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堂六字决嘻
六字诀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2、养生六字诀的嘶字对应什么脏器?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木(肝、胆 六字诀 嘘)
火(心、小肠 六字诀呵)
土(脾、胃 六字诀呼)
金(肺、大肠 六字诀呬)
水(肾、膀胱 六字诀 吹)
3、六字诀的内容简介
六字诀易记易练,简单易学,可调身、调息、调神,形、息、意三者合一,达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益寿延年的功效。
本书将六字诀中每一式的动作,都进行了详细地分步图解,使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般呈现在您的面前。并针对习练中易犯的错误,给予适时地提醒和指导,使动作更加规范、到位。“快速入门”栏目帮您迅速掌握六字诀每一式的精髓,使您习练起来事半功倍。
本书还特别没置了“中医养生堂”栏目,应用传统医学理论,来阐释习练六字诀对健身、养生的切实作用,使习练更加有的放矢。同时,本书还精选了可提高习练效果的方法,如心理调适、饮食调理等,相信对您习练六字诀,甚至健身、养生都会有所助益。
4、请问六字诀是什么,练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以呼吸吐纳为主要手段,并配以简单导引动作的气功健身方法,强调意念与舒缓圆活的动作、匀细柔长的吐气发声相结合,“寓意于气,寓意于形”。
习练者只要能够从形、声、气、神、韵四个方面来逐步提高,慢慢就能体会到六字诀丰富的内涵和恬静韵味,功法演练起来就会显得形、气、神、韵兼备而独具气功特色。
一、形——姿势动作
1. 动作要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圆转如意,好似行云流水、婉转连绵,有如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体现气功独特的宁静与柔和之美。
2. 功法要求所有动作特别是肘关节和膝关节要尽量放松,尤其不能影响呼吸吐纳和吐气发声匀、细、柔、长的基本要求。
3. 功法动作的起、承、转、合,呼吸气机的升、降、开、合,甚至意念的守、养、观、照都是以肚脐为中心,这一点从外形的动作来看尤为突出,很多动作都要求两手与肚脐相平,特别是两手掌心的“劳宫穴”要与肚脐相平。
二、声——读音、口型、气息、发声
1. 读音、口型与气息是健身气功?六字诀独特的练功方法,同时也是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的核心、难点和重点。根据气功、中医、音韵学等相关文献和专家的考证和研究,证明嘘、呵、呼、呬、吹、嘻这六个字都是“口”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是人的六种特定状态。以“嘘字诀”为例:我们在刚刚结束一个非常有压力的工作之后,会本能地长“嘘——”一口气,这样可以疏解胸中的郁闷,让人感到轻松和愉快。而这时如果只是用普通话或者汉语拼音的方式读一个“嘘”字,就很难达到健身养生的效果,因为只有在特定的状态下,特定的读音、口型和气息,才能起到特定作用,六字诀也同此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六字诀的吐音仅仅靠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来进行发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找到特定状态下的特定口型和气息,才能更好地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2. 读音、口型与气息的学习步骤是:先用校正读音的方法来达到初步规范口型的目的,然后用规范的口型来控制体内气息的出入。气息出入粗细、大小、部位的不同,则相应调节脏腑部位的气机也就不同了。
3. 关于发声大小的问题。初学者宜出声练习,且先大声,后小声;练习熟练后则可以逐渐转为轻声练习。练习日久,功法纯熟之后,可以转为吐气不发声的“无声”练习方法,逐渐达到古人所谓“不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境界。在发声阶段,发声的要点是低沉的、振动的、富有穿透力的……有点像寺院里的钟声、鼓声那样!
三、气——呼吸吐纳
1. 呼吸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匀、(均匀)、细(细密)、柔(柔和)、长(深长)。同时,还要遵循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刻意追求、生搬硬套。2. 自然呼吸:功法除了吐气发音之外,全部采用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法。也就是说,整套功法在绝大部分时间采用的都是自然呼吸的方法,否则反而容易因为紧张造成呼吸的急促,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3. 逆腹式呼吸:就是在吸气时小腹随之微微内收,呼气时则小腹放松,自然鼓起。健身气功?六字诀在每次吐气发音时,均采用鼻吸口呼的逆腹式呼吸法。采用这种特殊的呼吸方法是因为吸气时,体内的“先天真气”由小腹提升到胸中,而自然界的“后天清气”也同时由鼻孔吸到胸中,这样先、后二天之气在胸中交汇融合;呼气时,交汇之后产生的浊气由口中呼出体外,得到营养之后的“真气”则下降收回到丹田。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炼气养气、健身养生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吐音发声不正确而出现的口干舌燥、头晕脑涨甚至疲劳等现象。这也是传统理论中关于坎离相交、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一种练习方法。
四、神——精神意念
1.精神内守、思想集中,既不能昏沉瞌睡,也不能胡思乱想。
2.注意力集中在与动作、呼吸、吐音的配合上。
3.不可过分强调意念的活动,应该保持协调自然。若意念过重,反而达不到松静自然的要求。
4.形体要放松自然,在动作基本规范之后,就不要再过多地注意肢体的运动了,因为如果对肢体过分注意,反而可能导致动作僵硬,呼吸急促不匀等等。
五、韵——气功韵味
1. 练习时应在形、声、气、神、韵等各方面进行高度融合,最好能配合上相应的音乐,并藉此加强情感的融入。
2. 健身气功是一种安详自在的健身方式,习练时应尽力去体会其中恬静、喜悦、温暖的意味。
3. 健身气功是一种动静兼容的运动方式,虽动却有恬静阴柔之美,所以我们要在动作中体会其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特点。
4. 练习时若能达到形、声、气、神、韵皆备的高度融合状态,会表现出人在气中、气在人中的独特韵味,练习者自身也能感觉到由内导外的效果。(文/张明亮)
5、六字诀养生法是什么?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 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吁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6、六字诀的养生道理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来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自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百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度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知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道。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7、也谈如何练好六字诀(转)
六字诀养生法是马礼堂老师养气功系列功法之一,几十年来,经百万人的练功实践证明,治病效果明显,不出偏差,是一套适合大众练习的好功法。近十年来,网络发达,人们大多在网上跟视频或书籍资料学习,有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人没有取得效果,有人先有效果而后没效果,结合自己多年练功经验和不少网上功友的问题,也谈谈如何练好六字诀,供各位功友参考。自始至终要做到“松、静、自然”,要做到“求放心”、“不动心”、“勿助长”。按教材内容先学练预备式,认真体会松静的要求和内在的感受变化。再按次序学习六个字的发音与口型,发音与口型练习中可照镜子练习,发音一定以普通话的发音为准,一般讲,只要发音准,口型就准,口型在练功中的作用很大,所以一定要准确。学练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与胸式呼吸相对而言的,就是呼气时收小腹,吸气是自然隆起,收腹的着力点在小腹部。至于提肛缩肾,有那种意味就行,重点应放在收小腹上。在以上各个环节熟悉后,可加练动作。特别要明白,动作是辅助性的,应以舒松自然灵活为原则,其快慢要以呼吸的长短为准,也即是动作要去配合呼吸。呼吸长则动作慢,呼吸短则动作快。也有人反应,动作快了倒是做到了呼吸自然,可就放不松了,觉得动作不自然了,那就可以缩短呼气时动作的运行路线长度,如:嘘、呵、呼、嘻字功,都可以手运动到肚脐处才呼气念字,吹字功,可以手运动到后背腰眼处(或也可先习练老六字诀作为新法的过渡)才呼气念字,在前面撑圆后就可停止呼气,呬字功不变。这样调整后,就能做到呼吸的自然与动作的自然,避免了动作影响呼吸而导致呼吸的过度拉长而不自然。关于呼吸的要求,呼有意,吸无意而顺其自然,呼与吸都要做到自然,不要人为的追求均匀细缓慢,不要以为吐气越长越好,或认为我吐的长则病气排得多,然后吸得多,补得也多,如果把气功的补泻简单的看成在一个呼吸中这样简单的就可以完成,那就没有真正明白六字诀治病的根本原因所在了。也有人认为呼少吸多就是补,那也是错误的,事实上人在呼吸中呼与吸的空气量总是等量的,如果是喝了酒,或病气、浊气重,加大呼吸强度,确实能将脏腑内的酒气、病气、浊气大量交换出去,呼气时排出这些,同时也要排出人体的精华,但并不等于吸气时就能吸进补充脏腑的如同有用药物一样的精华,吸进来的毕竟还是空气,它虽可以增加体内氧含量,能加快有病组织的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其功能,但强度过大的这种运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身体上的伤病,因为运输来的有修复伤残能力的气血,它要有一个停留修复过程,也就是一个浸润、滋养过程,如果加大运作力度,也就加大了搬运力度、运动速度,它就不能适当停留,就不能浸润、滋养,当然也就无法很好修复伤残,所以呼吸一定要做到自然,做到了自然,气血在全身的运行才自然,它才能做到有疏通,有滋养,有修补。关于发声与否,我们首先要弄清发声与不发声的通气量问题,发声的通气量比不发声大些,其次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发声?起初练习要发声的,发声的目的是为了口型的正确,熟悉后一般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当然还是有气息的摩擦声。有人主张长期发声,认为发声效果比不发声效果好,这是不完全正确的,练功初期肯定发声效果好,因为有利于口型的正确,因为病邪之气重,需大量交换出去,所以效果会好;可这是气功,不是搞音乐,气功在练功中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松与宁静,静到较深层次,气息绵绵,微风习习,怎么可能发出声音?如果每天发声练习一两遍还可以,如果长期多练几遍,必受其伤。关于六字诀治病原理。六字诀的重点是口型与腹式呼吸,在松静状态下,以口型牵动相关脏腑经络,疏通相关脏腑经络,同时借口的呼气排出脏腑病气,这是很多功法无法替代的,同时配以腹式呼吸,加大三阴之气上升力度,从而也加大了三阳之气下行力度,顺腹式呼气时与口型的配合,最大限度的疏通了人体经络,同时也做到了吐故纳新。马礼堂老先生的导引动作再一次加大了以上相关经络的疏通力度,所以效果很好。虽说有如此之效果,但并不是加大了吐气量效果会更好,相反不以自然为原则的进行呼吸,而是加大吐气量,就会出现伤气的问题,诸如会出现头晕、长期大便不正常、全身发凉、感冒后越练越严重、脸上皱纹增多、没有效果等现象。同时要学会静养,练功是讲练与养结合的,就六字诀而言,收腹提肛、念字吐气是练,稍事休息是养,练功之初,可以七分练三分养。练到后期可以做到三分练七分养,也即是稍事休息时间可以长点,练能达到排病气、通经络的目的,养能达到聚能、修复伤殘的目的,二者不可偏废。关于以意领气的问题,初期学练,最好暂不涉及,事实证明,不加以意领气循经导引,同样也能取得满意效果,关键是很多人在练功中用意程度不是把握得很好,不是轻了就是重了,这个以意领气是要求似有似无,什么时候加呢?你可终身不加,效果还是很好的,要加至少要到,用意轻重拿捏较准,或有内气在动,你只要以意相随就行了。关于次数问题。一般来说,至少每次练两遍,当然还是以自身不感觉疲劳为度。最好能与洗髓经配合练。
8、请问中国养生六字诀是什么?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百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度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问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答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回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答而已矣。
9、养生六字诀的做法?
养生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就是补气血充足的睡眠多散步,勤饮水,
10、六字诀怎样解?如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什么叫下气,解极?
养生吐纳六字诀源于《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其篇曰:“凡行气以鼻内 (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呬以解极。”
其中“下气”即为使内气下行,“散滞”就是化解体内郁积滞气,“解极”即解除身心疲困——人体一旦到“极”就过了,譬如“过劳死”即是。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出浊气,吸入清气的呼吸吐纳之法。《庄子·刻意》说:“吹呵呼吸,吐故纳新。”这种吐纳之法就是以“呵、呼、嘘,嘻、吹、呬”六字引导,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古人认为这样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可身体健康甚至长生不死。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因为历史变迁对语言的影响,各地对六字诀读音不尽相同,这自然对养生效果有所影响,所以国家体委对《六字诀》搞了一个课题小组,研究来研究去,得出几条基本结论:
1、脏腑对应关系:呵——心,呬——肺,嘘——肝,呼——脾,吹——肾,嘻——三焦。
2、若治病为目的,应以五行相克的顺序:呵——呬——嘘——呼——吹——嘻;
若养生为目的,应按五行相生的顺序:嘘——呵——呼——呬——吹——嘻。
3、六字读音: 呵——hē,呬——si,嘘——xu,呼——hu,吹——chuī,嘻——xi
六字诀课题组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参考《河洛精蕴》关于五行、五音、五脏的论述,《河洛精蕴》是清人江慎修(名永)七十九岁之作,内篇“河洛之精” 三卷,本朱熹《易学启蒙》四篇内容而推衍。按照其时代、所从门派及该人修为,根本不能作为六字诀是非判决的核心依据。而六字诀顺养生、逆治病的提法,是对 生克关系简单粗浅的理解,生可造害,克可养益,这点都不懂,让人遗憾。
六字诀课题组的贡献,在于定音。中国字不同地域发音不同,各朝各代也发音有异,检验真理的方法,就是看振动的实际效果。从现有文献来看,以“养气功六字 诀”“峨眉派”“六字真言”的说法基本概括了六字诀的读音和口型的差异。其中,“呵”字,“养气功六字诀”读“ke”,“峨眉派”读“ha”,“六字真 言”读“he”;“呬”字,“养气功六字诀”读“xia”,“峨眉派”读“si”,而“六字真言”读“xi”,甚至还有人读“hei”,差异最大。
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呼字读hu正好为喉音,五行属土,对应脾;呵字读he正好为舌音,五行属火,对应心;嘘、嘻读xu、xi为牙音,五行属木,对应肝、 胆;吹字读chuī正好为唇音,五行属水,对应肾。呬字读si则正好为齿音,五行属金,对应肺。这种发声部位解释与我国戏曲界专家所说相同,并符合中医理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