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内家拳养生功法

内家拳养生功法

发布时间:2020-08-25 23:03:13

1、道家除了,八段锦,内家拳,五禽戏'之外还有哪些功法

农耕七式,丹田功,五禽戏八段锦,桩功,子午小周天,乾坤大周天,太极拳,心意拳,戳脚,通背拳,八卦掌,自然拳,咏春拳,大成拳。

2、我是一个对道家丹道修真,内家拳很感兴趣的人,但是一直无缘入门,最近在网上找到了一部性命双修养生延寿

性命双修养生延寿功乃是东汉时魏伯阳的道教内丹学奠基著作、周易参同契、中的其中一种,只是通过他的手写出来而已,不是他编写的,至于你无缘入门,大概是你没有弄清修真入门心法吧,首先是入静,zd你先收缩视线,注意呼吸自然,聆听你自己的呼吸,呼吸平静时当眼神没有注意鼻尖时,方可入静,然后是炼丹,人是一个丹炉,你的意识就是火,你的气息和精(就是男性的精液)就是药,你要用你的火来炼丹,也就是练气还神,当你入静时感觉心内窝气沉时,大药初成,如果在之后的修行中感觉不适,异常兴奋,常有梦遗,便提肛气安知,切忌:谷道容常有,谷道下奔时,大药毁,前功尽弃! 还有道德经对你可能有帮助多看一下吧,毕竟修真只是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啊!最后送你一句话吧!万千红尘,大道三千!修真也只是其中之一

3、形意拳是内家拳有养生锻炼身体效果吧?我怕师傅教的不好或自己练的不好,会不会练出内伤。

内伤应该不至于.
但若练得不得当会造成伤害。
比如站桩,站不好就会伤到膝盖。类似这类的问题。

4、内家拳有没有真正的窍门

内家拳相对于外家拳而言,是阴阳学说的又一实践,最大的不同是对身体理解与运用的不同。阴阳二点之间的线性关系分出内、外家拳系的不同,在两点之间内里的运动关系为外家拳,其性像是电磁中的异性相吸,不跑两之间的这根线,是我们常说的看后打前。像射箭、斧劈……靠的是贯性,多用的是人体中的收缩肌。在两点之间外撑外拔的运动关系为内家拳,其性像是电磁中的同性相排斥,运动在两点之外,看前打后,像钉子与锤子的关系,靠的是另一点的给力,多用的是人体中的膨胀肌。这就是心意拳为什么有三节、四梢理论的原由,梢节像钉子,中节像锤子,根节像锤柄。四梢中的肌肉管人体的负重与轨迹,筋健管人体的连结与连续,骨头管人体的矗立与撑拔,气血管人体的发力与加速度,所以中国的内家拳体系在世界功夫之林中唯中国功夫所独有。

内家篾生,外家不养生。古代道家多是医生。炼丹打坐,观察天地万物,一代一代下来,对人体结构任何细微的部位都了如指掌,研究透了。无数人,无数代的发展,创出了各种各样的养生之拳术。中国武术有三大内家拳体系:“太极、形意、八卦”。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十要论》是在心意拳《九要论》基础上的添加,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另一叫法。

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是中国武术中最早建构的内家拳体系,他的典章著作是中国武学文化中的宝典,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诸多武术门派的产生、发展都受其影响而得益非浅。

特点

胜强敌之道

遇任何强悍狂妄之人,勿生怖心;心神沉着不乱,乃能举动得当,气定神全,于此即先胜了一着。于平时,便须时时静观默察;以参证原则,若能融会要诀,通解其义、则寡可胜众,弱能制强。譬如泛舟于海,乘者虽多,惟司舵驾船者一人,已足司全船之定向。

吾之技艺精详,犹司舵者之*纵船只,成竹在胸,一人足当众乘客,此岂多寡数量上之比较。以寡胜众,以弱制强之理,乃存乎此。

艺无止境

我技虽佳,然必有胜我之人。高于我者,当以师礼争之,取其所长,补吾所短,于是我艺益进,岂足为贬?传之后进,吾道益宏。

即或造独精,高出流俗,亦不能自满。艺无止境,学问无涯,岂可自堵前程。

柔静为先

习艺之时,必宜潜心体会,若凭蛮力,绝不得窍诀。而须心如垂杨,意随流水,四肢轻灵,中节作主。若能如此,则能捕捉好机,刹那发劲,捷如闪电,虽四两之力,亦可拨倒千斤。

神气满布

人之能者,谚称三头六臂,然必须一心作主。若心有所偏,则此手动,则余手皆弛。手多亦成无用,我如神气布满全身,全身灵劲,毫无间隙,人发而不能制我,我发而即能制人,皆赖神氧满注之功。

流行勿断

气与体中有阴阳,其动日阳,其静日阴;内家拳虽专重气之使用,然为无形物、无迹象可寻,实则存我体中。气之即分阴阳,若养之不当,便生弛挠之憾。平常安坐时之心气,漫漫然为镇定无事之态。动时若神志外夺,损其平常镇静守养之气,此末得艺也。

昔日先辈教人,务先使养自己方寸之气,使外物不能动其心。有此不拔之根基,则任何活动元气充足,无缺损之虞,起居动静;真气沛然,至此方是真传。

身神统一

设眼前有某物,欲取之主意一起,手乃前出,是即意通于气。故欲使用此物,叉须力焉,力之所出,乃气之所集。气之所通,亦力之所集。气力非二物也。由意集气使力者,方得顺遂称心。若力先出,是便颠倒主奴,为害甚多。故吾平日,务当舍去其力,而炼其气。只求气之使用顺遂得体,则任何人固有之力,得应其事而随其量而出焉。

不动心

所谓不动心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之谓也。心有所守而不移,则真气元塞全身,视白刃而不见,闻炮声而不憾。外物勿挠,独立不惧,以如斯之心胆,运用所学,若行所无事,大敌当前,亦不见怯返顾,斯真能不动心者也。

平日多近白刃,使之熟稔无畏。并卧于中野,宿于深山,人迹罕至之地,潜居修练。其所成就,必能宏远博大,岂流俗可比。

近世之治术者,多以手足为艺,徒取眩目,无复精蕴,我侪当矫其弊,必求入于不动心之境,勿徒尚空义,方谓得术之奥义。

有胆始有力

武术以胆力为第一。无胆力即无克敌敞致果之心。恐怖既充于中,肢体便滞于外,为敌制造优势焉。故胆力强者,恒*胜算。自来成例甚多,当宜练胆。

沉着虚静

凡武术一道急者败。诚能不动心,则敌之进攻,我静以待之。若心急气浮,则不但难以破敌,且反足致败。身以机敏为第一,心以沉着为主。

持此自修,虽不藉器械,而敌以武器攻袭,我亦心守沉静而巧胜敌械,是皆沉着虚静效也。

养我灵觉

凡眼耳之活动,根于心之发动,故观物听声而心动,此人二常也。吾人乏遭遇危险,不能预知,故平时步行时,当注意前后左右,不可疏虞。盖不幸受人狙击,不特受害负伤。而多年之练习,悉付诸逝水矣。

且应敌之时,因眼之活动,而勇气自满,动作亦速。敌人图我之意,先巳了然于胸。察敌眼光之注视,与吾身相触之灵觉,敌方意向,我无不知,我得而从之制之矣!

威喝应用

发声则气能专一,力自舒透,而声必起自丹田,动作得势,是因气之曼相应,勇气自增,而敌气倍馁矣。

然发声若不得体,任意喧晔,既损礼体,并伤我威,反招「善叫猫儿,不善捕鼠」之讥。不如保持静宁心气,至为重要。

残敌之心

若无残敌之心,一不能敌众,二不能了事。谚谓:交手不留情,留情便失手。

残敌心者,敌败后,切莫不可以假之以还手之机。着须一心注视敌人,不令其有任何生动作。如若我为敌所败,际此瞬间,即须振作监视故心中另一意念,俾采应敌之道。此间皆不容发,防护周全,不得疏虞。

多求练历

修习武技,当求练历,故对练之事为习武要事。切勿自以为技术末精而气馁。务于对练锻炼技巧,娴熟技巧,领会要诀,与固定养气定心各耍则,如此身体力行,学会破敌工夫,而后百战不殆。

对练时,如心存惧畏,便已输了七分。往往见技术过人者,竟意外大负,是必心中怀惧故也,过后方悔敌技平常,已无及矣。

故对练时,不宜轻敌,但亦不妨放胆引敌。一着未善,即当变化,力求得势,自信力自能油然而生,恐惧便消,藉此努力修练,不厌不倦,练历既多,境界自高。

练武者之恶德

夫治学者,专心致志,神不外鹜,惟教诲之是遵,造必可致远。武艺亦学问之一端。若自恃体之强壮,臂力之方刚,或恃艺之初成,而夷视一切者,真木偶之狰狞,无复竿头之日进。盖武技要求,不再有一颀昂之身躯,血气之勇。此皆未经琢磨之粗胚下料,无足傲视。故任性与自满,乃器浅之易盈耳。

注重对练

一、当求与多数人对练,广得经验。若拒与新人对练,最阻进步。

二、勿挑选对手。好挑选对手者,必自是而轻人,若遇是辈,先观其破绽而败之,彼屡次被破,最后必示好意相与,可成拳友矣。

三、对于较弱于己者,勿视为无益于己,而敷衍从事,此种根性至劣。故对后进,必当亲切叮咛,教导不倦,是亦乐事也。

四、遇他人之对练,宜静观其得失,取其所长:矫其所矩。善奕者不必自奕,阅其胜败机微,得矣!

五、自己与人较试,宜以礼待之,勿举动轻慢,若为人所负,切不可存报复之心,盖胜负乃常事,惟致力于学,乃可收之桑隅耳。

料敌之法

夫敌有阴敌阳敌二种,其形状不易判别。外观似弱,或为劲敌,外观极盛而或为易与。内冢拳法,常使一身镇静而变化无方。存心料敌,虽不能烛照计数,亦可临时察言辨色得之。敌颜色赤,则性气向上,性气外发,心必急,已失胜利之机。颜色青白者,心必怯,怯则身体震颤,方法不能活用,故吾与人较胜,宜不怯不急。

心壮魄强

心魂即吾人之精神力之谓也。为人心之基,有强有弱。有精力者有气势,见敌而起制胜之心,则势满矣。此为心魄之作用。由心生胆,由旭生力。力以身体为基础,身体虚弱,虽有此心,亦属白运心魂,无效也。身体强壮,方能不为物动,基础方立,故练身亦是要事。有心,有体,即当习气。呼吸皆自心中所起,切勿使气息闭止。若气息闭止,便不持久。故求运气调息,而后心自静,魄自坚,强毅之本立矣!

机智

力有时而穷,巧有时不济,一智可以胜千军。

观之征南事略:王征南,夜出侦事,为守兵所获,系之廊柱,数十人饮酒围守,征南拾碎磁,偷割其缚,然后急望怀中探银,望空而掷,众兵力争攫取,得自逸出。

又:岁暮独行,遇营兵七八人拉夫役,为之负重,征南苦辞求免,不听,乃至桥上,随弃所负,营兵拔刀捕之,征南手搏,营兵仆地,铿然刀坠,如是者数人,乃取其刀投之井中,营兵乃索鞭出刀,而去远矣!

此乃以智成就事,安度窘境,岂独赖拳勇技击乎!

破势收势

内家决无先动手打人之理,如对方一出手,即是「破势」,我得有隙可乘,是所谓:「隙开劲莫迟」也。但须明虚实,不贪不求,方是高手。如敌不破势,可以用引,用引之要,在引出敌隙,非露己隙与人也。且当引透,皆不可不知。

收势须能一发即有一收,方能力之可生生不竭也。不可旧力已失,新力末生,即强作妄为,则成强弩之末,虽锐无用。我能蓄势常新,新力不断,此须于平日练拳时练成,此开合也,不可不知。

取敌要妙

取敌之道,在乎敌身,不在乎我。敌弱于我,拿而制之。敌强干我,径取其穴。敌合于我劲,提而放之。敌力道多变,我当制机之宜。大凡高来低取,低来高取,尚嫌太疏,随来随取,因敌施为,力是识症设治之良医,驯伏劣马之能手。法尚干净俐落,忌乎拖泥带水,道道地地,纯在人身上做功夫,我有上不可有丝毫摆设也,否则,技艺总不高。

练气归根

技击之道,有形态之强非真强,此盖气散于外,未能归藏故也。无形态上之强而堪以为强者,乃是真强,盖已练气归根者,不见形态之壮,不见颜色之威,气不鹜,心不惊,但见柔弱,此得内家之正。断人功夫高下,可以望而知之,盖不在其形,而在其气,此亦在己之学之精深也.俗人求于皮相,俗人无学或浅学也。古来精于此道者,以练气为根本,此内家正传正学也。

5、养生,什么是内家拳里的功夫上身

内家拳的来源有两种说法:1、汉时华佗所创五禽戏功法,乃是内家拳鼻祖。2、元末武当张三丰所创太极拳。
内家拳相对于外家拳而言,是阴阳学说的又一实践,最大的不同是对身体理解与运用的不同。阴阳二点之间的线性关系分出内、外家拳系的不同,在两点之间内里的运动关系为外家拳,其性像是电磁中的异性相吸,不跑两之间的这根线,是我们常说的看后打前。像射箭、斧劈……靠的是贯性,多用的是人体中的收缩肌。在两点之间外撑外拔的运动关系为内家拳,其性像是电磁中的同性相排斥,运动在两点之外,看前打后,像钉子与锤子的关系,靠的是另一点的给力,多用的是人体中的膨胀肌。这就是心意拳为什么有三节、四梢理论的原由,梢节像钉子,中节像锤子,根节像锤柄。四梢中的肌肉管人体的负重与轨迹,筋健管人体的连结与连续,骨头管人体的矗立与撑拔,气血管人体的发力与加速度,所以中国的内家拳体系在世界功夫之林中唯中国功夫所独有。
内家篾生,外家不养生。古代道家多是医生。炼丹打坐,观察天地万物,一代一代下来,对人体结构任何细微的部位都了如指掌,研究透了。无数人,无数代的发展,创出了各种各样的养生之拳术。中国武术有三大内家拳体系:“太极、形意、八卦”。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十要论》是在心意拳《九要论》基础上的添加,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另一叫法。
“一气、二仪、三节、四梢、五行、六合”,心意拳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是中国武术中最早建构的内家拳体系,他的典章著作是中国武学文化中的宝典,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诸多武术门派的产生、发展都受其影响而得益非浅。

6、内家拳的内功是怎么练的

首先,要保证练好太极拳就是找位明师教内家拳;其次,找到明师后,要刻苦勤奋的练内家拳;第三,一般学习太极拳需要练10年以上才能出师(主要是入门),才能够防身,因为内家拳开始练时师傅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因为内在核心的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还要看你的悟性的高低,悟性高的入门早,反之入门就晚,入门后就可以脱离师傅纠正动作的阶段,进入自己可以为自己纠正动作的阶段,如遇到重大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时还是要问师傅的。再加上自己刻苦练习,你可以学成内家拳。而且不同的师傅教法不同,练气方法不同。但至少会按照以下几点原则去练。

【基本方法】
内家拳的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我个人认为此种“气”是通过练拳的过程中调节呼吸的节奏而形成的),这是作为内家拳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内家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功能】
内家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内家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内家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练内家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7、内家拳术中最容易学成的拳术,带有防身和养生两种功效的武术的练法及要领

形意拳

太极你想练到可以防身,没那么容易。

8、内家拳内功是必须练的吗

要想成为内家拳高手,内功是必须练的,内家拳套路是动功功法,站桩是用于快速提高内力。

9、请问一下怎样修炼内功?内家拳的

武当内家拳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秉承了中华传统养生思想,以养身、修身、健身、防身为目的,融静功与动功与一炉,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是道家理论与武术、艺术、气功、导引的完美结合,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中华民族养生理论与实践方法,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武当内家拳的要义是养生
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起源于明朝,由张三丰创立,据考证最早的武当内家拳为“三丰太极十三式”,张三丰创立太极十三式的意图是将太极拳作为修炼内丹的一种功法,并非用于武道。这一点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歌》一文中得到应证:“推手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史料记载张三丰活到了几百岁,这与他开创内家拳的要义以及终身将练功放在首位分不开。《道藏精华》第二集记载张三丰修炼内丹的秘诀有:“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动之奥妙,掣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这里所说“外面功夫”,就是技击功夫。换言之,内家拳首先强调的内养基础,而并非外在搏击之术。
武当内家拳养生的核心是精、气、神。道家极其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与相互依存关系。道以气为宗,“养生之道,贵在养气”,炼养的目的是养生,是“与天地同其元”。所以练习武当内家拳,讲究时间、地点、方位,要阴阳合顺,自然和谐,使身体内部阴阳平衡和脏腑经络与五行相合,使人体与星辰,天地物象,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自然环境协调相应,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认为精足则气满,神足则为健康长寿之基。通过修炼内外兼修的武当内家拳,从而达到延年益寿。
二、武当拳是动静养生的典范
中国古代养生多强调静养。如《黄帝内经》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而形与神而终其天年。”又如《庄子》强调:“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也有提倡模仿龟少动静养以达长生。当然也有主张“动以养生”的,如《吕氏春秋》阐述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象告诫人们要经常运动,才能确保健康。
东汉名医华佗创编五禽戏,宋代的八段锦,以及在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这次观点与方法都是“生命在于运动”的最好诠释。但事物往往会走向极端,静养愈静,以龟为楷模;动则更烈,超负荷极限运动,这些都不可取。而武当内家拳是静功与动功的有机结合,动静兼修。武当内家拳将内功精气神称为内三宝,筋骨皮称为外三宝,通常练功是练内三宝,以内三宝扶助外三宝,通过内养为本,外练为辅的兼修过程,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拳道合一,最后达到养生的一种新的境界。
三、武当内家拳外在功夫是内功养生的诠释
武当内家拳的行拳走架,折叠转换,练气练功,无不贯穿阴阳虚实变化。其内功以太极理念为核心,将太极与拳完美结合,形成了内形与外形运动辩证高度的统一,使其外形的肢体动作呈现双螺旋结构运动。虽“拳名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而合”。
武当内家拳的技击动作上强调轻松柔和,其架势平稳舒展,动作不僵不拘,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动作无论攻与防,其虚实相应,过渡转换紧密衔接,有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其动作运行轨迹都呈现“圆”、“弧”的动态模式,有外圆与内圆,大圆与小圆,小圆到无圆之分。其外圆讲的是肢体运行轨迹,其动作环环相携,处处圆活;内圆指内气圆活,运行流畅,无闭气,憋气之感,使肢体处处都呈现在螺旋的球体之中,“周身处处皆太极”。
武当内家拳练功则分上中下三盘二十四技法:上盘为援捋、挤、i按采、抓肘、靠,,,中盘为‘起落进、退、腾、闪、圆、转下盘为憾跪、挑撩、劈、壁、钩蹬三盘协调呼应,表里内外相配相合,奇正相生。武当内家拳的拳种与套路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在意境上,武当内家拳的练习要求“静、轻、慢”,注重意念运气的作用,讲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刚柔内含,轻灵沉着,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是内功与外功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道寓术中”、“内功外拳”、“内外兼修”的特点。建立了“以丹田运练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要求,以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为重心”的有序化程序,充分体现了道家“重人贵生”,即以生为乐,追求长生,从而养生的理念,形成了武当武术独特的养生思想。
四、武术内家拳也注重思想修养、宁静致远
武当内家拳讲究调身、调息与调心,其调身讲究调整人的姿态,要求放松、自然;调息以自然呼吸为主,要求细、匀、长,调息也是将呼吸调柔入细,引短令长之意;调心主要通过控制意念,达到精力集中,入静的状态。武当内家拳的精髓既在“内气”,通过“内气”的运行,打通经络,洗涤内脏。而“内气”的关键又在于意念能否入静,其方法主要是调整呼吸,意守丹田,因为丹田是“内气”的发源之地。这些实质上也是一个思想修炼过程。
武当内家拳倡导“济人利世”、“修正身心”,并把此观点作为修炼内丹的基本前提,加上通过外形的运动来疏通人体内经络通道,以达到炼丹养生之要求。武当内家拳的修炼,实质上也是一种思想不断反省,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而达到心如止水,境由心造的修炼境地。
止戈为武,是武当内家拳的武学思想的根基。武当内家拳是以“武”的表现形式,达到“和”的根本目的。提倡以礼相遇,以和为贵,劝诫人们象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与事无争,有“上善若水”的君子风范。
用《前赤壁赋》里的一句话来形容武当内家拳恰如其分:“浩浩乎如逢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诸葛亮在《侧诫篇》文中写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练拳有如下棋,有如人生,在纷繁的环境里,在冗杂烦心事务缠身之时,练习武当内家拳,能够平心静气,泰然处之。
武当内家拳昭示了人类健康、自强、进取的主题,它所散发的文化魅力感染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越具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

与内家拳养生功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