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家孔德

养生家孔德

发布时间:2020-07-25 15:49:05

1、孔德的学术研究

他指出人类社会有统一性。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因而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人都有实证思想,企业家或科学家当主管,科学用来指导生活,没有战争,很有秩序的工业社会。在那儿,大家有统一的信仰,教权很重,人人都轻视世俗中按才智区分的地位,而重视精神上的地位。 过去的社会和目前的社会是不完美的。但会进化到理想社会中去。进化的动力是差异性。个人无法改变历史。社会大于个人,语言、宗教、所有制、人数与财富,都在传承、支撑着社会。分工对社会有利有弊,社会现象之间彼此联系,有一定的功能,理想社会会自动实现。孔德从秩序、进步的原则出发提出他的社会学构想。他反对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学说,把重整法国革命后社会动荡的希望寄托在工业社会自身的秩序上,最终以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新宗教作为他的社会学任务。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实证(科学)3个阶段。
孔德的实证哲学强调事实的重要性,主张从事实出发,尊重事实,在事实基础上建立知识体系,这对于自觉抵制神学和纯思辨思维方式的影响,推动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的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阶段相对立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
孔德指出,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4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社会同自然并无本质的不同,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作出划分。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成为长期争议的问题。
观察法:
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观察者直接接触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间接观察则是通过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风俗、礼仪和语言等进行分析获得有关社会历史和文化遗迹的资料。
实验法:
利用社会发展的特殊状态进行实验,当社会正常进程收到确定方式的干扰时,实验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使我们有机会发现正常社会的规律。
比较法:
只有通过比较,社会学家才能简化观察和实验所收集到的资料,发现正常的规律。
历史法:
历史法是对社会发展的先后和连续方面进行考察,把不同社会现象依照其发展顺序加以排列,从中分理出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揭示其增减盛衰的趋势,从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孔德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E.迪尔凯姆等人从不同方面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100多年来西方社会学发展中的主流。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成分。但是他的实证科学理想,激发了后来几代人为把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而辛勤努力,使这门相对较晚出现的学科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他尊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奠基人,或认为是社会学的命名人。著有《实证哲学教程》 (1830-1842)、《实证主义概论》(1848)、《实证政治体系》 (1851-1854)、《主观的综合》等。

2、孔德对实证的理解

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起源于人类的利己和利他的社会本能或社会冲动。社会不是由个人组成的,而是按照家庭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而“家庭的社会学基础是两性的从属关系和长幼的从属关系”,社会的基础是两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从属关系。他认为,家庭和社会的目的是一致的,为此,彼此都要“合作”、“团结”。可见,孔德以此来抹杀二者的矛盾和对立,企图取消阶级斗争。孔德认为,国家可以把各种私人势力联合起来以达到共同的目标。为此,就要用团结的精神来教育人们,培养人们相互关系的感情,以保证社会的“秩序和进步”。为此,孔德认为要建立政治的权威,即社会政体,由它来代替贵族政体和无政府的共和国,还要建立精神的权威,由实证主义哲学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孔德认为,在社会政体下,社会财富归“产业家”即资产阶级,社会由他们领导和管理。无产阶级只能服从这种管理,只能社会尽义务而没有任何权利。孔德希望建立的是等级制度和独裁统治,人们之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从属关系。在这里,没有人权、平等、自由。这实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写照,他力求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

3、孔德的生平简介

孔德(1798~1857)

Comte,Auguste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1798年1月19日生于蒙彼利埃城 ,1857 年9月5日卒于巴黎 。16 岁进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C.H.de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

1798年1月19日,奥古斯特

4、仙学的仙学养生家孔德

<

5、孔德在哪一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孔德在作品《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

1798年1月孔德(英译Auguste Comte)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1817年8月,他成为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

1830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六卷)陆续出版。1838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

《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从哲学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并把这一方法论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研究。

《实证哲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学的产生。孔德在书中对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以及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系列构想,不断为后人所补充和修正,对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养生家孔德扩展资料:

历史贡献

孔德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E.迪尔凯姆等人从不同方面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100多年来西方社会学发展中的主流。

由于学术和历史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成分。但是他的实证科学理想,激发了后来几代人为把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而辛勤努力,使这门相对较晚出现的学科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他尊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奠基人,或认为是社会学的命名人。

6、奥古斯特·孔德的人物概述

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ccedil;ois Xavier Comte,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孔德”旧一译“喀谟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1798年1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1817年8月,他成为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1830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四卷)陆续出版。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德沃。受德沃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并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学会”。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逝世。
他指出:人类社会有统一性。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因而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人都有实证思想,企业家或科学家当主管,科学用来指导生活,没有战争,很有秩序的工业社会。在那儿,大家有统一的信仰,教权很重,人人都轻视世俗中按才智区分的地位,而重视精神上的地位。
过去的社会和此时的社会是不完美的。但会进化到理想社会中去。进化的动力是差异性。个人无法改变历史。社会大于个人,语言、宗教、所有制、人数与财富,都在传承、支撑着社会。分工对社会有利有弊,社会现象之间彼此联系,有一定的功能,理想社会会自动实现。

7、孔德是谁?

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1798年2月17日~1857年9月5日)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

1798年2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1817年8月,他成为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1830年,《实证主义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四卷)陆续出版。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德沃。受德沃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并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学会”。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逝世。

他认为人类社会有统一性。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因而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人都有实证思想,企业家或科学家当主管,科学用来指导生活,没有战争,很有秩序的工业社会。在那儿,大家有统一的信仰,教权很重,人人都轻视世俗中按才智区分的地位,而重视精神上的地位。

8、孔德是如何理解科学的真正任务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孔德是在坚持知识的实证性和科学性,实际上他反对去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因,他认为这些问题应交给形而上学家,也就是哲学家或神学家去论证,这就完全把科学的真正任务搞错了。

9、概括孔德被誉为社会学之父的理由

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1798年1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在其著作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整个19世纪,值得一提的法国社会学家屈指可数,但作为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的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1798-1857)却当之无愧.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孔德的大事年表

1798年2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中级官吏,任蒙彼利埃税务总署的代理人。
1807 ---1814(9-16岁)在蒙彼利埃上中学。
1814---1816(16-18岁)在综合工科学校求学,学习成绩冠南方学生之首。
1816年4月,王朝复辟政府怀疑综合工科学校为雅各宾派,决定暂时关闭该校。孔德回蒙彼利埃数月,在该地医学校学习医学及生理学,以后又回巴黎,在巴黎教授数学谋生。
1817年8月,孔德任圣西门秘书,与圣西门合作并成为他的朋友至1824年。。
1820年4月,在《组织者》上发表《现代史简评》。
1829年1月4日孔德重新讲授《实证哲学教程》。1830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其余几卷先后于1835年、1838年、1839年、1841年和1842年出版。
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
1830年,《实证主义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四卷)陆续出版。
1831 年孔德在第三区区政府义务讲授大众天文学,从1847—1848年止。同年,孔德在综合工科学校谋求分析课教授职位,但未果。
1832年被任命综合工科学校分析与机械课辅导教师。
1833年孔德向基佐要求为他在法兰西学院谋求科学史教授职位,但遭拒绝。同时,他在综合工科学校谋求几何学教授职位, 也因他有共和思想而遭拒绝。
1836年被任命为综合工科学校主考人。
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同时与其夫人最终分手。
1843年《解析几何学浅论》出版。
1844年《大众天文学的哲学论述》的前言《实证精神讲话》出版。
1845年“无比美好之年”。这一年孔德向克洛蒂尔德.德沃表示爱情,但她只同意建立友情,说“无法超过友情的限度”。
1846年4月5 日,奥古斯特·孔德目睹克洛蒂尔德·德沃病逝,此后,孔德对她一直真心崇敬。
1847年孔德是出人性宗教。
1848年“实证主义学会”成立。《实证主义总论》发表。
1851年孔德失去综保工科学校辅导教师职务。《实证政治体系或论创建人性宗教的社会学》第一卷出版。其他各卷陆续于1852年、1853年和 1854年出版。
1857年9月5日,孔德在巴黎默西厄-勒-普兰斯路10号逝世。死时他的学生在场。

与养生家孔德相关的内容