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宫廷养生糕点

宫廷养生糕点

发布时间:2020-09-03 18:59:45

1、想带点特色糕点回去,杭州有什么著名的糕点呢?

杭州著名糕点再:桂花糕、条头糕、吴山酥油饼、定胜糕、桔红糕、马兰饼、葱包桧儿等;糕点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香甜,爽口。个人 最喜欢的还是桂花糕,桔红糕。

2、乾隆吃了40年的八珍糕,有什么养生秘笈?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非常注重养生,对于老年人来说,养生也是自己的生活必备,当然也有更多的人通过食疗发现,乾隆曾经40年每天都会使用八珍糕,这也让很多的人都非常好奇,其中的养生秘诀是怎样的。八珍糕便是通过各种杂粮进行制作的一种糕点,当然对于五谷杂粮来说,对于我们的身体保健有非常大的作用,毕竟五谷杂粮的粗纤维可以帮助我们消化。

杂粮食用可以帮助身体健康

其实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非常注重杂粮的食用,毕竟咱俩的使用可以注重我们身体消化,从而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当然,在五谷杂粮当中也有很多我们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存在其中,所以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会对我们的身体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久而久之也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乾隆的八珍糕也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补充,所以才会日渐食用。

营养充分搭配

虽然如今我们通过影视剧作品或者史料都能够了解到皇帝的饮食非常奢华,但是在乾隆食用八珍糕这件事情当中,我们也都能够看到皇帝本身也非常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当然也在其中我们能够非常明了的知晓,只有让自己的饮食充分的有营养搭配,才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健康才会让我们没有更多的疾病困扰。所以对于养生的人来说,让自己在饮食上有充分的营养搭配,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障。

其实对于养生的人来说,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养生计划,毕竟每一个人的身体体质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饮食的过程当中也都会有所不同,当然养生也都会如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养生才是最值得推荐的。

3、历史上有名的糕点有哪些?

宋代,做法更精致,市井之中糕点创作很多。北宋汴京市场上就有用“粉面”蒸成的重阳糕,糕上面插有小旗及参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仁等果实,并用粉做狮子形状放在糕上面,谓之“狮蛮”。《武林旧事》所记南宋临安市场上的糕点则有糖糕、蜜糕、枣糕、栗糕、麦糕、花糕、糍糕、豆糕、蜂糕、乳糕、重阳糕等十九种,原材料涉及糯米粉、黄米粉、粳米粉、麦面、豆面。

重阳糕

栗子糕

还有个很有名的“五香糕方”,用糯米、粳米以及多种中药为原料制成,既能果腹,又可以健脾胃,补气血,堪称食疗妙品。(见于《中馈录》)《山家清供》中的“蓬糕”、“广寒糕”也很有特色。

元代特别的就是少数民族糕点。女直食品中的“柿糕”:糯米、大干柿子五十个,同捣为粉,加干煮枣泥搅拌,马尾罗罗过,蒸熟之后,加松仁、胡桃仁浇汁儿。(感觉做法很讲究、味道很不错的样子)。类似的“高丽栗糕”,加栗子、糯米、糖水制作。

明代宋诩的《宋氏养生部》,收录的“山药糕”、“芡糕”、“松黄糕”、“栗糕”、“米糕”等,多数是吴地及北京风味,很多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芡糕

经常在清代宫廷剧看到的“茯苓糕”是有名的,做法也有好几种,因为西方各种风气影响,当时还出现了一种“蒸西洋糕法”(白糖、鸡蛋黄、酒酿),很像现在的鸡蛋糕做法。

枣泥茯苓糕

4、谁能告诉我明朝时候皇宫的糕点是什么啊

我手头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明代宫廷生活主要是指帝后及其家族的生活,明代帝后的饮食文化活动
是极尽豪华奢侈的,按照明初统治者的规定,它是“礼”的典型体现。明代
帝后的饮食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帝后及其家族的节令饮食
文化活动;二是统治阶级为了特殊的政治需要和目的而举行的筵宴活动。二
者既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前者是帝后家族本身为满足生理需求、文化需
求而进行的饮食文化活动;而后者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政治需求,并以此为
主要目的而进行的饮食文化活动,其参加者不但是帝后及其家族成员,而且
还包括统治阶级内的诸多官员,其筵宴的规模大小、参加的成员均有严格的
等级限定。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宫廷的筵宴与帝后的年节饮膳,既因宫中政
治、经济条件无比优越,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家的富贵显赫,从而使得这些
宫中筵宴华贵、典雅、庄重、等级森严,且礼仪繁缛;更因其政治色彩浓烈,
故宫筵参加者们的政治“食欲”,远远大于其生理食欲的需求。
宫廷帝后及其家族的节令饮膳活动首先,由于帝后及其家族是统治阶级
中的最高层,享有各种封建特权,因此,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合理”与“合
法”占有者、支配着,可以竭尽享用,奢侈浪费亦在所不惜。其次,自明成
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北京便成为明朝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统治
中心,每年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时鲜饮食食品汇萃京都,进贡皇宫,从
而使得统治阶级得以赁薄他们手中所拥有的权力,来满足他们奢侈靡烂的生
活需要,可以随时将各地的名特时鲜食品调解皇宫内院,供他们享用挥霍。
再次,正由于明代帝后家族具备以上特权,所以他们可以利用宫中从全国各
地征召来的名厨高手,将各种时鲜节令物品加工成美味佳肴,随意尽情享用。
而许许多多的节令应时食品大都具有延年益寿、补气养精的食疗功能,因此,
他们也特别注意对节令时鲜食品的摄入,以补养身体。虽然伴随各种节令时
鲜食品的享用,宫中也举行节日的庆祝娱乐活动并且节庆的许多内容与民间
年节时民人的活动有诸多雷同;但由于这是宫中处于统治阶级的最高层次的
成员的活动,故有其特定的文化氛围,也有其特殊的用意与目的,因而对民
间节庆的饮食文化活动有着直接、间接的影响。
农历正月有元旦、立春、上元、填仓等4个年节。元旦是岁时节日中一
个重要的年节活动。节令食品有椒柏酒、扁食(水点心)等。当时宫中所吃
的食品,如叫“右事大吉盒儿”的,主要由柿饼、圆眼、栗子、熟枣等组成。
还要吃驴头肉,它是用小盒盛装的,名曰:“嚼鬼”,这是由于俗称驴为鬼
的缘故。立春的前一日,顺天府东直门外举行“迎春”仪式,届时勋戚、内
臣、达官、武士,都前赴春场进行跑马活动,比赛优劣。立春日,宫廷内无
论贵贱都嚼吃萝卜,名曰“咬春”,彼此互相宴请,并吃春饼和菜。初七日
是“人日”,宫内也吃春饼和菜。自初九日以后,则有耍灯市买灯、吃元宵
的习俗。正月十五日,为明代元宵节,宫内通过赏灯、吃元宵等活动,使元
宵节的庆祝活动达到高潮。至于明代宫内帝后勋贵吃的元宵,其制法是用糯
米细面,再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作馅,然后用酒水滚成,如核桃大。十六
日,宫廷赏灯活动达到高潮,所以《明宫史》载,灯市至十六日更盛,“天
下繁华,咸萃于此。”这一季节,宫内帝后眷属所品尝的珍馐与节令时鲜食
品,品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全国各地,且都是地方名特产品和滋养食品,
花样不胜枚举,主要有冬笋、银鱼、鸽蛋、麻辣活兔;来自塞外的黄鼠、半
翅鹖鸡;江南的蜜柑、凤尾橘、漳州橘、橄榄、小金橘、凤菱、脆藕;西山
的苹果、软子石榴等;冰下的活虾之类,真是不可胜数。同时市俗的烧鹅鸡
鸭、烧猪肉、冷片羊尾、爆炒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羊双肠、
猪膂肉、黄颡管耳、脆团了、烧笋鹅鸡、■腌鹅鸡、煠鱼、柳蒸煎■鱼、煠
铁脚雀、卤煮鹌鹑、鸡醢汤、米烂汤、八宝攒汤、羊肉猪肉包、枣泥卷、糊
油蒸饼、乳饼、奶皮、烩羊头、糟腌猪蹄尾耳舌、鹅肫掌等民间风味小吃,
也都汇集在宫中的御宴上,成为明代帝后的节令美食与佳肴。这时节,供帝
后享用的菜蔬则有滇南的鸡■,五台山的天花羊肚菜、鸡腿银盘等蔴姑,东
海的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江南的蒿笋、糟笋、香菌,辽
东的松子,蓟北的黄花、金针,都中的山药、土豆,南都的苔菜,武当的莺
嘴笋、黄精、黑精,北山的榛子、栗子、梨、枣、核桃、黄连茶、木兰菜、
蕨菜、蔓青等各种菜蔬和干鲜果品、土特产等,真是不胜枚举。宫廷饮用的
茶叶主要有六安松萝、天池,绍兴■茶,径山茶,虎丘茶等品种,此时节,
凡遇天降大雪,帝后则在暖室里赏梅,由于天气寒冷,所以帝后这时要享用
炙羊肉、羊肉包,喝浑酒、牛乳、乳皮,吃蒸熟的乳油窝卷。此外,在元宵
节期间,明代皇帝最喜欢吃肴馔是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以及名
叫“三事”的菜肴。其中,“三事”是由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
筋烩成的。正月十九日是“燕九”节,届时,勋戚内臣,凡好黄白之本者,
也都要到白云观游览,企求访得“丹诀”。到了正月十七日或十九日,御前
安设的各种彩灯,要收撤,表示喧阗热吭的元宵节日活动接近尾声。到了正
月二十五日,为“填仓节”,明代宫中也有相应的祭祀和饮食文化活动,据
《明宫史》称,它是一个“醉饱酒肉之期”的节日。
宫廷中的饮食,月月有新鲜,节节有变化。诸如二月吃河豚,三月吃凉
糕,糍巴和烧笋鹅。四月份,则更有许多时令饮食与花卉上市,供人们食用
与观赏。每年此月时,不仅家家户户争尝新菜瓜果,烹调时令菜点;而且新
鲜芦笋、樱桃与玫瑰花、芍药花等食品果品花卉的应时上市,更加丰富了京
都的时令饮食文化活动的内容,而宫中则更形丰富多采。每年四月初四日,
宫眷内臣要换衣纱衣。牡丹花盛开后,宫中要设席品尝芍药花。初八日,帝
后及其家族成员,要专门进食一种名叫“不落夹”的时令食品。这种食品,
是用苇叶方包糯米制作的,长有三四寸,阔有一寸,其味道与粽子相同。还
要品尝樱桃,“以为此岁诸果新味之始”。至于此时帝后食用的其它美味佳
肴,更是品类花样繁多,营养丰富,远非一般民人所能企及。如有品吃笋鸭,
吃白煮猪肉,以为“冬不白煮,夏不熝”的烹饪信条与养生之道的验证。还
用各种精细肥肉,把姜、葱、蒜锉如豆粒大小,拌饭,再用莴苣大叶裹食之,
名曰“包儿饭”;同时,还要酿造辞酱豆豉,以备食用。此月初旬至下旬时,
帝后与家人还要游览西山、香山以及碧云等寺,更要玩游西直门外的高梁桥;
到涿州的娘娘庙、西顶山的娘娘庙等处去进香拜佛。二十八日,到药王庙去
进香祭献。届时,帝后及其家族成员,亦随进时鲜风味小吃,吃白酒,吃水
酪,取新麦穗煮熟,剥去芒壳,然后磨成细条食之,名曰:“稔转”,它是
宫中品尝本年五谷新味的开始。
农历五月的端午节时,明代宫中帝后除有斗龙舟、划船,驾幸万寿山前
插柳、看御马监勇士跑马走解等节日活动外,还要饮用朱砂、雄黄、菖蒲酒,
吃粽子和加蒜过水的温阔面;观赏石榴花,佩戴艾叶;合聚诸药草,画治病
符等。此外,每逢夏至伏日时,宫中尚有吃“长命菜”,即马齿苋的习俗。
农历六月,正值盛夏,烈日酷暑,这时的饮食主要以制作尝新解暑避热
的食品为主。如六月初六日,“天贶节”时,帝后家族成员要吃过水面。初
伏、中伏与末伏日时,则帝后与家人要吃过水面和“银苗菜”,而所谓“银
苗菜”则是藉的新嫩秧子,其味鲜嫩可口。此外,初伏日时,宫中还要造曲,
其法是用白面加绿豆黄和其它的调料搅拌晒制而成。立夏日,帝后则有戴楸
叶,吃莲蓬、耦等时鲜菜品和喝莲子汤的习尚,并还要进行诸如晒伏姜,观
赏茉莉、栀子兰、芙蓉等花卉的活动。
农历七月的中元节时,宫中除有做法事、放河灯、赏荷花等祭拜祖先和
有关活动外;甜食房要进供佛的波罗蜜,“祭食”先人等。此外,这月宫中
的时鲜食品是吃鲥鱼,还有观赏荷花的盛会。
农历八月中秋节时,宫中也要进行赏月、拜月活动,并要聚吃月饼、瓜
果等节日饮食。同时,还有观赏秋海棠、玉簪花的风尚。由于每年农历八月
时,中秋月圆、桂子飘香,正值北京的“金色之秋”的大好季节,各类应时
食品很多;所以届时宫中在此月的饮食活动颇为繁多。例如宫眷吃肥蟹。将
活蟹洗净,用蒲叶包上蒸熟,然后五六成群,围坐共食。吃完后饮用苏叶汤,
并用苏叶等来洗手,且以此为时尚,以为难得的盛会。在鲜果应时品类方面,
以享用石榴和葡萄为美品。此时,宫中享用的石榴有红白软子大石榴等;而
甘甜的大玛瑙葡萄也在这月成熟,以供帝后及家族成员专门品尝食用。为了
能保证对此类鲜美果品的长期享用,明代宫中的保存与储藏葡萄的方法既独
特又科学:先将这种大玛瑙葡萄在磁缸内先着少许水,然后再将葡萄枝悬封
之。这样,一直可保留到正月。
农历九月时,宫中御前要进献安菊花。且自初一日起,宫中帝后开始吃
花糕。宫眷内臣则自初四日起换穿罗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九日“重阳节”
时,帝后要驾幸万岁山或兔儿山、旋磨台等处,进行登高活动,并品尝迎霜
麻辣兔、喝菊花酒。这月宫中也要“糟瓜茄”,储备过冬的菜蔬,以供食享
之用。
十月,宫中帝后享用的时令性美食馔品,主要有羊肉、爆炒羊肚、麻辣
兔,以及虎眼等各样细糖;而牛乳、乳饼、奶皮、奶窝、酥糕、鲍螺等,也
是宫中的常用食品,且这些食物一直要食用至来年春天二月为止。帝后届时
还有吃“羊白腰”及白牡马之卵的特殊饮食习尚。所谓“半白腰”者,就是
羊的外肾卵。至于白牡马的卵,“尤为珍奇贵重”,且有“不易得之味”,
所以又称它为“龙卵”,是供帝后食用的专享之品,非一般人所能享用。而
帝后之所以如此珍视它,并非此物有奇特的美味,而在于他(她)们深信它
的营养价值及其养身补虚的食疗效应。十一月“冬至节”以后,则进入一年
之中最为寒冷的“数九”寒天。这时,明代宫中帝后的应时饮馔美肴,除讲
求美味之外,还要能发挥营养丰富、强身健壮和御寒养生的双重作用。此外,
还要吃糟腌猪蹄尾、鹅肫掌、炙羊肉、羊肉包和扁食馄邬,以为“阳生之义”
等等。冬笋是此时平日宫中食用的主要菜蔬。同时,每日清晨,帝后的家常
便饭是吃■汤,吃生炒肉、浑酒以御寒。
十二月,已届年终岁尾之时,更有丰富多采的、形式多样的年节饮食。
其中,既有吃“腊八粥”的食习,也有“祭灶”的习尚。由于临近元旦,所
以宫中充满节日的喜庆气氛。自十二月初一日起,宫中要吃灌肠,吃油渣卤
煮猪头、烩羊头、爆炒羊肚、煠铁脚小雀加鸡子、清蒸牛乳白、酒糟蚶、糟
蟹、煠银鱼等鱼和醋溜鲜鲫鱼鲤鱼等各种风味食品和保健食物。初八日为“腊
八节”,届时,帝王除要赏赐腊八杂果粥米外;宫中则要吃“腊八粥”,并
将用红枣槌破泡汤,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成的粥,供献在
圣佛前。同时,在户牖、园树、井灶之上,也分别供祭少许。二十四日时。
“祭灶”,要蒸点心正办年货,三十日岁暮要“守岁”。在乾清宫丹墀内,
自二十四日起至来年正月十七日止,每日白天时要放花粉,遇大风日则暂时
中止半天或整天。还要安放鳌山灯或扎烟火。凡逢皇帝起座,均要伺候花炮
回宫时,也要放大花炮。凡宫眷所用的饮食,皆由本人“所关赏赐置买”,
雇请贫穷官人,在内庖炊暴烹饪。凡是煮饭的大米,则务必要“拣簸整洁”
而香油、甜酱、豆豉、酱油、醋等一应调料味品,都不惜重金由外边置办入
宫内。此时宫眷内臣所用的年节饮食,“皆炙煿煎煠厚味”;即使遇有疾病
服药者,他(她)们也多自己任意胡乱调治,不肯忌口。所以,他们对善于
烹调的内官高厨则倍加爱护(引文均见《明宫吏·火集》)。
总之,皇帝中如此繁盛多样的饮食品种,真是竭尽山珍海馐,既反映出
明代食物的丰富多采,是当时农牧渔生产水平的呈现,又说明了宫廷生活的
奢侈豪华。

5、历史上有名的糕点有哪些

《武林旧事》所记南宋临安市场上的糕点则有糖糕、蜜糕、枣糕、栗糕、麦糕、花糕、糍糕、豆糕、蜂糕、乳糕、重阳糕等十九种,原材料涉及糯米粉、黄米粉、粳米粉、麦面、豆面。
重阳糕

栗子糕

还有个很有名的“五香糕方”,用糯米、粳米以及多种中药为原料制成,既能果腹,又可以健脾胃,补气血,堪称食疗妙品。(见于《中馈录》) 《山家清供》中的“蓬糕”、“广寒糕”也很有特色。
元代特别的就是少数民族糕点。女直食品中的“柿糕”:糯米、大干柿子五十个,同捣为粉,加干煮枣泥搅拌,马尾罗罗过,蒸熟之后,加松仁、胡桃仁浇汁儿。(感觉做法很讲究、味道很不错的样子)。类似的“高丽栗糕”,加栗子、糯米、糖水制作。
明代宋诩的《宋氏养生部》,收录的“山药糕”、“芡糕”、“松黄糕”、“栗糕”、“米糕”等,多数是吴地及北京风味,很多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6、杭州有哪些比较有特殊的糕点呢?

杭州最有名的七大点心:

1、小鸡酥

小鸡酥是浙江杭州小吃,小鸡酥选用精面粉、沙律油、豆沙为主原料。

小鸡酥外形小巧可爱,未尝已是飘香四溢,咬一口,外酥内滑,甜而适口,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精致小点。

2、雀巢鸟窝

雀巢鸟窝是杭州地区特色传统名点,雀巢鸟窝这个名字听起来大家一定都觉得蛮好玩的,但是做起来杭州小吃雀巢鸟窝可不是很简单的。采用精选澄面、猪油、咸蛋黄、鹌鹑蛋、细沙等多种原料。

鹌鹑蛋营养丰富,咸蛋黄味道鲜美,加上猪油、细沙更是让这道点心百吃不厌。

3、麻球王

麻球王是浙江杭州地区汉族小吃,麻球王粒粒透着光泽的芝麻,形如气球,色泽光亮,皮薄透光,香甜可口,一上来就让人爱不释手。

在金色阳光,麻球王几乎是必点的点心。这麻球王粒粒透着光泽的芝麻,形如气球,色泽光亮,皮薄透光,香甜可口,一上来就让人爱不释手。这吃可有讲究,要先弄破一块表皮,让里面的热气先透一些出来,不然一不小心就会烫着嘴唇。最表皮薄薄的一层是极脆的,接下来就尝到糯米的润软,并不时飘出匀匀的、淡淡的、香甜的味道。

4、港汇笋尖虾皇饺

港汇是杭州第一家上规模的港式茶餐厅,面积500平方米,经营港式茶点、西餐、中餐、现磨咖啡、特色茶饮料。

笋尖虾皇饺是港汇点心中的"特点",主料是大虾仁,辅以八种以上原料以秘方配成馅心。是特点师以秘制工艺纯手工制成的水晶皮,外表晶莹剔透,口感鲜香,虾仁脆嫩,食之令人难忘。


5、南宋定胜糕

定胜糕是浙江传统的特色名点,属于杭州菜系,具有春季养生调理,术后调理的功效。有甜味,色呈淡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将配置好的米粉放进特制的印版里,中间再放入红豆沙,蒸少许时间就可以了。糕点比较软,有点松,带甜甜的豆沙味。传说是南宋时百姓为韩家军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胜"两字,后就被称"定胜糕"。

定胜糕的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腻,而且只要一块钱一份,是物美价廉的特色小吃。

6、天下第一包

天下第一包是浙江杭州地区特色传统小吃。色彩靓丽诱人,口感柔软、叉烧味浓郁可口,不可不食。

7、木瓜酥

瓜酥是浙江杭州地区汉族传统名点,由熟木瓜和面粉等烤制而成,造型美观别致,外脆内嫩,清香可口。


当然还有很多好吃的菜,比如:

首推“西湖醋鱼”是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如今烹制西湖醋鱼最为有名的是孤山南麓的百年老店“楼外楼”。西湖醋鱼,又称"叔嫂传珍",传说是古时嫂嫂给小叔烧过一碗加糖加醋的鱼而来的。选用体态适中的草鱼,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装盘后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
其次“杭州酱鸭”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经先腌后酱精心制作而成,其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肴。鸭子先腌后酱,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咸中带鲜,富有回去味,是杭州传统的风味名菜。
再有“干炸响铃”它系用优质豆腐皮裹入里脊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若裹入笋末、香菇末及马铃薯泥,则成为素食者喜爱的“素响铃”。
“东坡肉”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焖制此菜,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是杭州传统名菜。

7、杭州有什么著名糕点?

杭州比较有特色的糕点都在胜利河美食街和河坊街,一般都是龙须酥、芝麻糖之类。

8、乾隆皇帝为什么吃清宫八珍糕40年?

“清宫八珍糕”始创于明朝1617年,原方首见明代著名外科医生陈实功所撰《外科正宗》。陈实功一生注重脾胃保养,寿命达到了八十多岁,他留下八珍糕这个方子,并称赞它“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此后,八珍糕沿用百年,成为宫廷御用食疗养生妙方。

陈氏八珍糕由莲子、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等组成,研为细末,和以米粉制成。用这个配方所制成的清宫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以扶养脾胃为主,被后人称为“医中正道”。

乾隆40年,太医院将陈氏八珍糕增减药味,调整分量,制成“清宫八珍糕”献于乾隆皇帝,最为乾隆所珍爱。由清宫脉案及《用药底簿》记载可以看到,乾隆服食“清宫八珍糕”,数十年间,未曾间断,至80余岁耄耋之年,尤服食如常。

看了这段真实的记录,我们不禁要问:清宫八珍糕是由人参、莲子、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等几味药食同源的材料制成,为什么“清宫八珍糕”会有如此神奇呢?我们还要追问的是,为什么乾隆吃清宫八珍糕达40年之久?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近年来,被誉为“清宫八珍糕之父”的国爱堂成立了“清宫八珍糕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清宫医案对清宫八珍糕有如下评价:“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乾隆治理国事60年,文治武功,均为后世所称道,他之所以能得享高龄,显然与他长期服食“清宫八珍糕”有关。

清宫八珍糕的八种配料也大有讲究。

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安神增智。现代研究指出,人参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抗衰老研究中发现,它可明显延长细胞寿命。

茯苓性味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补则脾胃受益,中气既和,则津液自生;淡渗则膀胱得养,肾气旺盛,故小便多而能止,涩而能利。近代科学证明,茯苓的有效成分90%以上为茯苓聚糖,它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三经。味甘主补,故能上补肺气而止咳止渴;中健脾胃而止泻止带;下补肾经而缩小便,止遗精,治腰膝酸软、头晕目昏等。其特点是不寒不燥,既不寒中腻胃,又不化燥伤津,为平补三焦之良药。

扁豆性微温,味甘,归脾胃二经。主要功效为健脾和中、解暑化湿。古医籍《药品化义》言其“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于脾性最合??为和中益气佳品”。它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泛酸等。

薏米性味甘、淡、凉,归脾、肺、肾经。作为中药,薏米能利湿除痹,清热消痈,健脾止泻;作为食品,薏米的营养价值甚高。它含蛋白质15%?18%,在其氨基酸组成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较多,它含缬氨酸45%,亮氨酸21%,还有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远胜于普通米、麦。

芡实是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性平、味甘涩,归脾肾经。主要功效为固肾涩精,补脾止泻。其营养也十分丰富。

莲子性味甘涩平,入心、脾、肾三经,功用为养心、益肾、补脾。莲子,鲜可生食,也可作汤莱、甜食、糕点或蜜饯。其味清香,营养丰富。

麦芽能消食和中,去积除胀。

我们从营养学角度去评价“清宫八珍糕”,看看它能给我们的健康饮食的启示:

1、从食物种类上看,“清宫八珍糕”可真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原则——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最佳典范哦!八珍糕中不仅含有多种谷类,还有豆类,这正符合食物氨基酸互补有利于消化吸收的原则,难怪会如此健脾养胃呢!

2、这些食材同时赋予了“清宫八珍糕”足够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对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机体正常代谢发挥了出色的功效。尤其是其中的薯类代表——山药,它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肠道蠕动,大大减少了毒素与结肠的接触时间,这就是它之所以养颜的另一秘诀啦!

3、人参,是补中益气的核心力量。此外,茯苓多糖则具备明显的抗肿瘤和保护肝脏的功能。

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的“脾”,并非专指西医解剖学的脾脏,而是几乎包括脾、胃和肝脏在内的所有消化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为人的后天之本。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对脾的功能概括为四条,即脾主运化、肌肉、四肢和脾统血,这些功能说明,脾虚是导致营养不良、气血亏损、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医在延年益寿方面十分重视健脾益胃,以强后天之本,其中,“清宫八珍糕”就是古代宫廷用来健脾养胃的一剂良方。

清宫八珍糕要发挥作用,除了它本身配方和机理方面的优势外。制作清宫八珍糕也非常有讲究。

清宫八珍糕中几种药材均药食兼可,搭配完美,共同发挥补脾养胃、固肾益精、宁心安神、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抗衰防老,这便是乾隆皇帝每日必食清宫八珍糕的原因。

国爱堂专家最后提醒我们,买清宫八珍糕,一定要买用陶瓷仿石磨超微粉技术制作的清宫八珍糕。因为用普通不锈钢磨制作的清宫八珍糕,重金属铬非常容易超标,铬是一种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特别是给孩子食用时,更要注意。

优质的清宫八珍糕,一般都区分成人和儿童两种不同配方,一般成人配方中含有人参,14岁以下的孩子不宜食用含人参的清宫八珍糕。

与宫廷养生糕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