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弘扬中医药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100字
中医药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烙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中医药文化从《周易》和儒、释、道及诸子百家学说为主的丰腴的母体中源源不断吸收着养料,积淀了深厚的内涵和功力,从而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中医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知识成果,并与古代哲学、诸子文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多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今天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思想形态和治法治则。
中医学不但有“术”还有“仁”,践行“医乃仁术”。因此要在大医情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视野下,培养新时代中医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做好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教育,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教育,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养成教育。从中医药文化缘起切入,从中医药文化思想、中医药文化伦理、中西医文化比较等问题出发,在传承中提高认识,在扬弃中发展创新~
2、谈对《中医药与养生保健》的认识
养生百保健的内容非常宽泛,中国从古至今对养生保健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养生保健大致包括四季中的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身体锻炼、精神度养护、克服不良习惯、注意生活节制等方方面面。按照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时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内。这是中医养生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容能发育成长,健康长寿。
3、中医药与养生论文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4、如何理解中医药与人文修养之间的关系?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第一,她是医学,文字描述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医学是实践科学,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掌握了中医精髓,也就提高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素养。
总之,人文素养和中医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相互促进。
5、如何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
宣传中医药文化历史。历史是文化的积淀,中国医药学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有过很多的辉煌。从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到东汉的华佗最 早发明用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从中医针灸疗法到东汉时期张仲景创立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从宋代开始就在民间流传的用人痘接种 预防天花的方法到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问世等等,都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医药学成就。对中医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蕴 藏,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弘扬,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价值,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传承中医药文化理念。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特别是运用整体观和系统论作为指导中医 药认识健康、辨证论治、预防保健“治未病”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所具有的超前性和有效性。中医对人体的健康,提 倡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重视平时保健调理,关注日常养生的思想至今仍弥足珍贵,传承这种理念,对于增强社会的中医药 共识大有裨益。 弘扬中医药传统医德。中医提倡的是“医为仁术”,强调一个“仁”字。“医为仁术”便是对一个合格医者的道德标准定义,它是中国古代 医学家对医学的定性,是对医学灵魂的高度概括。对于医者而言,所要求的就是对病患者要怀抱一颗仁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与患者 的交流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进行,而不是没有表情的程序化的诊治。“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 良,不可信也。”中医药服务只有充分体现中医药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环境形象,才能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医患 关系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而良好的服务。 建设中医药“名科”品牌。几千年形成的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和独到的诊治方法,是中医能够保持其活力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中医服 务机构角度看,应该着力打造自己的“名科”品牌,突出中医药在养生、预防、康复中的特色优势,通过“名科”品牌打造走出一条“中医院以 中医药收入为主导”的路来。 发挥中医药文化助推区域发展的作用。中医药在群众中具有广泛认同感,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应努力 探索如何使中医药真正成为我市破解农民“看病贵”难题的重要手段、融入“海西”的重要纽带、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重要媒介、提高 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让中医药在助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 尽管当下中医药发展步履维艰,但只要它的文化根基还在,它就有迅速走向复兴的可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中医药发展的不
6、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
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 化。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 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合,从而造福人类。
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 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与当代社 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④中医药文化是宝库,要树 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 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
(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 3 点给 6 分。若②答“中医药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中医药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 1 分)
7、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学经历着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历史社会沿革,一直和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息息相关。中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同各种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历代医家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历史唯物认识观,发扬“医者仁术”和“痌瘝在抱”的救死扶伤精神,在对“巫医”、“巫术”、封建迷信以及各种歧视中医思想的不懈斗争中,顽强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在我国乃至世界医疗卫生体系中,中医学仍以其实践的普遍有效性和极佳重复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医学是世界上唯一有着5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其至今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它植根于中华文化,其中贯穿的是以《易》学思想为基本格局的“象”思维模式。以“象”为认识基本层面的思维,强调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去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由于世界的纷繁复杂性和变化随机性,导致这种思维必须依靠经验的总结、归纳和推演,因而是抽象的。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世间万物生长于自然环境之中,无不受到其影响,各种生物的生老病死莫不与其相关,人类与自然同样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医学通过观察机体的总体状况,不孤立地看待疾病本身,在“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动态的寻找疾病的规律,以对“证”下药。2003年的SARS疫情蔓延全球,西方科学家致力于找到一种特效药物和疫苗杀死“冠状病毒”。中医无法也没有努力找出致病源,但是根据时间、气候环境、病邪的属性、个体差异、证候表现进行辨证论治,针对时、地、人这一宏观现象进行预防与治疗。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一院治疗60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一例转院、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达到3个“零”的奇迹。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治疗80多例,其中中医介入治疗者71例,但这71例中,死亡者仅1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纯中医治疗16例,也无一例死亡。而且凡是用中医介入治疗、激素用量少的“非典”患者,至今观察未见有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等后遗症。事实证明中医防治SARS效果胜于西医,已可定论。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和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机。其中有中医界本身的问题,也有中医圈以外的质疑。主要的辩论集中在“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中医是否能看病”、“中药的副作用”等等问题上。这些问题但凡是关心热爱中医的人,抑或是反对抵制中医的人都很关注,围绕这些焦点做了很多文章。他们的观点笔者不愿擅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