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当太极拳108式总共有几套?都是哪些流派.最好有观看地址.
太极拳有很多种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隐于世的和显于世的两大类。
显于世的主要流派有:陈、杨、吴、武、孙、赵堡、和式等,另外如傅、牛、张、刘等式皆是从杨式、陈式和道家流出于世俗的架势中演化而来。
隐于世的主要是道家内部所练,修仙炼丹之用的拳架,此类太极拳流派更是繁多,多不为世人所见所知。
武当所传太极自张三丰之始就已经分为四派。经过几百年的分化,武当太极拳的流派更是繁多。自然门称所传原式太极拳为张三丰原来所创而未经更改的架势,当属丹字派。
天下太极本一家。孙禄堂先生讲:太极即一气。古人不能明示于人者,盖活泼泼一点子气之运用。
修习太极拳看碟和视频无用,秉承您老师所传,专心修炼。
如欲精研,每一动作起止皆要和顺,有不明处需要多多请益,不可妄自揣度,依样(视频)画葫芦,否则难有大成。善哉!
2、《太极张三丰》中张三丰,也就是李连杰练的是哪种太极拳?
李连杰在树林里打的是陈式太极拳好不好!还说人家误人子弟,麻烦你自己看清楚再说,还24式呢。丢人不丢人。那几个发力都发你身上去了?金刚倒碓都倒你身上了吧
这是几年前的回答了。现在看来,年轻真是充满冲劲儿,一言不合就争论。其实招式只是形式,重要的是自己想通过练习太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提升气场气质,还是强身健体,还是年会表演一番?
3、张三丰太极108式
百度搜索:即可观看......
张三丰太极108式-视频-优酷视频-武术 太极拳 张三丰
4、张三丰的太极拳
太极拳本是一脉相承的道家武术,而在民间;经过历代太极传人的修改传承,已与道家太极拳原貌相差甚远。更有甚者,某些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承认太极拳出自道家,而称太极拳为自己祖宗所创,但其理论功法和拳势名称基本上都还是沿用或保留着道家太极的内容。另外,根据很多太极爱好者和专业人员的研究考证(如李师融先生 所著《北派太极拳流源揭秘》,张杰先生所著《陈王廷不是太极拳创始人》的文章考证),以及本门的传承,均可以证明太极拳出自于道家,为集大成者张三丰祖师所创,民间某人自创拳说在历史证据面前不攻自破。
太极拳古时在道门内称“太极全”。 因太极包含着天地阴阳世间万物之变化,是一门综合学科,故与近代太极拳所指狭义范围是有区别的。道门太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包括道家哲学、医学、内丹养生学、经络学、易 学、内功学、力学、技击学、数术等学科,并将易学、五行、阴阳刚柔、虚实之变化融于一身而演为太极拳。太极拳作为道家人道筑基之法门,是道家以武卫道和以武演道的模式。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运转即太极,万物不外一太极”。故太极即道也。
太极拳作为道家养生防身护法之术,其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道家传承“宁可失传,不可妄传”的规定,多少年来,传人之间只是心传口授,文字传录极少,即使有记录也多用口诀隐语暗示,非真得道者不能参悟其中奥秘。如我张祖意合太极拳,每一甲子传一代,一代传二不传三,非正式传人不传拳谱。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因,才使我们今天很多人只知祖师张三丰,而不知历代传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今流行的太极拳资料中窥见一斑。但这也恰好为造假者提供了机会,使世人对太极拳的传承产生了误解。
太极拳从流传民间到近代,公开的谱诀只有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解,及后人根据王的论解而流传的各派太极拳论述,却没有原始传承的道家“太极拳道论”。我在以往的文章中曾经说过,王宗岳不是道家的正式传人,他的太极拳是张三丰的弟子刘古泉所传,他的太极拳论、谱、诀,都是根据道人刘古泉的口传记录整理的。故此,他没有完整的道家太极拳道论。这一点,大家可以看一下至今所发表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拳谱和歌诀就会明白。又因受地域环境和方言的影响,其在拳论、拳谱、歌诀的字句上,也有记录失误和不妥之处。还有的是后人据王宗岳记录而加以润色,逐渐增订的。例如杀手歌中“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此歌本为道人口传王宗岳,其后又有人根据王的记录而转录,故与道家真传有相谬之处。道家原歌日:“上打眼喉下缪阴,中打两肋并盖心;底打两膝和两胫,脑后一掌命归阴。”此歌诀与流传歇诀的小同之处主要在于前两句。 两首歌诀虽然目的相同,但前一首与后一首相比较,对人体所击打的部位略有不同。
过去有师曰:“宁传一手,不传一口。”往往真言不轻传。那么怎样理解和解释第一句才更为合理?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出,用“眼”字比用 “咽”字更为合乎情理。大家知道眼是人的视觉之官,如眼被封击必失去视力。那为什么要将“下缪阴”改作“下打阴”?也可能是历代传人保守不传,也可能是记录有误。 过去也有人将“下缪阴”误写为“下撩阴”,此解也不全面。 何为下缪阴?这是指击打部位下八缪穴和阴部。下八缪是指人体背腰椎下骶骨处,此处有骶神 经后支,骶外侧动脉,受重击后可造成大小便失禁,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阴部是人身任脉要穴,前打阴部,后打八缪,此两处穴位任何一处被击,都可造成人体损伤,轻者身体瘫痪,大小便失禁;重者休克或致命。第二句“中打两肋并盖心”,两肋被击打后可以造成肝气不疏,胸闷气短,咳嗽等症。胸肋部为人之五脏所在,穴位多且神经丰富, 故对人造成损伤较大。“盖心”是指人任督两脉之中心,“盖”指华盖,肺为五脏之华盖,是致命穴;“心”指人之前后中心,任督两脉中心为人身之要穴,内连五脏,是人身致命之弱处。故学练者在习练时要有朋师指卓,方知要奥。虽然后两句文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故不再解释。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道家真传与民间泛传是有区别的。所以,一字之差其意不同。现今世传各种太极拳谱、拳论、 拳诀很多,因各种原因,讹误不少,有望太极拳研究者及专家辨正。
近代太极拳作为养生防身之术,深为广大练武者所喜爱。但白杨澄甫改拳后,有很多名家高手根据个人对太极拳的领悟和理解,对太极拳作了不同的修改。有的名家为了标新立异,对太极拳冠以新名,以迎合人们追崇时尚的心理。一时间,各种名称的太极拳比比皆是, 逐渐使真正的道家太极拳厌而退隐。而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也逐渐失去了太极拳的原旨,形 成了太极操舞。
在有志之士的呼吁和推动下,太极拳正在朝着恢复历史原貌的方向发展,这是使太极拳真正为大众所认识了解,为全民健身计划所用的正确途径。 太极拳的健身技击作用虽早己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为什么很多太极名家还是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下的只是一些太极典故和佳话?据资料统计,近代太极名家平均寿命只有70岁左右,这离“观耄耋能御众之形”相差太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好的东西如果理解有误,运用不当,也可能造成相反的结果。纵观道门内功高深者多长寿,而世俗间功高者多早嚷。这些事实说明,不得真传不仅不能延年益寿,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身体损伤。所以说,太极拳是与修炼内丹养生紧密联系的。达不到丹体常存常灵,就不算得到太极真谛。因此,真正地继承研究和发展太极拳,是我们今天的首要任务。
道家太极拳式的名称主要来源于三丰祖师悟道所得。他长期潜心修行,结合日常生活,观察世间万物变化,研究阴阳、五行、八卦相生相克之理,为了便于记忆和传世,便将拳式和用法编成歌诀,为太极拳的创立和流传,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太极拳式的名称多以形容、比喻、夸张、拟人等方法命名,如 “三丰捣碓”、“一条鞭”和“推窗击月”等等。以下试 作简述比较。
三丰捣碓诀曰:
三丰捣碓赛金刚,混元一体劈雷响。
棚捋拧砸震天地,佛仙神鬼不敢傍。
“三丰捣碓”一式是三丰祖师当年在道观修行时所悟创。传说他每日用拳碓米,将日常生活碓米视为练功,后 将此式引为拳式。道内也有称为“三大对”。如赵堡太极至今沿用此名。陈氏将此式称为“金刚捣碓”,动作和用法略有不同。练此式要求神意气、手足身、丹震砸(喊声发自于丹田、震脚声、砸捶声)三声相对,发出混元一体的震声,内外五行合一,振奋精气神,周身齐到,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全身一体太极混元,要打出威猛之气。 此式对于身手足的外形要求是男左女右。即在行拳时,男起左开,落右合,起势时震左足,砸左捶;收势时合右足,砸右捶,此谓阳开阴合。陈氏“金刚捣碓”与赵堡“三大对”起势相同,两家均为右起势。但陈氏“金刚”一词出于佛家,不知何故?赵堡的这一式缘于道门,但练法不同于道门。其大致原因,可能是赵堡太极拳来源于王宗岳的弟子蒋发,而蒋发之拳大多数、由王老夫子的女儿代传,按男左女右的规矩形成右势,故赵堡太极拳又有“大姑娘拳”的说法(可参看原宝山着《武当赵堡太极拳大全》)。杨式太极拳没有“三丰捣碓”式。当年杨露禅学拳于陈家,三下陈家沟而不得真传,杨便转到赵堡求学。赵堡人告诉杨此拳得于道门,杨又离开河南寻道,后得道家传人陈荫昌的指点。因杨不是道门正式传人,故老师不许他对外公开得于道门(因杨拜过陈长兴为师,古人讲,只要拜师学过一天就是终身师父,这也是武林的道德规矩),所以杨对外依旧称陈为师。杨露禅为了还原于道门而又不得罪陈师,故将此式省去;我们从过去的杨式太极拳势名称上可以看出,杨氏与陈氏拳名称区别比较大,而与道家太极拳名称比较接近,由此可见一斑。
5、张三丰原式太极与武当108式太极哪个好
有点莫名其妙呵,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张三丰这个人还有待考证呢。太极拳和这个名字一点关系的没,根本不是什么所谓张三丰创立的,所以也不知前者是现代哪个拳师自创冠名的。
武当的功夫对柔韧性和弹跳能力要求比较高,楼主自己看着办吧。
6、张三丰太极拳谱?
有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三丰自然派、三清道教、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北派赵堡,南派松溪,道家云房太极拳,张祖意合太极门等至少十七支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目前公布的有11个流派8种风格,当时除了在武当传道400人,还在各地传道,所以分流出很多流派:1,张三丰原式太极拳13式,72式,72路,由三丰派,三丰隐仙派等继承2,武当秘传太极拳,由玄武派等继承3,<<武当密鉴》记载的太极拳16式,36式,由闾山三丰自然派,辽宁三清道教传承,4,赵堡太极拳继承架75式,由张应昌一脉,及侯式一脉传承,5,从13代由武当传入河北邯郸,前13代每代只传1-2人的张祖意合太极拳72式,64式,57式,6,天津的犹龙派太极,清朝光绪末年,由武当山云游道士培元尘将“武当隐仙羽化犹龙派太极拳”传给了北京的司星三,该派至今仍在天津地区沿袭着,7,道家云房太极拳136式,8,南派松溪太极拳
为大家随机罗列张三丰其中两个流派的传承表(一个是在武当传出来,一个是一个是流传在民间的):
张祖意合太极拳:张三丰——邱元靖,刘古泉道人——赵太斌道人——元虚子道人——陈玄月道人——艾莲池道人——李凤祥道人——尚道明道人——顾殿一,陈荫昌道人——明瞭道人——徐本善,张鹤亭道人——张其发,虚无子道人——张兴洲,黄守业(13代)——赵峰,杨春等(21世纪)
北派赵堡中的继承架:张三丰——云游道人——王宗岳——蒋发——刑喜怀——张初臣——张敬伯——张宗禹——张彦——张应昌——张汶——张金梅——张敬之——陈应铭,侯春秀(侯春秀开启侯式太极拳一脉继承张三丰正宗,陈式陈王延就是跟赵堡蒋发学的)
太极拳只是张三丰所创武学中的一部分,对于初学者,这么多流派,不好分别,
我来归一下类,武当密鉴记载,张三丰创无极拳12式,太和拳8式,太极拳16式,
总后极精华创出36式,就是三丰自然派和三清道教这套,这套拳包含太极,八卦
,形意,张三丰创出内家拳,其中有一套八卦拳,为清朝八卦掌定型建立基础,
他也会形意劲,只是那时还没定型,所以这套拳确实是包含了3种风格,像武当现
在有一派流传的是八卦太极拳,之后张三丰给太极拳定型,并系统化,首先创出
太极十三式,是提取36式中太极拳部分,命名为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此套路重在
健身,所以张三丰有句话叫“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技击之末,”讲述的就
是原式太极拳。因为道人一直在丹房炼丹,打坐,所以张三丰创出的道家云房太
极拳,只要2平方米就可以练,是在室内练的。有加入形意劲,定名为张祖意合太
极拳。像玄武派的秘传太极拳,64式,原名“三丰先天太极拳”也都是很古朴的
张三丰套路,王宗岳开创的赵堡继承架,都有一点原式太极拳的味道,只是在明
间传了这么多年,必然会自成一种风格。武当流传的最广的是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以上这写套路都是张三丰所创,我建议你练张三丰原式太极拳72路,你可以买
一本书《张三丰太极拳炼丹秘要》,是清朝刘元绰所著,武当于化行,在1934年,也出过这套72路太极拳的书,杨式杨露禅虽学于陈式18年,但子孙三代一直奉张三丰为祖师,武当道总徐本善当年召集一些武术名家,如自然门杜心五,杨露禅孙杨澄甫等人,公开推广太极拳十三势,所以像明间很多流派,虽不是张三丰所创,都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论,还有一些武当的门派,虽不是张三丰所创,但都是从张三丰的太极拳上演化而出,例如武当金蟾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除了这11派8种风格太极拳外,张三丰的武学中还有:无极拳12式,太和拳8式,三丰掌,玄武棍,八卦拳(为清朝八卦掌的创立建立的基础),太极环断掌,武当丹剑,内丹养生术的解析,太极环断掌,鹤舞九式。。。。。。
7、怎么武当太极108式有多个版本,有一个武当自然门张三丰原式太极108式。还有钟云龙道长演练的108式。
因为很多人喜欢开门立派,改两下就成了自己的,新编的x传x式x门太极很多很多,全国几百上千种。大家都想当掌门,当创始人。
8、请问一下 网上传的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是真的吗
太极拳无所谓真假,武当很多拳都以张三丰命名。一方面沾点仙气,另一方面也是纪念张三丰。至于张三丰本人不可能编创出那么多拳术的。
9、108式太极拳口令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
1、无极式 28、海底针 55、退步搬拦捶 82、扇通背
2、太极起式 29、扇通背 56、如封似闭 83、撇身捶
3、揽雀尾 30、撇身捶 57、豹虎推山 84、进步搬拦捶
4、单鞭 31、进步搬拦捶 58、十字手 85、风摆荷叶
5、提手上势 32、风摆荷叶 59、斜搂膝拗步 86、揽雀尾
6、白鹤亮翅 33、揽雀尾 60、回身三掌 87、单鞭
7、搂膝拗步 34、单鞭 61、揽雀尾 88、云手
8、手挥琵琶 35、云手 62、揉球式 89、左右穿掌
9、搂膝拗步 36、单鞭 63、斜单鞭 90、单鞭
10、手挥琵琶 37、左右高探马 64、野马分鬃 91、高探马
11、 搬拦捶 38、右起脚 65、玉女穿梭 92、转身单摆莲
12、如封似闭 39、左右高探马 66、风摆荷叶 93、指档捶
13、豹虎推山 40、左起脚 67、揽雀尾 94、风摆荷叶
14、十字手 41、转身蹬脚 68、单鞭 95、揽雀尾
15、斜搂膝拗步 42、搂膝拗步 69、云手 96、单鞭
16、搂膝拗步 43、上步裹手栽捶 70、单穿掌、单鞭 97、展手鹞形下势
17、揽雀尾 44、 撇身捶 71、展手燕形下势 98、步七星
18、揉球式 45、进步搬拦捶 72、金鸡独立 99、退步跨虎
19、 单鞭 46、左右高探马 73、千斤坠 100、转腰双摆莲
20、肘底看捶 47、二起脚 74、倒撵猴 101、弯弓射虎
21、倒撵猴 48、右打虎 75、撑掌 102、双撞
22、撑掌 49、双砸掏心捶 76、高探马 103、回身
23、高探马 50、左打虎 77、斜飞 104、搬拦捶
24、斜飞 51、中心脚 78、提手上势 105、风摆荷叶
25、提手上势 52、双峰贯耳 79、白鹤亮翅 106、揽雀尾
26、白鹤亮翅 53、左右高探马 80、搂膝拗步 107、单鞭
27、搂膝拗步 54、十字腿 81、海底针 108、收式
10、钟云龙武当太极拳108式与单贵文的为什么不同
二人都尊张三丰为祖师。虽然拳式编排次序不同,但核心内容相同。
太极拳,离不开太极十三势。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和进、退、右盼、左顾、中定。
行功时: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拳论还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拳经也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由此可见,张三丰太极拳的架子只有一个。
拳架编排各异,乃个人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