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夏季睡觉养生

夏季睡觉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6 07:29:23

1、(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几点起床、睡觉最适宜 对身体好?

早春一般晚九百点半~十点之前睡最佳,早晨7点钟起床,夏季由度于新陈代谢快,所以晚10点之前睡就好了,早晨问自然醒,秋季要适当增加睡眠答,冬季起床时间最佳为8点钟,秋版冬睡眠时间也要10点前休息,因为晚10点~凌晨2点钟五脏自我修权复时间,

2、夏季养生有什么原则?

夏季气候由温转热,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艳阳普照,地气蒸腾,天地之气交合,此气候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如能适应夏季气候,正确调养,就可使机体积蓄充足的阳气,从而提高人的抵抗能力,以适应秋冬之季气候的变化。

《养生论》上说:夏季称作蕃秀,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果,人们应夜卧早起,沐浴朝阳,使心情平静,不要恼怒,使花成果,使气得泄,这就顺应夏季之气候,符合养生的规律。不然就伤心,到秋季就发生疾病,因为夏季养生之气储备不足,冬天到了病就会加重。书中还说:夏季天气炎热,应当吃豆类消暑,不可一味地饮用热食。不要饮温汤,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在湿处睡觉,不要穿湿衣服。

农历四月是夏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夏。这个月是天地交泰、万物开花的季节,应当晚卧早起,来接受天地之精气。不要大怒大泄,愤怒与发泄都会伤元气。衣服应当穿暖和。这个月肝脏功能渐渐减衰,心脏功能渐渐增生,应当增加酸味,减少苦味,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要节制房事来壮肾水,应当静养来平息心火。

夏天喝水多,胃液易被冲淡,从而降低了胃液的杀菌能力,易使细菌进入肠道。湿热的气候环境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更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夏季炎热,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但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不然,饮冷无度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痢等胃肠道疾病,这对中老年体弱者尤为重要。此外,还应注意不在室外露宿,睡眠时不要用电扇直吹,避免在树阴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久停,因老年人气血虚弱,加之夏天人体腠理开疏,如不留心防寒,很容易受风而患瘫,手足麻木,甚则半身不遂等。

从小暑至立秋,人们俗称“伏夏”,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养生家发现,一些冬季常发生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病,往往能够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好转甚至痊愈。

3、夏季有哪些养生食谱?白天晚上分别吃什么好睡觉?

炎炎夏日将至,夏季养生该怎么进行呢,根据皇帝内经的夏季养生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夏季睡眠的三大讲究 每到夏天,夜间气温高、湿度高,睡眠质量或多或少有些影响。有时贪凉的人群睡了一觉,醒来竟发现,自己腰酸背痛加头疼,白天上班工作更显得乏力。那么,夏日睡眠都有哪些讲究呢? 1、入睡后忌开电风扇 入睡后人体血液循环减慢,抵抗力减弱,整夜开着电风扇吹风睡觉,极易受凉,引起感冒。 2、忌袒胸露腹睡觉 人体的腹部和胸部皮肤温度几乎固定不变,因此即便热得难以入睡时,也常有人因胸腹保暖不够,导致受凉发生腹痛腹泻。因此无论天气多热,都应在胸部腹部盖上被子或毯子,以免受凉而生病。 3、忌用凉水擦席子 有人误以为,用凉水擦凉席、草席、竹席可以更凉快些。其实,人体在炎夏极易出汗,凉席本身并不干燥,如再用凉水湿布擦洗,更增加了睡床的湿度,成为各类霉菌、细菌的滋生地。正确的办法是,用温水、热水拧干抹布再擦拭凉席,同时可用电风扇彻底风干凉席,方可安然入睡。 夏三月调养,中医里有大学问 夏日心情:心静自然凉 中医把人体的五种情志——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心、肝、肺、脾、肾五脏,并由心统领。黄帝内经之《灵枢·灵兰秘典》中这样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句话把五脏中的心比做一个国家的君主,它掌控着人体的心神与情志。 夏季和心在五行当中均属于火。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盛夏的自然之火与体内的心火可以相互影响。烈日酷暑,容易使人心烦意躁;而躁动不宁的心绪,可以使人更觉暑热难挡。此外,“五志过极皆化火”,也就是说五种情志过度都可以化火。心属火,情志之火都可以波及到心。因此在盛夏期间,我们应当做到“使志无怒”,清心寡欲,恬淡虚无,静养心神。就像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减少,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静自然凉”。 夏日饮食,勿忘“酸咸之品” 夏天吃什么?中医营养学认为,夏日饮食宜温凉有节,顾护脾胃。小孩或年轻人在酷暑时,往往喜欢贪凉饮冷,饮料非冰镇不喝,三餐非生冷不吃。却不知日复一日地饮冷食寒,会慢慢地损伤脾胃之气,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容易出现胃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因此,夏季进食应以温为宜,不宜过食寒凉,要顾护人体的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的源泉。一旦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会引起全身各脏器的病变。 夏天心、脾、胃三脏腑最容易受损,应当格外注重这三脏器的饮食调补,可食用薏仁、芡实、山药等以健脾养胃。在黄帝内经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还提出,“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季也可多食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其原因在于,夏天易多汗,而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不足、气津两亏。为此,我们可有选择性地食用一些酸味之品,如乌梅、五味子煎汤代茶等,它们非但可补气,还能生津止渴。 夏天容易心火亢盛,中医认为咸味入肾,有补肾的作用,通过补肾水来调剂心火,使心火不易亢盛。此外,咸味之品还能补充因汗液流失而缺少的钠,以此来确保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 夏日居家:祛湿邪可防病 夏日防湿邪,也是黄帝内经中讲述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医理论认为,“湿伤肉”,即感染了湿邪后,就会损伤人体肌肤,患上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黄帝内经中有记载,“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损伤人体,总是从下部开始的。比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等。因此,盛夏季节里,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4、夏天我们该怎么吃,怎么睡才叫养生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注意养心,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夏天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以下四种夏日常见护心瓜果大家可以多多食用。
西瓜:除烦止渴、清热解暑。适用于热盛伤津、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喉痹、口疮等症。
黄瓜:皮绿汁多脆嫩鲜美,含水量约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鲜黄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夏季便秘者宜多吃。
桃: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适用于烦渴、血淤、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胀满等症。每日午、晚饭后食用两个。
苦瓜:苦瓜味甘苦性寒,老瓜逐渐变黄红色,味甘性平。它能除热邪、解劳乏、清心明目,工作劳累的人可以多吃些。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能过于剧烈运动,应以温和运动以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自然养生操、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自然养生操有形神并修,养心聚神,对身心健康特别有利。
夏季养生之睡眠篇保持床铺整洁
夏天炎热,易生菌,保持床铺整洁不但可使人有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而且还可以有份好的睡眠心情。注意寝室的温度、湿度一般舒适的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50%-70%为佳。20℃以下会使人有寒冷的感觉,而超过23℃,会使人有热的感觉,表现为难以入睡,甚至掀开被子。另外寝室的通风要好。
注意选用卧具,卧具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特别大,床和被子要软硬适当。在所有卧具中,枕头、凉席的作用举足轻重。枕头不宜太高,在炎热的夏天再使用布棉枕头会使头颈长痱子,汗水浸湿枕头没有及时洗净晾晒,汗臭霉臭味会使人昏头昏脑。夏天睡宜用天然草本植物精细编织而成的草席或以中国特有的瓷竹、毛竹为原料制成的竹席,用竹子等材料制作的凉枕。

5、夏季养生有什么好建议?

夏季养生四原则

1、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2、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3、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4、冬病夏治:夏季养生免不了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夏季养生药茶

1、刺五加强心茶

材料:刺五加5钱、桂圆各5钱,玉竹3钱。

功效:刺五加活血去瘀、益智安神;桂圆补心血、安心神;玉竹滋阴生津、润肺养胃。

适合对象:疲倦无力、头晕嗜睡、动则易喘、脸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健忘、记忆力减退等气血虚弱者。

2、麦冬滋阴茶

材料:麦冬5钱,五味子1钱、百合、枸杞各3钱。

功效:麦冬清热养阴、润肺养胃;五味子收敛元气、宁心安神;百合滋阴、避免口干舌燥;枸杞补阴、补精血、益肾养肝。

适合对象:心跳过快、心悸失眠、口疮口破、大便干结、小便量少色黄等心阴不足者。

3、东洋参温暖茶

材料:东洋参2钱,当归1.5钱,桑椹2钱,葛根、黄耆各3钱。

功效:东洋参补元气、补益肺脾、安定神志;黄耆补中益气、利水退肿、降血糖;当归活血;桑椹凉补肝肾、滋补阴血;葛根可发汗解热、降血压。

适合对象:畏寒怕冷、脸色苍白、四肢冰冷、胸闷等心阳虚弱者。

6、夏季怎样养生

7、夏天该怎么养生?

1、晚睡早起
夏季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注意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很重要的。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老年人在这个季节的作息时间不妨顺应自然界变化稍作调整,建议就寝时间在晚上10点之前,起床时间在早上6点左右左右。每天午时小憩片刻,但要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因为此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涨,最好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
2、饮食清淡
饮食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及时的进行生活的护理,饮食的调节对我们的健康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注意卫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差,所以饮食宜清淡,尽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新鲜食品,尽量避免或减少吃隔夜食品,饮食也要定时定量,有规律,不能过饱与过饥,餐间可吃些新鲜干净的瓜果。夏季是胃肠病的高发季节,同样也是瓜果上市较多的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3、防暑避湿、谨防疾病
夏季就是要注意防暑,比几个暑热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视的。夏季暑热湿盛,故高温天老年人要避免或减少外出,确需外出时要戴草帽或掌阳伞,不要让太阳直射头部,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晒,以防中暑。对汗湿了的衣服要勤换勤洗,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病,晚上还应多注意保暖,以免受凉而诱发疾病。

8、夏季养生午睡有哪些好处?

每天午睡,有益心脏
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降低40%。午睡45分钟还能降低血压。夏季其实并不需要长时间午睡,当有困意的时候低下头闭目养神效果也很好。
在12—13点间午睡,避免体重增加
每晚睡眠5—7个小时的人比那些每晚睡眠7—9个小时的人肥胖可能性增加了50%;每晚只睡2—4个小时的人,肥胖可能性增加了73%。12—13点间,大部分人的体能都会出现衰 退,最适合午睡。也不要太晚午睡,下午15点后午睡就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质量。
睡10分钟,提高记忆力和创造性
睡觉能将暂时性记忆转化为永久性记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发现,人每天会丧失部分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午睡能逆转这种衰退。发表在《睡眠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10分钟的午睡是恢复认知功能的最佳时长。但对于具有创造力的思索过程和重要的记忆巩固来说,至少需要60—90分钟的长时间午睡。

9、夏天怎么养生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抄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zd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与夏季睡觉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