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华五谷养生

中华五谷养生

发布时间:2020-08-05 12:37:22

1、五谷的谷物文化

谷类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几千年来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国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当作传统的主食。
《论语·乡党》:“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是孔子作为周代贵族时,按照贵族的生活习惯主食(谷物)应占有最大比例。
《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是说五谷的营养是中国人后天最重要的营养。
近年来,学者对中国人以五谷为主的优缺点争议也很大。
美国学者尤金.N.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指出,中国大陆具有海拔最高的山峰和最低的盆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可选择食物多;中国人选择了最经济和营养差的谷物,从而养育了众多人口。
中国学者聂文涛则认为,既然可选食物多,选择谷物就显得相对从容和理性,这是古代贵族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与中国养生理念相关的民族习惯,是谷物保护。
此外,对谷物蛋白质含量问题作为判定其食物优劣的标准,双方也有分歧。 五谷杂粮糊来源
五谷杂粮糊,是由各种养生的五谷原材料低温烘焙熟后磨成的粉,未经膨化,在加工过程中也未添加任何速溶剂,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
五谷杂粮糊食用方法
沸水法
1冲:取粉粉适量(2匙左右)放于杯中,倒入3倍的开水(100℃)
2泡:不要搅拌,泡一、两分钟;(如果是繁忙的早晨,您可以去刷牙洗脸了……)
3搅:用勺子将粉和水搅匀,加入白糖或蜂蜜、炼乳、盐,OK!
温馨提示:选择大一点的杯或碗,这样在搅拌时会更得心应手。
微波法
1.取粉粉适量(2匙左右)放于碗中,倒入3倍的凉水; 2.轻轻搅拌到粉与水完全溶合,无粉团粉块; 3.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叮”1分钟,取出加白糖或蜂蜜、炼乳、盐,OK! 温馨提示:微波时间长短要根据水的份量来决定,水多时间要延长。 五谷养生粉来源
五谷养生粉,是由各种养生的五谷原材料低温烘焙熟后磨成的粉,未经膨化,在加工过程中也未添加任何速溶剂,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
五谷养生粉汁食用方法
沸水法
1冲:取粉适量(2匙左右)放于杯中,倒入3倍的开水(100℃)
2泡:不要搅拌,泡一、两分钟;(如果是繁忙的早晨,您可以去刷牙洗脸了……)
3搅:用勺子将粉和水搅匀,加入白糖或蜂蜜、炼乳、盐,OK!
温馨提示:选择大一点的杯或碗,这样在搅拌时会更得心应手。
微波法
1.取粉适量(2匙左右)放于碗中,倒入3倍的凉水; 2.轻轻搅拌到粉与水完全溶合,无粉团粉块; 3.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叮”1分钟,取出加白糖或蜂蜜、炼乳、盐,OK! 温馨提示:微波时间长短要根据水的份量来决定,水多时间要延长。
除以上两类食品外,五谷制作的食品还有很多,比如粥类,饼干类等等。

2、中华药膳的药膳历史

中国药膳的历史,源远流长,近2000年前的典籍中记载:“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后汉书·列女传》)由此可见,汉代已经有了药膳应用的史实。据史书记载,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用大枣为药物原料的处方就达58首之多。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则在大枣条目下收有十九首方剂,由此可见其药食并用的重要性了。经过历代研究改进,从而发展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实用营养方面的学科,或称之为“中医营养学”。
它不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奠定了“药食同源”的保健基础,而且具有人群预防和临床针对疾病的治疗意义。与此同时,它也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博大精深的国粹成分。不仅成为祖国各民族进行养生的手段,而且近代以来这项理论和技艺已传播于世界许多地方,诸如东南亚邻国人群中间,都很喜爱药膳。中华药膳,漂洋过海,先是东渡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而后又走向西方欧洲大陆,获得了异国他乡人民的青睐。近代国内各地区,曾2~3年召开一次食疗养生康复等不同类型的会议,1989年中日两国在京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盛会,继此1993年又在京召开了亚洲首届药膳大会,这门学科,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早在2000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对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了专门论述,书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以补精益气。”在古代,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许多治病与养生皆宜的品种,如大枣、薏苡仁、芝麻、山药、莲米、核桃、龙眼、百合、蜂蜜等。 药膳,古代称为“食疗”、“食治”、“食补”等。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如张仲景、孙思邈、孟诜、陈直、忽思慧、李时珍、王孟英等,都曾对药膳有过论述。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设药膳专篇《食治门》,认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忽思慧曾著药膳专著《饮膳正要》,深刻地阐述了养生之道,特别是饮食与保健的辩证关系。陈直曾著老年保健专著《养老奉亲书》,说:“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贵不伤其脏腑也。” 现代药膳疗法是在古代“食疗”、“食治”、“食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什么是药膳呢?笔者给它下的定义是:“在中医学和烹饪学理论指导下,将药物与食物相搭配,经过烹饪加工制作出来的能防病、治病,且色、香、味、形兼具的美味保健食品。”总而言之,药膳可以取得“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的效果。

3、何为辟谷养生?自己可以辟谷吗?

辟谷不仅可以调整身体,有益身体健康。
同时辟谷也可以调整你的心理状态,让你学会放下心里的负担,让你知道夫妻如何相处,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对待父母,以及如何与、领导同事、朋友沟通、交流,专甚至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辟谷不仅可以调身,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调心。
建议你到网上搜“喝风论坛”,多泡论坛,多听课属,慢慢学习,在家可以免费学,你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4、中国古人有什么样的饮食养生观?

饮食养生是古人养生的主要观点之一。《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观点,被誉为“世界上最早论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理论,堪称中华民族饮食和营养的纲要。古人饮食养生的主要思想观点如下:

(1)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古人认为:“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反映出古人对控制饮食重要性的认识。“节”即节制、控制、不肆食恣饮之意。如晋朝葛洪曾指出:“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

古人还认为:“五味调和,不可偏胜”。食物中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五味各有所入,各走其所喜之脏;各有所禁,亦伤五脏。正如王冰所言,脏腑“虽因五味生,亦因五味损”,利用五味偏性调和饮食,平衡阴阳,以适应人体气血脏腑阴阳盛衰的变化。若五味失调,易伤五脏而患病。认为:“酸伤筋,苦伤骨,甘不益肉,辛多坏气,咸促人寿。”说明了调和五味的利害关系。

要做到饮食有节,调和五味,日常饮食宜定时定量,宜清淡。《饮膳正要》提倡:“暮食不若晨食。”“清晨一碗粥,晚饮莫教足。”《寿世保元》指出:“大渴不大喝,大饥不大食。”《蠢子医》曰:“纵然适口莫浪食,只食八分便已足。”宋代张杲《医说》指出:口味宜“去肥浓,节酸咸”,即日常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肥甘厚腻、酸咸过重的菜肴。《内经》也有“心病禁咸”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每天吃10g食盐的人群中,其高血压发病率为10%,而每天吃盐多2倍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增加2倍。可见古时饮食强调清淡与现代医学控制食盐、动物脂肪等以防心血管病的主张有不谋而合之处。

(2)饮食有常,物我相适

饮食有常,“常”即指常规、一定的规律性、规范性而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的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人生存特点——以素食为主,果蔬肉食为辅,调和五味,兼收并蓄的饮食规律。若违反这一规律,则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去平衡而发生疾病。如《内经》载:“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中医认为“肥甘助湿,生痰化热”,近代认为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偏食动物性食物过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有关,而适当素食可降低发病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五谷为养”饮食规律在养生中的重要性。

“饮食有常”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物我相适”,即食物的性味要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相适应,以人体需要来决定食用何种适当的食物。如人体质有偏于寒热虚实之分,饮食上则主张分别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燥者濡之”的原则进食。

(3)饮食以时,四季五补

我国古人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极为重视饮食与时令的关系,并提出了饮食养生“四季五补法”。即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调整饮食,以补阴阳气血不足:春天“升补”,夏天“清补”,秋天“平补”,冬天“滋补”,四季“通补”。

古人在养生中主张顺应四时养生,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观点。这一观点被后世养生家奉为宗旨,在饮食方面讲究在不同季节、气候、时间,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适应环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四时变化。如《饮膳正要》阐述了四季适宜食物,“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燥;冬气寒,宜食枣以热其寒。”《养老寿亲书》对老人四季饮食养生作了详细叙述:“春季饮食,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酒不可多饮,水团兼粽粘冷肥僻之物,多伤脾胃;夏季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饮食温软,不令太饱,生冷肥腻尤宜减之;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新登五谷不宜与食,动人宿疾;冬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这些四季进补的养生要则,对养生延年大有裨益。

(4)饮食洁净,进食宜忌

饮食卫生也是古人养生学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食物宜新鲜洁净,富有活力;必要时尚要辨别有无毒性,慎从口入。

如《饮膳正要》主张“猪、羊疫死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浆老而饭馊不可食”,《食疗本草》亦载“鳖赤足不可食”、“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随息居饮食谱》亦云“河豚鱼其肝、子与血尤毒”等。

物性不同,有相合相反之诫;病体有别,有宜食宜忌之谓。元代贾铭《饮食需知》中,论述了共325种饮食性能及宜忌。所谓“宜”,即以相宜食性的食物治病养体;而“忌”指不相宜食物应禁食,又称“忌口”。《本草纲目》中就列举出63种饮食禁忌。

《随息居饮食谱》载:“糯米,性太粘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诸如此类,古医书中记载颇丰,形成了中华饮食养生学说的一大特色。

5、中国人最适合吃五谷,那么怎样吃才养生?

小米重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来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小麦重养心: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源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高粱重养肝: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zd有良好的功效。

6、养生食物有哪些,求精不求多,谢谢。

十大最健康食品

1、番茄—提到健康、抗癌,维生素C呀,都会想到番茄,很普通吧,你家那边多少钱一斤。

2、菠菜—这可是动画片大力水手的主打菜呀。与苹果、胡萝卜、脱脂牛奶、麦芽油、橙子、贝类、和白开水,同列为“十大养颜美肤食物”。从而,菠菜颇受渴求健美的人青睐。

3、大蒜—传说2100年前,凯撒大帝远征欧非大陆时,命令起士兵每天服1头大蒜以增强气力,抗疾病。时值酷暑,瘟疫流行,对方士兵得病者成千上万,而凯撒士兵无一染上疾病腹泻。仅用短短的几年时间便征服了整个欧洲,建立了当时最强大的古罗马帝国。

4、花生—看别名“长生果”,你就懂了。

5、菜花—有的版本说是西蓝花,它与西蓝花(青花菜)和结球甘蓝同为甘蓝的变种。

6、蓝莓—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将蓝莓列为人类的健康食品之一,被誉为“黄金浆果”。

7、燕麦—性味甘平。能益脾养心、敛汗。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8、绿茶—本来绿茶就很牛,后来有了电脑,绿茶的防辐射能力使它更牛啦。

9、红酒—研究证实,适当饮用红葡萄酒对健康有益。

10、桂鱼—唐朝诗人张志和在其《渔歌子》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佳食品榜

1、最佳水果: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柿子和西瓜。

2、最佳蔬菜:红薯既含丰富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为所有蔬菜之首。其次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苤兰菜、金针菇、雪里红、大白菜。

3、最佳肉食:鹅鸭肉化学结构接近橄榄油,有益于心脏。鸡肉则被称为“蛋白质的最佳来源”。此外,兔肉、鱼肉的美容、健脑、护心功效,与禽肉一样优于畜肉,亦属肉食中的佳品。

4、最佳护脑食物:菠菜、韭菜、南瓜、葱、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萝卜、小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壳类食物以及糙米饭、猪肝等。

5、最佳汤食:鸡汤最优,特别是母鸡汤还有防治感冒、支气管炎的作用,尤其适于冬春季饮用。

6、最佳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等尤佳,植物油与动物油按1∶0.5的比例调配食用更好。

7、最佳护心食物:坚持每日吃鱼50克,可减少心脏病发生的40%,尤以吃深海鱼为佳。野生马齿苋,近年来也受到医学家的青睐。
(侵权删)

7、五谷杂粮,粗粮配比,杂粮养生,杂粮粥,粗粮怎么吃

光吃细粮,营养不良;全吃粗粮,口感又不佳,中华营养学会推荐居民膳食按以下比例和着吃最
佳。细粮:粗粮=3:1

8、“民以食为天”,其中五谷养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何会有这种说法?

民以食为天”,中国以谷物为主体的饮食习惯已经沿袭了数千年,五谷养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国经典中医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的说法。

燕麦降血脂。燕麦最受推崇的保健成分是β-葡聚糖,它是一种水溶性纤维,能给燕麦带来黏稠的口感,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的功能。

黄帝内经,五谷杂粮,食物,饮食,健康,饮食,三高,血脂,气血。此外,燕麦的血糖指数较低,有助控制血糖。燕麦同时还具有预防便秘和肠癌的功效。燕麦片最好煮3至5分钟后食用,比冲泡的效果更好。

荞麦。降血糖荞麦以及我国特产的苦荞中芦丁的含量非常高,而芦丁是防治糖尿病、控制餐后血糖上升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因此,荞麦和苦荞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糖尿病人在选择时需要认真看食品配料表,尽量选择荞麦含量高的产品。苦荞食品现在较常见的有苦荞茶和苦荞冲调粉,糖尿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薏米仁防癌。薏仁米中的薏仁脂被发现有良好的控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是理想的防癌食品,此外,薏仁米美白养颜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薏仁米较硬,建议浸泡后煮粥食用。

小米。护胃小米的营养比较均衡,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种类较多,含量也相对较高。小米最大的特点是容易消化吸收,所以不会给胃带来很大负担。

紫米、黑米。护眼紫米和黑米等紫黑色的杂粮一般都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预防脂肪氧化和维护眼部血管健康。紫米和黑米还含有较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但其质地较硬,吸水慢,因此在烹调前需要长时间浸泡,最好能达到12小时。紫米和黑米用来煮粥,更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五谷杂粮营养丰富 药食同源。西周时期的《周礼》中记载的五谷是指黍、稷、菽、麦、稻。现在中医所指的五谷一般为:豆(菽)、玉米(黍)、粟(稷)、麦、稻;分别对应人体五脏:肾、心、脾、肝、肺。

9、豆浆五谷杂粮如何调配更养生?

五谷杂粮豆浆是很多人早晨必备的,因为五谷杂粮不仅美味,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那么百它究竟是怎么做的呢,很多人都想知道,下度面我们来了解下。
五谷杂粮豆浆
主料:黄豆20g、红豆20g、黑豆20g、核桃20g 辅料:水适量、绵白糖适量
步骤
1.准备好所有材料
2.把豆子洗干净
3.把核桃去壳
4.把材料都放进豆浆机,加入水,在上下水位线知之间
5.盖上豆浆机的盖子,要根据道豆浆机的功能对齐
6.调整自己要做的豆浆类型,按下启动
7.听到嘀嘀嘀的声音就磨好了,这是磨好的豆浆
8.过滤掉豆渣
9.这是豆渣,这个不要倒掉
10.过滤好的豆浆
11.加入绵白糖
小贴专士
豆渣不过滤也是可以喝的,只是我们家有宝宝都过滤来喝。
爱心杂粮浆
材料:薏米,大米,小米,花生,荞麦,核桃仁,属玉米粒各少许
做法
把所有料清洗干净,放进豆浆机打成浆即可。

与中华五谷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