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什么,该怎么做?
古代出现过许多有名的医学家,例如李时珍、扁鹊等,他们留下来的医书虽然有一部分内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非常准确的,他们是古代先人留下来的瑰宝,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有部著名的医书《黄帝内经》,在里面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我们的身体与十二时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经过后人的总结,有了如今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那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什么,该怎么做?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一套养生的方法,与我们每天的时间有关,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将十二时辰养生法应用到每天中,达到养生目的。
十二时辰养生法许多医学家都有总结过,十二时辰指的是我们一天中的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都对应了我们的身体的部分器官,比如卯时对应的大肠,而辰时对应的胃部,一共有养生的十种方法,比如巳时,人们应该养花、读书等,做一些清心养性的活动,在疲劳时可以闭上眼睛,静坐养好精神,在戌时应该做一些轻微的活动,准备睡觉,睡前不要胡思乱想,最好右侧睡觉等。
十二时辰养生法有许多方法,并且对应好了时间段,但是对于处于工作中的人来说实现的难度较大,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以此来养生,早上5点到7点看见晨光便起床,然后转动肩膀,活动一下脉络,可以打打太极之类的,7点到9点,喝一杯白开水,用梳子梳头发,早餐可以喝粥,尽量清淡些等。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我国古代医学家们留下来的宝物,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方法,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做好这十个方法,我们的身体会有明显的更为健康的变化。
2、气虚体质宜采取哪些养生法?
气虚,即气不够用,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功能低下,其体质特点是:形体消瘦或偏胖,平素身体倦怠、乏力,面色白光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则尤甚,心慌、心跳、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其养生方法是:
1,坚持气功锻炼,尤其宜作养肾功,因为肾为元气之根。具体做法如下:
屈肘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力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本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三至五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三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之作用。
2.在饮食调养方面,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灿米、莜麦、土豆、红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具体做法是:先将10克人参,10枚去芯莲子放在碗内,加水发泡,加入冰糖30克。将盛药物的碗置蒸锅内,隔水蒸炖一小时,食和时,喝汤,吃莲肉。
3.药物养生: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匾薯蓣丸。若偏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若偏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若偏肾气虚,多服肾气九。
3、什么是一式三招养生法
第一招:敲胆经,这是疏通经络,改善人体的营养吸收。(依照养血气的标准来做法实施即可。) 第二招:早睡早起。使人体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造血工作。 有了血气自能量之后,百接下来就是保持经络的通畅,就是一式三招中的 第三招:按摩心包经,使心脏经常保持在最佳的状态,经络中的体液能通度畅的流动,不但可以防止人体堆积新的垃圾,更能将其中的垃圾带走。 这一式三招不但是养生知的方法,也是减肥最重要的功课。这是完全顺应人体自然运行规律的减肥方法,在道减肥的过程中,身体会出现许多变化。
4、孙思邈说了几个养生办法是什么啊
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由双腿做起。
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5、现代主动养生法的原则是什么?
顺应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积极主动地去保健和养生,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使自己能始终保持健康体魄,即为主动养生法。
不累也主动休息
主动休息,指劳动、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机体或大脑虽未出现疲劳感,也要按时休息。主动休息能使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时消除体内代谢的废物,补充必要的营养,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整,精力更加充沛;主动休息还能协调全身器官功能,增强人体免疫水平,提高抗病能力,有效地预防疾病,消除各种不利于健康的隐患,特别有助于防范疲劳的发生,提高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
不渴也主动饮水
主动饮水是指在早晨起床后、两餐之间、睡觉之前及工休、课间休息时间,虽不感觉口渴,也要自动饮水。主动饮水能及时有效地预防机体细胞缺水,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护脏器组织,提高生命质量。但注意一次饮水不要过多。
无喜事也主动欢笑
主动欢笑,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一些欢声笑语。自然而亲切的欢笑,是内心高兴的表示,是好修养好素质的象征,是自信的体现,也是身心健康的标志。可以使全身肌肉和关节得到有益的活动,对人体各个系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肺部扩张,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呼吸道的通畅;可以使心脏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血压保持正常;可以消除有害于健康的紧张、压抑和忧虑等情绪,对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使你忘记烦恼和忧愁,减轻身体的疼痛和疲劳,永远朝气蓬勃;还能广交朋友,增进相互信任,对工作、事业充满信心。让自己笑,能健身益神;与别人同笑,使处处生春。常常笑容满面,精神焕发,不仅显得年轻、潇洒,而且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无便意也主动入厕
主动入厕,指每天定时排便,无论有无便意,养成卫生习惯。定时排泄二便,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的标志,是除旧迎新的需要,也是防治便秘、前列腺增生、痔疮、肛裂和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便秘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痔疮,甚至血压升高。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引起心烦不宁、思维紊乱、血压上升,甚至发生泌尿系统结石等病症。主动定时排便,将会觉得轻松、健康与安宁。
无痰也主动咳嗽
主动咳嗽,指每天早锻炼时,在户外空气新鲜处先做深呼吸,吸气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呼气,呼完后突然主动深咳,并迅速垂下双臂,使气流从口鼻中喷出。如此反复做10次,每次咳嗽间隙做几次正常呼吸,以防止过度换气、咳嗽,造成气管或支气管损伤。主动咳嗽,能有效清除肺部的污染物,给肺来一次“大扫除”;主动咳嗽,能清除肺部残余气体,增大肺活量,维护肺的正常功能。
无病也主动求医
主动求医,指无论是否患病,都定期检查身体,做到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定期做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脏器组织的隐患、跟踪观察病变和治疗的结果,为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极其重要的。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定期测血压,做1次胸透、B超或甲胎蛋白测定以及血脂、血糖测定,每半年做1次大便隐血试验,嗜烟者应每年做一次胸部摄片。
6、养生有哪些方法?
1.养气
所谓养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调养健全人体各脏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养调节。后者尤其重要。《素同.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涑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佣寡欲、情绪安定、不妄想贪求而形神兼养者,是很不容易的。这就必须长时间的性格修养,使正气和调顺达,这样病邪就无从所人。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孟子曾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只要顺从自然,内无杂念紛扰,安静乐观,怡然自得,这样形体就不易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养气之道。在形体上,又要注重保养人体的正气。即保证五脏之气健旺,特别是保养脾胃之气及肾气。因为肾为人体先天之本,其精气主持人体生长发育及盛衰,肾中精气旺盛,不使安泄,这样才使人体健康强壮,才能益寿延年。再者,脾胃是后天之本,是维持先天之精气充足的根本来源。所以要饮食规律,切勿暴饮暴食;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2.调饮食
饮食不分精、细、粗、劣,都有其一定的“营养精微'。《内经》中所言“美其食',并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讲无论食物的精粗,食之皆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补、不过量是饮食调节的重要一环。此外,饮食的调节要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以求与自然界相适应。如夏季气候炎热而湿重,饮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膩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黄瓜、鲜藕、青菜等。可用绿豆汤加冰糖代茶饮,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利湿。
3.运动
人体的气血运行,饮食的消化,都是运动。运动,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气血的运行,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延缓人体的衰老,即常言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7、养生法?
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和地理两大因素。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努力去适应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的“法于阴阳”,就是指主动适应四时气候来养护身体。后代养生家多因循《黄帝内经》的上述思路,逐渐创立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适应环境养生法,它们包括: 适应四时节令养生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长生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春季养生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从脏象理论的角度来看,肝胆经气在春天条达舒畅,善养生者此时必须避免肝气郁结、思郁沉闷,而应该使思想开朗,肝气舒畅,这是在思想修养方面适应春季的养生要求。与此相关,春季往往会出现肝气过旺,导致肝气胜脾。按照五行调控理论,此时还应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千金要方》),以便从饮食方面满足春季养生要求。 夏季养生法。《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方生热,热生火。根据这一特点,古人提倡夏季养生应该做到精神愉快,情志平和,不得性躁、发怒,以免引起体内火旺。在起居方面,应晚睡早起,适当晒些阳光,以适应自然界隆盛的阳气,有助于体内过盛的阳气向外宣泄。在饮食方面,《养生论》认为:”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主张夏季应多吃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多食用热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火热。 秋季养生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养收之道也。”秋季的饮食应减少辛味而增加酸味,以免肺气太旺而使肝气过于抑制。此外,由于秋天气燥,人们应多吃芝麻之类的食物以润燥养肺,少吃寒冷食物,多吃温性食物。在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趁着秋季天高气爽,山川景色明净之际,多登高远眺,以舒肺气。 冬季养生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圻,勿扰平阳,早卧晚起,必得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养己所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由于冬季是肾经旺盛之时,肾味属咸,此时的饮食应当减少咸味,增加辛味,以便起到宣达肺气,巩固肾气之效。
8、吴永志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是真的吗?
听说近来一段时间有个叫吴永志的人出了一本书《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在国内外卖得很火,推崇一种什麼蔬果的生化素可以抗癌的。听说五一还要到北京搞养身讲座。请各复位真实体验过人,说句实话,你们有没有用过书上说的产品,是不是骗人的。在百度上搜索了有关此的很多内容,都没有确切答案,今天在淘宝上的这个店 ,居然真把这本书上提到的蔬果机拿出来卖,不制知道是不是投机还是确有此功效。我有个阿姨就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直对这个吴永志书中写道的蔬果汁能治好她的病很痴迷。总在让我在网上找找书上提到的2200W的蔬果机。我现在特别苦闷!请大家帮帮我,那机子的价格实在是有点贵,再说我一直都不是很相信这个。 就是这个店里卖的那种!我也看过朋友推荐的这本书,但没试过,不知道是不是那麼有效.不过多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总归是好的!我也想找一款价格合理,能把食物打成粉末的机器,没找到呀,有知道的朋友也告诉我一声.
9、起居养生法有哪些 起居养生的有多重要
四季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起居有常”而能“尽终其天年”;反之,若“起居无节”多致“半百而衰”。“起居”主要指生活作息。“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规律。所以,起居养生法是一种通过调节人体的生活起居,使之符合人的生理规律的一种养生方法。有关起居养生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起卧有常,二是劳逸适度。
四季的起卧应顺应自然之气的变化而有早晚之分;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歩于庭”,以顺应春阳生发之气;夏季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顺应夏季华秀之气;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应秋令收敛之气;冬季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应冬日收藏之气。唐代医家孙思邈对此极力推崇,强调“营养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反之,则损伤人体。大量的实践证明,人体的重要生命指标、生化指数、物理参数、代谢水平,乃至情绪的变化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呈现有节律的变动,其中包括昼夜变化的日节律,28日左右为周期的月节律,以及年节律等。说明人体存在着生物钟现象,其调控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甚至决定着人体的寿夭。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劳动,故起居有常当包括劳逸适度,即劳动应符合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即不可过劳,也不可过逸。适度劳动,可使气机通利,脏腑功能正常。正如孙思邈所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