的健康是确保健康的先决条件。

6、中医养生穴位

耳穴按摩法瘦身排毒防便秘
便秘点
对缓解便秘非常有效的穴位。便秘是由于肠胃蠕动缓慢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刺激便秘点可以有效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毒素排出。

位置:耳轮内侧上方

功效:促进肠胃运动,消除便秘。

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根据便秘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按摩次数)

胃点

一个与消化有关的穴位。腹部脂肪堆积是由于胀气或消化不良,对胃点施以压力可使消化激素活跃起来,促进消化。

位置:约在耳朵中央

功效:促进消化酶分泌,减少腹部脂肪。

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

内分泌点

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内分泌点穴位控制下丘脑中的食欲控制中心,减少饥饿激素的产生,增加产生饱足感的激素并加快代谢速度。

位置:耳轮内侧下方

功效:增加饱足感,促进新陈代谢。

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

饥点

这是一个跟饥饿感有密切关系的穴位。当肠胃向控制食欲的下丘脑发出“饿”的信号时,人就会有进食的欲望,而按压相应穴位能起到阻止信号传递的作用。

位置:耳垂上方

功效:有效抑制食欲,阻止饥饿信息的传递。

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饭前或有饥饿感时按摩效果更好)

注意

1.为了更精确定位,可以用火柴棒代替手指按压穴位。

2.耳部皮肤较薄,按压力度适中,不可过于用力。

7、人体有哪些穴道,经常按,会对身体有好处?

在西医还没有传入我国之前,中医是我国治病养生的根本。众所周知,中医分为针灸和药物治疗,而针灸所依据的就是人体身上大大小小的穴道,除去一些专门用来进行治疗的穴道之外,还有一些穴道是可以用来养生的,所以如果平时可以没事的时候按一下对身体的好处是非常多的。除了我们熟知的足三里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穴道。

一、头顶的百会穴

将为每个人的头顶正中间有一个穴道叫百会穴。它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是人体阳气聚集的地方,所以说如果没事的时候可以多按百会穴的话,可以增加我们的阳气。按摩的手法可以是打圈的揉按,只要能够按照顺序先,或者是逆时针按揉30到60圈就可以了,一天重复2到3次。也可以使用指关节轻轻地叩击,一天叩击100下左右也就足够了。

二、肚子上的关元穴

我们的肚子也就是我们的腹部,是中医学上我们全身阴气聚集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的肠胃所在。而且我们每个人肚脐下面四指处有一个穴道叫做关元穴,它专门是用来调节内分泌的。一些爱美的女性而言,长按这个穴道还可以去除脸上多余的痘痘。当然,它对男性的作用也是明显的,因为男性本身是属于阳气比较旺盛的生物,按这个穴道也可以调节阴阳。

三、脚中央的涌泉穴

每个人的脚掌中央有一个穴道叫做涌泉穴,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它可以关联身体上两个比较大器官,第一个是肺,第二个就是肾。因为在中医上有句话叫做说肾是肺之子。涌泉穴如果能够用大拇指每天按揉100到200下,那么对于我们的肾功能和肺系病症是有所帮助的,此外也有通大小便的作用。最后,无论是百会穴,关元穴还是涌泉穴,如果每天没事的时候可以按压几下,对健康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8、有哪些经常按对身体有益的穴位?

中医热逐渐开始升温,很多人也开始正视其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医学。其中针灸按摩被当作日常保健受到大众的好评,身体各个穴位通过按摩等手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治疗作用,而我在这里给大家选取了几种日常在家就可以按摩的穴位,供大家参考。

火热的夏天已经到来,很多人选择躲在空调屋子里享受凉意,但要切记不要将空调直接对人吹很容易造成面瘫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着按摩我们的四白穴和合谷穴,二者在身体很容易就可以确定位置。二者通过祛风通畅经络达到治疗的效果。

而夏天在饮食方面很多人也选择冰凉的食物解渴,这样也很容易造成肠胃的不适如胃痛等等,在治疗当中一般都会选用一个穴位——足三里,它既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可以治疗很多的脾胃肠的病证并有强壮作用,是保健的要穴之一,防病保健深受大众欢迎。

足三里向下也有一个要穴——丰隆,详细位置见图,他可以主治一些头部病症、肺系疾病其中最有效地是祛痰,它是祛痰的要穴之一,健脾和胃有利于祛湿豁痰,如果在配上冲阳则有豁痰凝神的作用。

足太阳经上的睛明穴和攒竹穴以及足少阳胆经上的风池穴我们都不陌生,眼保健操上必有的穴位但是对我们眼睛的保护的确有很大的作用,通经络明目,保护视力缓解眼疲劳,降低近视的风险。

督脉的腧穴——大椎是督脉和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治疗热病、皮肤病(被称为痤疮穴)以及神志病证等等,强健机体也是保健穴位之一。接下来督脉上的百会穴,每天晚上临睡前按摩50次以上可以预防失眠等。

中医针灸穴位颇多很多穴位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选择穴位时应提前咨询相关的医生,给养生保健加上一层安全的保险。

与祝 总 养生 穴道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