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冬天养生艾灸

冬天养生艾灸

发布时间:2020-09-15 08:03:50

1、如何用艾灸养生?

艾灸有什么养生功效?
《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烫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景岳全书·本草正》指出:“艾叶能通十二经……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是灸法的最好材料。《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灸的作用机理是以艾的药力加上灸火产生的热能,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认为,艾灸法可温经散寒、扶阳固脱,对寒湿痹痛,寒邪引起的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以及脱证,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痰饮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艾灸法还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同时,艾灸法可防病保健,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正如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说明古人用艾灸足三里来养生。
艾灸主要有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艾卷/条灸(悬灸、实按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艾灸治病从表入里”,临床常用艾炷、艾条,将其温度传导人体内,针对穴位、经络、热敏点进行刺激,已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中以悬灸、温灸器灸的方式比较适合家庭采用。
辨清体质再艾灸
在艾灸之前需要进行体质辨识,艾灸虽是很好的养生手段,但艾灸的适合人群是有讲究的,若选用不当,非但没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艾灸主要适合于寒性体质或是感受寒邪而导致的病痛,表现为火力不足、畏寒怕冷、手足冰凉、易疲劳、精神不振、筋骨关节疼痛僵硬、痛经、月经延后等。但艾灸不适合阴虚体质的人群,表现为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施艾相当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反而伤身。因此,阴虚火旺者不宜艾灸。
几个适合日常艾灸的保健穴位:
1、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有调理气血、培元固本的功效。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后正中线上,第二、三腰椎棘突间,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或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主治消化系统疾病,长期艾灸有补益后天脾胃的作用。
4、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外侧缘一横指处。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可日常保健防病。
5、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的中点,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肌肉较鼓起的地方。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有化痰、减肥、消脂等作用。
6、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即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艾灸注意事项:
1、悬灸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温灸器灸,施灸部位15-20分钟。
2、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3、在头、面、胸、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适当大些。
4、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适当大些、灸时可以适当久些;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时间宜短。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空腹、过饱时不宜灸。
6、孕妇不宜灸腰骶部和腹部。
7、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艾灸要注意温度,且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疤痕。
8、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或糖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9、艾易燃,在施完艾灸后,注意彻底熄灭艾灰。

2、中医养生建议在一月进行艾灸的穴位是哪些?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肚脐正上方四寸的地方,艾灸中脘穴对于治疗腹胀、腹泻、呕吐、便秘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有不错的功效。另外,中脘穴对也能缓解人们精神不济、神经衰弱等病症。

命门穴位于后腰,有人说艾灸命门穴可以治疗肾虚,起到养肾固肾的功效,其实艾灸命门穴对女性来讲也有不少好处。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妇科病也能灸一灸此穴。

关元穴是人体的一个养生穴位,经常艾灸关元穴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调理气血,改善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等症状。男性若是出现性能力问题,也可以坚持温灸关元穴,灸一段时间就能得到效果。

足三里穴能调和气血、补益脾胃,艾灸这个穴位不仅能治疗肠胃系统疾病,还可以缓解干咳、久咳,改善长期失眠、头晕的症状。

3、冬季养生:艾灸穴位?

关元,足三里,中脘。其中关元要常灸

4、为什么冬天要做三九灸?

三九寒天是一年中阴寒之气最盛的时候,

此时天寒地冻,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

养生宜大补阳气以驱寒。

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以阳气为根本,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只有人体阳气充足旺盛,身体才能健康。

三九灸,您准备好了吗?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调,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在三九天艾灸,可以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调”的效果。

为什么要做三九灸?

1、冬季气候寒冷,使身体三大循环: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经络循环减弱。引发突发性疾病如:中风、脑出血、高血压、心肌梗塞、容易手脚冰凉、身体免疫力减弱、以及身体关节部位的疾病。

又是一年三九时,冬病冬治做三九灸。

2、冬养肾!冬天寒冷,腰部为薄弱部位,容易受寒。腰为肾之府,又为阳气聚集地。出现肾寒、肾阳虚、冬季寒冷,人体皮表汗孔收引,加上运动量不多,水液不易从皮表汗孔排出。所以要依赖肾和膀胱的气化来代谢。加重肾的负担,易出现水肿、尿频、尿急、肾炎。肾为先天之本,冬季,肾既要维持身体所支出的能量,又要为来年储存一定的能量。所以要养肾,三九灸治未病,全面提高抵抗力。

3、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室热外寒,不注意会引发感冒。室温过高,会引发干热。虚火上升。

艾草,纯阳之物。通十二经。冬季艾灸能促进身体三大循环,温通经络。让您身体在寒冷的冬天保证一个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机能、避免突发疾病和关节问题。冬季艾灸温补肾阳、调和阴阳、扶阳固本。提升您的精气神。

进补就用艾灸!

在三九天期间进行艾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能激活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让您这个冬天可以在温暖中过去!魅力暖冬,冬补三九!

艾生活建议:

冬季还要注意适度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而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过少过薄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冬季的寒冷又最易伤肾,肾藏受损,会出现周身骨骼拘急、抽搐、活动不利等中风症状,还能引起各种虚寒性的性功能障碍。所以,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滋阴养肾防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关元穴和肾俞穴。

1、关元穴

关元穴,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

【 取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四横指)。

2、肾俞穴

肾俞穴与命门穴相平,与肚脐在一条线上,为肾气所聚之处。《玉龙歌》曰:“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该穴是延缓衰老的要穴,艾灸该穴可具益精补肾之效。

【 取穴】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两指宽处。

知“艾”者福,善“艾”者寿

深圳艾生活健康养生出品哪里痛,灸哪里

寻病问症请后台留言或查询子菜单

编辑:艾生活

5、请冬天艾灸什么穴位养生保健?

自已在家做艾炙可以很随意的,像我自已艾时就在肚脐周围一圈转做艾,然后背部,也就是肚脐相对的反面一大圈也是转着做,
还有就是多做一下,八髎穴(就是我们叫的尾椎骨)长强穴(尾椎骨最低部)这二个地方可以保护我们的尾椎和预防和治疗痔疮。
如果感觉要感冒或者有颈椎问题,就多艾大椎穴,就是我们低头时,摸颈后背最大的一个骨节。
反射区:足三里、膝盖外侧三寸凹陷处。三阴交,内踝上三寸。涌泉穴。

6、天冷了,做艾灸还有效果吗?

不会的呀,冬天建议用大唐艾神艾灸床做全身灸,全身灸效果好一些,可以调理全身的穴位,冬天灸完之后可以在房间里面待一会,如果要出门一定要注意保暖,灸后多喝热水,两个小时不要碰凉水,这样OK的,最后再强调一遍,一定要保暖哦!

7、哪些人冬天艾灸养生最好

日本艾灸家曾经说过,施灸不为寒暑限。艾灸呢,是中医的基本疗法之一,调理的范围比较广。谈不上什么问题什么人在冬天艾灸最好,凡是是艾灸可以调理的问题,都可以在冬季调理的。

与冬天养生艾灸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