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医养生经络调理知识

中医养生经络调理知识

发布时间:2020-09-10 04:07:59

1、什么叫中医经络 养生调理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复,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制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百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度、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养生知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而调理在中医里有调理阴阳,调理脾胃等等,道有治疗的意思。 所以养生调理应该是以养生为目的地调理你身体的某一个系统或者器官,而不是单纯的调养。

2、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甩手治失眠
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具体方法:马步,十趾轻轻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缓缓上抬手臂至与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钟,1日2—3次。这套动作可以活动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络,因此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升清降浊。

抖身治慢性病
抖一抖躯体,在气功中叫做“斗翎”,即仿效倦鸟栖枝,振羽翼、浑身颤动,用以去疾解乏。坚持“斗翎”练习,可改善血液循环,使心脑获得充足的血氧,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
具体方法:挺胸直立,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双腿微屈,躯体有节奏地左右颤抖,颤抖时尽量使臀部摆动,以牵动上身及两臂颤抖。全身放松,其速度由缓慢而逐渐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觉胸肌振动为度,不宜用力过猛,以舒服为佳。时间3 ̄5分钟,亦可适当延长。

揉腹治消化不良
对于消化不好的人来说,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阙穴”,也就是肚脐,可很好地帮助消化。
具体方法:平躺,全身放松,双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旋转按揉,男性宜顺时针由小圈到大圈,然后逆时针由大圈到小圈来按摩,女性则是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按摩时以感觉到胃肠的蠕动为标准。一般按摩后好好睡一觉,白天会感觉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溃疡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每天下蹲可强肾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肾强则抵抗力强,下蹲动作可有效按摩命门,从而起到补肾的作用。
具体方法:先松松腰,轻轻旋转一下腰部,然后做下蹲动作,同时挺直腰板。下蹲时将意念集中在腰部,腰部的命门处为肾之所在。
站起时意念则集中于头顶的百会穴处,感觉自己的头上有一根线提拉着,这样能保证身体挺拔。下蹲站起为1次,根据时间共做9或9的倍数次,每天也就花几分钟,最好早晨做这套补肾操,如果忘记了,中午前一定得补上。

3、经络调理对养生有好处么?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百。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度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知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道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版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中权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4、什么是中医经络养生

最近越来越流行中医的养生方式,这样既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美容护肤作用。中医五行经络养生的原理中医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式,达到舒经理络、交通阴阳而最终实现驱邪治病,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中医五行经络养生的特点中医经络养生疗法与普通的疗法区别于:第一,从手法上,普通的洗脚、按摩治疗只能到达皮、脉、肉,而经络疗法则可在此基础上深入到达筋、骨层;第二,从疗效上,普通的按摩只能达到放松效果,而经络疗法则可达到医疗效果,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5、中医养生知识问题?谁可以帮我?急啊

1.
观点:不治已病治未病。
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2.
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
影响因素:“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3.
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4.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五脏:心、肝、脾、肺、肾
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5.
勿盲目进补,勿补过偏,辨证进补,虚者补之,盛者宜泻,泻不伤正。
6.
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扶正祛邪,三因制宜,勿犯禁忌

7.
木--肝--目--青--酸 火--心--舌--赤--苦 土--脾--口--黄--甘 金--肺--鼻--白--辛 水--肾--耳--黑--咸

8.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9.
赤色,主热,戴阳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
黄色,主脾虚、湿证。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我是学中医的,以上是参考了课本,以及这几年自己所学所感受的,请多多指教!

6、中医经络养生

按摩穴位吧。有一些穴位是可以养肝护肝的
1.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在此穴都可体现,所以春季养肝护肝可多按摩太冲穴,方法-用拇指指尖对穴
位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
2.肝腧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是肝脏在背部的反应点,刺激此穴有利于肝脏疾病的防治。中医理论认为脏腑出现病变时都可在其相应背俞穴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所以经常按摩此穴即可了解肝脏健康情况,又能治疗其病变。
3.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作用非常广泛,长期按摩可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管硬化等等。所以经常按摩此穴对脂肪肝的防治有很大的益处,方法每天每侧按揉30~50次,酸胀为度。
穴位按摩只是养肝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食疗茶疗一起调理。特别对于有肝病的人来说,茶疗是最佳的养肝护肝方式,可以做到全面调理,缓解肝病的恶化。关于养肝护肝的方法,我搜集的一些相关资料的网址http://shoucang.baidu.com/P5mAQ5jvKWa,你可以去多了解一下

与中医养生经络调理知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