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的养生有什么特别之处:辟谷是不吃东西吗(1)
中国道教,自创始以来,在历史长河风风雨雨的炼中,各种派系生而复灭,分而复合,真是错综复杂。自古以来,较为著名的道教派系,就有五斗米道、北天师道、南天师道、太平道、金丹道、帛家道、龙虎山派、皂山派、楼观派、上清派、茅山道、钟吕派、清微派、净明派、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教、正一道、武当道等,使人目为之迷。可是纵观这些名目繁多的道教派系,其所奉道术,虽互有异同,但从宏观角度分析,不外信奉符箓禁咒的正一道和全真修炼的全真道两个大宗。其符箓禁咒一派,自元蒙灭宋入主中原以来,由忽必烈授命龙虎山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领皂山、龙虎山、茅山三山,此后于大德八年(1304)时,又由成宗皇帝授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袭领江南道教。这样一来,江南龙虎山天师道派,与皂山、茅山等符箓一派,终至合流而为正一道。发轫于宋元的全真一派,上承钟吕金丹道派性命双修之绪,旁及儒释两家教理,主张三教圆融及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不娶妻室、不茹荤腥的出家修炼之法。其派又有北宗、南宗之分。北宗盛行于江北,由王喆开山作祖,下分遇仙、南无、隋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个支派,于修炼主张先性后命;南宗盛行于江南,由张伯端肇始其端,于修炼主张先命后性。此后,由于全真所奉真武帝君,也为以炼驱邪为主要方术的武当道所遵奉,所以人们也有把武当道视之为全真一派的。元明以后,道教天下,经过长时期来的生灭分合,基本成了崇尚符箓禁咒的正一道以及崇尚养性延命的全真道的天下。虽说正一崇尚符箓禁咒而全真崇尚养性延命,但以符箓禁咒为主的正一道也并不是完全不讲养生,以修真养命为主的全真道也并不是完全不碰符箓禁咒,只不过是各有偏重而已。如正一道龙虎山派始祖,创五斗米道的张道陵,于方术修炼中,就十分重视男女合气房中术的修炼,其正一道皂山、茅山诸派,也于符箓之外,同时并重行气、存思、服饵的养生之术。为此,本书《道教养生法》所采,于垂青钟吕金丹、荟萃全真修炼之际,不忘正一道派行之有效的种种炼养之法。通观我国古代养生之法,道教养生厕身其中,堪称博大精深,色彩斑斓。追源溯流,其法多承先秦神仙方士所创行气、服饵、房中三大术而来,此后扩而充之,纵而深之,旁及杂修,融会儒佛,汲纳轩岐,囊括百家,可谓杂而多端,蔚为大观。在道家杂而多端的养生之法中,可以发现,虽说其法融会儒佛,囊括百家,却又有着自家浓郁的个性特色:如修真服气,内丹修炼,存思守一,房中补益,辟谷绝粒,药石服饵等等,无不姿彩瑰异,为古往今来的养生之士所重。道家养生修炼,品类虽多,名目各异,但却无不把修炼的重心落在精、气、神三宝的修炼上。精为组成生命的根本物质,其含义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为与生俱来,禀自先天的生命起源物质。《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营养,有充滋五脏之功,五脏充滋则其盈溢之精,复归藏于肾而化为生殖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气的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先天元气,又有后天呼吸之气,水谷之气;既指人体中流动着的精微物质,又指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而其先天后天诸气汇合的总和,则称真气。《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神为人身思想、意识、感知等一切精神活动的集中体现,又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容。神之供养虽有赖于后天水谷之精气,而基础则肇始于先天之精,所以《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传抟之神。关于以上精、气、神三宝的总体情况和彼此关系,《太平经》认为: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而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由于精、气、神在人身所占的重要地位,所以其修炼诸术,就自然以爱气、尊神、重精为重了。如修真服气、胎息功法、六字气诀等,专在精、气、神三宝中起关纽作用的气字上用功夫。为什么说气在三宝中起关纽作用呢?《太平经》回答说: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可见三宝之中,只要受之于中和的气一绝,神、精两者也就随之涣散消亡了。再如存思功法,是以召使易于外游的神返回身中为主的一种炼养之术。由此扩而充之,于守一、内观诸法,也莫不以尊神为主。又如房中补益之法,多以房中节欲、还精补脑为归,足见其法对于精的重视。
2、道教养生学中的“辟谷”真有助于养生吗?其道理何在?
“辟谷”真有助于养生,“辟谷”可以减轻脏腑的负担,有助于道教徒修炼(深山)
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来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
《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绝谷 即辟谷。内炼方术之一。《汉武帝内传》:“李少君……少好道,入泰山采药,修绝谷遁世全身之术。”亦称“自绝粒”。《文选》晋孙兴公《游天台赋》:“非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
休粮诀 也即辟谷。为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的第十三节。其法为:凡欲休粮,但依前各法,即进取诀、淘气诀、调气诀、咽气诀、闭气诀等,勤修三年之后,正气流通,髓实骨满,百神守位,三尸遁逃。如此,渐不欲闻五味之气,常思不食,欲绝则绝,任其自然。但百觉腹空即须咽气,无问早晚,何论限约,久久自知节约。
辟谷法,本系道家古传,然质言之,下一辟字即失道矣。得道之士,不食也。非故为不食。乃不需要食,故自然不食。一辟谷,即有意不食,觉饥而故辟之,非道也。道之至者,自不觉饥,度自不觉渴,以其内充而无此需要也。
3、道家辟谷是怎么避?在那辟?
辟谷: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
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4、道家的养身之法辟谷,适合所有人吗?
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知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则,辟谷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也有记载。
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
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道据;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内谷两种主要类型。服容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据;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5、谁知道道家的辟谷修炼是怎么样做的?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
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
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
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
·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
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②是
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实例,
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
有童子之颜色。”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
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
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
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
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
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
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
④《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⑤曹植
《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
自若也”。⑥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
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
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
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⑦并举
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
闻而疑之,“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
气力如故。”⑧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
终日不倦。”⑨《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
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
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AB《南史·
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AC
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AD《北史·隐逸传》
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AE《旧唐书·
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AF其徒司马承祯
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
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AG《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
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
饮酒。”AH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
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
《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
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或作“丸”)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
多。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一)“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
的目的。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
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
而全断。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
于诸家气法书中,据《抱朴子内篇·杂应》篇载,即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
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
6、道教传说中的辟谷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修行方式
"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则,辟谷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也有记载。
传统回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据;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答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训》也有类似的记载。
7、道教如何辟谷
辟谷: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 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8、道家的修炼方法(如何辟谷是重点)?
辟谷讲座:
http://v.ku6.com/show/4mSSpMVgx8RF7NPU.html
张荣堂是浙江省著名气功师,是我国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气功辟谷进行检测实验的第一人。他在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支持与配合下,在国内首创了个体、群体辟谷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外气功界和医学界的好评。其创编的“服气谷功”及发表的多篇辟谷专文在国内影响很大,是我国较有成就的气功辟谷研究者。
一、辟谷方法
断谷三天以上定为辟谷,不满 三天作为节食。
断谷3-7天为短期辟谷,8-14天为中期辟谷,15天以上为长期辟谷。
辟谷层次:
1.低层次断谷:
可食用少量瓜、果、药物,除开水和药物外不吃人间烟火之食。
2.中层次断食:
只喝水或稍加果汁,蜂蜜等饮料。
3.高层次断水:
不食任何食物,亦不饮水,但需有人护法。
初练辟谷的,可从短期、低层次开始,随着服气功夫的提高和辟谷经验的积累,再逐步延长辟谷时间和提高辟谷层次。
二、辟谷时间
为治病而辟谷者,并非辟谷时间越长、辟谷层次愈高愈好。病重、体弱者辟谷时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宁愿增加辟谷次数,不要一次辟谷时间太长。根据经验,一般辟谷3-5天即有疗效。
为实用而练辟谷者(如野外作业突然断粮或为渡灾荒或为练服所辟谷功夫)可以延长辟谷时间,提高辟谷层次,但必须以身体健康为前提,即辟谷期间不感饥饿,体力、精神如常。
三、服气辟谷功
其功法由服气辟谷盘坐功、步行功、站桩功和卧功四部分组成。(功法略)
四、辟谷进程
辟谷可以循序渐进,如练功17天辟谷3天,练功10天辟谷5天,练功5天辟谷5天。
辟谷大致有三种形式:
1.经长期练功而出现主动辟谷。
2.经气功师催化而出现辟谷。
3.为了某种目的的修练而主动辟谷。
值得提倡的是主动辟谷,说辟谷,马上辟谷,说复食,马上复食。
整个辟谷期间可按日常生活如常进行,工作、学习仍照以往。
五、注意事项
1.服气是辟谷的前提,练辟谷者必须先练服气。
2.辟谷层次要逐渐提高,确定辟谷时间要量力而行。
3.低层次的辟谷可吃点水果。
4.辟谷时要尽量避免不蹲,如下蹲后应慢慢立起,睡在床上也要慢慢的起来,不要急速爬起,过分剧烈的动作也要避免。
5.辟谷后舌苔变厚,口中吐臭气,皮肤也会有酸臭 味,小便变黄变浊,无大便或拉稀便如便似酱油状、柏油状,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身体排 毒的表现。如原来便秘者可服点泻药以求把宿疾泻掉,一般的辟谷腹泻是不必用药调治的,毒气泻光腹泻就会停止。
6.辟谷时会有气冲病灶反应,在正邪相博之时病会有加生或把隐病激发出来,出现这种现象时要正确理解,不要害怕有此反应是身体好,气感强、祛病快的表现。
7.最好在晚上10时正结束辟谷,同时进食少量稀粥,然后立即打坐。这时练功只是放松入静,没有运用意念,时间愈长愈好。这时打坐效果显著,有的人辟谷时还无气感,此时才有气感。
8.恢复饮食后不要马上进补,要有三五天的缓慢恢复期后才正常饮食。
10.辟谷者要乐观豁达,心平气和,整个辟谷期间都要保持心情乐观和情绪稳定。
六、关于辟谷的看法和观点
所功辟谷,古今都极为重视。从实践中,体会到中国的气功辟谷具有西方绝食疗法的优点而避免了它的缺点。
在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的配合下,对辟谷者进行了检测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对670人的辟谷实践观察和53名实验对象的科学检测,综合分析如下:
1.现代医学表明,短期断食可能引起一些机体代谢紊乱,而53名辟谷实验者的体液生化表明,短期辟谷对机体无明显损害,也无后遗症。
2.辟谷可降低三酸甘油酯和担固醇、对高血指症和心血管系统病症有治疗作用。
3.对HDL(高密度脂蛋白)两批观察表明,辟谷可提高HDL,这对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更有积极意义。但辟谷时间长短可能有不同效应,今后应增加观察人数,特别要进行跟踪观察。
4.对糖尿病人,在实验观察中和其他单独检测中均提示辟谷具有降低血糖之作用,但对血糖正常者可维持血糖的稳定。
5.辟谷可使人健美,胖瘦可双向调节。
6.辟谷可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癌症、乙肝等难治之症。
7.辟谷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细胞功能,对人体血清蛋白的比例有较好的调节,因此辟谷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养生学意义。
8.短期辟谷使血清总蛋白提高,提示辟谷存在一种特殊之蛋白质合成途径,其机理有特探 讨。
9.古气功所说“气足不思食”本意指高功夫气功师内气充足方可辟谷。670名学员辟谷之成功和53名实验者的科学检测表明,无练功史的学员经过短期特殊训练,也能掌握辟谷功夫,达到辟谷目的。这说明在有经验的气功师指导下,气功辟谷可在一般群体包括病员中推广,也说明气功辟谷在应用上有极大的可能性。
气功辟谷具有西方饥饿疗法的优点而避免了它的副作用,与一般气功相比也有它独特的效应,其为治疗现代文明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