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夏养生 需要预防哪些病
1.初夏时节注意预防菌痢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除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与夏季气候适宜痢疾杆菌繁殖、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
控制菌痢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对饮食、水源管理,消灭苍蝇,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初夏易发口疮和红眼病
初夏的时候气候比较干燥,我们比较容易上火。这样便会导致一些人生口疮。当然,口疮也不完全是因为天气干燥而导致,也跟维生素摄取不够有关系。应当服用维生素B2给予治疗。
此外,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用,尤其在集体场所,更要做好各项隔离工作。预防红眼病的关键是,在高温高湿的初夏,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3.小心脾胃受损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4.预防皮肤病
立夏过后节气为小满,这就是皮肤病高发作的节气了。原因是小满节气气温明显增高,雨量也会增多。闷热初夏天气加上潮湿,就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所以刚过完立夏,离小满还有一段时间,要先为预防未来的皮肤病而做一些准备。
1. 立夏养生需注意什么
2. 保证睡眠充足
夏天昼长夜短,人体新陈代谢也比较快,消耗比较大。所以,常常使人觉得疲惫。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后能在中午睡个午觉,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各个系统得到放松。有利于我们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2.少洗冷水澡
随着气温的上升,人们外出归来往往喜欢冲冷水澡。由于人体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目眩,重则还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出汗,带走身上大量的热,然后再洗澡。
3.颈椎最怕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4.眼睛最怕晒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立夏养生饮食要注意什么
1.立夏养生怎么吃更营养
立夏,水果青菜一定要跟上。肠胃不好的人,绝对不可以吃冰镇水果,最好是选择多吃一些凉性或温性水果,反季节的水果尽量少吃。凉性的水果包括:梨(肠胃不好的少吃)、香蕉(不要空腹吃);温性的水果有:苹果(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吃的一种最好的水果,营养也较好)、柠檬、西红柿(胃酸过多者少吃);容易消化的瓜类、水梨、苹果等也不错。
2.在立夏这个比较特殊的季节里,身体健康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立夏前后,气候变化比较显著,早晚温差大(温差大约在12-15摄氏度),因此人们容易得病,消耗体力的运动对身体都会有一定损伤,所以应适当地做一些有氧运动,每次大约15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
今年5月5日为立夏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养心脏。应重视立夏养生,平和过渡到夏季。
结语:夏天就要来了,在调整我们的饮食及作息时间的同时。更要注意对一些疾病的预防。夏季是各种细菌病症高发的季节,不管是我们居住的环境,还是我们自身的卫生,一定要保持最卫生的状态。让疾病远离我们。
2、立夏的养生?
1
养心是关键
立夏后,就是心累的时候了,所以,在夏天的时候,要注意养心,养心要为静,即使天气热得要命,也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急不躁,才可以心脏安好。
2
笑口要常开
夏天后,人的气多往上走,所以,在这个季节的时候,要保持笑口常开,只有心情好,才可以保持好的养生准则。
3
冷饮要节制
夏天到了,许多人开始选择大量吃冷饮,这个时候,要建议大家,尤其是小孩子,孕妇,以及老年人,冷饮是绝对不能吃太多,否则造成消化不良等现象。
4
睡眠走深度
睡觉的话,一定要深度睡眠,一般情况下,中午的时候,也要休息一会儿,即使是不入睡,也要闭上眼睛,静养几分钟或者是十几分钟。
5
纳凉要适度
夏天的时候,天气热,许多人会选择开空调,但是,问题就来了,纳凉也得有一个适度,不能开低温开长时间,这样,会让你的身体长时间外冷内热而难受。
6
清淡食为上
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热,而且容易出汗,所以,夏天吃的时候,要以清淡为主。这样,才能保持汗少,内火低,从而身体好。
7
注意防疾病
夏天的时候,也是一些皮肤类的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一下,一般情况下有可能牛皮类的病等,因此,预防是关键。
8
外出需谨慎
外出的时候,也要谨慎,夏天的时候,多是雷电天气,而且也有风雨,所以,做好预防这些天气的准备,常备雨伞等物。
3、立夏节气的注意事项,应该怎么养生
立夏节气的注意事项,…应该怎么养生
4、立夏节气养生要遵循哪些原则
1.立夏将至:养生重养“心”天热宜戒怒
专家指出,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炎暑降临,雷雨增多,植物进入生长旺季,是一个重要节气。
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因此,要顺应节气的这种变化,保养心脏,专家表示,此时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淤积,预防心脏病发作。
2.关注心脏保养:多做安静的事情
随着天气的燥热,我们的内心也会变的躁动不安。所以,炎热的天气,我们要做到“戒燥戒怒”,保持心境的平衡。在饮食方便要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的如山药、海产品等食物。既能清热防暑又能增进食欲。
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专家表示,“立夏”时节要做好“精神养生”,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3.注重补肾助肝: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对人体脏腑来说,立夏时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饮食应增酸减苦,补肾助肝。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为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夏季饮食养生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多吃些稀食。比如喝粥。粥,既能清凉解暑又能止渴。另外也要多补充维生素,比如吸光、冬瓜、西红柿等。
4.根据季节调整: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们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专家称,13时至15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因此,大家要根据节气变化,相对于冬春季节,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但应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要午睡。中午没午睡习惯的人,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
一般来说,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5、立夏节气养生要预防哪些疾病
初夏的时候,气温逐渐上升。人们的新陈代谢也在加快,心脑血液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这些因素容易使人感到疲惫。天气越来越热,身体内的营养物质会随着汗液流失掉。所以,身体素质不是特别好的人比较容易在这个时候生病。所以,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合理的安排好作息时间,也要及时的补充营养,以便能够健康的度过夏天。
1.谨防夏季病
初夏时节注意预防菌痢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除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与夏季气候适宜痢疾杆菌繁殖、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
控制菌痢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对饮食、水源管理,消灭苍蝇,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初夏易发口疮和红眼病
初夏的时候气候比较干燥,我们比较容易上火。这样便会导致一些人生口疮。当然,口疮也不完全是因为天气干燥而导致,也跟维生素摄取不够有关系。应当服用维生素B2给予治疗。
此外,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用,尤其在集体场所,更要做好各项隔离工作。预防红眼病的关键是,在高温高湿的初夏,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3.小心脾胃受损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6、立夏养生四大补都补得什么?
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后,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立夏时节四大养生秘诀
立夏有三候
【一候:蝼蝈鸣】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
立夏传统习俗盘点
1.斗蛋
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2.称人
有些地方还有午饭后称人的习俗。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条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据说小孩在这一天称过后会有福气,还不会疰夏。
3.饯春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明媚春光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立夏节气不可错过的美食
1.立夏蛋
每逢立夏,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人们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这样能强健身体。立夏前一天,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绍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2.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有些地方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另一些地方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3.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4.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
5.野夏饭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饭”之俗。是日,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后到野地里采掘野菜、竹笋,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白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6.五色饭
在广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
立夏养生提示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以后的养生应以养心为重。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才能较好地保护心血管。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液过多流失,会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伤及体内阳气。
此外,要做到“四防”,迎接夏天的到来。
1.防饮食“过火”
立夏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宜遵循“增酸减苦”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2.防穿衣“捂汗”
立夏以后,气温普遍升高,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汗液本身是无味的,只是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贴身内衣上,便会发酵变质而有臭味。因此,出汗时要及时消汗,否则易患湿疹和汗斑。另外,贴身内衣面料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排湿性和散热性的麻、丝、棉织品。贴身内衣要勤洗、勤换,还要在阳光下晾晒。
3.防居室“病菌”
立夏时节,人们要在室内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设法减少或避免一些热源和光照,窗户应该挂浅色窗帘,最好是在窗户的玻璃上贴一层白纸或蜡纸,以求凉爽。有条件的话,要调整好影响室内通风的家具,以保持室内有足够的自然风。另外,入夏以后居室就要加强消毒。由于夏季气温高,病菌繁殖很快,所以,居室要经常用适量的 消毒液进行消毒。
4.防心情“焦躁”
此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以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要睡好午觉,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郊游,尽可能地让肌体和精神获得充分的放松。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静。
7、立夏时节应该怎么养生
起居养生
立夏时节,虽说夏季到来了,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另外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精神养生
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还可多做静一些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运动养生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8、立夏后养生要点,立夏后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立夏养生四要点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专家指出,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晚睡早起加午休
立夏后,昼长夜短,人们晚睡早起,睡眠往往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都比较大。因此中医提倡夏季午睡,可以起到“加油站”作用,促进身体健康、减少疾患发生。
一般来说,夏季午休以30分钟至一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反而感到疲倦。醒来后不要匆匆起床、马上投入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大脑的供血量不足,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让人感到头昏脑胀,最好再躺10分钟左右起床。
心静自然凉
立夏后气温逐渐炎热,人体容易感到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有些平时不太急躁的人,到了夏季也会为一些小事情发脾气。这是由于过高的气温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为心火过旺所致。
夏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伤心。“夏季静养心脏很重要,尽量避免发脾气,保持心态平和、笑口常开,听音乐、钓鱼、绘画、下棋、种花养草之类的活动可以怡情养性,让人心情安静,而心一静下来,即便是炎热的夏季,人体也会感到舒畅、精神好。”
避免出大汗
夏季人体容易出汗,虽然适当的出汗有利于人体散热,但要避免大汗淋漓,以免出汗过多而伤到心。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而且“血汗同源”,因此“汗出伤阳”,如果夏季出汗过多,人体水分减少,电解质流失,血液会变得黏稠,严重时甚至出现中暑、休克、中风、心梗等危险情况。
夏季出汗多,要注意补充水分,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的目的,但在感到口渴的时候猛喝水则是不可取的,甚至可能造成水中毒。应在平时就多注意补水,大量出汗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以调养心脏。另外,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