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音乐真的能养生吗
《天韵五行乐》里演奏所用的是中国民族弦管乐器,主要有古琴、古筝、竹笛、竹箫等,每一个调式均选用一种乐器主奏,为“琴羽、筝商、箫角、笛徴宫”,古人称“琴箫”为弦管乐器中的“君子”,其音质深远幽雅、空灵清和、意味隽永,千百年来一直为贤者高士所钟爱与推崇,诚为天赐灵物!其形态至简而其气韵至深,其音波可直入五脏,振动其气机,疏导其瘀滞,伐其有余而补其不足,令人体五脏中和清安,气爽神清,其优美清雅的音色对人体的健康很有益处
回归国学经典,致力全球传播!
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徴,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徴,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角、徴、宫、商、羽五音称之为“天五行”
我们这套《天韵五行乐》就是根据古人的“五音疗法”理论并结合现代音乐疗法而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悠雅平和、清新自然的旋律来引导人们改善心灵和身体的不正常、不平和状态;无论心灵忧愁哀怨还是身体内脏生病,只要用心去谛听去感受,音乐或深或浅地总会使人们心情放松、气血和畅,从而对身心起到很好的保健康复作用,这就是音乐治疗,也称音乐医学
爱好气功的人们也可将其作为带功音乐,在清静整洁的环境中,或端坐或静卧,令身体松静自然,呼吸均匀畅达,宁神静气,聚精会神于音乐旋律之中,并体味相应脏器的感觉,令二者的波动谐振起来,即可鼓荡体内气机,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强身健体
《天韵五行乐》正是运用了阴阳五行理论,共有五个调式,分别代表五行,对应五脏;每个调式分为阳韵和阴韵两个部分,阳韵用于补益脏虚,阴韵用于清泻脏实
“音乐疗法”大事纪
一、195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音乐治疗协会
二、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
三、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音乐治疗学会
四、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音乐治疗专业
2、如何用古琴达到修身与养生的目的
1 敬琴
真正爱好古琴的人,不愿意把古琴视为仅仅是一种乐器,是一种可以随意放置的物件。他们认为古琴是道,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哲理的而必须加以崇拜的有灵性的乐器。古琴是良师益友,是自己终生的亲人和朋友。古人在弹琴之前,要沐浴更衣,焚香盥手,这并非是一种迷信,而是表示对古琴的恭敬。面对古琴就像面对我们的先人,用自己的心灵和我们的先人对话,感受古代先人的心灵和丰彩,从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因此,弹琴时不能摇头晃脑,左顾右盼,要正襟危坐,要专心致志,要时刻表现出一种谦逊和恭敬。古人的琴学理论中就有“十不弹”的说法。这里面有一些有着较强的时代性,已不适合现代人的需要,但体现出的对古琴的崇拜和恭敬却是作为修身养性和养生所需要的。为什么现在还有不少保留完好的唐代、宋代、明代的古琴,却鲜有其他的乐器呢?这首先就是由于爱琴人把古琴视为珍宝。我们今天的琴人仍然要建立敬琴的观念。不敬不信,怎么能达到修身与养生的目的呢?
2 静心
心情平静是健康的源泉。《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怡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这就是说,心情平静,不动杂念,疾病便无从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还指出:“内无思想之急,以舔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这就表明,做到心情舒畅;安然自得,便会延年益寿。如果每天都想着得奖,想着成名,想着发财,那么,伴随你的必然是焦虑和苦恼,怎么可能养生呢?
古琴由于其结构的原因,音量较小。有人把这看作是古琴的致命缺陷,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乐器。其实,这正是古琴的优点和强项。音量小则要求环境安静。天籁般的音色沁人肺腑,使人的心情也安静下来。因此,在安静的环境中,静静的听琴或抚琴,使自己在市俗的喧嚣中找到一片纯洁的净土,即修身,又养生。尚若弹奏的是音量很大的乐器,不仅同室之人受到干扰,就是左右邻居也受到影响,自己的心也很难安静。所以有人说:“古筝悦耳,古琴悦心”。在古代文人阶层中,修身养性的“琴棋书画”文房四艺中,琴就位列第一。也许正由于古琴独特的“悦心”效果,其生命力历经3000年依然沿续着,并且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静心,还包括要虚心学习,认真理解琴曲的含意。古琴是标题音乐,每一首琴曲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含意。在琴谱中,每首琴曲前都有一段题解,说明这首琴曲的来龙去脉,曲意内容和弹奏特点。因此,抚琴者或听琴人都应对此有所了解,才能深刻理解琴曲的内涵,才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产生影响。
3 清欲
何为清欲?即清心寡欲之意,修淡泊之心。作为业余琴人来说,弹琴为悦已,不争名、不求利,不为考级和比赛焦虑,也不为排名前后而不悦。偶为表演不求佯狂之动作,哗众取宠;也不强求服装之新颖,以戏剧效果悦人。所弹琴曲不必贪多,但要弹好。三首五首、十首八首足矣。精雕细刻,反复揣摩,认真体会古曲之深意。不可随意改编,不能以好弹好听为宗旨。
有人反对“琴者禁也”的说法,认为禁锢了人的思想。我却觉得这还是必要的。弹琴人修身养性,即应格除损人利己轻狂虚假之风。琴者禁也,禁的是不道德的思想言行,这正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琴者,心也。必指正人之心,而非小人之心。是在修身养性基础上的心,而非自然之心。
4 持恒
恒心即持之以衡的精神。古琴的特点是每一条弦上都有许多音阶,相同的音在不同的弦上弹出来构成不同的音色。因此记曲子就有一定难度。同时,一些指法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弹出效果。因此须要下功夫,须要持之以衡的坚持。一般来说,坚持半年,即可入门;坚持一年,初见成效;坚持终生,方得古琴之玄妙。
5 和谐
心与琴和,弦与指和,音与律和。琴和才出妙音,音和才能动人心魄。以和为贵,对亲人,对朋友,对邻居,对同事,对一切无恶意的人都要以善待之,求得和谐相处。对外和还要对内和,不刁难自己,不苛求自己,不放纵自己,必求心态平和。心和则琴和,琴和促心和。
总之,在学习古琴,弹奏古琴的过程中既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又能达到养生健体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古琴爱好者的行列,让中国这个最具传统文化特点的乐器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让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永远传承下去。
在古琴的学习和欣赏体验中,做到了上面的5点,那么,修身和养生的目的,就会逐步实现,各位要注意做到哦。
3、中医养生馆可以播放的音乐有哪些
我觉得要按照不同的风格以及养生的项目选择不同的音乐,具体建议如下:
1、如果是纯zd中式 的比如:针 灸、刮 痧、艾 灸等。可选如古筝、箫、回葫芦丝等轻缓的民族音乐。
2、如果是其他中 西 方 结 合的 项 目 就可以找些中西方结合的曲子,什么班得瑞的丛林选集、梁祝等答曲子都还是不错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4、水乡书生 古琴与养生
古琴与中医养生
古琴和中医均起源于中华民族文化,包涵了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古琴音乐借助声音调身、调心,中医借助针灸、汤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其核心理念是从不同的角度平衡身体阴阳,达到祛病强身的作用。
古琴与中医都讲天人合一
古琴和中医蕴含共同的哲学——天人合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中包涵了人的心身,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应证辨阴阳以施治的理论与实践。“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古琴也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二者息息相通。
古琴来源于自然,是古人与自然相通的一件乐器。古琴的结构即体现了天人合一,如琴身上就使用了人与自然、人与古琴合二为一的符号。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全身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在此不及一一细说,但从古琴的结构中我们确可以体会到古人在制琴过程中融入了天地六合,这种理念更贯穿到古琴的各个方面,这也是古琴居乐器之首的原因。天人合一与阴阳平衡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理念,可分说但更当合用,下面再从古琴体现阴阳平衡方面讲讲它与中医的相通。
古琴与中医都讲阴阳平衡
东汉《太平经》运用阴阳学说解释音乐的起源和养生意义,认为音乐的发展是顺应宇宙万物阴阳相生、动静相应的规律的。对音乐的阴阳之理,我们可诠释为:高为阳,低为阴;大调为阳,小调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金革之声为阳,丝木之声为阴等。音乐养生,恰是针对机体阴阳偏胜偏衰的属性,用音乐的阴阳属性来补偏救弊,从而协调阴阳平衡。
古琴构造体现了阴阳平衡 古琴的面板一般为桐木或杉木制,疏松清透有利于发声,属阳;底板为梓木或楠木制,用材致密有利于声音的反射,属阴。这样一张古琴阴阳相合,阳在上而阴在下。古琴分琴头和琴尾,靠近琴头声音清亮,属阳,靠近琴尾声音低沉,属阴。古琴的上下左右都体现了阴阳相和的哲学思想。
5、如何将能量音乐与健康养生完美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健康养生,健康养生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生存质量,对于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养生方法。其中音乐与健康养生完美结合,在最近几年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音乐所爆发出来的是一种精神能量,能够让人们随着音乐不自主的“动”和“静”。
一、将能量音乐与健康养生完美结
何为能量音乐,能量音乐主要是指在人们精神疲惫时、心情抑郁、工作压力大、被生活琐事困扰时,听一曲具有精神焕发力的音乐,能够给人以较大的能量,比如说听歌曲《我是东方龙》、《梦中的香格里拉》、《醉在女儿国》等等,都能让人的精神振作起来,所以,音乐还是治疗人们消极心理的一剂良药。
(一)在能量音乐中融入健康养生理念
当前音乐已经和人们的健康养生结合在了一起,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广场舞、大秧歌等,人们最热爱的广场舞,伴随着各种欢快的音乐,人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广场舞,对于终老年人来说不仅可以充实他们的生活,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养成音乐养生习惯。欢快的大秧歌,人们在音乐及鼓声中能够找到音乐的节奏,欢快的扭秧歌,在无形之中,人们已经养成了音乐养成的良好习惯,这对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健康养生中融入能量音乐
对于一些老年人而言,他们通常喜欢听一些比较静的音乐,喜欢节奏感较慢的音乐,清晨起来,听一曲缓慢的音乐,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使身心轻松,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老年人,可以在睡前听一些轻音乐,轻音乐所体现出来的 节奏感和旋律会降低老年人的血压,使人尽快进入睡眠状态,这能大大提高老年人健康身体质量。
二、选择适宜的音乐,有助于音乐与健康养生完美结合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需要更完美的创作和表达其思想,同时也需要有所针对性。对于音乐分贝量较高的音乐 ,会产生很强的噪音,这不但不能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反而还会对人的身体有伤害,甚至会让人感觉到心情烦躁。
不同的音乐类型、不同的音乐内容、不同的音乐演绎形式适合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群,通常来讲,一些古典音乐,其音声较低、平缓,其音乐的旋律非常整齐、平稳,可以让人们收听之后心情保持平和的状态,能够更好的调节人的免疫系统,也能够降低人的身体疲劳感。
通常养生的音乐主要是以古典音乐为主,而现代的音乐作为养生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利用音乐进行养生时,要将自身的思想情绪调节好,之后要选择自己喜欢激昂的音乐还是喜欢柔和的音乐,找到适合自己养生的音乐类型,最后还要在养生音乐收听时间上进行安排和选择,比如说有些人喜欢清晨听一些养生音乐,有些人愿意在中午休息时听音乐,有些人喜欢在睡眠之前听一些养生音乐,这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而定,由此可见,选择适宜的音乐,有助于音乐与健康养生完美的结合。
三、能量音乐与健康养生 完美结合对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一)促进人的生理调节
音乐对人的生理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主要是音乐刺激到人的听觉神经,然后对人的整个身体器官活动产生影响。古人常说音乐能够进入到人的血脉、器官中,可以使人的气血浮动,可以调节人的身心,使人身体血脉流畅。从医学的角度来讲,音乐所发出的声音会渗透到人的五脏中,并对五脏有调节作用,音调的相互协调和相互搭配,可以帮助人们养心。
(二)促进人的心理调节
音乐对人的思想情绪之所以会起到调节的作用,是因为脑神经受到了音乐的刺激,使人的肌体有了活力,让人精神焕发。音乐对人的人格、情感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音乐可以治疗人在消极的时候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将人的消极情绪消除,对于一些肢体残疾的人群来说,他们视音乐为生命,因为音乐可以带领他们走入生活的另一个境界,可以让他们从烦恼、生活压抑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当他们想振作起精神来,可以听《唱起来跳起来》,当他们心情烦躁时,可以听《月亮升起来》,当他们在饮食上没有食欲时,可以听《欢聚在一起》,当他们身体血压升高时,可以听《香巴拉看太阳》,当他们想听有助于睡眠的歌曲,可以听《草原风》,经常听音乐 ,有助于提高人的智商,治愈身体的疼痛,甚至还可以延长人的生命。
总之,音乐所具有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通过音乐来促进人身体健康,能去百病,达到修身养性之功能,欣赏音乐之美,陶冶人的情操,愉悦身心,宁心静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生活节奏较快的时代,人们更应该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当代人应该利用音乐带给人们的无穷魅力,来对身心进行疗养,随着人们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来愉悦身心,比如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在每天的晚饭后伴着音乐的旋律跳一些 欢快的广场舞 、大秧歌、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比较喜欢节奏感很强、追求时尚、振奋人心的音乐,年轻人可以跳健身操、广场舞,等等,这些具有能量的音乐都会引领人们走上健康养生之路,无论是“动”音乐,还是“静”音乐,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和价值都是很大的,能量音乐与健康养生完美的结合,使音乐发展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因为它已经符合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各种类型音乐形式的渴望,同时也是人们延年益寿的开始。
6、古琴和中医的关系,你都知道吗
最简单的就是五音对五脏,五脏对五行。而这里面通过声音的共振和振动频率和身体的器官相作用,所以很科学。也有不少学术文章研究音乐和器官的可取谷歌学术查看。
7、品味古琴曲《流水》中的中医养生之道,有什么感想
同质,你是南中医的吧。囧~
8、音乐如何养生?
音乐也可以作为药剂,实现“清热、滋补、理气、润燥”等效果,达到调节身心,舒缓压力,平稳和谐地修养心灵,从而获得健康快乐的作用!
数千年来,中医的主要精华就是研究人体腑脏的心理功能于病理变化为内容。而心、肝、脾、肺、肾五脏是最重要的课题。人体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强与弱,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过程,所以五脏保健最重要。 为活化五脏功能,古人更将五脏配合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五音(宫商角徵羽,中国传统音乐的五个调式,),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养生概念。益脾的音为宫音,五行属土,利消化系统;健肺的音为商音,五行属金,利呼吸系统;活肝的音为角音,五行属木,利免疫系统;养心的音为徵音,五行属火,利血液循环系统;补肾的音为羽音,五行属水,利分泌系统。 古曲《赛龙夺锦》等明快活泼的乐曲好比是清热方剂,主要针对于压力过大和身体疲劳等症状,能令人心情愉快,精神开朗,有减轻生活压力,消除忧虑的效用。 而古典曲目《渔舟唱晚》悠扬悦耳,是滋补方剂中的一贴良药,这首曲子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情景。宁静安详的古筝乐韵,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滋补了浮躁的心灵。 《娱乐升平》等曲调清新活泼,乐观向上,可作为理气方剂对烦闷气滞、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十分有效,能带来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人们的身体机能,提升工作的效率。 当上火或者口干舌燥的时候,可以听听润燥方剂里的音乐,比如《织出彩虹万里长》,平稳柔和的乐曲,令人心平气和,情绪安宁。某些音乐甚至能形成优美温馨的音波磁场,巧妙地与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相感应,诱发五脏的健康运作,真正达到以听音乐的方式为现代人减压、强健身体、保养心灵。心,在五行属火,与五音之“徵”相应(徵=D),本曲能诱发心的健康运作,平稳和谐地修养心灵。
9、听养生音乐对身体的益处?
一是声:通过“耳闻”与“神听”被大脑感知作用于人体;
二是情: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悲、欢、喜、乐;安宁、平静、开阔、奔放、雄壮、高昂等)直接作用于思维和人的肌体,产生养生健身效果;
三是意:即音乐的旋律、和声、配器、节奏、速度、调式与调性表现的整体效果,使听者产生想像和追逐,将听者带入一种现实的意境中,诸如高山、流水、森林、草原、清晨、风雨、阳光、月夜等不同的意境之中,使人获得满足和享受,达到调节思维和肌体的效果;
四是速:即音乐具有的快慢节奏和轻重缓急特性,快而强的音乐使人听之欲动,安静而详和之音可使人心绪平和安闲,雄壮有力之乐使人精神抖擞,对人的思维与反应产生直接影响;
五是波:即音乐声波产生的能量,会直接影响人的血脉跳动和脑细胞思维频谱。因此,音乐能量及音乐语被人接收后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五脏六腑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作用于思维,影响心理与情绪变化,达到健身治病的效果。
饭后欣赏轻柔明快、美妙动人的乐曲,对人体大有裨益。《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听柔和清新的音乐,可以配合进食;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气归宗,乐而忘忧。
1、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美妙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人体,产生微妙的和谐共振。与此同时,柔和轻快、美妙动听的音乐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调节血液流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脑肝肾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加强新陈代谢等作用。
2、饭后听音乐还有疗病健身之功。1972年,波兰政府根据几位病理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建议,设立了第一个“音乐治疗研究所”,颇见奇效。医生给病人的“药”是一张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唱片,具体方法是每日3次,饭后听,按时欣赏音乐的病人所患多年的神经性胃炎得以痊愈。不久,英、美、日等国的一些医院也随之采用了音乐治疗的方法。比如,每日听3次音乐,能治疗神经性胃炎;给高血压病患者听抒情音乐可降低血压;给受了惊吓的人听柔和轻松的乐曲,可以使病人安静,并最终恢复正常。
3、此外,饭后听音乐,还要注意考虑人们的个性心理特点与音乐爱好程度等。因为这些因素对疗效有一定影响。只有根据人们各自的爱好,精心选择适当的音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反之,喧闹嘈杂的声音、强烈激昂的节奏、缠绵悲哀的声调等,会对人的情绪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好影响,有损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