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如何安排的?
2、科学小常识有哪些 科学养生的法则
1、剩菜时间不宜过长,以不隔餐为宜。最好能五六个小时内吃掉。存放时间过长,食物中细菌就会释放出化学性毒素,通过加热也无法去除。
2、豆浆中打鸡蛋做法不科学。鸡蛋中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浆中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大大降低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3、忌用保温瓶装豆浆:豆浆中有能除掉保温瓶水垢的物质,温度适宜条件以豆浆为养料,瓶内细菌大量繁殖,3~4个小时就能使豆浆酸败变质。
4、打包食物必须回锅:冰箱温度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彻底杀灭它们。故冰箱中食物取出后必须回锅。否则会造成不适,例如痢疾或腹泻。
5、【夏季养生黄金点】1.作息时间:最佳睡觉时间不应超过12点;2.吃饭时间:早餐的最佳时间是起床后一个小时内,另一个吃饭的最佳时间是运动后的半个小时至45分钟内;3.喝茶时间:最佳时间是饭后一小时;4、运动时间:最佳运动时间是晚饭后的两个小时。
6、夏季养生顾问提醒您:晨练不要过早,以免影响睡眠;运动不要过强,以免影响消耗;喝水不要太冰,以免影响肠胃;饮食不要太腻,以免影响消化;压力不要太大,以免影响情绪。
7、夏天热,养生需注意:日喝酸奶200毫升,可以预防夏季腹泻;煮玉米时保留胡须,能够预防糖尿病;给自己制造一个出汗的机会,可促进新陈代谢;夏季锻炼暑气重,可以贴墙站或快走半小时;空调风扇少用点,多练练自身的耐热性
8、少食肉,晒太阳,雨中行,常唱歌,饭后息,挺起胸,静坐思,天伦乐,步当车,行善事。科学养生,身心健康!
3、养生晚上几点睡觉
一般来说11点之前睡觉最好,1、睡眠能够消除疲劳 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接受不到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刺激,神经系统处于稳定的状态,疲劳的抄细胞这时能得以恢复。同时,在睡眠中,人们的四肢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松。
所以充足的睡眠能够使人们的机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2、睡眠能够储备能量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知只有在睡眠过程中,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超过分解代谢,使人体的各个组织的能量得以补充,同时,还能够为四肢和大脑储备一些新的能量,为人们觉醒时的工作打好基础。
3、睡眠能够调节大脑道和内脏的功能 人在睡眠中,大脑告别了亢奋的状态,处于休眠中,这种状态能够使神经细胞得以激活、脑部血管扩张,大脑中的血液流量增加,脑部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从而使大脑在休息的同时还得到了发育。
另外,人在睡眠的时候,心跳减缓、呼吸变慢、肌肉处于松她状态,所以机体中的血液需求量就随之减小,人体内的血液归于肝脏等器官,使这些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和调整。
4、一天科学健康的时间表
7:30:起床。
7:30―8:00:在早饭之前刷牙。
8:00―8:30:吃早复饭。
9:30:开始一天中最困难的工作。
11:00:吃点水果。
13:00:吃午餐。
14:30―15:30:午休一小会儿。
17:00―19:00:锻炼身体。
19:30:晚餐(少吃点)。
21:45:睡前放松,可以看看电视什么的。
22:00:洗个热水澡。
22:30:上床睡觉。
另外这里是一制些资料
一、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二、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三、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五、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百所排便。
六、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度,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5、科学养生方法。
1、早餐的营养搭配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每天吃一顿好的早餐,可使人长寿。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应吃一些营养价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头一天晚上进食的营养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时地补充营养,才能满足上午工作、劳动和学习的需要。
早餐在设计上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的食物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将成为一天精力的主要来源。
2、午餐的营养搭配
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体内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午餐热量应占他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应在150-200克左右,可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玉米面发糕等)中间任意选择。
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满足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副食种类的选择很广泛,如: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
3、晚餐的营养搭配
晚餐比较接近睡眠时间,不宜吃得太饱,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应选择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伦的一餐,所以对多数家庭来说,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丰富,这种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违背。
因此在调整上仍与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时应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应。一般而言,晚上多数人血液循环较差,所以可以选些天然的热性食物来补足此现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黄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
4、睡眠方面: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有效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若超过1小时,可能会对晚上的睡眠造成干扰,往往适得其反。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较大,如果经常熬夜,更会增加对身体的损害,一般晚上11时以前应当入睡。
5、运动方面,夏季是身体排泄的过程,血气往外走,新陈代谢旺盛,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工作一段时间后最好站起来走一走,做一些腿部运动操。
但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个脏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显减弱。外出活动最好选择散步等温和的方式,并避开烈日炽热之时,以防中暑。
6、什么是科学养生
7、科学养生是老人健康快乐的“金钥匙”,老人养生的四个“黄金时间”是什么?
健康养生是老年人无法规避的话题,怎么养成科学的养生习惯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时间点做起。
1.饭后一小时走走路
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休息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出去散散步,散步有加强肠胃蠕动、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呼吸系统、增强自己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等功效。散步的时候要注意步频不宜过快,步幅不宜过大,散步不能太急,缓慢行走即可。
2.饭后半小时刷个牙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饭后立马刷牙,有利于口腔健康,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立马刷牙,会伤害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如果不注意,长此以往下来,牙齿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也就是经常遇到的酸、痛等症状。饭后可以用清水漱口,半小时以后再刷牙。
3.晚上九点泡泡脚
老人泡泡脚,可以让自己的血管扩张,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的功效,同时可以增加自身的热量,排除体内的寒气。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40度左右为宜,泡脚的时间为20分钟为宜。
4.睡前一个半小时洗个澡
睡前洗个热水澡,有助于加速睡眠,也可以帮助老人提高睡眠质量。洗澡的时间15分钟左右为宜,洗澡之前可以先喝一杯温水,因为洗澡的时候容易出汗,会造成血液的粘稠度升高,不利于血液循环,影响老人的正常呼吸。
老人做到以上四点,就掌握了保持健康的“金钥匙”,为了自己,也为了儿女,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
8、科学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老”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历代的皇帝,曾经都想觅“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未成功,我认为使生命延长是可以的,但要永远不老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生长发育有其自然的规律,从呱呱落地开始即循着这条轨道前进,即幼→少→壮→老→病→死。
什么叫“老”?“老”的象征有哪些?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头发变白,牙齿动摇脱落,耳目不聪明,记忆力衰退,饮食乏味、食欲衰退、消化不良,腰酸背痛,足膝活动不利,四肢无力或失眠或神倦多睡等等。
但“老”的过程并不一致,有老而不衰,有未老先衰,此中即有一个保养身体的问题,即所谓养生之道。保养好可以推迟老的来临,延迟衰的过程,就可延年益寿。我国的社会制度,要求老人们要活得老、活得好、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我国有敬老节,对老人有尊敬优待的制度,这都是希望老人们能延年益寿。
有人认为要保养好身体,就是少做事,多休息,吃得好,多睡觉,这不全面。有人认为要向活得老的人去取经,老人们的经验确实很多,如吃粥、独宿、濯足、多吃素菜、多活动、清晨户外体育锻炼、饭后三百步、日行万步等等,有的向玉佛寺真禅法师请教养身之道,归纳为节饮食、慎风寒、早起早睡、锻炼身体、时刻保持乐观豁达,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值得借鉴。(1)注意衣、食、住、行
①衣
衣的目的是衣以遮体、衣以保暖、衣以美观。但是老人的衣着,宜宽松些,宜柔软些,这样可使气血流畅,冬日衣服要轻而暖,活动方便,贴身的衣服以棉织品为宜,因为化纤衣服既闷气,又会引起有些老人的皮肤过敏。
衣服的颜色,老人不一定要穿蓝、黑等深色的,随着季节的变牝,也可采用色彩美观些,穿淡色的衣服可以显得精神些,夏日颜色宜淡。
②食
饮食是人们维持营养的重要途径,老人们的饮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食不过细。粗细都要吃,但不宜过细,如不吃粗纤维的食物,久而久之,肠胃机能衰退,大便秘结,反增烦恼,当然消化不良的老人,或经常大便稀溏者,则按病情而处理。
b.食不过硬。老人胃粘膜较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萎缩倾向也逐渐增长,因此消化能力差,而且泌酸功能也下降,老人的牙齿渐渐脱落损坏,咀嚼不充分,更增加了胃粘膜的负担,因此坚硬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如油炸过硬的、未烧透的食物均须注意勿食。
c.吃得清淡。过分油腻之物(膏粱厚味)脂肪过多会促使血管硬化早,沉淀于血管壁,胆固醇高易患冠心病,少吃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对消耗体力大的人可以增加热量,老年人多食反而影响正常饮食的摄入。
食后易饱胀的老人,牛奶、豆浆宜少吃,食后更易胀气,还有各种豆类食物,均能闭气,亦不宜多吃。
d.不偏食。应该“样样吃”、“样样少吃”,使吸收营养普遍些,消化容易些,非经医师指导,勿道听途说,过分忌口,不能吃这,不能吃那,对吸收营养有碍。对喜爱吃的东西亦不能多吃,不食之过饱,若要老人身体健,饮食粗淡八分饱即可。
e.慎烟酒。烟少吸为好,不吸最好,尤其是对有气管炎、慢支的老人以戒烟为好。老人不要饮高粱白酒,黄酒少量可以祛寒胜湿,活血开胃,但亦不宜多饮,酒是欢伯,亦是愁叔,借酒浇愁愁更愁,无济于事,嗜酒有害,因为酒精中毒,伤及肝脏及神经系统。
f.不滥吃补药。虚则补之,而且要根据各人的虚之所在而填补之,有病应该治病,不能均以一“虚”字概括之,滥吃补药,反受其害,误补致病的例子,临床上并不少见。补能治病,亦能致病,应该用之恰当,虚虚实实,均非所宜,应请医生指导。
③住
居住条件不能求一律,但老人的居住房屋能够朝南、向阳、通风、干燥最好,有人主张老人要独宿,这并不是要求单独一人住一屋,而是晚上睡觉一人一被即可,但亦包括老人宜清心寡欲。
老人与子女同住,可享天伦之乐,有其优点,因为老人最怕孤独。但是儿孙绕膝,人口众多者,则未免烦杂,亦不相宜。
④行
老人能经常散步,饭后百步,至于每日万步则须视具体情况而定。生命在于运动,但老人应该视自己体力而行,适可而止。经常活动,步履稳健,常思考,脑力衰退较慢。老人如不活动,可使组织器官衰退,工作能力低下,抵抗力反而差。但运动锻炼不可过度,《内经》中即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之记载。冬天户外活动不宜太早,免受风寒,必待日出后才可出门。
衣、食、住、行是我们生活中的四件大事,老人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处理得当,对延年益寿很有帮助。但是除了日常生活有规律之外,尚须注意老人们的情绪,因为调养精神情志,亦是养生的重要方面。精神上的愤怒、恐惧会引起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的变化,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中胆固醇升高,免疫功能低下。过去曾有一位医学家讲过:“一切顽固、沉重和忧悒、焦虑,是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古人亦云:“笑一笑,少一少”,说明影响人的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不好的情绪,恶劣的心境。(2)养生要做到5个“要”
①要心情舒畅
提倡三乐,即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快乐。有位国外医学家说过:“健康的身体加上不好的记忆会使我们活得更快乐。”我的理解是不好的记忆是忘记忧愁和痛苦。“把快乐的香水喷洒到别人身上时总有几滴溅在自己身上。”这又说明给人快乐,自己也会高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孤独会使健康受到损害。”现实生活中老人是最怕孤独。
知足常乐,并不是说只满足现状,而是要承认现实,才能消除不必要的忧虑。有人说知足就是停滞不前,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认为争取进步与牢骚满腹是两种世界观的表现,开朗乐观是健身的要素。
老人在老少两辈的矛盾中,应该明确承认两代人间的鸿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孩子对你不尊敬,也要责之于自己从小宠惯。婆媳之间的矛盾要看在儿子面上,不要逼儿子两面夹攻,妨碍了他的事业,一般婆婆总认为自己的女儿比媳妇好,但是不想一想自己的女儿在做人家的媳妇,而自己的媳妇正是人家的女儿。要做到难得糊涂,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助人为乐,有力量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给人快乐,自己也会感到高兴。如医生治好了病,病人很高兴,医生会更高兴。
自寻快乐,快乐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自己去找麻烦。凡是自己认为好的就去做,从中寻找愉快,也可说是“乐在其中”,各人兴趣不同,不必专门去学别人。
②要胸怀宽广
气量大一点,烦恼少一点。心情宜开不宜结,非原则性问题不计较。大人不计小人过,不斤斤于一时一事之得失。吃一堑长一智,吸取教训。有时间走出门去旅游一下,开阔视野,到大自然中去开敞胸怀,望长空,见大海,望高山,见流水,都会使人心胸宽广。
③要有信心
不自卑,不自大,有一分力量发一分光。不倚老卖老,不要抱住老经验,不做九斤老太,而要吸收新事物,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能做好工作的。一个人在一生中必有一个黄金时代,不为失去了黄金时代而惋惜,而是争取能获得第二个青春,有信心充实自己当前的状况。
④要自病自得知
林则徐性情暴躁,他在壁上悬挂着“制怒”两字,自己制约自己。有很多人把自己的缺点写在本子上,把克服缺点的方法放在书桌上作为座右铭。
身体有病也要自己注意,如老人患冠心病的很多,不必为患病而担心,而要积极治疗,合理饮食,适当活动,劳逸结合,充分睡眠。如果知道自己患了溃疡病,那必须食不过多,食不过饱,保暖,节劳,心情舒畅。
⑤要正确对待名利
努力工作的动力不是名与利,有了名,不恋名,要虚心。自己不努力,却羡慕别人有名有利,作为鼓励自己努力则可,切勿由羡生妒,由羡生怨,切勿不择手段去抓名贪利。“名利皆空”是佛家的思想,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不择手段去争名夺利,得不到空悲切,得到了也不光彩。
(3)老人要做到五个“不要”
①不要大喜过度——喜伤心。
②不要怒发冲冠——怒伤肝。
③不要郁郁寡欢——忧伤脾。
④不要消极悲观——悲伤肺。
⑤不要逞强好胜——要自量力。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卫生知识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们平均寿命相应提高,老人越来越多,我们上海市1990年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14%,7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55万,百岁以上99人,我们长宁区百岁的也有6位,上海市已为老龄化城市,所谓人过七十古来稀,而今活到八十不稀奇。如果大家都能注意养生之道,那么我希望大家都能向百岁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