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段时间看了北京卫视-养生堂的一期节目,是个男主持与一位老中医讲养生,其中老中医说了这样一句话是:人
请问、你要、你可以打电视台节目电话问下!看来我在网上发的帖很有成效~-~
2、怎样治肠炎
临床表现:
1、急性肠炎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
2、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病人以恶心、呕吐为表现者称急性胃炎;以腹痛、腹泻为表现者常称为急性肠炎;临床上往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
3、急性肠炎是由于伙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
药物治疗:
1、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选用不同的抗生素(3-7天一疗程):成人可选用氟哌酸、阿莫西林,甚至头胞类抗生素。但儿童就不宜选用氟哌酸等抗生素。
2、胃肠粘膜保护剂(3-7天一疗程):主要有思密达(蒙脱石散)可保护胃肠粘膜,凝固杀死肠道的细菌与病毒,起到止泻作用。
3、微生态制剂(7天-1个月一疗程):如妈咪爱、金双歧、整肠生等,主要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达到止泻作用。
4、腹痛可用解痉剂,如口服阿托品。
5、可联合用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消炎止痢灵(2盒一疗程)、盐酸黄连素片、固肠止泻丸、速效止泻胶囊等。
注意交待顾客应防止脱水,可口服葡萄糖盐水,饮食注意应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多吃苹果、石榴以起到收剑止泻作用。
胃肠疾病(如溃疡病、胃炎、食管炎等)可搭配营养素:
1、蛋白质粉1瓶,每次1勺,每日1次。
易吸收,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对肠炎腹泻、胃炎、溃疡病、食管炎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蜂胶
每次1粒,一天1—2次。连服1个月为1疗程。
功效:抗菌消炎、修复胃肠粘膜、提高机体免疫力。
3、螺旋藻片1瓶,每日2次,每次3片。
可促进溃疡病的愈合。
4、大蒜油胶囊1瓶,每日2次,每次1-2粒。
作为一种广谱天然抗菌素,可抗菌、抗感染、提高免疫机能,使各类消化道炎症缓解,并能清肠、去毒。减少胃肠道癌的发作。帮助健胃整肠,刺激胃肠粘膜,促进食欲,加速消化。
各种营养素的实际用法用量可根据说明使用。
胃肠疾病(如溃疡病、胃炎、食管炎等)与贵细中药的搭配:
1、
灵芝:治胃炎,调节胃肠道机能,用量没严格标准,以每人每日最少10-20克为下限。
2、
石斛:养胃生津除虚热,胃脘疼痛。用量:25-50克。
3、燕窝:补虚养胃、止胃寒、反胃、呕吐。用量:1-5g
4、珍珠(粉):可治疗溃疡、修复溃疡面,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内服用量:每日0.5-1.5g
。。。
3、昨天晚上那个电视频道有个健康栏目讲了怎么治 结肠炎 的频道叫什么听别人说的,谁看了求解
健康之路?
4、养生堂于康关于肠炎的做法视频
优酷里面没有吗?土豆再找找呢
5、脾胃虚寒,老是 要拉肚子,养生堂那一期有讲这个问题
最好去看中医,可以服用陈李济补脾益肠丸,还有,最抄好食疗辅助下,山药,土豆,胡萝卜,红枣,生姜对你都有好处。袭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别吃香蕉,豆腐,芹菜,香菜,这些大多为寒性伤脾胃食物,对了zd,最好也少喝牛奶,绿豆汤。
6、关于肠炎
建议排除一下是不是痔疮引起的出血。如果不是的话,那就要积极进行治疗了。
一句俗话,“患有结肠炎,丢了半条命”,长期腹泻、腹痛,你苦不苦?不敢吃,不敢喝,你烦不烦?便血、烂肠、癌变,你怕不怕?得了结肠炎,危害何其多!
结肠炎患者烦恼一:营养穿肠过
“硬汉架不住三泡稀”,由于结肠炎,即使吃的再多再好,营养也会随着粪便大量流失。
蛋白质穿肠过:导致贫血、水肿、消瘦、乏力、皮肤苍白、易脱发……
维生素穿肠过:导致口腔溃疡、皮肤干粗、骨质疏松、肌肉疼痛、夜盲、眼干……
营养穿肠过:导致免疫球蛋白合成障碍,免疫力减弱,炎症易扩散,流感病毒易侵入……
结肠炎患者烦恼二:祸根肠中留
肠粘膜遭受腹泻的反复侵害,导致多处发生溃烂或溃疡,使毛细血管及神经裸露于“粪、菌、毒”等恶劣环境中……
(1)肌肉层的溃烂加剧,导致化脓;
(2)刺激裸露的神经,造成腹痛;
(3)擦破裸露的毛细血管,造成便血;
(4)生成疙疙瘩瘩的息肉,突起在肠道内;
(5)溃疡、腐烂、出血、肠息肉,留下恶患,进一步引发肠穿孔、肠粘连,甚至肠癌。
据资料统计,近5年,结肠炎的恶化速度的平均值为8.5年,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患者从出现腹泻症状开始,在8年左右就会转变为肠穿孔或肠癌!
警钟:为结肠炎患者敲响
这样的数字让人震惊,但更为结肠炎患者敲响了警钟!别让消极的治疗意识,错误的治疗方法而毁了自己幸福的生活,当心“结肠炎,命难全!”
7、中医对急性肠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学没有急性肠炎的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呕吐、腹痛、泄泻、霍乱、绞肠痧、脱证等病证范畴。其病因有感受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和胃肠功能失调。(1)感受时邪夏秋之交,暑湿蒸腾,若调摄失宜,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或因贪凉露宿,寒湿入浸,寒邪秽气,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损,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为本病。(2)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水谷精华不能吸收,反停为湿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吐泻交作,而发本病。(3)情志失调脾气素虚,或原有食滞,或本有湿阻,但未致发病,复因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失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失常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书·泄泻》篇所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因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不遂成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