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国学养生与现代人的生活

国学养生与现代人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0-08-22 16:22:49

1、国学与养生有什么关系?

中医养生讲究阴阳辩证,所以你想想看吧
黄帝内经、易经。道家的书都可以看

2、儒家文化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道德价值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道德的哲学,教育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重要的体现就是“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众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加以吸收,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2)国学养生与现代人的生活扩展资料:

当时儒道两家学派有个明显的共同趋势就是道家往下层社会发展成民间道教;而儒家则在上层社会发展成了庙堂儒教。“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今天儒家所拥有的地位,是由于儒家在产生以后,在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一统思想地位后而形成的。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

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3、养生与现代生活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确切的说,是矛盾关系.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性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规律常常被打破,不过,有解决的办法,但是这涉及到知识产权罗

4、什么是国学养生?

国学养生由抄当代著名国学专家张其成先生首创提出,他认为:养生之“道”与儒、道、佛、医的“道”是一气贯通袭的。
他分别从中医百学、易学、儒家、道家、佛家视角梳理国学养生的内容,出版五部国学养度生著作,对国学养生概念的丰富和完善用功至深。

5、国学养生大概包括什么?

国学不离古文学,古医学。
养生也以阴阳五行为基础。讲求天人合一。
起居饮食。自我调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顺与和。顺求天道为内心平和。

6、谈谈国学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

孔夫子的这一句话说明了人生分三个阶段。五十以前的中国人是儒家,但是五十知天命,他可能变成外儒内道,他得关心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寿命等等……我想问问朋友们,八十呢 孔夫子的这一句话说明了人生分三个阶段。五十以前的中国人是儒家,但是五十知天命,他可能变成外儒内道,他得关心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寿命等等……我想问问朋友们,八十呢?九十呢?

在央视《子午书简》介绍《开心学国学》这本书时,有这样一道题: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 道家的道德观,B 儒家的道德观,C 法家的道德观,D 墨家的道德观。那么,国学的中心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中国古人读书,他不是去想读完书以后自己独享、我偷着乐,不会。读完书有了知识以后,他一定想到的是治国平天下,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学而优则仕”。中国古代的大文豪屈原是士大夫,苏东坡是杭州“市长”,王羲之,写书法的书圣,是右将军。他们学好了以后,不是自私地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自己享受自己偷着乐,而是把自己知识贡献出来,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我们看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人,大部分都是儒家。

这样我们就把国学的三个重要的东西提出来,儒、道、释。儒家讲什么呢?讲和谐。它的关键是做什么呢?是平天下,是治国。道家呢?不太一样。如果儒家是积极进取,道家是退后一步天地宽阔。儒家是入世,道家是出世,正好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外儒内道,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写照。举个例子,苏东坡何其潇洒,可以说在诗、文、词、书、画各个方面非常了得,但是一贬再贬,贬黄州,贬岭南,贬今天的海南。他很乐观,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酒。他潇洒而坚韧地活着,这里面难道没有道家精神吗?所以道家,它的根本的方法是养身,是长寿。今天看来,道家在中国的养生学方面、在国学当中有很多的贡献。佛家是讲什么?讲众生平等,慈悲为怀。它关注一个关键点:治心。佛家认为人过分贪婪,天天都是做加法,五子登科:官帽子、房子、票子、车子等等……他说为什么不可以做做减法呢?去掉一些贪婪心,去掉一些是非心,去掉一些好斗心,这样他的人生就变得清明起来,他就会感受生命的悲欣交集。

儒家强调治国,道家强调治身,佛家强调治心。这样国家、个人生命和我们的心灵都被整体观照。严格意义上说,国学的中心是儒学,然后它的补充部分是道家和佛家。这样,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可以做出答案了,答案是:B 儒家的道德观。

既然儒家是国学的中心,那么就有人会问了,儒家经典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那以儒学为中心的国学与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关系吗?国学会不会离我们有点远呢?

我举一个例子,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孔夫子用这么一句话把一个人的人生概括了。我们可以看一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国古代没有中学,所以十五岁以前叫小学,十有五志于学了,这个时候就要读经、史、子、集。那么“三十而立”,“立”什么意思?这个立是你必须有独特的思想、精神和自己的理念。就是你要解决为什么活着,活着干什么。你立起来了,别人立起来了,你就面对了很多的立,你怎么样去说服别人,怎么样在多种理论当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需要智慧,所以四十而不惑。经过了十年的辩驳,十年的艰苦的探索,于是,我立下一条心坚信自己的理论,不惑了。“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人,才知道身体慢慢差了,病痛缠身。这时候人才知道扛不过天命,“知天命”,天命意味着人总是要死的,人世不是永恒的。同时,一种正气启发了:就是只争朝夕。要九死而不悔,要追求自己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东西。“六十而耳顺”,“耳顺”指的是一个人到了这个年龄可以同时听,同时接受采纳两种以上的不同意见。“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到了七十岁干什么都不会违反规律了。

孔夫子的这一句话说明了人生分三个阶段。五十以前的中国人是儒家,但是五十知天命,他可能变成外儒内道,他得关心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寿命等等……我想问问朋友们,八十呢?九十呢?他离死亡那个虚无越来越近,他的身体越来越弱。这时候他的好强斗胜心消失了,他的那种道家的天地宽阔的心已经所剩无几,他关注的是死后是去天堂还是地狱,哪怕临时抱佛脚他也多少靠近了佛教。

所以中国的儒、道、释离人不远,就在我们人生的八十年当中,我们都要体会,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退后一步和佛家的慈悲为怀。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儒学并不是玄学,道家也并不是空想家,佛家也不完全是考虑彼岸的世界,它共同构筑我们此生此地的生活。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学恰好变成了我们人生的一个体会的纲要。我们可能有了人生的很多计谋、很多手腕,人生的很多的技巧,但是,一个人丧失了人生的大智慧,此生就空走了一遭。因此国学填充我们贫困的心灵,完成我们富裕以后的精神的提升。国学就这样,伴随我们一生。悄悄走来,同行再同行。

7、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生活方式有什么区别?

1、耕作不同:男人欲耕作却没了田;女人欲纺织,却没了机和针。全凭货币到商店买来使用。时间倒很多,每周两天假期,外加五一,十一和春节黄金周等节假日。老年人退休后无事可做。干活都用机器操作。不知玩什么好,打朴克、下棋,逐渐失去兴起;旅游,到处人山人海;

2、洗澡方式:先秦时期,古人便有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古代平民百姓沐浴的时间可以自行安排,但是官员的沐浴时间却是有“规定”的。官员在官署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得到假期回家沐浴休息,这一休假制度被称为“休沐”。现代天天洗澡。

3、上厕所。现代在80、90年代的时候,在贫困乡村,很多人还是带着纸上厕所。在古代纸还没有的时候,其实用的是小木片、竹片。也是很爱干净的。

8、国学养生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国学,国学包括知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传统戏曲,中医巫术,风水堪舆等。而道国学养生的作用是调节身心,修心养性,对人体进行科专学调养,保持生命活力,颐养生命,增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9、现代人的养生观念是什么

人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怎样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对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学莘莘学子.过去人们都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发展,现代人对健康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确定的定义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没有生病”。
新的健康观认为,没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个基本方面,主要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自然环境适应上的合谐.也就是说人的机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处于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观念.
那么,如何恒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标准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对健康定了10条准则: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
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五、能抵制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六、体重适当,身材发育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睛不易发炎。
八、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十、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10条准则亦即健康的标准,是就一般情况和普遍情况而言的,但对不同年龄的人还有不同的标准.
新的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任何集体的、个人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讲卫生的行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标准。
这一整套健康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视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标准.这]0大标准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二、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三、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四、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丰:保持体型匀称,注意不宜过胖,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减l00)。
六、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无龋齿,反映肾精充足。
七、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或灵活,中年知识分子因工作性质尤其要保持腰腿灵。
八、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九、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养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与国学养生与现代人的生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