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新周刊 养生

新周刊 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9 08:06:31

1、求高中语文素材

1.钟南山:破格录取为亚运志愿者
第16届亚运会亚运城运动员医疗门诊部专业志愿者招募的现场中,年过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虽然远远超过50岁的年龄上限,依然被“破格录取”为首批专业志愿者。钟南山表示, 作为中华医学会会长,如果有必要,他将会向康复医学会提出要求,在全国招募康复医学人才,全力为亚运会做好保障。
钟南山说:“在我心目中,志愿者三个字是非常崇高的。”钟南山指出:“志愿者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世界对中国医疗水平的看法,每个人都代表着国家!”因此,志愿者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比如说运动员发烧、感冒、流鼻涕,有些含咖啡因或麻黄碱的药就不能用。你给运动员用了,一检检出兴奋剂,即使拿了金牌都会丢掉!这就是医生的错了。”
【素材点拨】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尽管年近七旬,却仍在寻找恰当的位置尽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作为一名志愿者,他是表率,为其他志愿者带来了无穷的激励。
【适用话题】(1)破格;(2)奉献;(3)表率;(4)激励。
2.潘莹——中国的科学灰姑娘
2009年5月15日,被誉为世界青少年“科学世界杯”的英特尔世界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
中国女该潘莹获得了份量很重的奖项。根据比赛规则,不久之后,太空中将有一颗小行星以潘莹名字命名。潘莹的天赋不是最好的,她的成功是一个“科学灰姑娘”的故事。
潘莹开始读高中的时候,一度很不自信。特别是数学,对于潘莹来说似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全校600多学生中,她的数学成绩总是排在400多名,严重影响了她的总成绩。那一段时间,潘莹很不开朗。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生物学科的夏老师负责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他经常鼓励潘莹,“虽然你数学不算好,但并意味做不好科学研究”。夏老师教她观察生活,增加自信心,去做科技方面的尝试,并在实践改进自己,和别人交流。在生活当中,潘莹悉心观察,她的灵感被激发了,她决定开始做一个研究项目。 她的项目不是最前沿的,也不是最高深的科学,但是项目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并且能够巧妙地解决截肢患者长期面临的重要困境。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取得了成功。2009年8月,她考取了美国名校。
【素材点拨】潘莹理科成绩一直不好,如果一直勤奋地在通往高考的独木桥上前行,名校也许是潘莹永远也到达不了的彼岸,但是她适时转身,独辟蹊径,选择了喜欢的科研路,叩开了美国名校大门。
【适用话题】(1)关怀;(2)变通;(3)选择;(4)发现自己。

3.陈玉蓉
事迹简介:为捐出二分之一的肝挽救自己重病的儿子,患有重度脂肪肝的她,毅然开始了自己艰苦的减肥计划,节食,暴走。为此,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让医生感叹道:“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
颁奖词:“可怜天下父母心”。陈玉蓉作为一个妈妈,为了挽救自己的儿子,最终用非凡的坚持和毅力和心中有的那份母爱,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也成功挽救了自己病重的儿子。这样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妈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肃然起敬。

4.王化安
事迹简介: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汨湖乡姚峰界小学有这样一对父子,坚守山村教书53年,在有了第一面国旗后,没有旗杆的他们依然用香椿树作为旗杆,让五星红旗53年来第一次飘荡在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的面前,也为他们埋下一份爱国的种子。
颁奖词:王化安这名纯朴的山里汉子,也许并没有轰轰烈烈的语言,但是我们从他质朴的语言中,体会到的是一个园丁对于“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坚持和对于身上这份责任感的担当。尽管,他们走的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社会办学之路,但是清苦的环境下,他还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大山中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双眼开辟了一片蓝天。

5.李灵 心灵放歌

事迹简介:为关注留守儿童,李灵2002年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周口淮阳许湾乡创办希望小学,任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目前已有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期间暑,李灵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
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6.保持谦卑的心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还是找不到。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回答到:"对不起,我找不到!"
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7.什么样的人最快乐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
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
1. 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 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 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 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有工
作,就会使人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像,
对未来充满希望; 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
──那种无私的、不记报酬的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
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偿,正所谓予人快乐予己快
乐。
8.别让自己看得太远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有个智障的儿子,儿子每天夜里12时都要起身,天冷时常因不知道穿衣服而着凉,大江健三郎就起来帮儿子披上衣服。这样的日子大江健三郎坚持了40多年。73岁的他回首往事时,颇多感慨,他说:“20多岁时,如果我知道这种日子会成为永远,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人生,我也许会没有勇气面对;40多年后,回头看真实的日子,我反倒不觉得悲苦。对儿子的照顾增添了我无穷的精力,从而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我们做事之所以常常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困难太多、阻力太大,而是因为我们觉得成功距离我们太远。换言之,我们不是因为放弃而失败,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走一步看一步,没有人能把自己未来的路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几乎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碰壁,然后渐渐地清晰自己人生的方向和未来要走的路。
看得太远了,很容易被远处的困难所吓倒。不看这么远,虽然有鼠目寸光之嫌,但它能让你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解决眼前的问题。目标定得太高,反倒容易好高骛远;目标定得离现实近些,才更容易脚踏实地,稳稳当当地前进。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不仅要胸怀大志,也要重视小目标的确立,要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去逐个实现。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这世界上最难的事是坚持,最容易的事也是坚持。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东西,而要着手做身边清楚的事。
9.闪光的诚信
一位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说自己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那个顾客说:“在我的帐单上多写些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肯定会有你一份好处的。”店主拒绝了他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会少的,我会常来的,你会赚很多钱的!”店主告诉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顾客气急败坏的说:“谁都会干这个的,你真实太傻了。”店主火了,要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生意。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说:“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准备好迎接机会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语文作文素材

爱国

【名言警句】

1.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3,5

2、爸爸平时不爱看书,今年爸爸生日的时候想送爸爸一本书看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嘛。 希望这本书可以开辟

好书不在多,而在精。所以推荐不多,因为这个年纪的男人,已经有了一些阅历了,所以推荐人生的书,当然喜欢平淡禅意的话,我还是推荐林清玄的书,人生有味是清欢!

满意请采纳!

1:《先生》
简介: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

先生(2张)
、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也亦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2:《守望的距离》
简介: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1983年至1995年4月所写散文的结集,收入了散文十四辑,内容包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人生寓言等,其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内心,因为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豁达的精神境界。

3:《活法》
简介:
我所思考的“活法”,也就是我的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我一生着力追求在实践中彻底地贯彻这样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在《活法》中,我将正面追问什么是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何在?人生应有的状态是什么?我将毫无顾忌地阐述我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将我这根小小的木桩打进时代的激流。

3、什么才是最佳生活状态

恰好是这一期的《新周刊》解析所谓“生活方式”的问题,我高度认可其观点: ”生活不在别处,在于你。在锦衣、美食、豪车、大屋、名牌、盛名、高位、厚禄之外,能于忙碌中保全自我,体会细腻情感,享受心灵自由、品味人情之美,才是生活方式中真正的奢侈。“ 以此座右铭。 原文: 直以来,并无独立的“生活方式学”。它分散在大量学科里,文学言人情,心理学窥人心,艺术营造通感,历史学看过往,人类学给个案,社会学做样本分析,经济学参与解释,哲学统三观,电子科技与生物科技推更高效能新产品,人体工程学提升器物使用的舒适感受,医学协助治病和养生,饮食起居种养收藏的学问教人闲适。而我们则着眼于反拨现代社会以消费为导向所定义的生活方式,整合各学科优势,探求优化生活方式之道,倡导更人性更个性更近心灵自觉的生活方式,使现代物质文明更趋于人的文明。 雅可布凡悸迮捣蛩够 赥he Ascent of Man中写道:“我们将人类走向文明演进顶峰的光辉历程称之为‘人的上升’。我在这里使用‘上升’一词意义十分明确。人类以其富于想象的天赋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类综合运用自己的种种才能,制订计划,从事发明与创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形态在技术、科学和艺术领域的种种伟大发现,无一不表明人类才能的日益丰富和复杂的联系,表明人类智慧的常春藤的攀援上升。”“人的上升”对于生活方式的意义,则是拥有不为物役的智慧,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作出简洁、精致而有精神营养的选择。 生活方式无标配。生活方式病有得治。生活不在别处,在于你。在锦衣、美食、豪车、大屋、名牌、盛名、高位、厚禄之外,能于忙碌中保全自我,体会细腻情感,享受心灵自由、品味人情之美,才是生活方式中真正的奢侈。 最终,我们期待的是好社会、好生活和生活得好的中国人。

4、怎样能睡个好觉?

1、去洗手间尽量不要开灯
有些人半夜上厕所,喜欢把所经之处的灯都打开。光线具有刺激性,身体和大脑会把任何光线视为潜在的威胁,从而保持警惕。与明光接触的时间越长,就会越清醒。除非真的需要,否则去洗手间时不要轻易开灯。
2、避免夜尿,可以这样做
如果你每晚起夜2-4次,那就说明你睡前喝多了。人体会尽量保持体内水和电解质之间的平衡,喝太多水会促使身体排出一部分多余的水分,也就是夜尿。 可以在睡前约30分钟喝一小杯加了少量盐的水,有助于保持身体内部的水盐平衡。
3、第二天不要补觉
“昨天熬夜了,今天要睡晚一点。”如果你放任自己这样做,只会让大脑和身体形成在半夜保持清醒的模式——反正第二天可以睡懒觉,今晚可以熬一下。因此如果在睡了一觉之后还是很累,第二天最好还是不要睡过头或者希望午睡睡久一点。
4、阅读,阅读,阅读……
都说书是人类催眠的阶梯……噢不,进步的阶梯。如果你难以入睡,那就翻看一下身旁的书本或杂志。但千万别看一些恐怖、惊悚的小说,不仅起不到催眠作用,反而会更加兴奋。可以在床头装一个小的阅读灯。
5、睡前玩手机,记住这个距离
老是睡前玩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能会干扰你的睡眠。夜晚眼睛暴露在光线中会阻止人体的睡眠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如果可以,把房间的灯光调暗些。玩手机时与脸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
6、中途醒来最好不要吃东西
“偷偷吃一小口,不会怎样吧。”实际上半夜吃东西会造成更多的睡眠中断,让你更难入睡。更可怕的是,这样很容易让大脑和身体形成半夜进食的习惯,进而又会导致半夜易醒。如果你真的真的需要小吃一番,请务必一定要用最坚强的意志力避免放开肚皮大吃。
7、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
这常见于医生用来帮助病人减少肌肉紧张,而让其专注于放松某一块特定肌肉组织。保持肌肉紧张会使大脑保持清醒。在放松身体的同时能放松头脑。有意识地减少肌肉压力,是在给身体发送信号:该睡了。深呼吸,然后开始放松你最大的肌肉群,如大腿和背部肌肉,然后慢慢地放松较小的手部和脸部肌肉等。
8、做一些脑力锻炼
做一些脑力锻炼,比如可以数水饺,也可以在脑中想象骑自行车的场景,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

5、春天养生吃什么

推荐食用蜂蜜,现在的中青年人工作繁重,每日饮食不规律,睡眠不zd佳,非常适合食用蜂蜜来调节胃酸水平,调理肠胃,改版善消化系统的运作,避免积食便秘等问题。还可以刺激大权脑皮层,滋养大脑神经,舒缓精神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6、陶知行是

陶行知原名陶文章,青年时期因受我国明代王阳明“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的影响,改名为陶知行。后来,又改名为陶行知

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晓庄师范诞生于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炮火声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由于生活教育理论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可以作为借鉴。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到来。这时候,陶行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出国前夕途经香港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宣言震动国内外,对全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1939年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逝世后,全国开展了广泛的悼念活动。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目前,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他的著作也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已大量涌现。事实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陶行知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

7、哪个朋友知道有健康养生栏目的文摘杂志?就不是专门健康类的,主人拜谢!

我平时看的是电子版的:开心每一天、天堂人生、【正★刊】、微博精华、都市风情传媒
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保健与生活》《益寿之友》《益寿文摘》《新周刊》

与新周刊 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