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诈骗老年人

养生诈骗老年人

发布时间:2020-07-26 08:29:12

1、老年人如何防范养生保健类诈骗

紫阳警方针对一些不法分子以养生保健为名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案件特点,总结提出以下警示,请老年朋友提高防范意识。◆养生保健类诈骗特点:★嫌疑人实施侵害对象多为老年人,尤其是在家的空巢老人。★嫌疑人针对老年人比较偏好养生保健,虚构或扩大某产品的功能既而对老人巧舌如簧,诱骗老人动心,最后骗取老人钱财。◆防范对策:1、通过媒体,多加了解此类案件案情、特点,提高防范意识。2、除了给予物质保障外,呼吁子女多回家看看,多和老人聊天沟通,对老人更要给予亲情关怀,街道、社区则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多培养其兴趣爱好,多开展一些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等,呼吁全社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2、很多人说保健品专“坑”老年人,那老人为何容易被骗?

近几年社会上突然就刮起了养生风,于是大街小巷都是各种保健品,晚上公园里也不乏跳广场舞的大妈。于是保健品的矛头自然就指向了老人。其中有这几点原因:

1,抓住老人都想延年益寿的想法。人活了一辈子,到老的时候能看到儿孙满堂,自然是最幸福的事了,如果此时的老人都还健康,那么他们肯定想多活几年,多看几年的孙子,因此很多的保健品就打着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各种口号来忽悠老人家。老人的社会经验不足啊,他们耳根子又轻,说这个吃了对身体好,他们就信以为真了。

2,抓住老年人贪图便宜的心理。人都会有占小便宜的心理,那些保健品销售人员也是恰恰抓住这一点,经常在小区搞一些活动,免费测血压啦,免费看诊啦之类的,就吸引了很多老年人过来看诊,于是他们就开始对这些老人下手了,说你血糖高,又或者血压高,然后就推销他们的产品,随便给点小优惠,一般的老年人都会买下来,还觉得自己今天捡到了便宜。

3,抓住老年人的一些老年病。我们都知道人老了,身体的各个器官就开始老化,各种功能都会退化,于是身体难免都会有些毛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又或者失眠等,他们就抓住老年人惯有的一些毛病,来夸大自己的产品,宣传说产品专治老年人的这些疾病,而有些老年人被疾病缠身多年,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忽然一听到有这种药可以治好自己的病,于是想都没想就掏钱了。

3、骗老年人买保健品

采用欺骗的手段让百老人购买保健品是违法的,老人如果受骗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据受骗的不同情形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价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等地投诉,也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情节度严重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符合刑法中关于诈骗罪的情节,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根据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对于已经被工问商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查获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损失答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就购买假冒伪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损失提出赔偿;对于已经交由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保障自身的权益。法律依据《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属规定的,依照规定。

4、为啥有的骗子丧尽天良,专门骗老年人的养老钱,救命钱

因为老年人都有一点养老钱,骗子就想尽办法骗他们。弄一些伪科学的东西,给老人洗脑,弄得子女都没有办法。所以,老年人也要经常看信息,老年人也要学习,不要上骗子的当。

5、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是不是诈骗?

其实这时属于会议营销的一种模式!一般卖百的都比正常的价格高出10几倍!主要是抓住老人一些养生的空子,你举报也没有用,不如你替你父母网上度订购:1,可以显示你有孝心,你不能制止他们订购,就像钙片,蜂胶也是保健品系列,也不能说是全都没有用,你给他们说别买专,他们不会理解你,不如你自己给他们做个参考.2可以防止别人以次充好,3可以剩下很多钱。权衡利弊。以属上建议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6、如何识破老人养生骗局

想要避免老人盲目信任保健产品商家,降低老人对死亡的焦虑,子女或亲友可以尝试去做以下几点:

定期带老年人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体检,用“白大褂”的权威驳倒不明商家。

多与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给他们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并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在安全的人际范围内进行情感交流。有安全感的老人比较不回容易在骗子身上花答费感情。

让老年人适当劳动,适当做贡献,增加对自我价值认可,提升自尊水平。这有助于减轻焦虑。

尽可能保证老年人的控制感,即自主决定权。

7、老年人被诈骗一般都是因为什么事情?

以情感为由行骗老人的骗局通常都是先打电话,故意装熟人,骗取老人的信任,过一两天,再打电话借钱,有时候不法分子还会以老人的子女、亲友发生车祸、欠债等为由,要求老人转账救急,所以说这样的骗局常常会让老人们晕头转向,上当受骗。

以发财为由行骗老人这种骗局常常以捡到大额现金、贵重金属、珠宝等值钱的物品为诱饵,让老人参与“见者有份”的分赃,之后骗子们回以分赃现金不足需要筹钱为由,让老人拿现金或贵重物品作为抵押,保管捡到的贵重物品。事实上,那些所谓的贵重物品或钱财,已经是假货或者早已被调包。老人们在受骗之后,往往是苦不堪言,不敢对子女说,怕子女说自己,埋怨自己。如今很多不法分子以恐吓手段威逼利诱的方式行骗老人群体,主要手段包括冒充公检法,医保社保等等。

作案人员采用问路的方式选择对象,借口请求对方带路,途中趁机以事主“脸色不好”、“近期家里人可能有灾难"等话套事主,称可帮事主"驱邪消灾”,骗的事主信任,然后叫事主回家或到银行取出财物用以“拜神作法”。在事主拿出财物后,将事主财物放进一个包里,然后以要买几个苹果“作法事”等为借口支开事主,取走事主财物,又或者用同样款式、重量的包将事主包调换后骗走。

作案人员物色到作案目标后,谎称要急于将欧元、加币等外币兑换人民币救人,博取事主的同情,再以到银行兑换汇率过低,在与事主平分兑换差价的高利润打动事主与其兑换,然后将事主带到附近银行旁边,假称认识银行的工作人员,然后致电联系假扮银行工作人员的同伙出来进一步取得事主信任,在事主取出财物后再以掉包等形式实施诈骗。

8、老年人保健品骗局犯法吗法律怎么处理呢

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将构成诈骗罪,可追究刑事责任,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通常采取免费赠送食品、生活物品,组织所谓“专家”作免费“健康讲座”,为老年人免费体检,组织免费旅游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息和信任,进而夸大、虚构保健品效果,向老年人推销高价保健品来骗取大额资金。

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属于诈骗,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8)养生诈骗老年人扩展资料: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犯罪呈现发案区域不断扩大、涉案金额不断增加、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趋势。特别是一些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老年群体深陷“保健品诈骗陷阱”的情况愈发严重,成为受害重灾区。

多数老年人没有渠道去了解产品信息,也无法利用网络公开口径去查证保健品真伪。许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老年人信息闭塞,法律意识淡薄,爱“占小便宜”、盲信权威,固执从众等心理,针对他们量身定做的骗局。

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已破获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人,追赃挽损1.4亿余元。

9、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 为什么没人管

采用欺骗的手段让老人购买保健品是违法的,老人如果受骗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据受骗的不同情形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价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等地投诉抄,也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情节严重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符合刑法中关于诈骗罪的情节,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根据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百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对于度已经被工商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查获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损失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就购买假冒伪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损失提出赔偿;对于已经交由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保障自身的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知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道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与养生诈骗老年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