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先养心,如何养心
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它提示我们,养生,首先应当养心。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沟通:养心贵在静心 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养心重在养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而且会成为被众多人羡慕的养心专家。养心务必养德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太多了。但凡能让你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关,许多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均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告诫我们,养心务必要养德。特别是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更应当把养德视为养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养德最要紧的是去除那些束缚自己的名缰利索,使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视名利为草芥,视得失为无物,那你就可以在快乐的天国里自由翱翔了。
2、养心与养生的关系是什么?
其实我觉得养心和养生都很重要,不管怎么样,一般人平时还是要注意我们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的。
3、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这句话出自哪里?我想了解此方面的文化,有什么书能介绍吗?
你好,朋友我给你讲一下吧: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心光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皮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
《黄帝内经》:“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黄帝内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
阳春三月,草木发芽,万物复苏,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人刚刚从寒冷的冬季中苏醒过来,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日益频繁,对食物和运动的需要增多。这样,主要负责食物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储存、调节的肝脏负担就会增加。因此要想保养身体,健康长寿,春季就要好生保养肝脏。
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发达的季节,万物走向成熟。这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剧,心脏负担也随之加重。夏季阳气旺于外,心气旺盛,所以中医认为,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就神清气爽。
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生命进入了收获和收缩的时期。气候由夏季的湿润开始变为干燥,由夏季的暑热开始变为凉爽。生命的新陈代谢由旺盛转入衰弱,渐渐走向低潮。对人体而言,这个时期,呼吸气息成为主要的生命特征,稍有不慎,就会感染病症。肺脏主气,负责人体的呼吸,所以中医认为,秋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肺,要滋养肺腑,肺气清爽,呼吸平畅,神气安宁,就不会生病。这就是中医的收养之道。
冬季是万物枯萎的季节,生命进冬蛰时期,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日益缓慢下来,进入休养的养藏时期。肾脏是生命之本,精、气、神的源泉,阴精阳气的发源地。所以中医认为,冬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肾,肾养好了,就可以使阳气盛藏于内,精力充沛,阳气充盛,就可以确保来年生机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养藏之道。
4、养心安神补肾养肝
梅花粥
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续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气,激发食欲。食欲减退者食用效果颇佳,健康者食用则精力倍增。
另外,作为养肝护肝的良方,每天一杯喏甘达
5、有人说晚上睡眠的时间很重要,几点养心几点养肝之类的。有人知道吗??
经常在网上可以看到有“人体排毒时间表”这样的说法,不同的媒体反复传播,大同小异。这些说法里,大多把人体的系统器官都给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时段,认为在某时段是某器官的排毒时间。纯属谣言。
谣言1
晚上9:00~11:00淋巴排毒
每天晚上9:00~11:00的时候,是人体淋巴的排毒过程,免疫系统活跃起来,你应该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使自己尽量地保持安静。这样免疫系统就会很顺利地完成排毒工作,让你的免疫力增加。
真相:淋巴24小时都在运作 谣言的作者可能连淋巴是怎么回事都没搞清楚,正常人每天生成2~4升淋巴液,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淋巴系统是时刻不停地循环的。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在于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调节体液平衡,防御和免疫功能。
淋巴液在回流途中要经过多个淋巴结,在淋巴结中的淋巴窦内,有大量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可以将红细胞细菌和其他微粒清除掉。这个过程是一直在发生的,9:00~11:00这个时间段对淋巴系统来说,一点儿都不特殊。
谣言2
晚上11:00~凌晨1:00肝脏排毒
晚上11:00~凌晨1:00,肝脏开始排毒。你就应该熟睡了,不要熬夜,此时你不睡觉的话,你的肝脏就会因此很累,肯定要受损的。
真相:不喝酒就不存在肝解毒 如果想减少肝损害,主要靠的是不喝酒。就肝脏的解毒功能来说,其实它是个小时工,也就是说,人什么时候喝酒,它什么时候启动针对酒精的解毒功能。晚上11:00~凌晨1:00这个时段,要是没喝酒,也就不存在解毒这回事了。
谣言3
凌晨1:00~3:00胆排毒
凌晨1:00~3:00,是胆排毒的时间。此时亦应继续熟睡,以便有利于肝胆的排毒。
真相:胆汁是肝脏产生的,胆囊只是存储,食物刺激才能排出 胆汁由肝细胞连续分泌,胆囊排胆汁需要有食物的刺激,要是胆囊只在凌晨1:00~3:00这个时段排胆汁,那人的消化功能可真的要出问题了。
谣言4
半夜到凌晨4:00脊椎造血
半夜到凌晨4:00,正是人的脊椎造血时段,必须要熟睡,千万不要熬夜啊!
真相:地球人脊椎造血属有病 胎儿还在肚子里的时候,胚胎期卵黄囊造血,其后肝脾造血,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并逐渐增强,到婴儿出生时,完全靠骨髓造血。成年人若出现骨髓外的造血,属于造血功能紊乱。
谣言5
凌晨3:00~5:00,肺开始排毒了
凌晨3:00~5:00,人的肺开始排毒了。平时咳嗽的人,此时就会加重咳嗽,但是,却不应该立即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肺部废积物的迅速排出。
真相:咳嗽不是排毒,而是因刺激造成的反应 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呼吸系统某种疾病造成刺激的反应,需要对因治疗;若为细菌引起的肺炎,则需应用抗生素。
谣言6
早晨5:00~7:00大肠排毒
到了早晨5:00~7:00,就是人的大肠在排毒的时间了,此时就是你上厕所的最佳时机。假如你没有大便,就说明了你有不正常的地方了,很需要去医院看看了。检查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毛病。
真相:什么时候有屎什么时候去拉 如果每天都4点半有便意,非要等到5点再去拉,这不是排便功能有问题,而是脑子被驴踢了。
谣言7
早晨7:00~9:00小肠吸收营养
早晨7:00~9:00,到了人的小肠开始大量吸收营养素的时间了。在这之前,你理应吃早餐。不然,你一天的营养就会匮乏。治疗疾病的人最好在6:30之前吃;养生的人可以在7:30前吃。奉劝那些不习惯吃早餐的朋友,务必养成每天吃早餐的好习惯,即便是拖到了9:00以后,也一定要吃。
真相:早餐都这个时间吃。小肠确系主要的吸收器官,包括水、无机盐、糖、脂肪、蛋白质、胆固醇。早餐时间,这个提法本来就是大部分人的进餐时间,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没有证据证明不在这个时间段吃有什么危害,治疗疾病的养生的更无需非在某个时间点进餐不可。
(5)养心养肝养生扩展资料:
睡眠的质量可用五项标准进行衡量:
(1)入睡快,在30分钟内入睡。
(2)睡眠深,不易惊醒。
(3)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
(4)起床快,早晨起床后精神好。
(5)白天头脑清楚,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因此,睡多久,个人需求差异很大,与个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睡眠指数得分,才真正综合体现“睡眠幸福感”,按职业从高到低排名依次是公务员、销售、金融从业者、蓝领、教师、广告/公关人、企业高管、医务人员、IT从业者、媒体人,媒体人连续多年睡眠指数得分垫底。
想睡眠充足,白天精神爽利,首先该做的自然是早睡早起,熬夜最不可取;其次是争取午睡、工间小憩。对于失眠者,李艳建议,不要硬撑、拖延看病,早期失眠用药治疗效果不错。除了西药,还有众多中药、中成药能有效助眠。
百合,可治疗阴亏或热病后期虚烦不眠,用法为百合15~50克,水煎,睡前服用。
当归,适用于女性血虚失眠多梦,用法为6~12克,煎汤;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酸枣仁,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盗汗,内服煎汤以15~30克为宜,还可与生地黄、粳米,煮成酸枣仁粥。
合欢皮,治疗情志所伤而引起的虚烦不安、失眠健忘,用法为合欢皮10~30克,水煎,晚上睡前服用。
而助眠的中成药包括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加味逍遥丸、越鞠保和丸、同仁人参归脾丸等。
6、俗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这有什么科学依据?
人的作息规律其实和四季是相符合的,按中医上来讲,每个季节都应该注重身体上特定器官的保养,这是养生工作中必要的环节之一。有些人不相信传统医学的观点,到了特定季节不注重身体保养,患上了许多症状,比如脱发,失眠,感冒,发烧等,我本人特别信任古人的智慧,对季节保养工作做到位了,几乎不会生病,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四季中为何要保养身体四个器官。
俗话说春养肝,为什么说春天要养肝呢?因为度过冬天的时候,人体身体器官全面苏醒,身体机能处于动态切换过程中,这个时候肝脏在这个运转系统中其核心作用,养肝其实就是要让肝脏能够正常工作,少熬夜,少饮酒,可以让人在春季中保持精神气。至于夏养心,夏天天气炎热,比较容易出汗,过度地流汗会增加心脏负担,对身体机能正常运作产生影响,因此夏季运动要有节制,要适度。
当然,还有说法就是秋天要养肺,为什么要养肺呢?因为秋天是冷暖交替的季节,万物都逐渐进入休息状态,这个时候植物对空气的净化能力变弱,人体长期在外,会吸入太多粉尘,对肺有影响,因此要养肺。到了冬天,是存储阳气的时节,而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肾是五脏之源,冬天没有存储足够的阳气,来年就会容易发病,身体机能就会下降,影响生活。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多谢阅读。
7、请分别推荐几种养心;养肝;养脾;养肺;养肾的中成药。(不知道的,请绕道!!) 要求如下: 1:要比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8、哪些食物入心、入肝(养心 养肝)
多吃点清单的东西(青菜、白菜、豆腐、)每日定时吃点动物的心、肝等...平时打打太极,不要光吃不练假把式.
9、中医养生如何养心
中医理论中,心属火。火,就是火焰、火苗。火这个东西本身是个气,是空的,是虚的,它本身是没有办法养的。只有给它加柴,柴多、柴好,火焰就强烈就持久。
肝为心之母,所以,养心首先要通过养肝。而肝又是将军之官,可顺不可逆。所以养肝要少生气,多吃清淡,少焦虑,不要长时间用眼。而肝经当令的时间是丑时,就是一点到三点的时间。肝胆互为表里,养肝也要养胆,而胆经当令是子时,就是晚上十一专点到一点的时间。属所以,养肝胆就要早睡。
同时,心的外面有心包,是心的最后一道保护。心包强,心的功能也就强。
10、养心养肝的食物有哪些
红枣:每天取红枣7颗,加水熬煮或热泡成500ml茶饮,每天喝一杯可补养肝血,进而促进新陈代谢、维护肠道健康和蠕动。
韭菜:多吃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并可在春季乍暖还寒时祛阴散寒、养阳护肝。因含纤维素较多,韭菜还有增进肠蠕动的通便作用,有利清洁肠腔。
辣木叶粉:辣木叶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比蔬果更能补充肝脏营养能量,加强肝脏动力,解酒防宿醉,为您疲惫的肝脏减轻负担,补充动力!辣木叶粉对排毒及加速新陈代谢有特殊的功效,具有较好的保肝护肝作用。
蘑菇:肝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蘑菇具有强解毒功能,对肝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蘑菇中所含的硒元素,不但数量高,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应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