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视的《百家讲坛》有哪些经典系列?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 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目前大家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形式不拘一格,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
《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
《百家讲坛》栏目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可以说《百家讲坛》是一个开放的大学。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式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 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共享教育资源 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
海内外名家名师主讲
《百家讲坛》选题范围:
(1)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
(2)大学名校内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
(3)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
(4)中学文科类课程及第二课堂、兴趣课堂。
百家讲坛系列音像制品:
1、不停息的旋律
2、传乘的神韵
3、当茶遇到咖啡
4、地球成长史(上)
5、地球成长史(中)
6、地球成长史(下)
7、风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华夏春秋志
10、建筑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热点
12、女人说话(上)
13、女人说话(下)
14、品读水浒
15、人的生与活
16、生命的奥秘
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18、探寻宇宙
19、文明的发动机
20、文学的个性
21、物理的挑战
22、相识数学
23、与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论争象牙塔
27、缪斯女神
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30、新解红楼梦
31、语言的方程
32、身边的礼仪
33、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34、明亡清兴六十年
35、易中天品三国
36、于丹《论语》心得
37、于丹《庄子》心得
38、王立群读史记
39、我读经典
40、玄奘西游记
41、我心中的陈嘉庚
周一至周日播出 时长43分钟
中午12:45首播,晚上11:10、次日上午6:40重播。
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复兴路11号
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教育专题部《百家讲坛》栏目
邮 编:100859
网 址: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01/index.shtml
百家讲坛的特邀专家包括: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康 尔: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 良: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大校。
张望朝: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曾仕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陈毅明:现任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英健: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
孟宪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立群: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放鸣: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
梁小民: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孙丹林: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 ,渤海大学特聘教授。
高有鹏: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昌集: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赵 林: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韩秀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刘扬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曾国平: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院长。
叶广芩: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纪连海:北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
李敬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淳 子:上海东方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姚淦铭: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心武:当代作家。
张颐e68a847a6431333234326439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 骏:法学博士。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张少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思源: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阎崇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2、方舟子是哪个?干什么的?
帮美国让自己同胞手足灭种的畜生
3、文学鸡汤是什么意思
鸡汤文:《心灵鸡汤》(作者: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系列读物之一,以其简短、精炼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作者选文一直遵照的准则为: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在每一个角落把真情的火炬点燃;让每一缕清香在尘世间流传;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 (后泛指有益于精神或心理的充满哲理的小故事)
真文学的要求要高些,可以随意取材,展现社会时代的人文各种情怀,但是要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鸡汤写作进入间歇期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报
◎唐山
淡了余秋雨、于丹,冷了毕淑敏、周国平。
自2012年《正能量》后,“鸡汤文学”一路低迷,读者们似乎进入了新的疲软期,或者,直到大家把头脑中昨日的余温清空,才会被新的浮词艳句打动。
写于市场间歇期的鸡汤作者们是不幸的,不论多努力,读者都会做出本能反应:哥们儿,你这是抄的吧?这是标准的废话,不抄,鸡汤文学从哪儿来?
“心灵鸡汤”的前世今生
“心灵鸡汤”源于天主教,成型于公元五世纪前后。
按规定,复活节前40天为大斋(又称“四旬斋”),在大斋开始后第一个星期三,信徒们要去教堂参加弥撒,14岁以上不能食肉,18岁以上每天只吃一顿饭。为保证营养,教堂会为信徒们准备鸡蛋汤和素食,即“从善精神汤”,俗称“心灵鸡汤”。
该汤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流行了1500年之久,而它们恰恰是现代化的领头羊。在马克斯·韦伯看来,现代化不是蒸汽机推动的结果,而是“清教徒精神”的产物,即节俭、勤奋、为今生而奋斗、相信在人间可以建成天国。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长期陷入停滞,是因为对道德、宗教、传统等的迷信约束了我们,而正是“清教徒精神”,带领人类冲破了魅惑,重新夺回了命运的主导权。
由此看来,“心灵鸡汤”俨然是一杯圣汤,只是马克斯·韦伯也说不太明白,5世纪发明的好东西,为何到18世纪才显灵。
没人比美国人更鸡贼
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鸡汤文学”便如同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都是典型“鸡汤文学”,作者就差揪着读者的耳朵喊了:“快!去海外打工吧。”以后的《基督山伯爵》等,也堪称其中翘楚,在雨果的《海上劳工》中,有一句著名的“闪电啊,快为我点亮路灯”,豪迈得足以让人将晚饭一口吐光,这种用劳动对抗暴君的绝技,有点像奥斯维辛集中营门上的标语:劳动创造自由。
然而,欧洲的“鸡汤文学”不失温文尔雅,所以在迎合市场的同时,多少还能混个世界名著之类。然而,到了美国人手中,一切变了味。
先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阴》,写这本书,她花掉了无数个三天光阴,她没用它去享受生活,而是尽情倾泻着她的唠叨才华,好在,她多舛的命运帮她拉到了足够多的人气。
华盛顿·欧文是另一位话唠,至今记得他的伪名言:“在源头的地方,扔下一粒石子,也能改变一条大河的航向。”年龄愈大,愈觉其蠢。
然而,真正登峰造极的是1993年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共同策划的《心灵鸡汤》系列,杰克·坎菲尔当过演员,可怎么也想不起他演过什么,或者也就是匪兵甲、村民乙之类,演而劣则写,自古不变的道理,他们一口气炮制出200多本书,从祖母鸡汤、祖父鸡汤、母亲鸡汤,到囚犯鸡汤、老板鸡汤。其实,就算想挣钱,也没必要这么狰狞……
鸡汤怎么这么香
人类钟爱鸡汤,因为我们心灵脆弱,我们没有勇气面对这世界的全部真实。
我们不敢承认道德没有先天的理由,不愿相信人生没有终极意义,不愿意接受我们都将死去的事实,不肯正视生命中大多数时光是无聊且无价值的,所以,我们要编造出一个虚幻的世界,用它来补足种种缺憾。
我们更愿在麻醉中错过今生,而不愿在与命运搏斗中惨遭失败,这是生而为人的天性。
美国作家特别善于讲故事,美国每期报纸必须包含200个故事,每版必须要有3个故事,对好记者来说,500字就足以讲一个故事了,在这样的氛围中,作家几乎不用再学习讲故事的技巧。
美国牌鸡汤几乎都是夹叙夹议,偶尔还会使用所谓的“中国盒子”叙事技巧,就是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源出于《三言》《二拍》等民间文学,不知为什么,西方人觉得这很“高大上”。
我们生活在一个泛故事时代,生意靠讲故事,职场靠讲故事,娱乐靠讲故事,连新闻都靠讲故事,既然都是故事,鸡汤格外有诱惑力,与现实的苦大仇深相比,它更像阳春白雪。
总之,“心灵鸡汤”飘香离不开两个前提,一是愚蠢的心灵,二是人们喜欢听故事,而现代社会恰恰盛产这两样。
中国式鸡汤的发展路径
鸡汤文学在大陆走红,是伴随港台校园歌曲而来,大陆读者知道了琼瑶、岑凯伦、席慕蓉、张晓风等等,知道了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很快就有了山寨版,比如汪国真、雪米莉等,包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或者是受“鸡汤馄饨”的影响,我们对“鸡汤文学”的理解是用鸡熬成的汤,所以肉味十足,重在滋补,忽略了它本意是清淡的鸡蛋汤。所以我们的鸡汤文学很少讲故事,而是上来便居高临下地教训人,或点化,或关怀,或卖乖,或吼叫,或抖机灵……总之,滔滔不绝成了我们的标志。
中文源于巫祝,原本就以诅咒、宣誓见长,同样的话换种说法,立刻意味不同,说“人都是要死的”无人喝彩,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立刻掌声一片,总之,内容不重要,全凭姿势取胜,谁能豁得出去,就能领先一步。
懂《论语》的人很多,可敢像于丹那么讲的,寥寥无几;懂尼采的人很多,可敢像周国平那么讲的,亦属少数;职场成功的人很多,可敢像唐骏那么讲的,前无古人……
大陆“鸡汤文学”走了一条奇怪的路线,它是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跳跃式发展,从爱情絮语,到人生感悟,到职场励志,到成功学,再到国学历史,乃至健康养生,它成了别样思想意识的竞技场。
鸡汤文学的生意经
不成熟社会最典型的表征,就是整体结构会自动克隆到各个分领域中,从而将其缺点传染给它们,并窒息其活力,使边缘无法为中心提供新的创造动力。
“鸡汤文学”作为一门生意,只要健康发展,本可以通过市场博弈逐步克服自身的种种不足,但遗憾的是,现实出现的却是相反的效应。
图书运作的特点是高风险、低产出、规模小。除政策风险外,畅销书不出一个月,盗版已随处可见,管理者放弃自身责任,经营者无能为力,这抑制了投资规模,企业只能从市场中赚一个月的钱,而不是赚10年的钱,这意味着,投入太多,是违反经济理性的行为,现实逼得大家只能捞一把就走,都去做市场的掠夺者,谁也不涵养它,行业生态自然越来越坏。
相比于一本认真的写作,炒作概念总是最省事的,到后来,甚至连新概念都懒得做了,干脆简单拼贴。比如把孔子说成是励志人物,把刘邦说成是上位的屌丝,把隋炀帝说成是“富二代”,总之,大家想听什么,我就把历史人物改造成什么,供给大家意淫。
表面看,是商家的急功近利带来了负能量,可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商人不急功近利呢?
精英仇视“心灵鸡汤”
自“心灵鸡汤”登陆大陆第一天起,便备受精英阶层指责,用词堪称刻薄已极,诸如“思想的搬运工”“精神的侏儒”等等。
从历史上看,精英阶层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虽然依附于皇权,但评论写作优劣这种事,还是读书人说了算。但后来情况发生变化,说作品好坏也要看上边的意思,万一批评错了,立刻会遭到灭顶之灾。由于渐渐被边缘化,所以大家自然会将所有怒气都发泄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心灵鸡汤”恰好成了替罪羊。
“心灵鸡汤”是市场写作,会不会矮化读者的心灵,让人变得更幼稚、更愚昧,其实是个大可争议的话题,也许,年轻时不愚昧、不幼稚,反而是件不正常的事,真正让精英层感到无法忍受的是,“心灵鸡汤”写作制造了太多“作家”,其社会知名度甚至后来居上,不反对他们,精英层已无法凸显自己的存在。
精英写作与市场写作,本可并行不悖,值得深思的倒是,究竟是什么让彼此成了仇敌?
“心灵鸡汤”弄丢了心灵
也许,“心灵鸡汤”本身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功利的写作方式。
以职场励志为例,始于吴士宏,以后唐骏、李开复等继之,许多高管已达职场顶峰,承担着业绩压力,为给自己未来留条路,他们开始“心灵鸡汤”,因为知名度高了,社会资源会更多,将来的饭碗也就有保障了。几乎每本这样的“自传+感悟”书都将自己打扮成全能全善、只有细节缺点的准完人,甚至靠兜售廉价的爱国主义来赚人眼球,反而透露出作者们的最大缺陷:虚伪。
虚伪本来就是“心灵鸡汤”类写作的通病,在商业社会,哪有免费鸡汤呢?真正看家本事,早被藏在保险箱里,谁会告诉你?先天不足,加上大环境逼仄导致的急功近利,便显得尤其穷凶极恶。结果是穷人在写致富经,花花公子在赞美爱情,傻瓜在写怎样思想,不读书的人在写阅读心得,没文化的人在弘扬国学……大家都在装,好在永远不缺乏信以为真的人。
冷了的鸡汤三五年后继续沸腾
有青春,就会有迷茫,就会钟情于“心灵鸡汤”,没有它的灌溉,严肃阅读也将失去大部分土壤,成为空中楼阁。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心灵鸡汤”是否应当存在,而是它的质量如何,能否更专注、更严肃。现实是,越来越多青年写手指望靠“心灵鸡汤”一夜成名,精心炮制着一个又一个概念,他们对市场分析远比对文化更熟悉,他们熟练掌握用户定位、需求分析,却没有足够时间去积累,因而写不出真正的好东西。
“心灵鸡汤”也是鸡汤,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产物,简单组装拼接固然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却无法构成创造力产品,这其实远比肤浅、简单、幼稚更可怕,因为作者并没有将个体经验融入其中,他是在制造,而不是在写作。
图书市场过去20多年的发展证明,要超越这样的困境,只能从大环境入手,然而,过去20多年也同样证明,这往往是望梅止渴。
好在低水平运作不是图书一个行业如此。毫无疑问,不出三五年,冷了的鸡汤又会沸腾起来,又将有一个新概念冒出来,读者们再次浑身激动。
那时,书商们将喜大普奔:受骗上当的新一代,终于长大了。
满意望采纳
4、德国暖爸爸破壁机养生的功能多吗?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破壁机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熟知百。比如:家有宝宝的妈妈都非常熟知破壁机,用来做辅食是极好的。道理都懂,也想跃跃欲试,但很多家庭就算想买破壁机度,都不知道如何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如何进行挑选。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破壁机。
什么是破壁机?
所谓“破壁”就是指“打破细胞壁”,能够通过高速的旋转打破细胞壁从而达到释放出问细胞内营养,让人体获得更高吸收率的目的。而“破壁机”一词源自国人自己的营销,在国外此类机器并没有被冠以“破壁”的概念,在欧美被称为“食品料理”,在我们答台湾被称为“调理养生机”。
其实在西方家庭中,破壁机是非常常见的生活电器,只是国内直到近两年来才开始被我们所认知。
说到破壁机在国内的流行,就要提下当年李开复版跟癌症抗争的故事了,他曾在微博中说过,癌症是慢性病,抗癌需要多方面的长期抗争。他自己是西医化疗 + 运动 + 睡眠 + 饮食多方面同时努力。同时他还给网友推荐了几款由破壁机权制作果汁食谱。从那会儿起,“破壁机”就成了调理养生的代名词逐渐被我们所认知了。
5、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总结的自身感悟,你知道吗?
李开复总结的感悟:睡眠比什么都重要,睡眠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好心态和幽默感是发挥自身疗效治疗癌症的良药
2013年,52岁的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对外宣布,自己得了第四期淋巴癌,不得不放下热爱的工作接受治疗。
然而,在2015年6月30日,李开复发微博称,“最近两次检查都看不到肿瘤了”,自己已经完全康复,肿瘤消失。
然而据李开复介绍,自己在生病期间以及康复后,有不少同样不幸患上癌症的病友或者家属留言询问他是如何治癌、抗癌的?需要注意哪些饮食?在化疗过程中是如何康复过来的?
为此,李开复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了一篇感悟:“患上癌症后如何抗癌?我的抗癌心得”。
就像大部分的病友一样,在发现自己罹癌之后,我急切地想了解癌症是怎么发生的,身体到底需要什么,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一路上我看了很多书籍,也接触了不少名医,接受了不少朋友的建议,分享我的几个心得,我自己是这么做的。
感悟一:睡眠比什么都重要,睡眠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法!
大病之后,为了补偿身体的亏损,我给身体的第一项承诺与改变,就是好好睡觉。许多研究也指出,睡眠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充足的睡眠对预防或限制肿瘤生长有广泛作用。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每天晚上十点以后,理想睡眠长度是七小时到八小时。
帮助睡眠的方法有很多,往往也因人而异,和身体的抵抗力相关。台湾辅仁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陈建铭在《给工作忙碌者的睡眠建议》一文中分析了7种形成睡眠规律的办法:
七种形成睡眠规律的办法:
1. 维持生物钟,固定作息时间。
2. 规律运动。
3. 睡前降低亮度,起床后照射日光。
4. 睡前六小时勿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5. 不以酒助眠。
6. 谨慎使用安眠药。
7. 每晚维持舒适的睡眠情境。
现在,我十点上床就寝,最迟不会超过十一点,经常睡到自然醒,大约五点半到六点半起床,中午再舒服地睡上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午觉。这样就可以维持一整天精神饱满、头脑清醒。以前我认为睡眠不必定量,有些人只需要五个小时,有些人需要七到九个小时,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人的感觉是很精细的,几个小时确实不是最重要的,你应该问问自己的身体:现在累不累,人还很疲劳吗?起床眼睛看东西清不清楚,是不是要靠咖啡才能提神?
回答完上述问题,你的睡眠是否充足,自己心里肯定是明白的。
五个优质睡眠诀窍:
1. 睡前不要安排费时费力的工作。
2. 设定一个停止工作的时间,睡前加班,远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3. 记录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4. 不要因为失眠而感到压力大,放松最好。
5. 睡眠的质量比时间更加重要,让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
感悟二:运动无比重要,有氧运动是促进癌细胞凋亡的良方!
我从前不但不运动,而且还嘲笑朋友运动养生。我的朋友潘石屹在微博上说:“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几万人、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多活七年。’”我就调侃他:“会不会这多出的七年都在跑步? ”
当时我觉得我不但幽默,而且是对的,后来才发现我错了!不管中医、西医还是自然疗法医生都告诉我,运动无比重要。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脂肪燃烧而达到减肥的效果,还能促进癌细胞凋亡,也是活化自然杀手细胞的良方。
患癌后,我不再开车,也没有司机,我们就尽量走路;要去较远地方时才搭地铁或出租车,这么一来,走路的机会就更多了。
养成运动习惯之后,我才体会到运动的好处真是冷暖自知,不管怎么说都没法跟旁人分享,只有自己最清楚。合适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弹性、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心情愉快。医生建议我除了走路,还要常走上下坡,达到至少十分钟的剧烈心跳,等到快喘不过气来,再放松慢慢走。跑步当然也可以。我发现一旦走了45分钟,就会汗流浃背,那是很有成就感的。
身体动起来了,生命的活水也跟着动起来了。建议你也一起来体验这美好的感觉。
我的经验:
1. 每周爬山两到三次,爬山时至少做到一半时间头脑放空。
2. 做瑜伽或甩手功:两到三次。
3. 能走路就走路。
4. 做些有趣的运动。
5. 每周两次按摩,让经脉血液疏通。
感悟三:饮食要均衡,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
大家知道我生病后,很热心地跟我分享抗癌心得。例如,癌症关怀基金会董事长及养生专家陈月卿女士分享自己如何利用饮食照顾同样罹癌的丈夫,让他逐渐康复,也给了我不少信心。
那天,她带我们到工作室,亲自示范了用全食物调理机制作五种兼顾营养和美味的精力汤,有鲜艳的果蔬精力汤,也有用蒸熟的黑木耳、黑豆、黑糯米饭、黑芝麻和黑糖调理的补气黑五类精力汤,以及适合当早餐的综合米浆饮品。回家后,我们照着做,每天早上一杯精力汤,减肥、通便、排毒、增强免疫力。最重要的是,一早起来,胃是空的,这时候吞下肚正是胃吸收最好的时机,你吃健康的东西让它全吸收进去,多好。
李开复抗癌精力汤秘笈分享:
第一道:青花椰苗精力汤
食材:西兰花苗15克、红萝卜50克、菠萝200克、苹果1颗、综合坚果1大匙、冷开水400毫升。
作法:将全部食材一起放入调理机容杯,打约45秒即可完成 (成品约900毫升,2~3人份)。
第二道:葡萄蓝莓精力汤
食材:紫甘蓝苗30克、蓝莓60克、苹果1颗、葡萄150克、综合坚果1大匙、冷开水350毫升。
作法:将全部食材一起放入调理机容杯,打约45秒即可完成(成品约800毫升,2~3人份)。
第三道:高钙黑芝麻豆浆
食材:蒸熟黄豆100克、糙米饭25克、黑芝麻一匙、热开水约300毫升。
作法:将全部食材一起放入调理机容杯,打约90秒即可完成(成品约450毫升,2人份)。
这一道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精力汤。它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增强体力,尤其添加糙米饭,除了让口感更滑顺,也因豆、米的胺基酸互补,使蛋白质利用率更高。尤其芝麻高钙、高铁和丰富的维他命E、亚麻油酸,使它的营养更丰富、口感更香醇,当我们喝着这道豆米浆时,香气整个弥漫开来,大家都说很香喔!
第四道:黑豆五谷米浆
食材:蒸熟黑豆100克、五谷饭25克、原色冰糖10克(可不加)、热开水约300毫升。
作法:将全部食材一起放入调理机,打约90秒即可完成(成品约450毫升,2人份)。
这道因为李开复坚持不加糖,所以口感较平淡,但若加几颗去籽红枣一起打,不仅增加香甜滋味,也补气血,增加维生素B。
一段时间后,我慢慢适应了健康食品的口感,精神变好了、便秘问题解决了、所有指标都正常了,痛风也没了。不过,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健康饮食的目的是健康,减肥是次要的;还要配合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运动,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来源,除非确知是无农药的有机蔬菜,否则要避免生食。
我的饮食原则大抵着重四大类食物的质量均衡:
1. 多吃蔬果、全谷类、海产品、低脂或无脂食品,以及豆类、坚果等;
2. 少吃红肉和加工过的肉类;
3. 糖是公认对身体不好的食品,也是癌细胞最爱的养分,少摄取油炸类食物、甜食和含糖饮料;
4. 每天只喝一杯红葡萄酒,因为红酒里面的白藜芦醇可以抑制不当的血管增生,阻绝癌细胞扩张。
感悟四:好心态和幽默感是发挥自身疗效治疗癌症的良药!
很多同事刚开始都以为我很严肃,一起工作久了,逐渐发现我是个很爱开玩笑的人,就常常跟我分享生活的点滴。有一次员工大会之前,一个年轻男同事跟我抱怨:“太太生小孩后,当爸爸的就很辛苦。”我安慰他说:“没问题,我可以帮大家想办法逃避劳动。”他兴奋地凑过来想听听我有什么秘方,我故作神秘地说:“最大的秘诀就是要让太太给孩子喂母乳,这样你就可以很无辜地说:‘我也想夜里起来帮你喂奶,可是我爱莫能助啊!’”
我自己也知道,当我在病床上还能够不忘开玩笑、找乐子,我的病就已经好了一大半。而且,经过这么一场跟疾病的近身搏斗,我更确定,幽默感是我手上最锋利的宝剑,未来,我大概会把它当成我的贴身护卫吧!这表示我将用“赏玩”的姿态面对所有的挑战。当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当作我们在人生游乐场上选择的一场游戏时,那就肯定会开开心心一路玩到底。
我常想,我的治疗与康复状况可以进展得如此顺利,除了感谢台湾最棒的医疗团队给我支持,以及家人对我的悉心照料,我天生的乐观和幽默感,大概是我在生死关头、命悬一线时,一次又一次地引领我走出困境、发挥自身疗效的一剂良药吧!
6、百家讲坛
纪连来海自很不百错啊度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19&rsp=3&word=%B0%D9%BC%D2%BD%B2%CC%B3%D6%AE%BC%CD%C1%AC%BA%A3&fbl=1024
7、寿全斋是黄晓明李开复投资的吗?真的那么好吗
恩恩 是的。而且是小S1500万代言的。女人都是寒性体质,喝了活血暖宫的。很平价的养生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