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樊正伦冬季话养生

樊正伦冬季话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7 21:11:23

1、老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冬季应该如何养生?

求医不如求己……近年来,市民越来越愿意对健康进行投资。 “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正不断深入人心。较之过去普遍习惯把自己健康交给医生的做法,如今人们变得更会自我保健养生,各类健康保健信息也日渐走俏。最近,气温骤降,针对今年冬天,市民到底该如何养生。对此,易康福健康专家提醒,健康养生信息里不少观点新颖、通俗、实用,但有部分观点市民还应因人而异,切忌盲目照搬。

小编发现,不少“白领族”、“上班族”、“高压族”都希望能在冬天好好进补,以自我保健来为繁忙疲劳的工作“充电”。而中老年人群则希望通过健康类信息获得对冬季因为年龄可能产生的疾病有个事先了解,防患于未然。


中国有句老话:药补不如食补.这句话被很多注重养生的人奉为金科玉律,于是常自己买一些补品来进补,比如人参、西洋参、当归、红枣、灵芝等等.殊不知,补品虽好,也要适合你才行.

不说食疗养生,先说各地饮食,其中的区别就比较大.西南的四川、贵州等地,都是青山环绕,湿气比较重,所以当地人都爱吃辣,辛辣的食物可以帮助人祛除湿气、寒气,保护身体健康.北方人喜欢吃面食,那是因为北方的土地更适合生长麦子;南方人爱吃大米也是这个道理.人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同样的道理一样可以延伸到食疗进补上,因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体质.中医把人的体质分成六种基本类型,即实症型、虚症型、热症型、寒症型、燥症型和湿症型.下面是中医判断体质的一些标准,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实症型:身体壮实;声音洪亮、体力充沛;无汗、脉搏强;皮肤红润、指甲有光泽.


虚症型:声音小;体力虚弱、多汗、脉搏弱且不明显;皮肤粗糙、苍白、指甲淡白;女性生理中痛、经血量多或少;肠胃虚弱、舌湿润;排尿次数多、易下痢.


热症型:脸色通红、面红耳赤;容易觉得口渴;尿量少而且颜色偏黄;女性月经早而且色鲜红、白带少;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硬;喜欢喝冷饮、吃冰、吹冷气;脉搏强;脾气较暴躁、静不下心.


寒症型:脸色苍白;不容易觉得口渴;尿量多而且颜色淡;女性月经迟且色暗红、白带多;易下痢;喜喝热饮;不爱吹冷气;脉搏弱.


燥症型:排尿次数少;易便秘;女性生理前痛、经血量少;皮肤粗糙、易干痒;舌干燥、易沙哑.


湿症型:身体浮肿;腹鸣;痰多、尿少;女性经血多、易下痢、白带多.

2、求几段冬季养生顺口溜?!!

3、都说冬季是养生保健季,对于更年期的人来说有什么好方法么?

1、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冬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冬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4、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冬季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严重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很多人很喜欢热水澡,尤其有些鸡皮肤的妹子,有“滚烫的水能洗去鸡皮肤”的心理。但是其实水温过高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让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建议洗澡水温在24度至29度最佳。

4、北京养生堂关于冬季如何养生要从哪些方面

太极拳百是以腰部为枢纽的一项缓慢运动,肾位于腰度部,经常活动腰部,可使腰部气血得以循环畅通,使肾气得到知不断充养。肾虚病人大多腰部无力道,通过太极拳练习,可以起到补肾的作用回。太极拳主张平定内心答杂念,也可以保护肾。

5、春夏秋冬养生四句话语

春养肝
夏养心
秋养肺
冬养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捂秋冻

6、黄帝内经关于冬季养生的一段话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洩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与樊正伦冬季话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