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中医预防疾病的重点就是养知生,养生的目的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但无论哪一种养生之道,都必须“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也就是要与外环境的节律同步。对于女性来说,由于独特的生理结构与生活方式,在道冬天,更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藏为主,不做虚寒的冰美人。事实上,许多“要风度不要温度回”的女性在冬天里经常有手足冰冷的感觉。所以,冬天女性更要注意应季的保养,有时候也许只是在答日常生活中稍微多加注意,就可以改善体质。
2、〖养生小课堂〗为什么提倡冬季养生
冬主寒气,寒气重,则人体易受寒邪入侵。再加上气知候多变,体虚之人容易患病。因此冬季要温补,增强免疫力。气为卫,血为营,血盈即气充,免疫力增强。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
·冬季天气寒冷,热道量消耗大,气血需求大,因而容易气血不足。
·春养肝,夏回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肾既是人体精气神的收容器,又如“油箱”般持续供应身体所需气血。
因此,冬季是进补的黄金季节,答冬季进补可以有效增强免疫力。
3、冬季为什么适合养生?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气候变化影响著人的生理活动,春夏为阳,气候较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亦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
冬季的三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的寒冷,必须保护身体的阳气,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所以有些动物有冬眠的情形,人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耗散。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冬天过度的消耗阳气,储存不足,则明年春天易生四肢无力头晕欲厥之类的问题,是不合乎养生之道。
冬季饮食小叮咛
1、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此时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若再食寒凉,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冬季应该少吃荸荠、柿子等性凉的食物,尤其是女性,进入冬季之后,最易发生手脚冰凉,所以一定要忌寒凉食物,而且要注意保暖。
2、冬季进食忌过饱:冬季饮食量相对增加,但是活动量相对较少,吃得过饱容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因此晚餐要适当的控制,饭后要活动一下,若有腹胀,可以自己按摩腹部促进肠胃蠕动,加快对食物的吸收消化。
3、冬季忌饮酒御寒:有些人喜欢冬季饮酒,因为饮酒后会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结果。但是酒劲过后,因大量热能散出体外,反而会使人浑身发冷、阳气不足,导致酒e68a847a6431333365636130后更寒。
4.身体虚弱忌大补:话说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是切记猛补。有些人身体虚弱,进入冬季之后,便开始大补,身体却出现了不良反应,如口舌生疮、失眠、胃疼等,这是“虚不受补”的表现,这是因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一下难以承受补品,进补后消化不良,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营养不良,气虚血弱等。
苁蓉温肾补元汤
【主料】肉苁蓉,贝壳,熟地,三七等
【功效】温阳补肾,养神益精,养血活络,增强体能
所以需要温补,从内而外的徐徐图之,且不可想着一蹴而就,既然大补不行,我们就使用药膳食疗,药膳养生一直是被各个养生的人尚为推崇的,病者食之为药,无病食之为食,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比较符合大众的选择......食疗如做人,不急不躁,欲速则不达!
4、冬季养生知识
你好。
养生三件事:吃饭、睡觉、排便。
《内径》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调寒暑。”冬三月,此为闭藏。藏者,养静为摄生首务。
食当宜温热之物,进行温补。 冬季属水,色黑。肾属水。冬季养生:多食黑色食品。
黑色食物:黑米、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香菇、黑荞麦、紫菜、海带、乌骨鸡、发菜、海参、黑豆豉、黑枣、龙眼肉、黑鱼、甲鱼、草菇、灵芝、黑芋头、蕨菜、桂圆、乌梅。
东北人常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
冬季来临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日入而息,日出而作”。睡觉时,不可蒙头而睡。头为百阳之首,冬要冻脑。
衣食二端,乃养生切要事,食要称意,衣要适体。即使养生之妙药。
卯时手阳明大肠经旺,此时进行排便、排毒。要养成习惯。
适当运动,室外的时间,不可太久。量力而行。
心态要好。俗话说:“面带微笑,胜似吃药。”恬淡向世界,微笑对人生,少一些焦虑,多一些恬淡。
5、冬季养生最主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就是调养,要从:精神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养,锻炼调养……做好这几点,你就可以过一个健康的冬季喽!
精神调养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还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预防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社会实践证明,经常保持思绪宁静、调神养生,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饮食调养冬季食调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白薯等。同时,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起居调养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冬天日照时间短,早晚寒气重,宜早睡晚起。早睡可保持身体温暖,以养身体阳气,晚起可避日出前之严寒,以养身体阴气。穿衣要讲“衣服气候”,可以有效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要注e68a847a6431333337623536重双脚保暖。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导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冬季夜间忌憋尿,有些人贪暖怕冷,不愿意夜间起床上卫生间,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6、冬季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户外活动
虽说冬季的天气较为寒冷,但若因此而整日猫在家里的话,不仅会使室内空气中堆积有大量的细菌与病毒,增加患病的几率,还会使身体素质变得越来越差,出现走几步路就喘的情况。建议大家平时可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去户外适当的运动一下,如慢走,打太极,做体操等,都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
02
规律作息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使得生物钟被完全颠倒,如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等,长期下去一来会出现黑眼圈,眼袋,痘痘以及白发,二来会使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差。建议大家平时应按照正常的时间来进行不少于六小时的睡眠,以为身体储存足够的元气。
03
保暖脚部
中医讲养足即养身,可见脚部上面的各个穴位与身体的其他各项功能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如距离心脏最近等。若脚部总是冰凉的话,便很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建议大家平时可每天用热水泡脚,必要时可穿厚袜子和雪地靴,以确保脚部的温度和增强体质。
04
适当进补
俗话说:“秋风起,三蛇肥。”大致含义就是指天气日益寒冷,秋冬需要及时的进补。建议大家平时可适当的食用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以及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羊肉,蛋奶,玉米、小麦、黑豆,新鲜蔬果等,不仅可以帮助促进肠胃的蠕动,预防便秘,还能够起到提高耐寒能力和阳气的作用。
05
佩戴口罩
冬季的天气往往比较干燥,对于每天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的朋友来说,口罩和帽子是必不可少的物品。若为了图省事而不佩戴的话,一来会因为不断侵袭的寒风而增加患鼻部疾病的几率,二来可能会导致冻疮。建议大家平时应坚持佩戴,有雾霾的话最好戴专门的防霾口罩。
7、冬季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8、为什么冬天养生要多吃“根?
冬天,万物肃杀,寒冷当令,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最易耗伤肾脏。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则生命力强;肾气伤,则容易风寒感冒、腰膝冷痛、咽干口燥,头晕耳鸣、夜尿频多、阳萎早泄等疾病。因此,冬季饮食重在滋补养肾,以满足人体生理活动需要,预防肾阳亏损,有效抗寒,促进身体健康。
对人来说,冬天阳气潜藏于肾,对植物来说,冬天的阳气就储藏在根部。所以,冬天吃植物的根部就是就得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来补充阳气。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这就是中医一直说的“天人相应”理论。春天是花开的季节,花是植物生命活力最旺盛的部位;夏天是枝繁叶茂的季节,叶和茎和植物生命活力最旺盛的部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子是植物储存能量最多的部位;冬天是蛰伏收藏的季节,根部是植物储存能量最多的部位。这里是说,要吃恰逢时令的食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自然的馈赠。
冬天,是根菜大量上市的季节,根菜是指以肉质根为食用部分的蔬菜,包括红薯、萝卜、山药、土豆等。与其他类蔬菜相比,根菜的农药残留较低,价廉物美,并且营养价值丰富。
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红薯中含有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冬天吃些红薯,可以保持血管弹性,并且红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另外,有研究显示,红薯有很好的抗癌作用,效果列抗癌食品首位。
萝卜: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
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本草纲目》中说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民间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萝卜的营养成分丰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萝卜中还含有矿物质和蛋白质。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反而更有利于钙的吸收。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
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增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还有国外文献报道,山药可以有效防止前列腺增生。
土豆:和胃调中、健脾益气
土豆中含有大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对于治疗胃溃疡、便秘有一定疗效。它还能够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另外,把土豆切成薄片外敷,可以很好地消除水肿。
莲藕:健胃,清热润肺
莲藕是也冬季常见的食材之一,鲜莲藕中含有高达20%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将莲藕凉拌或微微焯一下生吃,有清热润肺的作用。
不过在冬天,人们更习惯熟吃莲藕。煮熟后的莲藕是温性的,可以健脾开胃。熟藕与排骨同煮,还有补心生血的作用;吃火锅时放点莲藕,不但可以与青菜寒凉互补,还可以充当主食。
花生:抗氧化、抗衰老
花生仁中富含蛋白质,高达24.8g~30g/100g左右,比肉类高,还含有人体必需八种氨基酸,且比例适宜。特别是赖氨酸含量比一般谷类高,因此和谷类搭配,可以提高谷类的蛋白质利用率。
花生仁中脂肪含量丰富,特别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抑制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吸收,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花生还含有丰富的胆碱、卵磷脂、膳食纤维等物质,以及维生素E、烟酸、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锌、硒、铜等13种维生素和26种矿物质。比如,含量丰富的维生素E能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危害,抗氧化、抗衰老。
除了这些营养素,花生仁还富含植物化学物质,如植物固醇、皂角甙、白藜芦醇、抗氧化剂等,特别是白藜芦醇的含量比葡萄高出很多倍,对预防糖尿病、肥胖等具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