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

发布时间:2020-07-26 16:44:47

1、《本草纲目》中“想要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人,服药应该以上经为本"。“上经"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上经即上品。
例如: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2、李时珍让我们学习的品质(从本草纲目中)

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请给好评哦,您的好评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哈。)

3、《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什么?

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引《滇南各甸土司记》说:腾越州外各土司中,把一种穴居棕木中食其根脂、黑色粗如手臂状如海参的棕虫(可能是一种天牛类的幼虫),视为珍馔。”土司饷贵客必向各峒丁索取此虫作供。连棕皮数尺解送,剖木取之,作羹绝鲜美,肉亦坚韧而瞍,绝似东海参云。”他还在“龙虱”条引方以智《物理小识》所记,把龙虱熏轮油润,去甲翅啖,也可以盐蒸食。实际上,现在我国广东一带市场上还卖作生食。我国传统名点八珍糕,就是用蝇蛆作调料,经过洗涤、曝干、磨碎等程序,与糕粉混合后复制而成的。

4、《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什么?

在《本草纲目》所载的全部药物中,有324种是李时珍新记的。计有植物药1089种(除去有名未用的153种以外,实有936种),动物药400余种。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等项加以说明。这部著作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分类更倾向自然性,用起来也方便;形态描述更详细、准确,同时还纠正了不少以前的讹传和不实之词。

5、本草纲目全书的介绍

6、《皇帝内经.养生智慧》中让心火沉下去,让肾水上来是什么意思?

智慧启引:『人体内也要寒热对流才是。只有寒热之间形成对流,热的地方才不会长期上火,寒的地方也不会长期寒凉!寒热失调时,不仅是补肾阳,肝肺胃三脏更要调理。人体下半身的寒是需要肾阳来暖的,而肾阳的来源则是心火!火往上烧,水向下流,这是事物的特性,所以人体最容易出现的也是火向上冲,寒向下渗。要想使自己的下焦寒邪不重,就得使水向上流,火向下移。水向上需要肝气的升发,火向下移需要借肺胃之气的下降力量。』 吹空调的故事——寒热不调的诊断与治疗 夏天天气热了,到酒店吃饭,酒店就会开空调,凉凉的风由上向下吹,很快就感到一身的凉爽。 有个小朋友问我:“为什么空调都装在屋子上方,而不是放在地板上?”我说:“冷空气重,要往下面走,热空气轻,要往上面走,上面吹冷空气,冷热之间上下对流,很快整个屋子都凉快了。”小朋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吃饭时彼此敬酒,有个朋友却一点也不喝,我问身体咋了。朋友说:“只要一喝冰镇啤酒,必然会拉肚子!”我说:“你肠道有寒,是不能喝凉的东西!”“但我又感到胸中燥热,总想喝点冷的东西,喝点心里就踏实了,不烦躁了!”“这是上热下寒,上面心火重,下面肾阳虚,肠道有寒啊!”“上热下寒?人体为什么不能寒热对流呢?”刚才问问题的小朋友问我。 是啊,人体内也应该寒热对流才是。只有寒热之间形成对流,热的地方才不会长期上火,寒的地方也不会长期寒凉!小朋友的一句话,让我沉思了很久,也明白了人体寒热错杂的病机。 寒热失调时,不仅是补肾阳,肝肺胃三脏更要调理。 许多病人长期腰腿发凉,看中医,中医就会告诉他:“你肾阳虚,体内寒湿重,要吃补肾火、散寒除湿的药物!” 这样的药物一吃就见效,可吃完了过不了多久,又寒了!再吃,过不了几天,又寒了!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想通了,身体的寒就算彻底治好了!想不通,就会永远处在补火散寒的拉锯战之中! 前面我讲过,人体下半身的寒是需要肾阳来暖的,而肾阳的来源则是心火!补肾阳可以祛下焦虚寒,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使自己的肾阳不易虚衰,是很有学问的。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火往上烧,水向下流,这是事物的特性,所以人体最容易出现的也是火向上冲,寒向下渗。要想使自己的下焦寒邪不重,就得使水向上流,火向下移。 水向上需要肝气的升发,所以人体要心情舒畅,需要亲近大自然,借大自然树木的调达之性,使自身的肝气保持舒畅,这样肾水才能上济心火,心情才能不焦躁;同时少熬夜,熬夜容易伤及人体的肾阴,肾阴伤了,不足了,肝气再调达也没有用,也无法济心火。 火向下移需要借肺胃之气的下降力量。很多时候,我们饮食不规律,心浮气躁,均会影响心气的下移,不能下交于肾。 可以看看凡气定神闲之人,很少会出现上焦火重,因为上焦的火被肺气收敛,向下移行,温暖肾水了,充养肾阳了。 辛辣食物少吃,酸味食物多吃。 五味养五脏,饮食之味过偏,也会影响人体气机的升降,寒热的对流。 比如辛味入肺,吃多了辛辣的食物,会导致肺气宣发过度,影响心火的下行。同时按照五行相克理论,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吃多了辛辣的食物,导致肺金过亢,克制肝木,肝木的调达之性受到抑制,也会阻止肾水上达济心火,所以吃多了辛辣的食物,不仅影响心火下移,同时也影响肾水的上升。 这样的患者很多,经常咽喉肿痛,同时经常出现腰酸腿软的现象,通过服用小柴胡颗粒,配六味地黄丸,就能缓解病情。 药物治疗虽能取得一时之效,但生活习惯不改变,则永远难以治愈。农村有一句土话:“病号不忌嘴,大夫跑断腿!”说的就是这个理。 辛辣之物的作用是发散,酸味的作用是收敛,因此,如果特别爱吃辣味的人,平时不妨多吃点酸味食物,借用酸味来收敛肺气,这样对身体是有利的。 调息静坐是战胜寒热不调的方法之一。 养生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方法就有很多了。下面我介绍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只要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大多数上热下寒的病机都会转化,心情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身体正直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慢慢吸气,慢慢呼气。呼气时想着你的两个膝盖,感到体内有股热量慢慢向下移动,这样持续十来分钟后,你就会感到膝盖发热,有关节炎的人,还会感到膝关节很舒服,在向外散凉气。痛经的女性患者,平时经常这样练习,也会感到小腹部慢慢发热,痛经也就慢慢好了。 大家可能会问,这是什么原理?其实这就是通过调整呼吸,通过肺的敛降,将人体的心火向下引导,用自身的热来驱散自身的寒。它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强身健体的妙招,因为这个简单的动作,既驱散下焦的寒,又通过心火的下移,补养了亏虚的肾阳,肾阳不亏虚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 通过这样的练习,心火下移之后,浮躁的心情可以平静下来,不仅治疗了疾病,人的心境也会慢慢发生改变;处世心态发生变化,就不会心浮气躁了,看问题也会长远一些,正如诸葛亮在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写道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静了,思想就远大了!

7、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

人无百日好,花有百日红

8、从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迪

只要坚持不懈 ,就能成功。 大概是这样吧。。不确定。。。

9、请列举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10种中草药。

《本草纲目》中的中草药太多了,随便列列都是

1、桃花

桃仁、桃花、叶皮等入药。花能化心脑瘀血而起到安神、养颜、美容、杀虫等效果,有养生功效,今人用之不多,唯现在变种太多而药力不足。

2、苦刺花

花用煮漂后味道很美,开胃进食,清肺与大肠之热。一患者介绍,其根和田埂上常见的星宿草配伍,红糖为引,治疗肾绞痛有奇效。

3、野漆树

性味与家栽者同,人群中存在过敏者。古人作治病和养身药用,云能下三尸九虫,民间也有用于顽固性肿瘤。药性猛烈有毒,不宜轻试,其行血化淤之功,今人多以三七代之,但二者作用不同,研究也不够。

4、地涌金莲

可做蔬菜,能洁净脏腑,妇人多痰湿,食之良。

5、鹿衔草

《聊斋志异》有鹿衔草故事,文如下“关外山中多鹿。土人戴鹿首伏草中,卷叶作声,鹿即群至。然牡少而牝多。牡交群牝,千百必遍,既遍遂死。众牝嗅之,知其死,分走谷中,衔异草置吻旁以熏之,顷刻复苏。急鸣金施铳,群鹿惊走。因取其草,可以回生。 ”官僚、老板们读此一定兴奋,可惜人不是鹿,食之未必有此奇功。此草治肾虚腰痛,妇科漏经,痔瘘疮肿有效,药店所售不如鲜品,可浸酒。

6、豆瓣绿

有些地方也称此为鹿衔草,多寄生在滇中的古清香树上,清香树生长慢,此草数量有限。治火疮、肺痨等有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7、凉旺茶

也可当茶饮,嫩尖作蔬菜食,味道和作用与刺五加嫩苗差不多,清热去暑逸神,也可治小孩咽痛。

8、白敛

古方多用于疮痈,为清热解毒,去腐生新要药,今人少用,很可惜。肺癌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第一杀手,此药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9、星宿菜

近年来数量很多,做菜吃味道还可以,清五脏邪热。

10、地肤子

子作药用,苗作菜吃,枝干可做扫帚。子与苗同功,可以清膀胱邪热,利小便而不伤阴。

1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如何认为元气说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石者,气之核,土之骨也……气之凝也,则结而为丹青;气之化也,则液而为矾汞。”李时珍在这里也是根据元气学说来解释化学变化的。

与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