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穴位拍打养生操

穴位拍打养生操

发布时间:2020-07-28 00:00:16

1、有一个健身操拍打穴位叫什么名字

有一个健身操拍打穴位叫足三里,这个穴位叫保健穴位,增强免疫力。

2、拍打筋络通拍手窝是什么健身操的一节?

经络养生健身操中有拍打肘窝,腋窝等。

3、中医经络养生操的做操方法及要领

绿谷五春经络操分为五节,下面介绍每节运动所对应的经脉位置、动作要领及作用: 腹部运动。分:腹式呼吸和拍小腹两个动作。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气肚鼓,呼气肚瘪。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 要领:双手上下叠于下腹前,两眼微闭,意守下丹田,胸不动,不停顿,不憋气,不提气。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钟,每分钟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帮助燃烧腹部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1. 要领:五指并拢、空掌,从腹部左边顺时针方向,圆圈拍打,伴随向下蹲动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个9呼。
2. 作用:人体的腹部有9条重要的经络经过,还有关元、气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说腹部是人体元气的大海、生命动力的宝藏。腹式运动可以培固人体元气、提高免疫力,对于高血压、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下蹲运动。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养生运动。
1. 要领:上身直立,双手向前伸直,双腿弯曲向下蹲,然后起立。每个动作做2-4个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 作用:下蹲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活跃全身所有经络中的气血,加强足六经与督脉的活力,可固肾精、强腰力、积蓄生命阳气,对于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拍打胆经。位于大腿外侧、裤子的正中线,从腰部直到脚腕部。
1. 要领:双手向两侧伸直,用大臂带动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脚腕,伴随下蹲动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个8呼。
2. 作用:《黄帝内经》中记载: “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之说,也就是说所有脏腑功能的强弱,都要取决于胆腑。胆经是十二经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证全身气血运行畅通的关键,所以经常拍打胆经可以充盈全身气血,从而调养全身脏腑,对气血亏损、长期失眠、体质虚弱者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手抓运动。分4个动作:猫抓、婴儿抓、鹰抓、数手。连起来做效果更好。
1. 要领: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倾,手指用力,伴随下蹲动作。猫抓、婴儿抓、鹰抓每个做2-4个8呼;数手每个动作做3次,8-18个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 作用:《黄帝内经》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脉”。常言也道:“十指连心”。手抓运动是通过锻炼手部六条经络,增益人体大脑、心脑功能,对预防和调理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有极大的功效。此外对肩、肘、关节的各种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拍打六要穴。从人体的十四条经络的400多个穴位中,选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养生穴位。每个穴位每次6-8个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正中心的心窝处。任脉上的要穴。
1. 要领:双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的惯性弹打,伴随下蹲动作;
2. 作用:对感冒、哮喘、气短、心悸等肺经、心脏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第2穴:大椎穴。位于颈部后面中间的第七节颈椎处、低头时凸起的部位。督脉上的要穴。
1. 要领:双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的惯性弹打,伴随下蹲动作;
2. 作用:对颈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疗作用,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要穴。
第3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下3个手指、两条筋中间。心包经上的要穴。(以下穴位都是空掌拍打)
1. 要领:沿着手臂内侧中线的心包经,一直拍到肩膀,伴随下蹲动作;
2. 作用:防治各种心脏疾病,增强心肺功能,是自古以来治疗心脏疾病的首选要穴。
第4穴:合谷穴。位于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间位置。大肠经上的要穴。
1. 要领:沿手臂外侧中线的大肠经拍到肩膀,伴随下蹲动作;
2. 作用:防治脑中风、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种肠胃疾病、大肠炎和大肠癌。
第5穴:肾俞穴。位于腰部最后一根肋骨同高、腰椎旁开两指。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
1. 要领:双手向两侧伸直,用大臂带动小臂的惯性空掌拍打,伴随下蹲动作;
2. 作用:防治肾虚、阳痿、性功能低下、性冷淡、前列腺、糖尿病、脱发、耳鸣、耳聋等有很好的效果。是调理肾脏的第一要穴。
第6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骨下四指、胫骨外线旁开一指的位置。胃经上的第一要穴。
1. 要领:沿着小腿外侧的胃经一直拍到脚腕部,伴随下蹲动作;
2. 作用:调理人体后天的脾胃和治疗所有脾胃有关的疾病,预防胃炎和胃癌。是两大长寿穴之一,自古以来的养生要穴。 起跳运动。中医药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 要领:双脚起跳,双手在身体两侧从前面往向上挥,同时大声喊出:“通”的一声。
2. 作用:结束动作,能起到气血通畅,五脏调和,阴阳平衡的效果。

4、中老年人通过拍打自己身体,来锻炼身体是什么健身操。

《太极十二拍》
《太极十二拍》是太极保健操的一种,来源于《用式太极导引保健功》的辅助功,属于全身性调理运动。通过双手在全身各部位依次地拍打,并凭借拍打法振动肌肤、筋骨、脏腑和神经。拍打的目的是导引气血,因此须要全神贯注:拍打到哪儿意气随之到哪儿;并要轻重相兼,缓急相辅。
共十二节,每节拍打均为36次。
第一节 震撼大地 拍地
双手朝下,弯腰微屈膝,头略低,目视地面击掌,以肩部带动前臂,两掌相对而击,击打的声音波及大地,使大地的回声波波及自己,回声的音波称之为信息反馈,也就是地球的气息波从腿达到全身。切忌仰头,以免气血在颈部不得疏通,使得脑部供血不足,头低下则气顺,骨髓之气血补充大脑。共拍打36次。
第二节 震撼自己 拍“人”
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掌相对,十指朝上,双手在胸前膻中穴前合十击掌(又称打开心门)36次。击掌时双腿同频弯曲振动,击掌与屈膝同步。结束后双手自然落下。
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第三节 震撼宇宙 拍“天”
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臂高举过头,双手指朝上,劳宫相对,在头顶百会穴顶上成环状击掌。高血压者在头前击掌。然后双手缓慢分开,注意两臂分开,距离不得超过肩宽。击掌同时顶胯。劳宫相对共拍打36次。
击掌时,环状的音波直达宇宙,再从高天下来的信息波反馈到你的自身,一来一往信息互换,从宇宙来的能量进入你的体内,双臂成环,犹如光圈,形成一个辉光照射,随着身体强壮光度也在增强。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顶跨:身体后仰,双腿曲膝,一腿一步之距脚尖向前固定好,由膝盖向上登直的瞬间爆发力传给胯根的前顶。
教学视频中,此节称为“震撼百会”。
第四节 拍心拍肺 拍心、肺
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手指斜向上拍打双乳上部36次。击掌时双腿同频弯曲振动,击掌与屈膝同步。结束后双手自然落下。
此节可使肺部得到治疗。如肺气肿、肺结核、气喘、气管炎、咽炎、食道炎等。可使肺叶气血流通,并能容纳更多的氧气,对心脏更是有奇特的疗效。如二间半狭窄、房颤、早博、心缺血、冠心病、心包疾病等,对胸膜炎、乳腺增生等都能得到相应的疗效。
第五节 肝胆脾胃 拍肝、胆、脾、胰
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拍打季肋区36次。右手在肝、胆部位,左手在胰、脾、胃部位,手指相对,劳宫向内同时拍打。双腿同频弯曲振动,击掌与屈膝同步。结束后双手自然落下。
此节可治疗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肝肿大、甲肝、乙肝、肝炎、胆结石、胆管狭窄、胆囊炎等。对脾肿大、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贲门、幽门、胰腺、隔肌、胃涨、胃消化不良、胃酸、胃热、梅核气有很好的疗效。
季肋区:即短肋骨,位于胸部两侧的第十一、第十二肋的软骨。亦称"季胁"“软肋”、“橛肋”。
第六节 重拍小腹 拍小腹
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放在小腹两边,手指向下,用力拍打下腹肚脐两侧的天枢穴,比前几节均要加重拍打力度。双腿同频弯曲振动,击掌与屈膝同步。拍打36次。
对小肠、大肠、盲肠、横结肠、降结肠、肠梗阻、肠粘连、男科、女科、各种肿瘤起康复作用。肥胖者减肥,体瘦者增胖对胃下垂、肾下垂均能得到调理,可使弹力增强,对腹肌腹膜起到相应的调整。
天枢穴:对齐肚脐各向左右三指宽处 。
第七节 重拍环跳 拍环跳
身体直立,双手背于腰后,双手掌对准臀部两侧的环跳穴用力拍打。拍打时配合两腿蹲站动作,眼平视。劳宫相对共拍打36次。
可调理腰腿疼、半身瘫痪、脑出血、脑血栓、坐骨神经疼,对臀下神经、臀下皮神经有疗效,可使老年臀部萎缩的肌肉重新丰满,使肌肉发达有弹性,对下肢瘫痪、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臀下坐骨神经及皮下坐骨神经均有上好的疗效。
环跳穴: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第八节 膝盖上面 拍膝盖上边
两膝微屈,双臂自然垂于胯下,然后双手虎口分开,拍打膝盖上缘。拍打时配合蹲站动作,掌心打在膝盖上偏外的伏兔、阴谷穴位,拇指在内侧血海穴,指尖在犊鼻穴。拍打36次。
此节可调理腿疼麻木、风湿肿疼、上下肢瘫痪、胃疼乳痈、嘴歪眼邪对腿神经、股前皮神经和外侧皮神经、血管骨外侧动、静脉分支、旋骨外侧降支神经,有较好的效果。
伏兔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髂骨上6寸。
阴谷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犊鼻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教学视频中,此节称为“拍打膝盖”。
第九节 膝盖外面 拍膝盖外侧
两膝微屈,双臂自然下垂,用掌心拍打膝盖外侧的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及稍下方小腿部位,配合两腿蹲站动作,拍打36次。
此节可治疗膝肿疼、筋挛急、小腿麻木、偏瘫、胆道疾病、腰腿酸疼、眩晕、吞酸,对胸下肢外侧疾病、嘴歪脸邪、口鼻眼耳及腰骶骨神经、脊髓神经、腰至骶骨节及腓神经均有效果。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教学视频中,此节称为“重拍足三里”。
第十节 膝盖内面 拍膝盖内侧
将膝盖微曲,用掌心拍打膝盖内侧平面处的阴陵泉及稍下方小腿部位,配合两腿蹲站动作,共拍打36次。
拍打穴位
此处有阴陵泉、曲泉、阴谷、血海、内膝眼等穴对膝疼、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疝气、阳萎、遗精、前列腺炎、小便涩疼、月经不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股内侧疼、腹疼、腹泻等有良好效果。
阴陵泉: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 。
曲泉: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
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内膝眼: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
第十一节 丹田八髎 拍丹田、八髎
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臂分别置于身体一前一后,前边拍打脐下小腹处的丹田穴,后边是腰阳关下的八髎穴。左手先拍打丹田,右手拍打八髎穴,然后交替拍打,身体随之转动,拍打时配合两腿蹲站动作。左右交替拍打为一次共拍打36次。
这里有腰奇穴、腰俞、阳关、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气穴、大赫等穴,对腰涨水肿、小便不利、妇科、月经不调、疼经、白带、盆腔炎、脐周围疼、疝气、阳萎、尿失禁、尿潴留、腹泻疾病有神奇的效果。
丹田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
第十二节 拍肩拍胯
身体直立,甩动双臂用一手手掌拍打肩部,同时用另一支手从背后拍打,两手交替拍打。拍打时身体稍后仰,双臂尽量伸展,打肩时手掌力求打到肩膀上边,打胯力求将手背打在八髎穴的两边大胯上,同时配合两腿蹲站动作。这里有肩井、巨骨、肩髎、云门、中府、腰俞穴等。左右交替拍打为一次。共拍打36次。
此节对颈椎、手不能举、麻木、腰脊疼痛、腰骶疼、痔疾、下肢痛、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骨头坏死、缺血、神经瘫痪等均有好的效应。心脏病人多有肩周炎,故拍肩相应调整了心脏,对颈椎骨质增生、颈神经灰质等均有缓解的作用。

5、每天拍打什么学位养生

每天拍打4个部位养生:

●天宗

防中风肩痛

位置:手臂垂下,肩膀凹陷的地方。

备注:有疏筋利节、行气宽胸的作用,对预防中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肩膀手zd臂疼痛、乳房肿瘤等能起很大的作用。

●三阴版交

增强肝脾肾

位置:内踝上三寸,把4根手指合拢,小指紧靠着内踝(也就是脚踝突起的地方)向上量,就可找到三阴交穴位。有歌诀:“踝上三寸三阴交”。

备注:三阴交是人身强壮穴之一,对女性月经不调、闭经、炎症、白带、不孕等,以及男性遗精、阳痿、遗尿、排尿不顺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疗效。

●关元 加强生殖系统

位置:关元位于肚脐下三寸。有歌诀:“关元脐下三寸明”。

备注:关元是治疗生殖疾病的重要穴位。中医治疗男性阳痿、早泄等,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生殖性疾病,一般会针或炙这个穴位。

●足三里

加强肠权胃功能

位置:有歌诀:“膝下三寸三里迎”,意思是足三里就是在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指手指的位置。

备注:足三里有调理肠胃、调补气血的功能,凡是肠胃的病症,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加强疗效。

与穴位拍打养生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