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修心;静为何意
静有几种,以静坐为例。1 静坐,表示人体不动,有思维活动的意思。2静坐,人体不动,无思维活动达到入定境界的意思。
2、修德 修身 修性 修的是什么
修德是指修养德行、行善积德;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修身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诚心、仁爱、谦卑的情操来祛除掉思想中的杂质,对治那些令我们轻浮、骄傲、自大、邪僻的外因、内因
修性是指主修心性,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2)郝万山 养生要修德 修心 修性扩展资料:
古论修身: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修身
3、求一个佛家法号,是具有含义、修心修德修品?
法号一般是师父给的,自己玩的不叫法号。法号一般有辈分和传承的内容,不可以随意。
4、如何修心 修性 修身?
1、心善: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心理稳定、平衡,远离抑郁、神经衰弱等困扰,人就会健康长寿。
2、心宽:人心宽,不仅意味着对外在世界的承担和容纳,而且意味着内在世界的开放,宽厚多恕的对人对事,是健康品质和高尚素质的体现,更是防治心理疾病的最佳疗方。
3、心正:“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稳。相反,贪心太大,私欲无边,整天让它牵着鼻子走,使你迷惘、狂妄、丧失理智,就不可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只能是烦恼、忧虑不休,“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一些疾病。
4、心静:内心的平静,是心灵深处的恬然、安谧、舒适和自在。心静并非什么都不想,而是“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的一种精神境界。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4)郝万山 养生要修德 修心 修性扩展资料
修身养性的内涵:
1、戒生气
古人云:“气大伤身。”生气是人类负面情绪中的一种,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使身心受到损害。尤其对肝脏损伤严重,实际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2、戒自卑
自卑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要努力丰富自己,自强而后崛起。
3、戒嫉妒
与其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一些实事,提高自己便于更有竞争力。
4、戒小人
小人不但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毫无帮助,反而会成为一块在关键时刻让你跌倒的绊脚石。
5、戒诱惑
我们要力戒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同时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态。
6、戒暴怒
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5、修心必先修德,修身须先制怒什么意思
建议你先看看“忍辱仙人”的故事,就是佛陀的有一世
发怒会“火烧功德林”
6、恳请各位修心修身有所得的老师们,教我如何达到“身随心动,念控神清”,这种境界。
身随心动。。。。。你的身是不是随着你的心在动呢?你想到的事有没有去做呢,还只只是一直在想,如果你去做了,那后面这个就接下句。。。。念控神清,这个难,因为这个念要正念,而不是什么念都可以的,正念万万千,不是一句两句说的清楚的、、。。。
7、养身必须要修性吗?
中医以为,人的肾气需要守住保持,不应该过度消耗,就像对金钱的看法,中医强调是多存少花,你就能延年益寿,西医强调是挣多少花多少,不建议存太多钱,这样利于新陈代谢,具体到底哪种理论最好,不好说,我的建议是以自己的身体条件,量力而行,不要透支就行。
8、修性养生百字诀
佛家养生百字诀:
晨起未更衣,静坐百一支香;
穿着衣带度毕,必先做晨走;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
待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知祖;
寻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
临机勿退让,遇事道当思量;
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
负丈夫之气,抱小版儿之心;
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权履;
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9、保家仙这么写的修德修善修心性 保人保财保平安 一帆风顺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不明修善修心和平安一帆风顺的关系,做事情不考虑后果肆意妄为,因此众生都害怕果报而菩萨害怕恶因。若没有恶因就不会有恶果,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断见,什么是断见?就是认为地上无缘无故会突然冒出一棵树,为什么这样说那,因为当我们遭遇善或恶的时候就认为这是突然冒出来的,是我倒霉或走运。这当然是不对的。我们要有因果意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修心性就是修慈悲喜舍修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