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陈汤怎么做?
二陈汤源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温燥,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此合乎“治痰先治气”之法。二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脾,使脾健而湿化痰消。全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意。二陈的由来是半夏和陈皮以陈旧者佳。 故名二陈。
本方偏于辛热,故口渴有痰、喜欢饮水者,用本方时宜去半夏,以贝母、栝楼代之。“痰”是体内病理变化的产物,又是多种病证之原因,可引起许多复杂病变,故有“诸般怪病皆属于痰”之说。
二陈汤加味是指以二陈汤为底方根据不同病情症状加几味其他药物对证治疗。 历代医家根据痰的成因和性质,在二陈汤基础上,创立了不少新的祛痰方剂。涤痰汤(《济生方》)是二陈汤加胆南星、枳实、人参、菖蒲、竹茹、大枣而成,重在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导痰汤(《妇人良方》)是二陈汤加制南星、枳实、生姜而成,重在理气化痰、行气开郁,主治风痰上扰所致之头晕头痛、目眩昏仆及痰饮壅盛的胸膈痞塞、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咳嗽痰多等;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是二陈汤加熟地、当归、生姜而成,可滋养肺肾、祛痰化湿,主治肺肾虚寒、湿痰内盛之咳嗽多痰、喘逆呕吐、舌苔白润、脉滑无力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是二陈汤加白术、天麻、生姜、大枣而成,重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苔腻脉滑;温胆汤(《千金方》)是二陈汤加枳实、竹茹而成,加强降逆和胃作用,主治痰浊内扰、肝胃不和引起的惊悸不眠、呕吐呃逆等症。
至于如何做,当然是将上述药一同倒进药罐里浸泡半小时之后然后煎了。 剂量应根据不同人,不同年龄,不同症状进行调整。 我想,还是应当去找中医根据症状开方,然后煎药服用。
2、平胃散和二陈汤有什么区别???
二陈汤: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平胃散: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治湿痰证。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脘痞闷,恶心、头眩心悸。苔白腻。
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用治湿滞脾胃证。表现为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腻无味,恶心嗳气。苔白厚腻。
简言之,二陈汤里有半夏燥湿化痰,是以健脾化痰以治痰为主的方剂。平胃散里有苍术、厚朴燥湿行气以治湿滞脾胃,脘腹胀满为主的方剂。
3、什么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能否具体阐述下。他治疗支气管炎效果怎么样。谢谢回答!
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是指选方用苓桂术甘汤与二陈汤相组合再加用一些药物处方,可用于中医辨证属中阳不足、饮停胸胁、痰湿阻肺的包括支气管炎的病证患者,苓桂术甘汤为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组成,二陈汤为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加减配合其他中药,应该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4、养生堂四神汤怎么做
还有饮食上的补法来,食品上的补法有三点,第一是清淡的饮食,清淡的饮食反而是补肾的,不要吃得太油腻源。第二个就是经常要吃一点坚果类的东西,不要多,适当。适百当是什么?比如说你要是一个榛子或度者是板栗,两三个、三四个,每天坚持就可以
5、请问二陈汤加味是啥意思,二陈汤如何做?
二陈汤源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温燥,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此合乎“治痰先治气”之法。二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脾,使脾健而湿化痰消。全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意。二陈的由来是半夏和陈皮以陈旧者佳。 故名二陈。
本方偏于辛热,故口渴有痰、喜欢饮水者,用本方时宜去半夏,以贝母、栝楼代之。“痰”是体内病理变化的产物,又是多种病证之原因,可引起许多复杂病变,故有“诸般怪病皆属于痰”之说。
二陈汤加味是指以二陈汤为底方根据不同病情症状加几味其他药物对证治疗。 历代医家根据痰的成因和性质,在二陈汤基础上,创立了不少新的祛痰方剂。涤痰汤(《济生方》)是二陈汤加胆南星、枳实、人参、菖蒲、竹茹、大枣而成,重在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导痰汤(《妇人良方》)是二陈汤加制南星、枳实、生姜而成,重在理气化痰、行气开郁,主治风痰上扰所致之头晕头痛、目眩昏仆及痰饮壅盛的胸膈痞塞、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咳嗽痰多等;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是二陈汤加熟地、当归、生姜而成,可滋养肺肾、祛痰化湿,主治肺肾虚寒、湿痰内盛之咳嗽多痰、喘逆呕吐、舌苔白润、脉滑无力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是二陈汤加白术、天麻、生姜、大枣而成,重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苔腻脉滑;温胆汤(《千金方》)是二陈汤加枳实、竹茹而成,加强降逆和胃作用,主治痰浊内扰、肝胃不和引起的惊悸不眠、呕吐呃逆等症。
至于如何做,当然是将上述药一同倒进药罐里浸泡半小时之后然后煎了。 剂量应根据不同人,不同年龄,不同症状进行调整。 我想,还是应当去找中医根据症状开方,然后煎药服用。
6、请问中医可以治疗耳鸣吗?
耳鸣的中医治疗方法较多,根据辨证论治,采用相应的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穴位敷贴等。中医理论认为,耳鸣多与肝、胆、脾、肾、肺功能失调有关,尤其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辨证分型论治有:热毒上犯(加减普济消毒饮),肝火上扰(龙胆泻肝汤),痰火上壅(加味二陈汤),气滞血瘀(通窍活血沟),肾脏亏损(补骨脂丸),脾胃虚弱(益气聪耳汤)等。针灸疗法选用耳区和少阳经穴为主,如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等。
7、在药店叫医生开了几包下火药丸,自从服下药丸之后,过几个小时就一直呕吐了几个小时,况且这几天早上起来
凡有声有物,谓之呕吐;有声无物,谓之哕。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也,用人参、生姜、黄 、白术、香附之类。呕吐,朱奉议以半夏、橘皮、生姜为主。刘河间谓呕者,火气炎上,此特一端耳。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气逆者;有寒气郁于胃口者;有食滞心肺之分,而新食不得下而反出者;有胃中有火与痰而呕者。呕吐药,忌栝蒌、杏仁、桃仁、萝卜子、山栀,皆要作吐,丸药带香药行散,不妨。注船大吐,渴饮水者即死,童便饮之,最妙。
【附方】
理中加丁香汤 治中脘停寒,喜辛物,入口即吐。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钱) 丁香(十粒)
上 咀。生姜十片,水煎服。或加枳实半钱亦可。不效,或以二陈汤加丁香十粒,并须冷服,盖冷遇冷则相入,庶不吐出。又或《活人》生姜橘皮汤。
《活人》生姜橘皮汤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 咀。水七盏,煮至三盏,去滓,逐旋温服。
热呕《济生》竹茹汤、小柴胡加竹茹汤,见疟类。
上并用生姜多煎服。
《济生》竹茹汤
葛根(三两) 半夏(炮七次,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 咀。每四钱,水一盏,入竹茹一小块,姜五片。
加味二陈汤 治停痰结气而呕。
半夏 橘皮(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 砂仁(一两) 丁香(五钱) 生姜(三两上水煎服。
吐虫而呕方
黑铅炒成灰 槟榔末米饮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