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普陀浪潮养生

普陀浪潮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9 00:38:36

1、请各位指教一下,自助游普陀

1.从上海去普陀山:

第一,从上海到普陀山主要是从十六铺坐船。有慢船,晚上5点半,或7点有船。坐船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到普陀山。价钱从60元至300元。五等舱到一等舱。

第二,在十六铺也有快艇,每天早上八点先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快艇,中午12点到普陀山。价钱160元,很是方便。

第三,在十六铺还有快艇和慢船到舟山的定海。定海码头有去沈家门的车。下船要及时转车,不然要到长途车站去乘车了。

第四,乘汽车到上海的金山,在金山有客滚船到舟山的西码头,再转乘汽车到半升洞码头。常有香客,走此经从普陀山回上海,这样在晚上可以到上海。

2.从杭州去普陀山:

第一,乘火车到宁波,再乘船到普陀山。火车到宁波是叫南站,在南站坐一路汽车到北站,北站有轮船码头。

第二,坐车到舟山,再坐渡船到普陀山。在杭州东站有直达舟山的快客,4个半钟头可以到舟山的沈家门,转车到半升洞码头。

3.陀山机场航班:

舟山飞北京每周一、三、五舟山起飞9:10;北京起飞12:00。

舟山飞南京、青岛每周三、六舟山起飞12:40青岛起飞8:10南京起飞10:10。

舟山飞武汉每周一、三、五、六舟山起飞11:45武汉起飞7:50。

舟山至厦门、晋江每天均有航班。

4.从普陀山飞机场去普陀山

普陀山飞机场坐落在普陀山的邻岛朱家尖。离开飞机场有中巴车,桑塔纳小轿车。他们将您送到蜈蚣峙客运码头。蜈蚣峙客运码头到普陀山客运码头乘快艇10分钟。

5.岛上交通:

(1)旅游专线车

普陀山的公共交通还有专线车.将大多数旅游景点都连接了起来.有专线车(1)和专线车(2).专线车(1)起点站一个在普济寺的左边,一个在普济寺的右边,通过轮船码头,做钟摆式来回行走.左边起点站是百步沙,右边的起点站是西天渡口.途径:百步沙、百步阁、紫竹林、入三摩地、码头、海防新村、海鲜园、宝陀饭店、西天渡口。专线车(2)起点站百步沙站,终点站索道站(索道是去慧济寺的唯一交通工具).途径:百步沙、朝阳洞、大乘庵、法雨寺、飞沙岙、宝月庵、古佛洞、索道站.两路专线车都是定时间运行的.每隔10至15分钟一班.从码头站到普济寺是:3元.从百步沙站到索道站是:6元.普通景点客车,从入三摩地站到索道站是:7元.索道上行:25元,下行:15元,上下联票:35元. 5:00专线车停运。

普陀山下午5:00以后专线车停运,其他车辆也进入收工状态,游客应尽量在自己住地附近游玩。免得行走不便。

(2)包车旅游

普陀山地域12.5平方公里.旅游景点比较分散.对于来普陀山一日游的旅客来说包车旅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普陀山客车公司是普陀山唯一专营客运的国营股份公司.有普通中巴车,桑塔娜2000型小轿车,和五十铃中巴空调车(24座),

普通中巴车(18座).普陀山旅游的淡旺季十分明显.价格差别很大.普通中巴车所有景点都玩遍要花费480元.

你可以选一些景点.常去的是:1.去索道站乘索道上慧济寺,2.游好慧济寺乘索道回,去法雨寺,3.去普济寺,4.去紫竹林看南海观音,5.送回码头停车场.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是普陀山的三大寺.紫竹林是一个风景区,包括紫竹林禅院、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立佛,等六个风景点。

五十铃空调车,最高要价是850元,可议价。桑塔纳轿车的价格在以上两款车型的价格之中600元,可以砍价。

普陀山有十二景:

一、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这就是你来游普陀山所见到的第一景——莲洋午渡。当然,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但是莲花洋多数的日子是风平浪静的,旅客尽可以在航船上安详地放眼莲花洋上的美景,这时也许你会萌发起一种即将登上佛教圣地的清穆心情。

莲洋午渡景观曾为历代来游普陀山的文人所吟咏,传下了大量的诗章。赞叹莲洋午渡景色,抒发作者经历莲洋的愉悦心情。

二、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ho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此地旧时原为海滩,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现今虽然有了客运码头,但游仍绵恋着这个人普陀名山的第一处胜境。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竞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上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三、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在这个季节,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

在万象更新的春天,历代未游南海普陀名山的文人,更是触景生情,由于季节更替.联想到人的岁月流逝,因而怀古、恋今、感物、伤神。

四、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相传曾有人牵线横割而过,由此可以证明两石并未相接,但以后试者皆大成功。磐陀石险如滚卵,如果你站在面前,可能会担心一阵大风,将上面巨石吹滚下来。但却安稳如盘,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两石永远是这样相累相依。磐陀石顶巅平坦,常见有二、三十个旅客在其顶上嘻戏,它却纹丝不动,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一大奇观。

磐陀石相传是观音大上说法处,石上有“磐陀石’(候继高书)“大土说法处”、“金刚宝石”、“西天”、“天下第一石”等题刻。磐陀石上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到石顶。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在磐陀石身上怀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事情,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酷似,因而近代有许多电视、电影剧在这里拍摄外景。更有不少朝山的妇女登此石时,拿着自带的金属钱板在石上磨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儿孙身上,藉以“壮胆”“祛灾”。

五、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宫仙境,美轮美奂!轴线将池一分为二,成为东西莲花池。他周围设有古色古香的石雕栏。

莲花地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更是一番良辰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大禹寺义公附中有诗句云:“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所以,海印池自然也就与观世音菩萨联系起来了。历代文人在观赏莲池景观时,也就往往把摹景和自己对佛之所悟融会起来。

六、法华灵洞

在几宝岭东天门下。出洪筏房左拐登小径拾级而上,过古草茅篷(现为民房),便是普陀十二胜景之一的”法华灵洞’。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们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游普陀山不可忽略法华洞的奇特景观。前人认为即使选景,法华也属佳境,如明洪陈赋诗云:“游山须选峰,峰峰必造极。试问何处佳,法华最奇特。”

七、古洞潮声

潮音洞在岛东南紫竹林庵前,不肯去观音院下人海处。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二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勒于洞壁。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大,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土灵现。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清时,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八、朝阳涌日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作家王鲁彦夫妇曾偕郁达夫在原朝阳庵中下榻,写了一篇散文,曰《听潮的故事),把这里的潮音作了如下的描绘:“……如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马浑战起来……”郁达夫还在诗中写道:“雪涛怒击玲球石,洗尽人间丝竹音。”朝阳洞庵毁于民国初年,1992年在原址修建观日阁。现今的朝阳洞景色包括朝阳洞、观日阁、揽霞亭、六观亭等,并附设有茶室。购物商场。古色古香的观日阁,又称朝阳阁,建在朝阳洞之四上方,濒临瀚海,飞檐翘角,金碧辉煌。阁高18米,长宽各12米,依山起势,蔚为壮观。阁内分上中下三层,设购物、休息、观海三个大厅,周壁陈列“三十二观音”画像,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中下二层设根雕艺术馆,展示大、小根雕观音佛像百余尊,为海天佛国新增的一独特景观。登阁观口出,眺望东海,更是景上有景。

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九、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习称千步沙,在普陀山的东部海岸,南起几室岭北,东北至望海亭。普陀山东侧的一条循山道路名“玉堂街”,街右沿海即为千步沙,南面过朝阳们为百步沙。千步沙长门70余米,因其长度近千步而得名。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泊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可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着足行正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咪,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米无限凉爽。当你浮游在碧海的怀抱之中,身心也许会慢慢地与大海交融起来,这时也许你会觉得你就是海,海就是你……。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昔陀山观绝。

为使更多的游客饱览佛国景致,享受沙滩情趣。普陀山管理局新推出了以朝阳洞、百步沙、千步沙为龙头,以观海景、玩海水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专线,在千步沙游乐中心利川沙滩优势,修建了4只5500平方米的嬉水池,购置了碰碰船,在嬉水池里还饲养了6000多尾红黄相间的金鱼,引进op多只广场鸽放养在占地144多平方米,地处千步沙背的“马尼拉”草坪上,供游客观尝。新开办的“摩托艇”。“牵引跳伞”等活动丰富多彩,还新建了200平方米出租淋浴室,购置了十余艘高速游艇,并开辟了百步沙、千步沙海上游艇游览项目。十、光熙雪霁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奇妙。但如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色混一,海大低与冻云齐平。此时此景,你会觉得心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但如果遇不上下雪天,那也没关系,旅客如有意上光熙峰揽胜,那也将是十分美妙的,屠倬有诗云:“心境真开阔,悠然见太虚。光熙峰上立,不动自如如。”

十一、茶山夙雾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据史载,此处历产茶茗,山上僧人每每于谷雨前采摘,药用价值较高,可治血痢肺痛。山上还生长山茶花树,树高数丈,每到冬春之交,丹葩被谷,璨若珊瑚林,煞是一番景致。茶山多雾,白色的云雾常自得地随风浮荡,所到之处无不为佛国山川添色。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猕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通思无限。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游客去茶山赏景,出慧济寺东北折,有境蜒山道可通,然后可往东北经天竺庵游唬虎沙,或往西北,游后贡田园后至合兴村,趁车回转前山。

十二、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说的是普陀山最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有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大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

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祛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梵音洞历来为普陀山的重要景观。梵音洞和潮音洞的潮音,各俱特色,合称为“两洞潮音”。梵音洞西南不到百米处的崖壁下有洛伽洞,此地石峻壑深,洞脚插人海中,人不可入。民国初曾有僧架占本,置蒲团,于洞侧梵修,犹如鸟巢悬缀海壁,惊险异常。

2、史料记载的“普陀佛光”曾让日寇仓皇而逃是真实的吗?

普陀山在浙江省的舟山群岛上,当地的管理局里还保存着关于这件事情的记录,所以这件事有据可考,是真实的。事情发生在1944年的7月,当时有将近八千名日本军在普陀山附近登陆,他们在海滩上驻扎下来,一边毁坏当地的古迹,一边掠夺居民。直到有天晚上他们看到天上显现的佛光才吓得仓皇而逃。

据普陀山管理局内的史料记载,当时日军在普陀山这个佛教圣地大肆破坏,使得岛上民不聊生。老百姓们无法忍受日军的骚扰,纷纷逃往别处。有天夜晚,远方的莲花洋上忽然有灯光显现,日军以为是美国派军袭击,匆忙地用探照灯四处扫视,但没有发现任何美军踪迹。

没过多久,海面上显现的灯光也来越多,铺满了整个海面。慌乱的日军对着海面开炮扫射,可是毫无作用。灯光伴随着海面上的浪潮向岸边缓缓靠近,日军顿时害怕起来。毕竟日本有很多军兵都是信佛的,他们认为是冒犯了观世音,吓得跪地叩头请求菩萨饶恕,然后就急急忙忙地逃离了普陀山。这件事情也在普陀当地广为流传,当地人都认为是观世音显灵了。

那么这些把日军吓跑的普陀圣光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是普陀山周围的舟山海域里有很多可以发出高强度荧光的浮游生物,它们遍布在莲花洋上,这些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磷,在夜晚的时候会聚集成群发出明亮的荧光,在海面上闪烁,因此形成奇特的佛光。

3、谁能详细介绍一下普陀山~

浙江省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 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 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 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
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 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 些异景厅观使人振奋。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 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 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 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 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 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 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语 是客观的。

主要名胜游览点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 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 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 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 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 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 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 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 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 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 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旅游服务
去普陀山主要取道上海和杭州。 从上海去,乘班轮至普陀山每日 一班,但在旅游旺季每日有两个航班。也可以乘开往沈家门的班轮,然 后从沈家门乘班轮到达普陀山。沈家门是舟山群岛的著名渔港。上海至 沈家门约143海里,至普陀山149海里,航程约12小时。晚上7时半开船, 在海上过一夜,翌晨7时到达。从沈家门到普陀山航程约40分钟。 从杭州去,乘火车往宁波(行车约4小时),然后从宁波乘班轮去 普陀山,行船约5小时。普陀山面积不大,游程一般以两天为宜。第一天 可游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及其沿线名胜。第二天游西线的西天门、 梅福庵、磐陀石、二龟石、观音古洞,以及东南线的潮音洞、不肯去观 音院、紫竹林、南天门等处。膳宿设施有设备较齐全的宾馆;也有普通 旅店;还有个体户开的小旅店。 从上海前往游览一般花4天时间。

4、男士养生馆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在美容院发展的前几年,人们对美容只是停留在面部美容、美白、祛痘的阶段、然而现如今随着人们美容意识的增强,开始把健康养生与美容结合在一起。也就是美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spa养生会所的出现。今日,王者之风就来给大家详细探讨一下男士养生馆未来的发展前景。
从消费能力看男士养生馆的前景
从一般的消费情况来看,女人被认为是天生的“消费狂”,女人的钱也是最容易挣的。其实随着人们美容、养生意识的渗入,很多的男士也开始喜爱这个养生的项目。较之女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调查显示:国内各大城市的白领男性与白领女薪的薪水比为4:1。很多时尚杂志、广播电视频道、互联网站等传媒业对美容SPA养生的推波助澜般的热捧,进而会促使许多的人群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由此可知今后的spa养生发展可谓一片光明。
从投资效益上看男士养生馆的前景
去年国内化妆品销售总额为1800亿人民币,加上spa美容养生服务收入,已经达到3680亿人民币,而女士spa养生观点额销售站主要位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的蓬勃发展,SPA养生会所必将更快地推动美容业同国际发展趋势接轨。其利润的客观性是无法衡量的。
从健康、养生发展的趋势看男士养生馆的前景
我国传统中医可谓是博大精深,而西方现在美容科学技术更是高超。试想如果将中国传统中医学理论和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想必在美容界也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这也是美容行业现如今发展的道理。尤其是美容养生很多需求很符合中医学理论体系,尤其是经络、气血等知识,经常是spa养生馆不得不熟练掌握的专业技巧。
有的spa养生馆甚至请来一些传统老中医到spa养生馆坐诊,由老中医给顾客手诊面诊,帮助顾客发现身体存在的亚健康状态。而且顾客也非常认可。根据专家介绍:“现在很多spa养生馆都提供专业的健康养生服务。一个美容机构不仅仅是做spa养生馆,而且强调健康养生这一个主题。
一些目光远的spa养生馆果断看到了这一商机,不断开设专门为男士做保养和服务的项目。不断开发和引进男性产品和项目。王者之风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男性美容品牌很多,一些养生馆、SPA馆非常专业和正规。主打男性美容健康美容消费已经渐成气候,使得美容行业发展更加全面化。

5、浪潮养生会馆养生油压到上海市怎么走

<

6、养生大师张悟本的骚操作,导致绿豆价格疯狂上涨,近几年还有什么离谱的食补食品?

实在是太多了说都说不完。

随着全名养生的浪潮越来越汹涌,男女老少都加入养生的行列,所以很多所谓的商家或者专家也都出来了,但是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很难区分。

而民以食为天,因此食补成为一个养生的重要部分,也因此,很多地方各个区域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说法,各种食物几乎都变成了一种补药一样的存在。都被安上了这样子或者那样子的效果。

当然不是说全部都是错的,但是有些功效说出来其实本来就很玄乎。先说那些天然的食材,小到炒菜做饭的调料,大到各类各样的水果蔬菜几乎都各有用处,我有时候就会想,那这样子我们不是什么食物都要吃一边?哪里吃得过来先不说肚子放不放的下,吃饭的钱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然后再说那些天然食材以外延伸出来的养生保健类产品.真的是数不胜数,恨不得一个补充维生素c的功效能延伸出数百种不同的产品过来,硬是可以把你的需求细分到不能再细分,c1c2c3...不一一列举了。

之前不是还有某明星吃太多一把保健药结果出了问题吗。

所以说再怎么食补其实也不能乱补,需要适可而止,我们的身体的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是有限的,身体需要的就那些影响,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得正正好才是最好的。所以大家记得食补不是多多益善,而是适可而止。

7、著名养生专家不到六十岁就去世,养生真的有用吗?

当然有用,专家如果不养生,连六十也活不过。

8、普陀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 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 莲洋午、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十二景: 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 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莲洋午渡
[编辑本段]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

短姑圣迹
[编辑本段]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 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竞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上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梅湾春晓
[编辑本段]

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

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

磐陀夕照
[编辑本段]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莲池夜月
[编辑本段]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宫仙境,美轮美奂。

莲花地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

法华灵洞
[编辑本段]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们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古洞潮声
[编辑本段]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大,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土灵现。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朝阳涌日
[编辑本段]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

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千步金沙
[编辑本段]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泊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可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着足行正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咪,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米无限凉爽。当你浮游在碧海的怀抱之中,身心也许会慢慢地与大海交融起来,这时也许你会觉得你就是海,海就是你……。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昔陀山观绝。

光熙雪霁
[编辑本段]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奇妙。但如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色混一,海大低与冻云齐平。此时此景,你会觉得心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茶山夙雾
[编辑本段]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猕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通思无限。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天门清梵
[编辑本段]

天门清梵,说的是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祛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白华庵
[编辑本段]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近年又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发现明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竹禅(1842—1901),清末著名画僧,与破山禅师齐名,一生嗜好书画。俗姓王氏,号熹公。工书、画,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光绪(一八七五―一九o八)间返蜀示寂。《海上墨林》、《韬养斋笔记》、《益州书画录》。14岁出家于梁山报国寺,受戒于双桂堂,一生云游大江南北,晚年为双桂堂第十代方丈。通诗文,善书画,工篆刻。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罗汉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 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 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 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 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 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 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 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 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 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坐船到普陀山的轮船班次
吴淞客运中心公交线路表
1、上海火车站--吴淞客运中心 乘轻轨至江湾镇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2、人民广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3、十六铺--吴淞客运中心 乘576路至曲阳新村换乘116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4、上海体育馆--吴淞客运中心 乘旅游5号线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5、浦东第一八佰伴--吴淞客运中心 乘522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6、五角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0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7、江湾镇--吴淞客运中心 乘51路、116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8、虹桥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25路至人民广场换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至吴淞客运中心
9、浦东国际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机场四线至大柏树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宝杨码头专线:宝杨路汽车站--吴淞客运中心--上海火车站
旅游5号线:宝杨码头--吴淞客运中心--上海体育馆
轮船:洛伽山 锦屏轮 普陀山轮 法雨轮
上船地点:上海吴淞客运码头 [从上海市区到吴淞客运码头]
航行时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07:00左右抵达普陀山

旅游指南
[编辑本段]
最佳旅游时间
一年四季皆可畅游普陀。
普陀山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最冷为零下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6.9℃。日照充分,可见海浪煮日,碧海青天,海上生明月,佛光照我心。虽然普陀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但是,选择何时上岛,是要非常留心的。

踏沙看海
享受海水和沙滩,当然是夏季7、8、9月最好。
每至夏秋之季,海面上万顷波涛惊起巨澜,惊心动魄,吼声震天。至夜则是另一种奇观,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称之为“海火“,信众们则叫“神火”。

品味紫涛盛宴
如果重点是吃最新鲜的海鲜,10月最好。
舟山历来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三大渔港之一,舟山群岛的东海渔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千余种鱼、蟹、虾、贝、藻类使舟山享有“中国渔都”之美誉。
经过舟山人民几十年来对海鲜美食文化的演绎,无论是夜幕下海边的海鲜夜排挡,还是地道渔家风味的渔家宴,都构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海鲜美食佳话。

云游海天佛国
如果是香客和善男信女,会特意选择三个日子上岛:2月19日为观音菩萨生日,6月19日为菩萨得道日,9月19日为菩萨涅盘日,这三个日子都是农历。
以二月大香会期为最盛,六月游山避暑者较多,九月则称小香会,香客略少。这三个日子的前三天,大批香客上岛,候船时间可能长一点,房价也可能略高。
一般游客,如果想观览佛事盛况,可专门选择这几个日子,如果怕人多拥挤,可以避开这几个时间上普陀山。

9、90岁的老年人,卧床不起。后背有黑皮,里面貌似有水,黑皮与肉离皮,揭开后,有水有血丝有硬核,请问是

组织坏死,估计是没有人经常帮忙翻身疏通血液循环造成的

与普陀浪潮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