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的类型包括哪些方面?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道”指法则、原则;“术”则指具体方法、手段。其特点是蕴育在日常诸多行为之中。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之法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或“道生”。“卫生”是保卫生命之义;“养生”是养护生命之义;“厚生”是厚待生命之义;而“道生”则是要求以上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谓的“保健”活动。养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种族延续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 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其内容自然会贯彻到日常生活诸多方面,这就必然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古代养生的内容多分散在许多文化范畴之中,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医养生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养生之术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内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术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2、养生药膳堂和药膳养生堂的区别
药膳食品按治疗作用、制作方法、应用及食品原料等方面分同种类
按药膳功效分下几类:
、养生保健类
二、美容美发类
三、百祛邪治病类
四、疾病康复类
养生保健类日常用途广泛类药膳又分7大类度功效药膳今天我们介绍下养生保健类药膳品种
养生保健类药膳种类:
1、补益气血药膳: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当容易气血亏虚类药膳更适于体质素虚者或病气血亏虚者红枣姜茶知
、 红枣银耳莲子羹
2、调补阴阳药膳:适用于机体阴阳失衡之人具有补阴作用桑椹膏、凉拌花香藕、补阳作用冬虫夏草鸭等
3、调理五脏药膳:适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虚弱、功能低下之人用酸、苦、甘、辛、咸来补养肝、心、脾、肺、肾五脏健脾和胃山药粥
4、益智药膳:各种原因导致记忆力减退或老年智力下降等酸枣仁粥、道柏子仁炖猪心、黑芝专麻糊等
5、明目药膳:用于用眼过度经常感觉眼睛疲劳视力低下者黄连羊肝丸、决明子鸡肝汤等
6、聪耳药膳:适用于老年耳聋、耳鸣属及各种原因所导致听力减退之人磁石粥、清肝聪耳李实脯等
7、延年益寿药膳:适用于老年平素调养强身健体养生防病之人清宫寿桃丸、茯苓夹饼、味噌汤等
3、养生保健类属于什么学科?
这门学科是疾病预防学,然而疾病千变万化,有一种疾病就会相应的产生一种疾病预防的方式。唯独身体健康,免疫力强的人不惧怕病毒的侵扰。
4、养生汤和药膳有什么区别??
养生汤是养生保健汤水,一般各种食品,或加入药材。
药膳是指药材做出来菜式。
5、请问食疗养生师,药膳养生师,养生保健师和养生指导师这4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呀。都可以给人指导使用药膳吗。
目前没有食疗师这个职业,倒是有营养师这个职称。
药膳师也没有的,一般都是中医师。药膳要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中医药膳要断症下药的,体质不版一样,份量也不一样。日常保健倒是有常规配方的。
营养师主要是食物的搭配和营养搭权配的。
6、养生药膳是如何分类的
药膳食品按治疗作用、制作方法、应用及食品原料等方面可分不同的种类。养生保健类是日常用途广泛的一类药膳,它又可分为7大类功效药膳。今天古方中医专家就介绍一下养生保健类药膳的品种,具体如下:
1、补益气血药膳: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当容易气血亏虚。这类药膳更适于体质素虚者,或病后气血亏虚者。
古方常用方:红枣姜茶、 红枣银耳莲子羹等。
2、调补阴阳药膳:适用于机体阴阳失衡之人。
古方中医常用方:具有补阴作用的桑椹膏、凉拌花香藕、补阳作用的冬虫夏草鸭等。
3、调理五脏药膳:适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虚弱、功能低下之人,用酸、苦、甘、辛、咸来补养肝、心、脾、肺、肾五脏。
古方中医常用方:健脾和胃山药粥等。
4、益智药膳:各种原因导致的记忆力减退,或是老年智力下降等。
古方常用方:如酸枣仁粥、柏子仁炖猪心、黑芝麻糊等。
5、明目药膳:用于用眼过度,经常感觉眼睛疲劳,视力低下者。
古方常用方:如黄连羊肝丸、决明子鸡肝汤等。
6、聪耳药膳:适用于老年耳聋、耳鸣,以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听力减退之人。
古方常用方:如磁石粥、清肝聪耳李实脯等。
7、延年益寿药膳:适用于老年平素调养,强身健体,养生防病之人。
古方常用方:如清宫寿桃丸、茯苓夹饼、味噌汤等。来源于:古方中医网 中医食疗专题
7、传统养生保健的原理和特点
定义:传统养生是以我国传统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强健体魄、调养身心为目的的保养生命的思想、手段和方法。重人贵生思想是我国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生命整体观:祖国医学认为:认得生命包括了“精气神”三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天人合一观:中国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阴阳平衡观: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非常朴素、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哲学专思想。
经络理论:经络不仅是行气血、调阴阳的通道,而且也是联系人与自然的要津,它对人体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养属生的内容: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养生、饮食养生、药物养生
传统养生的特点:传统养生是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注重从人的整理出发,
8、养生、药膳、食疗、保健的概念和区别?
概念
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保健,意思:保护健康。亦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区别
养生产生于上古先民为抗御严酷的自然环境,调整体力,抗御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药膳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食疗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养生,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简而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