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药学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中药学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29 02:41:14

1、在中药学里红枣有哪些应用?





在中药学里,红枣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健脾益胃: 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引起的 胃炎与胃胀、呕吐等症状。

②补气养血:红枣为补养佳品,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台大免疫学孙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时多吃红枣、 黄芪 、枸杞,能提升身体元气,增强免疫力。

③养血安神:女性躁郁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宁等,用红枣和甘草、小麦同用甘麦大枣汤,可起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④缓和药性:红枣常被用于药性剧烈的药方中,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如十枣汤中,用大枣缓解 甘遂、 大戟、芜花等泻药的毒性,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⑤红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铁、钙、磷物质,不仅能促进女性荷尔蒙分泌,加强胸部发育,还有补益脾胃、调和药性、养血宁神的功效。

红枣是补气养血的圣品,同时又物美价廉,民众无需购买民间昂贵的补品,善用红枣即可达到 养生保健的功效。

2、谈对《中医药与养生保健》的认识

养生百保健的内容非常宽泛,中国从古至今对养生保健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养生保健大致包括四季中的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身体锻炼、精神度养护、克服不良习惯、注意生活节制等方方面面。按照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时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内。这是中医养生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容能发育成长,健康长寿。

3、请问一些学院里有一项专业是中医养生保健,这一项的具体课程是什么,学什么内容

有中医养生学,

主要的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
读、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膳食疗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气功学版;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学、内科学、营养及食品卫生学、康复医学概论与评权定、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临床康复学等课程。

4、请问 中医学(养生保健方向)哪些学校开设 ?以后就业前途怎么样?可以干些什么啊 、食品营养专业 呢?

湖南中医药大学有百中医临床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药学院中有食品工程,可以主修中医临床学,辅度修针灸食品工程。同您一样,我也对中医养生保健感兴趣,认同药食同源,我在该校中药学专业刚毕业,在自考中南大学的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在校期间自己去问图书馆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获得了中级营养师资格证,(高级营养师需要年满25周岁才有资答格报考),略会一些按摩知识,觉得如果能能加深中专医学诊治方面的知识会更好。
中医临床毕业后可进中医院,不过需要加深学历,资历深后才吃香。
也可以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去创造机遇,总之,好好学属习,总不会错。

5、中药学是干什么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中药学》课程介绍

1.课程基本内容: 中药、中药学、本草学、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功效、主治和毒性的含义,中药的起源、产地、采收及其炮制方法。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2.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可使同学们掌握139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临床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炮制的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药的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9种较常用药物的功效、某些药的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一个好医生必须做到“医理通,药性熟”,由此可见中药学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医专业基础课中,中药学课学时最多(117学时)。
100802中药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医学或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中医学、药学。

就业前景:主要到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分布院校:

【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天津中医学院

【河北省】河北医科大学、承德医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医学院

【辽宁省】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

【吉林省】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学院

【黑龙江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大学

【浙江省】浙江中医学院、浙江林学院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

【福建省】福建中医学院

【江西省】江西中医学院

【山东省】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医学院

【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河南农业大学

【湖北省】湖北中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民族学院

【湖南省】湖南中医学院

【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暨南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中医学院

【重庆市】重庆邮电学院

【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省】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省】西北大学、陕西中医学院

【甘肃省】甘肃中医学院、兰州医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医科大学

推荐报考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6、详细阐述养生保健有哪些方面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道”指法则、原则;“术”则指具体方法、手段。其特点是蕴育在日常诸多行为之中。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之法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或“道生”。“卫生”是保卫生命之义;“养生”是养护生命之义;“厚生”是厚待生命之义;而“道生”则是要求以上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谓的“保健”活动。养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种族延续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 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其内容自然会贯彻到日常生活诸多方面,这就必然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古代养生的内容多分散在许多文化范畴之中,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医养生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养生之术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内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术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7、你如何看待经络调理在养生保健和健康美容中的应用价值

理论上,经络调zd理好,通畅,没有淤塞当然会气血顺畅利于养生保健美容。但是理论毕竟是理论,具体推崇这套理论的一方的东西,专能否切切实实达到调理经络的作用 就不得而知,不好属检验了。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8、养生保健指的是什么 ?平常应该注意什么

与中药学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