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符经》有什么现实意义?
:《阴符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典范,是道学中一部重要典范。此书作者不详,伪托为轩辕黄帝所作,故名《黄帝阴符经》,历代名家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及宋朝大儒朱熹对此均颇有深研集注。有将此书列入兵家类,也有列入道家类,历来对其注释有上百种之多,各言其是,从诸多名家之研,注释之多,可见其在中华文化上的重要性和影响之大。《阴符经》全文四百四十八字,包罗广大,含意丰富。历代学者认为《阴符经》与儒道有密切关系,清朝名医徐大椿曾说:“阴符赞易之书也。”即《阴符经》是有助于对《周易》的理解,不只是前人所说的“赞易之书”,而是一把金钥匙。此经与易道广大处差不多,包含有极广极深的哲理,历代人们认为它“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按所需将其用于政治、军事、治国、修身、处世、养生及练功、练丹等等。
关于阴符之名,诸家解说相同无异,杨文会在《阴符经发隐》中说:“隐微难见,故名为阴;妙合大道,名之为符。经者,万古之常法也,后人撰述如纬。”符者即合也,故有符合之说。钟离真人曰:“阴者,性之宗。符者,命之本。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资。道生形,因形而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大道之高卑,即阴阳终始之期而知大道之前后。”明代著名学者吕坤在《阴符经注》中说:“《阴符经》天载之玄秘,三教之心传也。《易传》、《道德》、《清静》三经皆从此出。……,阴而符之天下,天地也,圣人也;阴而符之身,仙也,佛也;不符,养阴之道也;符,用阴之道也。天道体阴而用阳,故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可见《黄帝阴符经》中心思想是告诫人们遵从天运自然造化之道,法于阴阳消长、生死之理,明了五行生克制化之机,在修练身心、理政、治国、统兵等等诸方面行藏举止都要密吻道数、人天合一。《阴符经》与八卦甲子相表里,相符合,互为发明。全书自始至终暗喻“阳符”二字之义。首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提醒人们,随时顺应天地自然之道,观天而后行,法于阴阴,消息盈虚,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如此才符合至静之道之意蕴。告诫世人明辨制化的生杀之机,恬淡世情,心神专一,归根复命,时时谨防天之五贼(天既生人,亦能杀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五运阴阳之气四时循环,迭为消长,生、长、敛、藏循环圈,生杀万物者也。春夏为生,秋冬为杀;阳主生,阴主杀。杀即贼也。五气杀人,故名五贼)侵害人体。故要恬淡虚无,抱元守一,如此才能洞察五运阴阳之奥秘,偷夺天之五气,所谓见之者昌也。天地人(万物)之间,永远处于一种互为吐纳交换的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吐纳交换即“盗”之意蕴。“盗”者,暗行、窃取之谓也,所谓福来而不觉,祸发而不知。所以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即宜,三才既安。”人们只要虚怀若谷,以静观动,遵循“八卦甲子”天运规律,行藏举止皆符“诸仁”、“诸用”,则道之佑我,观、执由我了。
《阴符经》一经问世,广流传。吕坤评价说:“其言洞察精微,极天人之蕴奥。帝王得之以御世,老氏得之以养生,兵家得之以制胜,术家得之以成变化而行鬼神,纵横家得之以股掌人群。”唐李荃在骊山逢一老母,与他坐树下解《阴符》元义,最后告诫其:“《黄帝阴符》三百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参演其三,混而为一,圣贤愚智各量其分,得而学之矣。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人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圣人学之得其道,贤人学之得其法,智人学之得其术,小人学之受其殃。识分不同也。”并诫其:“此书又名《黄帝天机之书》,九窍四肢不具,悭贪愚痴、疯痫狂诳者,并不得闻。如传同好,必清斋三日,不择卑幼,但有本者为师。不得以富贵为重,贪贱为轻,违者夺二十纪。”从上述大家应知道《阴符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了,及古人对学习此书、传授此书的要求了。我们在研究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到了一定境界后,若要想再上一个高度是不得不读此书的,尤其习《易经》研易学者更需要学习此书,以深入认识、掌握、运用自然法则,进入人天合一,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测之谓神”的境地。先秦文化文简意骇,难懂,而先秦以前的则更是难弄明白了,今人学习起来就更困难了。好在历史名家对此书注释不下百余,一般将这不长经书分成上中下三篇来解说,更有将其分为道、法、术三个章篇来演释的。版本繁多,各有千秋。选用的是当今陕西娄关台任法融道长所注的版本。其在书首先拟文介绍了“《黄帝阴符经》基本思想”后,将全经分成三章来解释,这三章是:“一、神仙抱一守道章; 二、富国安民演法章 ;三、强兵战胜演术章。”我们安排每章分二次连载,加上本次的“《黄帝阴符经》基本思想”一文共七次连载完毕。
若能够知道,更能够阅读中华文化之经典的人都是有缘者,我们是在弘法,《易魂》弘扬的是天地自然道法,教给大家的是知天晓地(万物)的天机大法,能领会能掌握多少是大家的先天天份、后天修为及自身努力。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认真领悟它,都为有缘者。
2、读《阴符经》有什么用
你的阅读能力和嘴皮子会加深,别的没有什么用
3、阴符经到底讲什麽?
《阴符经》讲的是养生要旨、气功、八卦、天文历法等方面。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民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察,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
如《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黄帝阴符经》与《混元阳符经》相配论涉养生要旨、气功、八卦、天文历法等方面。
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作为一部高度精炼的道教经书《黄帝阴符经》正如其他许多具有理性精神之道教学者所撰之作品一样。
不是简单因袭易学义理派的言辞,而是运用其义理思维,以《易》通《老》,演述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
(3)阴符经养生扩展资料:
《阴符经》传说是轩辕黄帝所写,但实质上不可能,有人说处于先秦,最早给它写注的李筌说是寇谦之所传并藏之于名山,这些都是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是北朝的人所写,而且最初与道教无关。
事实在唐代,《阴符经》没有受到主流道教的关注,虽然李筌之后,张果也曾经作注,柳公权有《阴符经》的书法作品,但直到唐末五代杜光庭注《阴符经》,这部经才算正式被道教吸纳。
因为它不是由道教内的人写的,那么被道教接受就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之后,内丹学和宋明理学都比较看重这部经,甚至认为这部经可以跟《老子》相比,所以后来《阴符经》地位比较高。
4、阴符经是道家的书还是道教的书
阴符经是道家的书还是道教的书
答案:道家的书。
道家是先,道家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
道教是后,是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
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
在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
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察,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所以也叫做《黄帝阴符经》。因而有题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道人注解。这一说,最不合理。道士宋黄庭坚说:“《阴符经》,熟读其文,知非黄帝书也”,“又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尤可笑。惜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①。好事者说黄帝撰经,并且假托太公、张良等作注,这些都是显明的依托古人说法,不可置信。自唐李筌为《阴符经》作注,以后累朝均不乏好事者步其后尘,迨至晚清,《阴符经》注解本已不下百余种,今仅存于明《正统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种。
不懂的话,欢迎继续追问和探讨。
5、何为阴符经?
阴符经,全称为黄帝阴符经,是从黄帝流传下来的,经先秦,两汉,魏,晋,隋,唐逐步整理完成一篇经典文章。
阴者,暗也;符者,合也。经者,径也,路也;即阴符经是一篇讲述人生之路必须暗合“天道”的文章,一切事物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用道家思想讲,即道法自然。
6、有谁研究过阴符经,怎样看待它与道德经的关系
阴符经 作者:黄帝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观。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子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阴符经》与《道德经》齐名为道家双璧,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对它十分重视。
阴符经中有道家的养生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战胜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
大家可知,相传古代有一名隐士姓王,名栩,隐居于扶风池阳,颍川阳城,人称鬼谷子。他是一位纵横家,军事家,谋略家,据说他用阴符经,调教了古时四大名家,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二个政治家二个军事家)。
《阴符经》它不仅适用于养生,还适用于治国和治军,能掌握这些规律和运动法则,就能在现实社会中自由发挥。并为我所用。
7、什么是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论涉养生要旨、气功、房中等方面。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
作为一部高度精炼的道教经书,《黄帝阴符经》正如其他许多具有理性精神之道教学者所撰之作品一样,不是简单因袭易学义理派的言辞,而是运用其义理思维,以《易》通《老》,演述“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道教《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因此李筌、张果老、朱熹等人曾先后为《阴符经》作注。朱熹虽然认为其伪但认为“非深于道者不能作”。
《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所以也叫做《黄帝阴符经》。因而有题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注解。这一说,最不合理。宋黄庭坚说:“《阴符经》出于唐李筌。熟读其文,知非黄帝书也”,“又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尤可笑。惜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①。好事者说黄帝撰经,并且假托太公、张良等作注,这些都是显明的依托古人说法,不可置信。自唐李筌为《阴符经》作注,以后累朝均不乏好事者步其后尘,迨至晚清,《阴符经》注解本已不下百余种,今仅存于明《正统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种。注解虽多,但众说纷纭,见解芜杂.
8、阴符经是阴阳学吗?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系道家哲学与修养之术,论涉哲学与军事,论涉养生要旨、气功、食疗、精神调养、房中等方面。相传此书出自黄帝,即中华始祖,在位任期最久,长达一百年。根据此说,《阴符经》被称为"古今修道第一真经"。部分学者认为是后人伪托,有人说商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有人说是北魏的寇谦之,也有人说是唐朝的李筌;成书年代也莫衷一是,暂时都无法取得比较统一的意见。
书中多隐喻,论述养生、政道、兵略思想时,以老融合易、阴阳、法、兵等诸家思想,是一部独步古今的经典之作。因此诸葛亮、李筌、朱熹等人曾先后为《阴符经》作注。朱熹更赞其"非深于道者不能作"。
9、阴符经有哪几个版本?
1、皇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察,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2、大字阴符经
传为褚遂良所书的《阴符经》尚有小楷和行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字迹皆很小,难窥庐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题:“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很有可能是唐代学褚书的伪作。即便如此,大字《阴符经》也不失为书法精品,具有极高的水准,是学习楷书的一个重要范本。
此帖不但具备了褚体楷书的特点,还与“唐人写经”极其相似,行笔起落多参以写经笔法,写得自然古朴。元杨无咎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9)阴符经养生扩展资料:
黄帝阴符经作者:
《阴符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黄帝所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等注。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北魏寇谦之所作,其根据是因为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谓此书是“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唐代中期的李荃所作,持这种观点的有宋代的黄庭坚、朱熹等。
第四种观点认为是南北朝时一位“深于道者”所作。
10、阴符经的意义
:《阴符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典范,是道学中一部重要典范。此书作者不详,伪托为轩辕黄帝所作,故名《黄帝阴符经》,历代名家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及宋朝大儒朱熹对此均颇有深研集注。有将此书列入兵家类,也有列入道家类,历来对其注释有上百种之多,各言其是,从诸多名家之研,注释之多,可见其在中华文化上的重要性和影响之大。《阴符经》全文四百四十八字,包罗广大,含意丰富。历代学者认为《阴符经》与儒道有密切关系,清朝名医徐大椿曾说:“阴符赞易之书也。”即《阴符经》是有助于对《周易》的理解,不只是前人所说的“赞易之书”,而是一把金钥匙。此经与易道广大处差不多,包含有极广极深的哲理,历代人们认为它“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按所需将其用于政治、军事、治国、修身、处世、养生及练功、练丹等等。
关于阴符之名,诸家解说相同无异,杨文会在《阴符经发隐》中说:“隐微难见,故名为阴;妙合大道,名之为符。经者,万古之常法也,后人撰述如纬。”符者即合也,故有符合之说。钟离真人曰:“阴者,性之宗。符者,命之本。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资。道生形,因形而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大道之高卑,即阴阳终始之期而知大道之前后。”明代著名学者吕坤在《阴符经注》中说:“《阴符经》天载之玄秘,三教之心传也。《易传》、《道德》、《清静》三经皆从此出。……,阴而符之天下,天地也,圣人也;阴而符之身,仙也,佛也;不符,养阴之道也;符,用阴之道也。天道体阴而用阳,故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可见《黄帝阴符经》中心思想是告诫人们遵从天运自然造化之道,法于阴阳消长、生死之理,明了五行生克制化之机,在修练身心、理政、治国、统兵等等诸方面行藏举止都要密吻道数、人天合一。《阴符经》与八卦甲子相表里,相符合,互为发明。全书自始至终暗喻“阳符”二字之义。首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提醒人们,随时顺应天地自然之道,观天而后行,法于阴阴,消息盈虚,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如此才符合至静之道之意蕴。告诫世人明辨制化的生杀之机,恬淡世情,心神专一,归根复命,时时谨防天之五贼(天既生人,亦能杀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五运阴阳之气四时循环,迭为消长,生、长、敛、藏循环圈,生杀万物者也。春夏为生,秋冬为杀;阳主生,阴主杀。杀即贼也。五气杀人,故名五贼)侵害人体。故要恬淡虚无,抱元守一,如此才能洞察五运阴阳之奥秘,偷夺天之五气,所谓见之者昌也。天地人(万物)之间,永远处于一种互为吐纳交换的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吐纳交换即“盗”之意蕴。“盗”者,暗行、窃取之谓也,所谓福来而不觉,祸发而不知。所以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即宜,三才既安。”人们只要虚怀若谷,以静观动,遵循“八卦甲子”天运规律,行藏举止皆符“诸仁”、“诸用”,则道之佑我,观、执由我了。
《阴符经》一经问世,广流传。吕坤评价说:“其言洞察精微,极天人之蕴奥。帝王得之以御世,老氏得之以养生,兵家得之以制胜,术家得之以成变化而行鬼神,纵横家得之以股掌人群。”唐李荃在骊山逢一老母,与他坐树下解《阴符》元义,最后告诫其:“《黄帝阴符》三百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参演其三,混而为一,圣贤愚智各量其分,得而学之矣。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人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圣人学之得其道,贤人学之得其法,智人学之得其术,小人学之受其殃。识分不同也。”并诫其:“此书又名《黄帝天机之书》,九窍四肢不具,悭贪愚痴、疯痫狂诳者,并不得闻。如传同好,必清斋三日,不择卑幼,但有本者为师。不得以富贵为重,贪贱为轻,违者夺二十纪。”从上述大家应知道《阴符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了,及古人对学习此书、传授此书的要求了。我们在研究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到了一定境界后,若要想再上一个高度是不得不读此书的,尤其习《易经》研易学者更需要学习此书,以深入认识、掌握、运用自然法则,进入人天合一,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测之谓神”的境地。先秦文化文简意骇,难懂,而先秦以前的则更是难弄明白了,今人学习起来就更困难了。好在历史名家对此书注释不下百余,一般将这不长经书分成上中下三篇来解说,更有将其分为道、法、术三个章篇来演释的。版本繁多,各有千秋。选用的是当今陕西娄关台任法融道长所注的版本。其在书首先拟文介绍了“《黄帝阴符经》基本思想”后,将全经分成三章来解释,这三章是:“一、神仙抱一守道章; 二、富国安民演法章 ;三、强兵战胜演术章。”我们安排每章分二次连载,加上本次的“《黄帝阴符经》基本思想”一文共七次连载完毕。
若能够知道,更能够阅读中华文化之经典的人都是有缘者,我们是在弘法,《易魂》弘扬的是天地自然道法,教给大家的是知天晓地(万物)的天机大法,能领会能掌握多少是大家的先天天份、后天修为及自身努力。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认真领悟它,都为有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