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橘皮竹茹汤养生堂

橘皮竹茹汤养生堂

发布时间:2020-09-05 02:32:10

1、橘皮竹茹汤的用量

橘皮、竹茹各15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

2、陈年果皮对年老久咳有用吗?应如何使用?

陈皮?泡水喝。
用红柚参。口含,泡茶。代替含片,效果好。台湾的最好。网上有。

3、竹茹对全身抖有什么作用?

对腿抖并没有什么明显作用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作用,可以用于肺热咳嗽,咳嗽,咳痰粘稠色黄,常配伍瓜蒌,桑白皮等同用,可以用于痰热扰心所致的心烦不寐,咳嗽痰多者,常配伍半夏,枳实,茯苓等同用,比如温胆汤。竹茹也有清热降逆止呕的作用,可以用于脾胃湿热所致的呕吐,可以与人参,陈皮,生姜等同用,比如橘皮竹茹汤。由于其性甘寒,也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热迫血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等。

 一、清热毒:中医方面认为,竹茹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来治疗体内湿热引起的呕吐、胃虚热导致的呃逆、呕吐等症状,可以起到很好的消热止呕作用。
二、清热除烦:清热除烦也是竹茹的作用之一,尤其大病后虚烦影响睡眠、女性在产后发生虚烦时,都可使用竹茹来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三、清胃化浊:竹茹这种药物还具有清胃化浊的功效和作用。可有效治疗胃浊不清导致的口干欲冷、嘈杂如饥、纳旺嗳腐、舌苔浊腻、舌红等症状。
四、清肺化痰:竹茹是一种味甘微寒性润的药物,因此具有清肺热、化痰止咳等作用,可用来治疗胆虚痰热导致的精神郁结、烦闷不宁、睡眠质量差等症状。
五、增血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竹茹当中的营养物质还具有增高血糖作用。
六、安胎:竹茹的清热力缓,因此可用来安胎养胎。另外,如果女性在妊娠期出现呕吐症状,也可以适当使用竹茹缓解。
七、凉血止血:竹茹这种药物还具有较好的凉血止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血热妄行导致的吐血、衄血、尿血及女性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八、抗菌:现在研究发现,竹茹对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4、橘皮竹茹汤的组成

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

5、《金匮要略》中橘皮汤和橘皮竹茹汤中的药物的用量各是多少呢?

桔皮汤方:桔皮四两 生姜半斤。半斤是八两。金匮要略的一两为13.92克。
桔皮竹茹汤方:桔皮二斤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大枣三十枚约合100克,人参是现在的党参。

6、帮忙看看这个胃病怎么能快点好

可能是胃阴虚。可以试一下 益胃汤,或者橘皮竹茹汤。 少吃点辛辣 热的 食物

7、降胆降胃升脾中药方

您好!降胆降胃升脾一即升脾降胃利胆的中药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橘皮竹茹汤加减。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肝胆相照,疏肝才能利胆,两方相配相宜。

8、橘皮竹茹汤的加减化裁

若胃热呕逆兼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茯苓、半夏、枇杷叶以养阴和胃;兼胃阴不足者,可加麦冬、石斛等养胃阴;胃热呃逆,气不虚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柿蒂降逆止呃。

9、竹茹配什么去火止咳

竹茹的功效: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竹茹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竹茹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的功效,竹茹有治疗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的作用,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竹茹。
药名:竹茹
功效分类:止咳药;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禾本科。
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
商品名:竹茹,淡竹茹。
处方名:竹茹,鲜竹茹,姜竹茹。处方中写竹茹指生竹茹。为原药材去杂质晒干入药者。长于清肺化痰。
鲜竹茹:为竹茹鲜品入药者。长于清热化痰。
姜竹茹:为竹茹用姜汁拌匀后再炒至黄色者。长于化痰止呕。
性味:甘;微寒。
归经:脾经;胃经;胆经。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
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来源:竹茹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

炮制方法:
1、净制竹茹:除去杂质。
2、切制竹茹:除去杂质切揉成小团,将竹茹中的碎末,过粗箩,收集粗粉。
3、姜汁焙竹茹: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稍闷,压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焙至两面显黄色焦斑,取出,晾干。每竹茹100kg,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4、姜汁炒竹茹: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置之不理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干。每斤竹茹用生姜3两。
5、砂制竹茹:取竹茹抖去灰渣,加飞朱砂细粉1%兑水适量搅匀后,喷晒竹茹,至染成均匀红色,晒干。
6、炒制竹茹:先将锅烧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竹茹翻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竹茹10kg,用麦麸2kg。
竹茹的作用:
竹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胆经,竹茹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竹茹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竹茹用于肺热咳嗽,痰黄及病热烦躁,惊悸;竹茹味甘微寒性润,善清热化痰而除烦;竹茹治痰热壅肺,咯痰黄稠者,多用鲜品,竹茹与黄芩、瓜蒌、贝母等相配,以增强清肺化痰之功;烦躁惊悸属热者皆可投用,痰热者最宜,虚热者亦可,《千金要方》温胆汤治痰热上扰,胆胃不和,证见胸闷痰多,烦躁不眠,或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者,即以竹茹配枳实、橘皮、半夏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竹茹治产后虚热上冲,证见烦乱呕逆者,竹茹可配生石膏、白薇、枣肉等药,共奏清虚热,和胃气之功,方如《金匮要略》竹皮大丸;产后内虚,烦热短气,竹茹可配人参、茯苓、甘草、黄芩等同用,以益气补虚,清热除须,方如《千金要方》甘竹茹汤。竹茹用于胃热呕吐,妊娠恶阻。竹茹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竹茹治胃热气逆呕呃,常配黄芩、山栀子、生姜等药,以增强清胃降逆止呕之力,方如《延年秘录》竹茹饮。若属痰热客胃,证见脘闷呕吐,舌苔黄腻者,竹茹常配黄连、陈皮、半夏等药,以清热化痰,降逆止呕,方如《温热经纬》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胃虚有热者,可配人参、陈皮、生姜等补虚清热,降逆止呕,方如《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竹茹清降力缓,兼能安胎,能治恶阻,胎动属热者。治怀胎蕴热之恶阻呕逆,常配枇杷叶、陈皮、半夏等药,以清热降逆止呕。竹茹治胎动不安,单用即可,有清热安胎之效,竹茹或与黄芩、苎麻根等药合用,以增强药力。竹茹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竹茹清热凉血而止血,且有消瘀之效,可治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及崩漏等证属血热妄行者。但其力较缓,临床多入复方,竹茹常与生地黄、白茅根、大蓟、小蓟等药同用。
1、竹茹治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行胸,手足拘急抽搦,如中风状:栝楼根二两,淡竹茹半升。上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作二三服。(《活人书》青竹茹汤)
2、竹茹治肺热痰咳:竹茹、枇杷叶、杏仁各9g,黄芩4.5g,桑白皮12g。煎服。(《安徽中草药》)
3、竹茹治黄泡热疮:真麻油二两,青木香二两,青竹茹一小团,杏仁二十粒(去皮、尖)。上药入麻油内,慢火煎令杏仁黄色,去滓,入松脂(研)半两,熬成膏,每用少许擦疮上。(《济生方》竹茹膏)
4、竹茹治百日咳:竹茹9g,蜂蜜100g。竹茹煎水,兑入蜂蜜中,再煮沸服。每日1剂,连服3剂。(《湖北中草药志》)
5、竹茹治兵杖所加,木石所伤,血在胸背及腹胁中痛,气息出入有妨:青竹茹鸡子大二枚(炒令焦),乱发鸡子大二枚(烧灰)。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酒一中盏,煮二味(三沸),放温,和滓服,日三服。(《圣惠方》)
6、竹茹治虚烦不可攻:青竹茹二升。上一味,以水四升,煎至二升,去滓,分温五服,徐徐服之。(《外台》引张文仲方)
7、竹茹治饮醉头痛:刮生竹皮五两。水八升,煮取五升,去滓。然后合纳鸡子五枚,搅稠,更煮再沸,二三升,服尽。(《肘后方》)
8、竹茹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生淡竹茹一升,麦门冬五合,甘草一两,小麦五合,生姜三两,大枣十四枚。上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麦,取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作三服。(《千金要方》淡竹茹汤)
9、竹茹治交接劳复,卵肿,腹中绞痛,便欲死:刮竹皮一升。以水三升,煮五沸,绞去滓,顿服。(《伤寒类要》)
10、竹茹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胀一丸,日三夜二。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略》竹皮大丸)
11、竹茹治经水不止:青竹茹,炙,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鱼孚)溪单方选》)
12、竹茹治伤暑烦渴不止:竹茹一合(新竹者),甘草一分(锉),乌梅两枚(推破)。上三味,同用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时时细呷。(《圣济总录》竹茹汤)
13、竹茹治小便出血:竹茹一大块。水煎服。(《世医得效方》)
14、竹茹治天行五日,头痛壮热,食则呕者:竹茹二两,生姜三两,黄芩二两,栀子仁二两。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去滓,分温三服。忌蒜、热面等五日。(《外台》引《延年秘录》竹茹饮)
15、竹茹治齿龈间津液,血出不止: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千金要方》)
16、竹茹治哕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17、竹茹治伤寒鼻衄不止:青竹茹鸡子大一块,生地黄半两(拍碎)。上二味,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圣济总录》竹茹汤)
18、竹茹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苓、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上五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千金要方》)
19、竹茹治小儿痫:青竹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子母秘录》)
20、竹茹治妊娠烦躁口干及胎不安:淡竹茹一两。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徐徐温服。(《圣惠方》)
21、竹茹疗痫,少老增减:竹茹一握,衣中白鱼七头。上二味,以酒一升,煎取二合,顿服。(《外台》引《救急方》)
22、竹茹治妊娠心痛:青竹茹一升,羊脂八两,白蜜三两。上三味合煎,食顷服如枣核大三枚,日三。(《千金要方》)

1、竹茹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竹茹配石斛,共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3、竹茹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4、竹茹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5、竹茹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
6、竹茹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竹茹用药禁忌: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竹茹。

与橘皮竹茹汤养生堂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