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坐和静坐有什么不同?
打坐
打坐:我国古代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
并不是非要学佛了才可以打坐的,普通人也可以。而且有利于腿部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
习武静功的修习方法,即闭着眼睛盘足而坐。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打坐的基本内容有三:不动心,数息,破生死关。这些也是学习正宗武术的三个基本条件,否则,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禅。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为臣足。君有乾纲独断之明,臣民则效指挥如意之势。儒家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便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练习技击,平时一切本极从容,一旦仓猝应变,立感受气息上浮,手忙脚乱,虽技击工深,终难收效于顷刻。此即心动气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为动,技击自达神化之境。数息本是道家修养法,佛门亦然。初学技击者,必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抛却万念,静听气息之出入,默记其数,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记数太多,以免神昏心乱。比数息进一步的是听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气自肩腋而来,直贯掌缘五指之尖,静心听之,臂弯指掌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数息和听息练到一定火候,则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致辞喘促,下实则上轻。生死之关,为众生之大关键。武功经绝是与克敌制胜联系在一起的,质而言之,即曰“杀人之术”。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关,则临敌时毫无畏怯,即使敌人筋力胜过自己,也能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胜券。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http://www.hhfg.org/xxsz/f220.html
http://www.baidu.com/s?cl=3&wd=%BE%B2%D7%F8
2、从养生角度来说,打坐与站桩哪个更好?理由呢?
介于是肺病,需要静养,建议从打坐开始,以免站桩被咳嗽影响。后期可以每日选小段时间来站桩,强健体魄
3、站桩与坐禅,哪个养生效果较好,求高人指教?
普通人对站桩和打坐都不是很了解,对于练内功或练内家拳的人来说就比较熟悉,站桩和打坐都是静功,外不动内动,可以让自己的身体体会到内气沿经络运行的感受,有的能体会到下腹有气团感、热胀感和跳动感,有的能体会到双手发胀、手指麻刺感,有的能体会到气贴后背等等,这在练功中叫体悟,是修练内功的基础功法,为什么练太极拳的人多如牛毛,而练成的人却少之又少?有句话叫: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站桩和打坐就是练功,练的是静功,练的是周身放松后的内气运行,没有内气运行的太极拳就是太极操,所以,有的人练了几十年或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练的只是太极操,或者把太极拳套路当成外家拳练,用的是外力和猛劲,而不是内力和内劲整劲,这就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站桩和打坐,对身体肯定有好处,但每个人的收获会因为个人的悟性和所下的功夫而不一样,有的人非常适合练静功,能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很快就能体会到气感,有了内气再练拳,内家拳就可能入门了,有的人其实不适合练静功,也不喜欢练静功,就算练了也没多大的效果。如果喜欢练养生功,站桩和打坐,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的说法,两者都要练,希望更多的人能练站桩和打坐,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
4、养生专家建议静坐,静坐对养生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静坐对养生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理解为:静坐其实就是打坐,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正念冥想。一个人看起来精不精神:主要是看他的面相。而影响面相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脑力精力充不充沛。二是:体力精力充不充沛。而现如今主要影响我们的,其实是第一种--脑力精力。约办公室或者学生这样的人来讲更是。
所以真正得到脑力休息已经刻不容缓。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能更好的静坐吧!
1.当脑袋昏昏沉沉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静坐。
那在椅子上,然后稍微的挺直背部离开椅背。腹部要放松,手放在大腿上,两腿不交叉。然后时刻的感觉身边环境与自己的联系。把自己所有的感觉多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可以感觉通过鼻孔的空气。还有腹部与胸部的起伏,呼吸与呼吸之间的停顿......).
2.静坐的好处:
静坐可以减轻压力,抑制杂念。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改善情绪。改善免疫力。你可以借静坐来感受身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变化,从而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从进错中,你会感觉到另外一个世界。
3,静坐的注意事项:
静坐的时候要时刻的注意呼吸。因为是第一次练习静坐,所以说,当产生杂念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将你所想的杂念转移到呼吸上。并且不做任何的评判。刚开始你可能觉得做这些索然无味。但是每天不管五分钟也好,还是十分钟也罢。只要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对你的身体是大有裨益的。
5、打坐养生要注意什么?
打坐是道家养生的一种方法,它也称静坐、盘坐,据有关资料介绍,活了101岁的少帅张学良在年轻时就时常打坐,但是,并不是两腿一盘就可以称之为打坐,打坐是有很大学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
打坐前的准备
1、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吹到处不宜坐,门能关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
2、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位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软厚,以便于久坐。
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
打坐的正确方法
一、姿势
以坐姿进行,(在这里最好不用睡式来炼以免昏沉入睡的现象)。打坐的姿势,可分坐椅式、散盘式、单盘式与双盘式。一般最好用盘坐的姿势,确实没有盘坐条件时,也可用坐椅式(即坐在椅子上,双腿着地)。盘坐时,依自己的能力散、单、双盘均可,不必勉强坐双盘,道家不要求一定要双盘。(当然能双盘更好)
盘坐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臀部后半部,要求垫高一些,可垫棉垫或较薄的枕头。这样,可以使腰部自然伸直,避免打坐时因腰肌疲劳,慢慢弯腰曲背的弊病。
2、腰部要自然伸直,腰不直则任督二脉气不通畅,也容易形成昏沉瞌睡得毛病。
3、头正颈直、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因为日常生活习惯,大多数人头总喜欢偏向一侧,或左或右,打坐时往往自己觉得头正了。实际上仍有偏斜。可以平时在坐好以后,在面前放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头是否保持在正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正确感觉。这样可自动纠正体内的不平衡与气脉。
意念与呼吸
坐好以后,不要急着闭眼,先定心神,平呼吸,等心情安静下来,呼吸均匀下来后,再慢慢地讲眼睛闭上(轻闭或微留一线之之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默数自己呼吸的遍数,身体虚弱的道友数吸,即一吸上记一个数,呼气不记数即一吸一呼为一个计数;身体健壮,平时火气大,脾气暴躁这类的人则数呼气,一呼气记一个数,不记吸。这样从一数到五,就从头再来,再从一数开始,如此反复不断的训练。
注意事项
数息时,要注意的是在呼吸上,心里数呼吸,耳朵注意听着呼吸。全神贯注,心念集中,好像母鸡孵蛋一样。如果数息过程中发生杂念则马上将意念收回来,从一重开始数起。
注意要将呼吸调到:深、长、匀、缓、柔。“深长”:呼吸不要短促,而要绵绵不断,慢慢将一呼一吸所用时间拉长;慢慢则会感到自己的呼吸深入体内,带动全身的气机;“匀”,不要时快时慢,要速度均匀;“缓”,呼吸宜慢不宜急,“柔”,柔和,若有意若无意,不要用力呼吸。
如果数息可以达到比较专注,心无杂念或入静的程度,可以将计数改为从一到十,慢慢可以过渡到从一到三十,基本上,如果可以做到从一数到三十,中间都没有杂念产生,则第一步修心止念的功夫已经达标,可以修第二步了。
在修炼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以下三种情况
(一)打坐时昏昏沉沉,打瞌睡。昏沉容易被当作是入静,尤其注意。真正入静时,心神很明晰,身心轻爽豁然,不象昏沉,糊里糊涂,身心浊重无明。
造成昏沉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调,打坐前吃了过于油腻的东西,或吃得太饱。要少食油腻,不要吃得太撑;
姿势不调,有的道友坐着坐着,身体便走形了,慢慢头也低了,腰也弯了。头低腰弓的姿势,最易引起昏沉;
劳逸不调,打坐前工作或做别的事情过于疲劳。身心疲倦。此时,最好先睡半个小时,恢复疲劳再炼。
心念散念,老是想东想西,数呼吸时走神。造成散乱的原因如下:
饮食不调,吃了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二)散乱。要少吃辛辣;
心身不调:之前参与了一些容易引起情绪激动的活动。如看惊险电影、看因起情绪激动的小说、杂志,与人激烈辩论或争吵……
呼吸不调 如果不注意将呼吸调匀,有急促、不匀的现象,也易引起散乱。
(三)打坐之时出现任何现象,如眼前出现光、图像或自感身体出现酸、麻、胀、痛、沉、凉、蚁行、跳动、肌肉抖动等八种现象都是正常的。要对一切任其自然,不要老想着它。
如需关注更多专业辟谷知识及养生之道,
可关注公众号:羲皇宗道;订阅号:羲皇养生
6、静坐与打坐是一回事吗
阿弥陀佛不一回事,自己想修行最好念阿弥陀佛,不要打坐,需要师父教的。
学佛要依照佛经和祖师大德的讲经说法,不要自己乱看一些不知道出处的学佛资料,很多错误或不圆满,坏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以修净土法门。网路上很好找到净空法师讲经的“认识佛教”,无量寿经,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等,
净空法师---打坐要学习,要有师父传授,不要自己随便去学习,随便学习很容易出麻烦,一定要有老师指导。如果没有老师指导,你打坐念佛没有问题,打坐念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也能把心平静下来。7、盘腿打坐的好处和坏处
8、打坐的好处和方法
打坐:我国古代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并不是非要学佛了才可以打坐的,普通人也可以。而且有利于腿部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习武静功的修习方法,即闭着眼睛盘足而坐。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打坐的基本内容有三:不动心,数息,破生死关。这些也是学习正宗武术的三个基本条件,否则,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禅。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为臣足。君有乾纲独断之明,臣民则效指挥如意之势。儒家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便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练习技击,平时一切本极从容,一旦仓猝应变,立感受气息上浮,手忙脚乱,虽技击工深,终难收效于顷刻。此即心动气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为动,技击自达神化之境。数息本是道家修养法,佛门亦然。初学技击者,必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抛却万念,静听气息之出入,默记其数,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记数太多,以免神昏心乱。比数息进一步的是听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气自肩腋而来,直贯掌缘五指之尖,静心听之,臂弯指掌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数息和听息练到一定火候,则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致辞喘促,下实则上轻。生死之关,为众生之大关键。武功经绝是与克敌制胜联系在一起的,质而言之,即曰“杀人之术”。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关,则临敌时毫无畏怯,即使敌人筋力胜过自己,也能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