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堂肝气犯胃

养生堂肝气犯胃

发布时间:2020-07-30 00:18:01

1、肝气犯胃怎么调理

我以前有过肝火伤肺,就按鱼际穴好的,后来就是肝火循胆经上行于头面了。要是泻掉肝火千万别吃药,在上午11点到下午一点(手厥阴心包经运行时间,肝经为足厥阴肝经,同一条经)按太冲,行间穴以泻肝火。然后在9点到11点,(手少阳三焦经运行时间)敲打足少阳胆经,多按按阳陵泉,疏通胆经,因为肝胆相表里,所以胆经是肝火的出气筒,三焦经又和胆经是一条,所以再敲打三焦经。
您得有张经穴图,一般中医店里就有,找到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几个结合处,多按揉,别怕疼,足三里,中脘是治胃痛要穴。
重点是有张经穴图!希望对您有用

2、肝气犯胃 按哪个穴位

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是因为肝气太过克制脾土,导致胃脘部饱闷不适或胀满疼痛,吃完东西后病情加重,痛无定处,常伴有气频繁,放屁后感觉舒服。这时我们可以选肝俞穴、梁丘穴、阳陵泉穴、太冲穴进行按摩。

肝俞穴为肝的背俞穴,有疏肝利胆、理气止痛的功效。此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俯卧,在第9胸椎棘 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此穴在小腿的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取穴时,正坐,屈膝成90°,在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能看到一个凹陷,阳陵泉穴即在此处。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

以上穴位搭配互用,有很好的舒肝健脾之功效,可在每天分别对每个穴位进行按摩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敷脐法也可缓解此类型胃炎引起的胃痛:取川楝子、元胡、香附各6克,沉香3克,共捣成末,再用适量的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边用纱布固定住。每天换药1次。

由于饮食因素在慢性胃炎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平时在饮食上,我们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宜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注意饮食卫生;少饮烈酒及浓茶。

3、肝气犯胃

叫做肝胃不和证、肝胃气滞证。是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症候。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寒邪内犯肝胃而发病.临床以胸胁胃脘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胃脘痛、呕吐、呃逆、胁痛,以及西医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肝气犯胃证的治疗以疏肝和胃为法。木旺乘土者重点疏肝;土虚木乘者重点补胃等。
处方:柴胡10g 、香附10g 、川芎10g、 白芍10g 、枳壳6g 、川楝子10g、 玄胡索12g、 合欢皮15g、 酸枣仁15g 、桔络6g ,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剂,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这是柴胡汤的加减方。

4、什么叫肝气犯胃

肝属木,胃跟脾一样属土,木克土,所以肝气不疏,或者有肝火的时候肝的气机就不舒畅了,不按原来的道路走,而要往岔道上走,就会横逆犯胃。因为它本来就克胃,所以它一不舒服,就更要去欺负胃来发泄||。
吃柴胡疏肝散,不知道有没有成药。
楼上说的要应该也行

5、肝气犯胃这胃病难好吗?

肝气犯胃胃病通过治疗和调养能好转,要系统治疗喔! 1.肝气犯胃 本证按其不同情况,可分为气滞、火郁、血瘀三种类型。 (1)气滞 主证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分析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 治则疏肝、泄热和胃。 选穴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提拿捏背助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揉压阳阴清热法,加用推揉胸胁疏肝法(见发热)。 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别捏拿两侧血海、梁丘、如痛已缓和,肝脾未调,可用双手拇指对揉、对压两侧三焦俞,单拇指按揉中脘,以调理三焦。 (3)血瘀 主证痛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食后更甚,或见吐血便黑,甚则舌紫,脉涩。 分析久痛入络,络脉损伤,故吐血便黑;瘀血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痛剧;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故舌紫、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梁丘、内庭。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梁丘、内庭)。 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术手法。 “胃病五养”: ★保暖护养。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忌嘴保养。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平心静养。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运动健养。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6、肝气犯胃的中医治法有哪些?

[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方名]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

[处方]柴胡10克,枳壳20克,白芍、厚朴各15克,紫苏13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生姜9克,甘草5克。

[方义]方中柴胡、枳壳、白芍疏肝理气,厚朴、紫苏行气开郁,半夏、茯苓、生姜、甘草和胃降逆止呕。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若气郁化火,心烦口苦咽干,可合左金丸清热止呕;若兼腹气不通,大便秘结,可用大柴胡汤清热通腑;若气滞血瘀,胁助刺痛,可用膈下逐瘀汤活血化瘀。还可辨证选用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等。

7、我看个中医说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西医说焦虑征、口干口苦大便干善叹息,或烦躁易怒

胆汁返流性胃炎。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虫草 象皮 刺猬皮 白芍 砂仁 枳壳 红花 山药 乳香 木香 元胡 乌贼骨
一个月多可愈。
忌辣椒、生蒜、牛奶、酒

8、肝气犯胃能治好吗

肝气犯胃是概念不是疾病.因为中医的诊断手段对大部分疾病只能划片,不能定点,就产生了很多概念性的名称.20岁的人如果是肝气犯胃也是暂时的,也许现在早好了.

9、肝气犯胃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温胃通阳方

[主治]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处方]代赭石12克,橘红3克,薤白9克,半夏9克,旋覆花9克(包),

茯苓12克,金铃子12克,石斛地10克,栝蒌12克,生姜5片,竹茹10克,左金丸6克。

[用法]水煎服,以药汁送服左金丸。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

(2)清热养阴茶

[主治]清热养阴,疏肝止呕。

[处方]甘菊9克,霜桑叶9克,带心麦冬9克,羚羊角1.5克,云茯苓12

克,广陈皮4.5克,炒枳壳4.5克,鲜芦根2支。

[用法]将芦根切碎,上药共研粗末,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温服。

(3)柴胡清肝散

[主治]清肝和胃。

[处方]柴胡3克,龙胆草3克,当归3克,川芎3克,黄芩3克,白芍3

克,知母3克,生地3克,桔梗3克,甘草3克,黄连(吴茱萸汁炒)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与养生堂肝气犯胃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