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强肾功法,真能让人多活十年?
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是可以帮助养肾的,尤其是黑色的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黑木耳、黑米等,对肾脏来说都是不错的养肾补品。
2、道教养生内容有几种?
综观道教的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淫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
3、道教养生?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续。道教的最高理想:“长生不死,常欲乐生”,其内涵把长寿、最佳养生之道作为自己的道义。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与神俱,飞升成仙”。其含义把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形神合一视为与养生观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体视为“小宇宙”,把自然界视为“大宇宙”,大与小运转要协谐,要顺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违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人伦之乐。
道家养生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是先秦时代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东汉末期的张道陵等。明、清以来,道家的养生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体、食物等修炼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许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道教的精华传习至今。
道家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炼,把“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作为养神的核心。道家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物质名利,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须“去物欲,简尘事”。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无为”,虽是不现实的,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的人们,如若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使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对消减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恐怕会有裨益的。道家养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炼。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它与现代气功中的调息、吐纳、内视功法、内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间的四时正气,日、月、星辰的精气,就可以长生。结合呼吸修炼,道家也很讲究形体修炼。其主要内容有按摩、导引、拳术。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经穴,用按压、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导引、拳术则是引导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运动,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治疗效果。
道教的养生,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这种对于长生不老向往的思想,早在老庄著作中就有阐述。在《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中,有关于神仙的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肤光滑洁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丽婉转得如同少女。不吃五谷,只是吸风饮露。乘着天上的飘浮的云气,驾驭着飞龙,行游在四海之外。《庄子》还说到这些神仙,大火烧着不觉得热,江河冰着不感到冷,雷电飓风打着它也不会惊慌。《战国策·楚策》中有奉献不死之药的故事,尽管它是讽刺楚王、揭露进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们祖先早就在寻求长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奥秘了。
《史记·始皇本纪》和《汉书·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汉武帝热衷于寻求仙药的记载。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携带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长生药。汉武帝时,方士又以炼制黄白药作为获取长生之药的手段。
4、道教的养生方式有哪几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续。道教的最高理想:“长生不死,常欲乐生”,其内涵把长寿、最佳养生之道作为自己的道义。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与神俱,飞升成仙”。其含义把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形神合一视为与养生观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体视为“小宇宙”,把自然界视为“大宇宙”,大与小运转要协谐,要顺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违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人伦之乐。
道家养生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是先秦时代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东汉末期的张道陵等。明、清以来,道家的养生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体、食物等修炼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许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道教的精华传习至今。
道家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炼,把“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作为养神的核心。道家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物质名利,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须“去物欲,简尘事”。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无为”,虽是不现实的,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的人们,如若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使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对消减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恐怕会有裨益的。道家养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炼。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它与现代气功中的调息、吐纳、内视功法、内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间的四时正气,日、月、星辰的精气,就可以长生。结合呼吸修炼,道家也很讲究形体修炼。其主要内容有按摩、导引、拳术。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经穴,用按压、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导引、拳术则是引导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运动,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治疗效果。
道教的养生,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这种对于长生不老向往的思想,早在老庄著作中就有阐述。在《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中,有关于神仙的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肤光滑洁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丽婉转得如同少女。不吃五谷,只是吸风饮露。乘着天上的飘浮的云气,驾驭着飞龙,行游在四海之外。《庄子》还说到这些神仙,大火烧着不觉得热,江河冰着不感到冷,雷电飓风打着它也不会惊慌。《战国策·楚策》中有奉献不死之药的故事,尽管它是讽刺楚王、揭露进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们祖先早就在寻求长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奥秘了。
《史记·始皇本纪》和《汉书·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汉武帝热衷于寻求仙药的记载。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携带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长生药。汉武帝时,方士又以炼制黄白药作为获取长生之药的手段。
综观道教的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淫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
5、推拿跟道家养生是一回事么?
元朴国百际健康管理中心的道家十三式是根据现代人多寒湿之体,而定制的一套突破现有推拿按摩局限,以道家纯阳内功手法为基础,捧气入脉度、捧气入络,引火归元,填充人体阳气不足,冲任带督之空虚,达到祛邪避讳,增加身体抵抗力,知抗病能力。是根据当今社会多寒湿之体人群,而制定的一套突破现有推拿按摩局限的道家健康养生手法,可排出体内浊垢病气道,提升阳气抵御寒湿、排出寒湿,使阳气上升,气血旺盛、充身泽毛、身体康内泰。
调理范围:失眠多梦、头晕、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乏力烦躁、宫寒肌瘤、痛经、乳腺增生、颈胸腰椎病、关节疼痛,以及寒湿容所造成的一切疾病都有特殊效果。
6、道教养生
常吃点羊肉和韭菜,吃点胡椒,
最好练练气功,如果没处学,就每天静坐或静卧,什么也不想,排除杂念,静心!
热水泡泡脚,每天搓搓后腰到发热,每天慢跑或快走锻炼锻炼,
保持心情愉快,心态很重要,清静自然
节欲一段时间,不看色情的影视和读物,静养肾气
7、河南有没有道教养生会馆
河南百:
宫观 地址 邮政编码
中岳庙 河南省登封市嵩山 452470
武侯祠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 473000
独山玄妙观 河南度省南阳市 473000
独山祖师宫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三贤山道观 河南省方城县 473200
上清宫道观 河南省洛阳市邙山 471011
下清宫道观 河南版省洛阳市邙山 471002
吕祖庙 河南省洛阳市北郊五里 471002
太昊陵 河南省淮阴县 466700
兴阳观 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 474676
南石庙 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 474676
在凤山 河南省南召县白土岗 474676
中顶山 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权 474676
碧霞宫 河南省浚县 456200
太清宫 河南省鹿邑县 477200
药王庙 河南省焦作市 454100
五岳庙 河南省襄县百宁岗 461000
云极观 河南省商城河凤桥乡观音山 465350
无梁庙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8、急!谁可以提供创办道教养生会所的方案?
把道教和会所两个字放在一起很不和谐,容易使人产生不信任感。改改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