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八卦饮食养生

八卦饮食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7 08:46:53

1、八卦的观察对象中包括了天地万象,那么易经八卦与中医养生之道有怎样的关系?

不难发现中医的肝刚好对应“文王八卦”的挂震位置,中医的肺刚好对应“文王八卦”的兑卦位置。

2、饮食与养生课 感想

年养生——顺应四季的三个规律
人有万物之灵的尊称,但人也时时刻刻都在受大自然的影响。宇宙荣国阴阳运动,形成司机变化,从而影响万物,也影响着人。所以养生的原则当然要顺应天时气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就是顺时养生的精髓。
我们了解了在一天当中怎样养生的方法,那么一年当中我们怎样养生呢?一年四季的养生也同样要要掌握三个规律:阴阳消长运行的规律、气机升降的规律、天气地气开合的规律。掌握了这三个规律以后呢,我们就可以养生长、化收藏,养阴阳、养五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黄帝内经》里关于四季养生最出名的两句。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四季养生的方法。
春夏养阳
春夏怎么养阳呢?春天主生发,气生发而阳光开始明媚,万物复苏。《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阳光,这个时候要夜卧早起,去晒太阳,让我们抒发肝气,让我们的生机和气机随着春气来运转,这就叫做四气调神。所以,春天养生的重点是怎么样把你的肝气和五脏气与春气来合拍、来协调。
春季养生以升发疏畅为特点,我们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春天的气候促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与肝脏的生理机能相关,若肝脏失常,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夏天的时候,万物茂盛,阳气旺盛,这个时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机来保养我们的身体,来维护我们的生命。夏天重在养心,要多一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我们的心火、对清我们的热都很有好处。夏天我们还要多吃一点清暑利湿的东西,比如西瓜、绿豆汤等。关于肉,我们就多吃一点性寒的、性凉的,比如鸭子肉,而应该少吃一点鸡肉等性温的东西。另外,我们尽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这样吃东西对我们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处。
夏天的最后三十天,是养脾的时候,脾主运化,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养化,就是要把东西煮熟了再吃。而且这个时候,大地要进入到成熟的阶段了,谷子在灌浆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这个时候是我们养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时候。
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人们的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还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为心之液”一说,所以心气也最易耗伤。
秋冬养阴
秋天的时候是“入地户”的时候,我们常说春分开始“开天门”,秋分开始则“入地户”。入地户时,万物要开始收藏,我们人体也要养收。天地经过了春夏以后,似乎也累了。万物该长的已经熟了,果子、庄稼都收藏了,这个时候呢,人也应该转为休息了,这叫作“收”。
秋天主要要养肺。肺经过了夏热的燥,到这时就要多吃润的东西,比如梨、藕、杏仁、贝母、百合这些东西,来养我们的肺、润我们的肺,收敛我们的肺气。
秋天湿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节。秋天天气干燥,“燥”易伤肺,使气宣发的功能受影响。从而引起干咳少痰等症。所以要“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就是秋养肺的理论依据。
到了冬天以后,就主藏了。这个时候万物都闭藏,动物去冬眠了,花也凋谢了,树叶也落光了,那么人呢,人的身体也该休息了。冬天最重要的养生就是养藏,藏什么呢?藏精,藏好了精则来年不会生病,所以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曾经有一个患者来找我看病,他老感冒,到春天我就不停地感冒。我说你冬天干嘛了,他说这个冬天他一直在出差,累得一塌糊涂。其实这就是他在冬天没有藏精补养身体而造成的后果。我告诉他现在补一补吧,赶快来个“春眠不觉晓”,通过睡眠保养好精气。
天时气候反常的节气最需要注意
一年四季阴阳消长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因而养生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寒暑交替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不适,我们非常有必要顺从24节气的更迭,进行养生与保健。24节气在我国的发祥极为久远,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更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的秘宝。
二十四节气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季节有六个节气,一年就是二十四个。“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四季节气歌。在二十四节气里边,有八个节气至关重要,我们讲的二十四节气养生里面,重点讲的就是这八个节气:二至,即夏至、冬至;二分,即春分、秋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所以要挑这八个节气,是因为这八个节气代表了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气候变化。在这几个节气到来的时候,气候该变化就会变化,该冷就冷,该热就热,该下雨就下雨,该刮风就刮风;春天刮春风,夏天刮夏天的风,冬天刮的就是冬天的风。如果我们的身体顺应四时变化,就像春天是温暖的气候,夏天是热的气候,冬天是寒冷的气候,你秋天是凉风,那人就不容易生病。
如果反过来,如果春天刮的是反冲的风,或者叫做对冲风,就像冬天刮夏天的风,应寒反热,夏天刮冬天的风,应热反凉,有这种气候变化的时候,你就要注意养生了,因为这种时令不正常的气候是疾病最有可能会发生的时候。天气暴热或者暴寒,而你的身体呢或寒或热,身体的虚实加上天时反常,你就容易得病,此时就要注意保养。
《易经》中讲的天人合一的养生,告诉我们人的气是天地所赐,那么人的养生也就应该要根据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进行。这种养生哲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顺应自然则养生成功,违背自然则百病迭起。都在五行中——五行八卦与体质养生之秘
八卦五行各有其相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我们用八卦之象来探寻人类的体质,事实上是在先觉先知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其价值也就体现在:由认识到应用,学会自我调治,真正做到把健康长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3、八卦和养生有什么关系?转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对易经八卦知识有了一点了解,那了解这些跟中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看《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虚其心,实其腹",很多人狭隘地理解老子的思想,认为"虚其心,实其腹"是愚民政策,就是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就行,不要其他非分之想。这种理解是何等的肤浅!众所周知,《道德经》源于《易经》,是《易》的一个分支,因而,处处都留有《易》的思想。
回到八卦上来看离卦和坎卦,离的卦象是上下两个阳爻中间夹一阴爻,口诀:"离中虚", 离就是火,五脏中"心"属火,离中虚就是"心要虚",前面已经讨论过,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养心作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心要虚!老子说的"虚其心"是指物我两忘的境界,所谓"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损的物欲,得到的是"天真"无为的本性!要虚其心,必先静心。人心的构造是一致的,但人心又是千奇百态的:善良的,丑恶的﹔慈悲的,邪厉的﹔狠鸷的,绵软的﹔粗犷的,鄙琐的﹔宽宏的,狭裨的﹔高尚的,卑微的﹔恬静的,驰躁的﹔扎实的,浮滑的......虚其心,就是让各种心态安抚下来,以平静的心理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安静的心态应对噪杂的外界,以平常的心境看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平和的心情处理世态的炎凉。持一不变的"虚心",应对万变的世界。
再看坎卦,坎的卦象是上下两个阴爻中间夹一阳爻,口诀:"坎中满",坎就是水,五脏中"肾"属水,坎中之阳源自先天,故称真阳、元阳、真气、元气,亦称命门火、龙火,坎中满就是肾中要满,满什么呢?满的是"真阳",就是"元气"! 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而这样一个绝顶重要的东西亦就有一个绝顶重要的特性,这就是宜潜藏而不宜飞越。"肾藏精","精"就是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呢?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才能让生气旭旭而生、煦煦而养,如此生命乃得久长。如果真阳不得潜藏,或者将真阳派作其他用场,那这个生气便得不到温养,连生气都不得温养,你想生命怎么不危机四伏呢?所以,真阳、命火的涵藏性于生命是绝顶重要的。如果失于涵藏,真阳外越便会随之发生诸多危证。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晚上经常熬夜,仿佛不知疲倦,其实是阳气大耗,看似精神饱满,其实是透支藏在肾中的元阳,真阳得不到含藏,真阳外泄,这是很危险的!动用真元,一是折寿,二是危险,不病则已一病不起!
中医讲"心肾相交",心火下降的目的是温暖肾水,也就是温暖坎中之阳。肾水上升的目的是济养心阴,也就是离中之阴,使心火不浮越在上,火便归根了。坎离相交,心肾相济,各得其所,此乃养生之道!
"心主神,肾藏精",故谈心肾,就是谈精神,精神是什么?精神是人身上最最重要的两样东西!精是元阳,决定着人的寿命和繁衍;神是思维,决定着人的才智和幸福感。由此可以看出,谈"离、坎",就是谈"心、肾",就是谈"精、神",你能说八卦和中医养生没有关系吗?。《黄帝内经》:"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就是做到虚其心,真气从之就是真元内收,精神内守就是精得到含藏、神达到虚无,如果做到这样,怎么会生病呢?!

4、易经里的八卦可以用来养生吗?

易经可以养生,易经主要讲的是阴阳五行,宇宙是个大天体,人体是个小天体。世间万物都与五行相生相克相合,看看易经对身心会有一定的帮助。

与八卦饮食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