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气功养生种类

气功养生种类

发布时间:2020-07-26 02:01:35

1、五大健身气功分类

第一个是按颜色分类的 第二个是按形状分类的

2、气功的气功的分类

古称气功为“性命”之学,内容可分为:
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活动,《坛经》曰:“心为地,性为王,王居心地上。”性功主要从炼神入手,完全集中于意识活动的锻炼。开始多从上丹田练起(但守上丹田者并非都属于性功),或不搞意守,任其自然。佛家的参禅,意念意守法的“以一念代万念”等法属此。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也属性功范畴。脑力劳动者宜练此功。
命功
命指肾精以及身躯有形之物与气。命功从炼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阶段。开始多守下丹田。周天功、强壮功多属此。欲健壮体格者宜练此功。
性命双修功
性命双修功(任何一种功法之高级阶段都双修):有先修性功、而后修命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先修命功、后修性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开始就上炼神慧以修性、下炼元精以修命而行双修者(性命双修之方法随门派而异)。现在很少真双修者(这是因为性与命是人体生命的两个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侧面,两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只是每一种功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站功
以站式练功,又称站庄。站功对增力、壮体、发动真气、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效果明显。近人王芗斋、秦重三所传是也。站庄不仅是一种气功锻炼方法,而且是武术的基本功,是达到武术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径。古语云:“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练武术,尤其练内家拳的都注重站庄,如太极拳的小马步庄、川水庄、形意拳的三才式、通臂拳的罗汉庄,长拳的童子拜佛庄……故站庄不仅适于体质较弱的病人,而且适于健康人以及体育爱好者。
坐功
以坐式练功,是练清静法门、周天搬运法门的重要方法。此法易启动真气而不外散。坐功的姿势,一般分为座具坐(坐在椅、凳上)、盘膝坐和跪坐三种。盘膝坐又分三种,即散盘——自然盘膝;单盘——一足抵于会阴部,一足置于另一大腿根部;双盘——两足分别压于两腿上,俗称“五心朝天坐”。
卧功
以卧式练功,有仰卧与侧卧之分。作用与坐功相似,启动真气稍慢。但身体极度衰弱和不能坐者或高度倦劳时,以卧姿练功,气机发动却较其他方式明显。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卧功是唯一可行的好方法。对一般练功者来说,卧功只作为睡前、醒后辅助的练功方法。
行功
古人未设行功,只是练功到一定程度后,要求走路也保持练功状态。所谓“行、站、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就是内在的练功状态。武术很注重步法的锻炼。现在所传的行功就是从武术中某些基本步法脱胎演绎而来,它与太极拳的狮子滚球丹法、少林拳的逍遥步、五禽戏的熊形步……很相似。此法易学、易练,有和畅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宜于慢性病人的锻炼。 静功
练功时形体不动。上述的坐、站、卧功即是。
动功
通过各种动作,内练气,外练筋骨,达到壮骨强筋、神气合一的目的。可以用之强身,可以用之制敌……内家拳均属动功范畴,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
动静相兼
一指既练动功又练静功而言,一指某些功法具有动静两重特点,要求外动内静、由动归静。如达摩易筋经、峨嵋十二庄、蛤蟆气,以及智能动功各功法。 硬气功
此功多系武术、杂技中的功夫,如“裂金碎石”、“刀枪不入”、“寒暑不侵”、“力托千斤”……等各种特殊功能。
软气功(顺气)
软气功(又称顺气)用于养生、防治疾病的各种功法。
“硬气功”、“软气功是人们习惯的但非科学的称呼。所谓硬气功者,是气功师把真气运到身体某一部分,使局部组织发生暂时性的变化,从而呈现出超人的机能。实际上也是真气功能的表现。 医家功
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对人体内之经络、脏腑气化反应观察较为细腻。目的在于延年祛病,探索人体生命奥秘,是中医学的基础与精华。如周天功中的经脉周天即是。
道家功
其理论较中医理论更博大渊深,以“修心炼性”为主,目的在于“葆性全真”、“长生久视”,是我国传统功法中最丰富多彩的部分,分内丹功、清静功、存思功(又叫存想功)、导引功、吐纳服气功等。
儒家功
着重于心性的陶冶、锻炼,以“存心养性”为主,主张在日常生活中砥砺意志、正心诚意,养浩然之气,以求“豁然贯通”。
佛家功
以虚无为宗旨,“明心见性”为主。目的在于“断惑证真”、“妙契佛性”。在探讨生命奥秘方面不如医、道两家深刻。如“参禅”、“六妙法门”、“止观”等均是。
武术气功
自明清以来,武术和气功结合,形成了技击与养生兼而有之的武术气功。有武当派、少林派、峨嵋派、昆仑派、南宫派等,主张动静双修,内外兼顾。现在流行的硬气功多是武术气功的一种功用,轻功也是由此而生,尚可练出隔空点穴的绝技。 防治疾病功
中医认为,人体患病无非是气血乖乱,阴阳失衡,五脏失调所致,因而疾病的治疗则以和畅气血、疏通经脉、平秘阴阳为要,而这正是气功最基本的功能,即练每一种气功都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果某一功法防病治病效果明显,其他功能较差,则称为防病治病功。如松静功、行功……
强壮功
如果说治病保健是气功的初级效果,那么练气功的第二阶段就是富力强身。通过练功,培益真气,使脏腑、经络、皮、肉、筋、骨的真气充沛,宣畅通达,从而强化人体各部分的功能。这种以壮体为主要功效的功法,可称为强壮功。如站庄功、蛤蟆气、动功、硬气功等。
周天功
练功后产生周天(沿身体一定的路线)气脉运行的功法。可分为卦爻周天(内丹功)、经脉周天、意念导引周天等等。此类功法是道家传统功法的核心,也是医家气功的重要内容。
智能功
指擅长于开发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的功法。我国很多传统功法都有这方面的作用,但囿于传统功法名称,未被称作智能功。现在这一名称已成智能气功科学的专用名词。

3、气功分为几种类型

气功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是不那么的熟悉,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那么的重要,现在很多退休的老人,都喜欢练习气功,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还让预防很多疾病,每当我们经过公园的时候都能看见一些老人在那练习气功,气功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了。
气功是中国传统的功夫之一气功的类型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其动作方式以及适宜的人群都不相同。所以,朋友们在练习前,一定先了解气功的类型。
1、以动、静作标准:可以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
其中静功还可按姿势分为卧式、坐式、站式,具体功法如放松功、内养功、站桩功等等。
动功大多采用站式和行走式,如峨嵋十二桩、太极拳、五禽戏等。也有坐着练的动功,如坐式八段锦。特殊情况下也可躺着练动功。
动功还可按是否有规范化的动作招式节段程序分为套路动功和非套路动功。
非套路动功又可按是否完全随意分为散手功和诱发功。
2、以姿势作标准:可分为卧功——躺着练的功法;坐功——一般坐着或盘腿坐练的功法;站功——站着练的功法;行功——行走中练的功法。
3、以练功注重的手段作标准:可分为调息功、调身功、调心功。
(1)调息功:又称吐呐功,是侧重于呼吸方式锻炼的一类功法。
(2)调身功:又称形体功,是侧重于体势、体力锻炼的一类功法。因其注重于筋骨肌肉的锻炼,而称之为外功。通常叫做“外练筋骨皮”。
(3)调心功:也称意守功,是侧重于意念锻炼的一类功法。因其注重于体内意念的锻炼,而称之为内功。通常叫做“内练一口气”。
(4)按流派来源为标准:可分为医学气功、儒家气功、道教气功、佛教气功、武术气功等。
(5)以应用目的作标准:可分为书画气功、音乐气功、舞蹈气功、戏剧气功、表演气功(杂技)体育气功、医疗气功、丹道气功、禅定气功等。
(6)以发源地为标准:如峨嵋气功、武当气功、少林气功、昆仑气功等。
(7)以机体主被动状态为标准:可分为主动气功与被动气功。主动气功是指完全靠自我练功来健身治病的。被动气功则指通过别人帮助,使自己功能状态得到调整来健身治病的一种治疗形式,被动气功亦即通常所说的“外气”治疗。

4、气功到底有多少种

在这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里,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气功,大约5000万左右的人练习过气功。气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引起了全国以至其它一些国家的重视,从农民、工人到知识分子,从普通百姓到政府官员,不分男女老幼,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卷入了这场气功浪潮。期间,出现了许多“气功大师”和不知来历的“神秘人物”,还有著名的“特异功能者”和气功作家,这些人物一起演出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小品闹剧。在这段时期,气功的理论发展突飞猛进,气功被冠以“人体科学”的美称,甚至有断言称21世纪是人体科学的时代。(这里所说的“人体科学”是指关于人体特异功能和未知潜能的学术研究。)另外,气功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的新型宗教,它迅速建立的运行机制有很强的社会渗透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门派为主干的规模体系,这一点曾引起政府的不安和轻微的干涉,但很快,气功获得了政府的许可和承认,或者说是管理,成为一种社会承认的“新兴学科”。气功的定义简单地说,气功就是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或)意念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使身体得到“气”的医治,并可以获得超自然的特异功能。这种“气”和特异功能是来自灵界的邪灵。(在第四章将详细解释灵界和气功的原理。)练功者可以感受到“气”的存在,有明显的感觉,能在身体里移动,能发出身体,可以医治疾病。某些练功者可以获得特异功能,如治病,透视物体和人体,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能长时间不吃饭,能用意念搬取物体,能占卜,预言,甚至灵魂可以随意离开和回到身体,等等。这种“气”的本质和特异功能的来源我们将在第四章详细研究和探讨。本章的重点是研究中国当代气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使人了解气功这一现代宗教在中国的概况。按时间顺序来划分,气功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序曲——武术的兴起;2、气功的萌芽;3、气功的高潮;4、气功的低落。笔者个人的练气功经历贯穿了以上所有的过程,这正是我的青春年华时期。上帝把时间象流水一样冲去,人生短暂得仿佛一声轻轻的叹息,而我却用了生命中几分之一的时光去追求一个可怕而错误的目标,实在很荒唐,也很后悔,更有难以解释的遗憾。笔者将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讲述中国当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并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来研究这一特殊的现代宗教。一、序曲——武术的兴起一九八二年,电影《少林寺》在中国放映,其影响如同一把烈火,燃遍大江南北,男女老幼无不争相观看,并为之如醉如痴。一时间,少林寺这一佛教寺院家喻户晓,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崇拜仰慕的“圣地”。中华民族终于在这次“武术普及教育”的大课中寻找到了久违的自豪和自信。年老的一代人开始讲起从前他们所见所闻的武林传奇和江湖故事,新一代人兴奋而又半信半疑地听着;终于,中国人庄严地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而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瑰宝——武术,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天下工夫出少林”,少林工夫是中国武术的代表。由于它始创于自印度来中国传教的和尚“达摩”,于是,许多人因此知道了佛教,并对其颇有敬意,和尚也开始受到尊敬。更为狂热的举动随之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人们前往少林寺参观、学习,甚至要求出家为僧。街道上,校园里,随处可见模仿电影中打斗的年轻人和小孩,且吼叫声不绝于耳。中国人在学工,学农,学兵和学科学之后,学习武术终于又成为当时最时髦的潮流。。随之,配合着高昂的民族情绪,许多武打电影匆忙上映,题材也由少林寺发展到了更远的地方,许多这方面的杂志媒体纷纷创刊,把武术这一民族话题炒得如火如荼,畅快淋漓,大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这一时期,中国本土自家的宗教——道教,终于耐不住寂寞,开始提醒人们注意他们的存在和神秘,人们又从他们那里学到了新的概念,一种比武术更厉害的东西——“武功”。与“少林功夫”相对应,“武当功夫”成为又一引人注目的“奇学”。这种工夫来自道教的圣地——武当山。很自然地,许多人对此很满意,因为道教是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人们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它,民族自豪感更加纯洁一些。电影中,武当山的道士,看起来要比少林寺的和尚神秘而有头脑得多。武功是什么呢?和尚们拳脚出击,震撼有声,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叫做武术。而武功通过道士们表现出来的,却常常柔和缓慢,但是却比武术更有威力,令人敬畏。这的确不容易理解,也不合逻辑。太极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道教武功,能健身,能作战,看似柔和如舞,实则极有杀伤力。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功”,它所暗示的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力量,要解释这种力量,就要引入一个名词:气功。二、气功的萌芽我第一次接触气功是一九八二年。那一年母亲多病,久治不愈。当时有一本气功杂志,哥哥把它带回家。我看过了,第一次接受了气功的概念,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认识。当时,香港的武侠小说传入了中国,于是,继电影《少林寺》之后,再次掀起全国性的浪潮,主要的参与者还是青少年。我们当时读武侠小说简直着了魔、入了迷。武侠小说以横扫千军之势占领并笑傲中国书市,以绝对的优势吸引着中国千千万万的男性读者。同时,台湾的言情小说也几乎平分秋色,影响了几乎整整一代女孩的爱情、婚姻和人生观。这就是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文化状况。中国人,尤其青少年的信仰、人生观就象一页空白的纸,任由先伸过来的画笔随意涂抹。整整一代年轻人在寻找、觉醒,无法从父辈那里得到指点,因为上一代人也在这新时代里迷茫不知方向,只能用苍白的道理教训着年轻人,却遭到了无情的嗤笑。我从年幼时就在父母的督导下,大量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偶尔也读过外国名著。印象中,这些中国名著小说主要是关于打和杀,再就是鬼和神,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我有浓厚的兴趣读这些书,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书可读。终于,在一九八二年,我第一次读了一本香港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不是国家出版的,印刷质量很差。那是一个晚上,我在家开始看这本书,几页之后,我惊讶地发现,这是一种我从来没有看过的小说,它象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我的全部身心,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兴奋和满足感。我没想到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看的书。尤其书中身怀绝技的武林人士,他们就会那种比武术更高级的武功,有超出常人的能量和杀伤力。我心中无比羡慕那些武功高强的侠客,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极大满足了我的幻想和梦想,那时我还年幼。几个小时后,我读完了那本书,那只是第一册。我顿时心中难受得很,恨不得立刻看到第二册,第三册和全套的书。可是只有第一册。后来,我把这本书带到了学校,给要好的同学看,但很快,这本书在全班男生中传开了,大家争相抢阅,无比激动兴奋,象我一样“大开了眼界”。其中个别同学将此书视为“宝书”,因为买不到这本书,他们就开始用手抄写。于是,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节晚自习课,占用了多少节政治课,终于完成了工整的手抄本。而他们的作业也许从来没有那么认真。武侠小说的强劲热潮在中国持续了大约十年。这股席卷大陆的南风给年轻人灌输了一种“超人的暴力”的观念,它之所以能被人认可,除了满足国人出人头地的幻想之外,还宣扬用这种超人的武功匡扶正义,所谓的一种“侠客”的形象,而这种形象是受到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的普遍尊敬。由此激发了所有相信这种武功存在的人们去追求学习这种技艺。他们把生活中相当的时间和热情用在了这方面。我读武侠小说后,虽然非常羡慕敬仰小说中的侠客,但对小说中描写的玄而又玄的武功持怀疑态度,认为那只是虚构夸大罢了。而对武术却开始热衷,积极地按照杂志上的招式比画,内心中充满了成为侠客的愿望,也渐渐有了追求超人能力的念头。同一个时期,我又读了古典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还读了《聊斋志异》。这些小说大大刺激了我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我开始对超自然的能力和鬼神世界(虽然我那时还是无神论者)有特别的兴趣,并因此获得非常的快感和满足感。无神论开始在心中动摇,而有神论的种子渐渐播下了。后来,母亲的病越来越重,而且奇怪,犯病时不醒人事,抢救后却很快恢复正常。后经诊断,大致猜测为神经官能症之类的病。后来,单位终于同意母亲到外地的精神病院的神经科去治疗,由我父亲陪着。家里往日的欢笑一扫而光,从此充满了沉重和忧郁的气氛。隔一段时间,父母回来一次,带回一些书籍,有气功杂志。当时我第一次认识气功这一名词,很新鲜,但一点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听父母解释了一下,也没明白。于是,母亲开始在父亲的帮助下练习做《五禽戏》,就象广播体操一样,五禽戏分为五种动作,分别是模仿虎、鹿、猿、熊、鸟的五种姿势。据说是华佗当年在深山老林里采药时观察这些禽兽的动作,很受启发,就编出了这套健身体操。很快,母亲的动作学得尽善尽美,家中终于有了一点盼望。大约一、两个月以后,母亲的身体状况似乎还是老样子。有一天爸爸从书店买回了一本书《自发五禽戏动功》。经过父母研究,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真正的五禽戏,它不是简单的体操式的动作,而是有很深的内涵。那就是按照几个简单的步骤,你会调动自己身体里的“气”,顺着“气”的带动,你的身体会自动地出现五禽的动作,就象有人牵着你去做一样。听起来实在很不可思议。但母亲开始练习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母亲在练功的时候自己动了起来!出现了五禽的动作和声音,而且栩栩如生,象极了!更奇怪的是,母亲的身体开始奇迹般地康复,多年难治的疾病很快得到控制。真是奇迹,全家人感叹不已,也异常兴奋,想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高兴程度也就不过如此吧。从此,大量的气功书刊买回家来,全家人都开始关心气功的事情,父母教我们练习简单的功法,我的家庭从此步入了气功时代。这个时候,整个中国也进入了气功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武术是借着电影《少林寺》的强劲南风登陆的,而气功是在武术这一开场白之后登上社会舞台的。这股南风如此强劲,以至轻易占领了九亿众生的洋洋大国。我们来分析以下其中的原因:1、1979年以后,中国政府明智地选择了对外(主要指对西方)的开放政策,除了政治以外,其它领域开始了对外的接触和合作。《少林寺》是中国和香港联合制作的,这种题材的电影在中国传统宗教色彩依然很浓的港台地区早已泛滥,但大陆地区刚从“革命样板戏时代”过来不久,本身看到这种新题材的电影就很新鲜。因此,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从港台传回大陆。在三十多年的无神论文化影响中,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极其陌生,甚至年老一代人也从记忆中洗去了传统文化观念。2、年轻一代人的脑海中还有斗争的概念。战争的题材是年轻一代人从小就学习背诵的必修课。“消灭敌人”是他们心目中最光荣的英雄行为,因此,对电影中的暴力没有引起任何的非议,反而给年轻人以极大的启发和盼望,那就是任何一个人如果能会武术,他就可以成为一个打击坏人的英雄好汉。于是,解决了温饱后的年轻一代人的精力和活力就很自然地倾向于个人英雄的作为,武术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技术。那时,社会没有能力告诉他们真话,也没有提出让年轻人感到正确、真实而新鲜的生活方向。3、“文革”让大部分中国人对共产主义信仰失望和麻木。年轻人的心灵更是不置可否,心灵的饥渴使他们追求刚刚进入中国的物质用品,但是缺乏心灵的用品和给养。这时候《少林寺》所带给他们的是心灵的饱足。同一时期,港台的校园歌曲也开始传入,英语的学习热也风靡校园。由于人性的罪恶倾向,在接受外来空气的过程中,暴力色彩的武术成为最吸引人的事物。这一点也不奇怪。4、气功显然具备比武术更有意思的作用。它的萌芽具备了合适的社会时代环境,人们发现了它神秘的作用。它以难以置信的事实说服了实践的人们,并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迅速传播。令人诧异而又感到可悲的是,那个时期一个小小的新鲜事物就可以牵着整个民族的鼻子走,大家有同样的头脑,同样的思维方式,同样的性格;还好,衣服的样式已经开始不同了。

5、健身气功的流行种类

目前流行的主要健身气功有九种: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

6、气功的分类有哪些呢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
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复物诱导而外泄。炼气乃以运行为主。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气要运行时,不可逆走,贵当顺行。如顺行的话,不但脏腑会舒畅,并可快慢自如;倘制若逆运的话,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
气功也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zd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静坐也包含气功。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7、气功有多少种类,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求大神帮助

气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功法各异。气功养生的方法不止为医家独有,还散在儒家、道家、释家(佛家)、武术家及民间俗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练功方法。近些年来,随着群众性学练气功高潮的兴起,一些人又创编了许多新的功法。面对众多的功法,初学气功的人往往觉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如果将所有功法按不同标准归纳一下就很容易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1、以动、静作标准:可以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 其中静功还可按姿势分为卧式、坐式、站式,具体功法如放松功、内养功、站桩功等等。 动功大多采用站式和行走式,如峨嵋十二桩、太极拳、五禽戏等。也有坐着练的动功,如坐式八段锦。特殊情况下也可躺着练动功。 动功还可按是否有规范化的动作招式节段程序分为套路动功和非套路动功。 非套路动功又可按是否完全随意分为散手功和诱发功。 2、以姿势作标准:可分为卧功——躺着练的功法; 坐功——一般坐着或盘腿坐练的功法; 站功——站着练的功法; 行功——行走中练的功法。 3、以练功注重的手段作标准:可分为调息功、调身功、调心功。 (1)调息功:又称吐呐功,是侧重于呼吸方式锻炼的一类功法。 (2)调身功:又称形体功,是侧重于体势、体力锻炼的一类功法。因其注重于筋骨肌肉的锻炼,而称之为外功。通常叫做“外练筋骨皮”。 (3)调心功:也称意守功,是侧重于意念锻炼的一类功法。因其注重于体内意念的锻炼,而称之为内功。通常叫做“内练一口气”。 (4)按流派来源为标准:可分为医学气功、儒家气功、道教气功、佛教气功、武术气功等。 (5)以应用目的作标准:可分为书画气功、音乐气功、舞蹈气功、戏剧气功、表演气功(杂技)体育气功、医疗气功、丹道气功、禅定气功等。 (6)以发源地为标准:如峨嵋气功、武当气功、少林气功、昆仑气功等。 (7)以机体主被动状态为标准:可分为主动气功与被动气功。主动气功是指完全靠自我练功来健身治病的。被动气功则指通过别人帮助,使自己功能状态得到调整来健身治病的一种治疗形式,被动气功亦即通常所说的“外气”治疗。

8、道家气功的种类有那几大类?

气功是现代流行词语。说传统的修炼、修行提法更加贴切。
分类法是后人回总结的,不同的依据答有不同的结果。比如上面老师的分类是动和静功。
客观存在的高低层次之分,是现实无法回避的。这个不多谈,反正年龄和层次不一定成正比。
还有地域分类,南宗北派。比如北派王重阳等等等,南宗白玉蟾等等等。
教门流派分类,历史上有多少是难以统计的,目前主要是全真、正一二大派,下属有很多的分支,比如全真有名是龙门派。另外隐修门派很多,很多没有固定在宗教里面传承。
修行门径方法,有的分清修派、符箓派大派,还有奇门遁甲、等等等。有的接近佛家的修禅,有的偏重法术,有的炼丹道。有的偏重性功(智慧),有的偏重命功(长生),有的性命双修达到很高层次。
根源分类,有的流派自称道门仙家,修仙派。……文字记载最早叫黄老之学,包括黄帝老子,老子时代之前,黄帝就问道于广成子仙人。后来还有民间道神文化的融合,总之道家文化体系非常庞大。
中华历史漫长,道家历史更长,说不完。有的说出来你完全无法信,还是就这些吧。

9、气功种类好多啊,有人知道,比较好的有哪些吗?

想那么多干啥,抄起一本练习啊。捣鼓气流的气功绝大多数是害人害己的东西,建议找导引功法开始练习,如五禽戏,八段锦之类的,或者上健身房学瑜伽也是可以的,这些比那些什么真气运行法之类的安全多了,像八部金刚功连错了也没事,反正就是伸展筋骨的。

10、健身气功有哪些种类 健身气功

易经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导引十二法、十二段锦、大舞、马王堆导引术、太极养生杖。这些功法都是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编创的,健身养生效果很明显。

与气功养生种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